三國之亂臣賊子第714章 信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4章 信使

第714章 信使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31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正文

作者:秀才會武術

李典遭遇黃松完全是偶然,數日之前,韓當的五萬大軍已經將丹陽重重圍住,李典奔襲來援,誰曾想,半途間正好撞到了黃松。

黃松一心求戰,哪怕自身兵馬不占優勢,卻也不想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黃松打的如意鍵盤很簡單,此處距離丹陽城不過二十里,只要拖住李典,韓當的大家便可以奔襲而來。

誰曾想,戰斗的過程完全出人預料,徐州軍戰力極強,他們的弓手老辣,經驗十足。

三輪弓箭過后,江東軍便倒下了三百人左右,剩下的人馬在黃松的裹挾下徑自往前沖去。

李典不動分毫,在他看來,眼前的江東軍不堪一擊,若論精悍程度,甚至連兗州軍都大有不如。

李典麾下的軍士都是見過血的,他們有家,有田地,有長輩妻兒,最痛恨的就是毀人家園的惡賊。

江東軍入侵丹陽郡以來,散居各處的百姓深受其害。

如今“仇人”見面,自然是分外眼紅,不需要多做鼓動,軍卒的士氣也已經攀升到了頂點。

又是一波箭雨下去,江東軍又死傷了三百多個,四輪箭雨過后,長弓手已經消耗了大半的體力。

眼前跑的最快的軍卒已經沖到了長槍兵前十多步的地方,再度射箭,雖然依然可以殺傷流寇,卻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威懾力。

短兵相接,李典相信,自己的兵馬絕不會畏懼。

“長槍!”

李典豎起長槍,他麾下的槍兵長吸一口大氣,都在等著他的一聲令下。

江東軍的前鋒終于沖了過來。

李典一槍刺出,嘴里迸出一個“殺”字。

“殺!”最前排的長槍兵人人出槍,刺向了眼前的敵人。

短兵交接,長弓手暫時排不上用場,李典揮了揮手,讓他們略微休整一番,同時命令刀盾兵隨時準備沖殺殲敵。

按照李典的計劃,先用長弓盡可能的殺傷流寇,然后再用長槍兵挫掉他們的銳氣,最后,刀盾兵出擊,一錘定音!

如今來看,李典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多半。

場面已經失去了控制,徐州軍的出乎意料地強,江東軍出乎意料地弱,黃松悔的腸子都青了,早知道對方如此難纏,他說什么也不會強出風頭,現在可好,憑白搭上近千人。

韓當呢?

為何韓當的大軍不見蹤影?

黃松的兵馬已經失去了銳氣,他們徹底迷失了。

將無戰意,軍無戰心,之所以尚未潰逃,不過是因為李典手下留情罷了。

據悉,孫夫人已經抵達江東,為徐州交涉,如果這時候勝的太過干凈,反倒不利于雙方講和。

臨行之前,李賢的軍令很明白:既要敲山震虎,狠揍江東軍一頓,又要留存一線,日后好相見。

正是顧慮到這一點,李典才沒有側翼沖殺,也沒有玩擒賊先擒王的把戲,只是讓前鋒軍奮力掩殺。

仗打到現在,勝負已分。

只要江東軍將不是傻子,自然能夠感受到李典意思。

黃松確實明白了李典的意思,徐州軍手下留情了!

此時,裨將大聲勸諫:“將軍退吧,徐州軍兩翼兵馬尚未出動,我們還有一線生機呀!”

黃松很是猶豫,如果這時候退軍,適才的努力便付諸東流,這讓主張北伐的黃松如何忍受?

可是,死戰不退?

軍士已經生出畏懼心里,就算韓當的主力及時抵達,完成包圍,黃松的這四千多人馬也全部交待了。

全軍覆沒?

想到這個結果,黃松大為驚恐,他可沒有犧牲小我,成全打我的心思,更沒有以自己為誘餌,成全韓當的打算。

“退軍!”

盤桓許久,黃松終于下達退軍的命令。

從江東軍沖鋒,到黃松下令退軍,整個過程不過一炷香的功夫。

可是,就這么一炷香的功夫,江東軍已經折損了千余人馬,這還是李典留手的結果,如果李典全力出擊,黃松能夠保存一半的兵力就可以燒高香了。

“將軍,江東軍要逃”

李典不屑一顧,“算他識相,要是再耽擱片刻,說不定我就改變了主意”。

“可要掩殺一番?”

“沖殺一番也好,省的他們不長記性”

“好嘞!”

江東軍且戰且退,試圖脫離戰陣,可是,得了軍令的徐州軍卻緊追不舍。

又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韓當的兵馬終于到了,這時候,徐州軍方才收兵退卻。

這一番追殺,江東軍又丟了數百性命。

黃松心痛不已,見了韓當,他惡人先告狀,“將軍何故來遲?”

韓當反問一聲,“誰是北軍主將?”

黃松十分憋屈,不肯作答。

韓當又道:“黃松,我在問你,誰是主將!”

“是你,韓將軍”

“好,你既然知道我是主將,為何未得將令擅自出戰?”

黃松哪敢說自己的那點小心思,只是說事發突然,徐州軍咄咄逼人,江東軍只能迎戰。

韓當冷笑一聲,道:“李典有多少兵馬?”

“一萬二千人”

“你部又有多少人馬?”

“四千三百人”

“黃將軍真是好膽量,以寡敵眾,猶能全身而退,我不是應該為你報捷?讓主公獎賞于你?”

黃松漲紅了臉,“不敢,敗軍之將,不敢言勇”。

韓當勃然大怒,“好一個敗軍之將,黃松,你不遵軍令,肆意妄為,該當何罪?”

黃松支支吾吾,他壓根沒想到韓當突然變了臉色。

劇本不應該這樣寫呀。

黃蓋可是黃松的叔父,韓當不敢莽撞才對!

可是,為何黃松卻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

“將軍,我一心殺敵,何罪之有?”

韓當冷笑連連,“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既然如此,我便讓你死個明白,來人吶,帶上來!”

片刻之后,便有人押來三名流民打扮的男子。

黃松心神一震,他沒想到,韓當竟然連這都發現了,大事不妙呀。

“黃松,你認識他們嗎?”

黃松閉口不言。

“就算不認識也不要緊,反正他們認識你,還需要我講明白嗎?”

黃松梗著脖子,道:“我們黃家對主公忠心耿耿,天地可鑒,韓當,你不能殺我”。

韓當微微頜首,道:“你只要認罪就好,我不殺你,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來人吶,杖責五十”。

黃松大駭,五十軍棍可是要人性命的。

不知道過了多久,黃松躺在木板上,連叫喚的力氣都沒有了。

這時,韓當背手而立,道:“黃松,你私縱河匪,與其劫掠鄉間,私分財物;不遵將令,以至軍卒大敗,如果按照軍令,殺你十次都綽綽有余,不過,眼下正值特殊時期,孫夫人已至江東,我便饒你一條狗命,讓主公處置你!”

黃松目光憤恨,嘴唇顫抖不已。

韓當不屑一顧,“你若是不服,盡管來找我,我一并接下了”。

黃松再不敢言,他生怕韓當改變了主意,將他當場擊殺,如果真的是這樣,他找誰說理去?

韓當是江東軍中少有的認清局勢的將領,李賢的強大,早已經超出了江東軍的實力范圍,即便眼下江東軍在丹陽實力占優,可是,一旦李賢抽出手來,頃刻間,江東軍便有覆滅之憂。

據悉,李賢麾下已有十多萬兵馬,江東軍呢?

滿打滿算不過八萬兵,其中多半還是新軍,這與徐州軍不可同日而語。

誰不知道李賢各部兵馬俱是精銳?

實力的差距,意味著江東軍很難立足。

就算一時占優,奪了揚州數郡,又能如何?

打心眼里,韓當不愿與徐州軍交惡。

黃松不知死活,成了反面典型,韓當求之不得,正好借此讓主戰派瞧個明白,徐州軍不是那么好打的。

正思慮間,軍卒來報,說徐州軍主將已至,請韓當出來一敘。

韓當打馬出陣,與李典遙遙對立。

李典揣著明白裝糊涂,“韓兄此來何意呀?”

“攻打丹陽,為伯符將軍報仇”

李典搖了搖頭,道:“伯符將軍不是我們殺的”。

“可是,被抓的兇手卻一口咬定,李賢就是幕后主使”

李典不屑一顧,“大將軍兵強馬壯,若想拿下江東,派兵自取便是,何必大費周章?”

韓當聞言一滯,不過,當著軍卒的面,他可不能墜了面子,“李將軍真是好大的口氣!”

“是不是胡吹大氣,韓將軍心里應該很清楚”

韓當怒上心頭,“真以為擊敗了黃松便可以小看我江東軍了嗎?”

李典依舊是那副欠揍的語氣,“我能擊敗黃松,自然也能擊敗你”

韓當不怒反笑,“好,好,好,感情你是來宣戰的!”

李典大為訝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丹陽郡可是朝廷的,明明是你們江東軍打上門來,怎么成了我挑釁了?”

“看來,我們需要好好較量一番”

李典頗為認同,“我也正有此意,不過,看模樣,這仗是打不起來了”。

韓當皺起眉頭,沒等他說話,身后已經傳來一陣急速的馬蹄聲,正是江東急報。

“報,韓將軍,刺史急報”

韓當微微頜首,他抬手接過書信,仔細看了起來。

封漆完好,印鑒為真,這說明書信不是假的。

至于內容,卻是要求韓當暫休刀兵,等待軍令。

毫無疑問,這與孫夫人大有干系,韓當深深地看了李典一眼,道:“若非主公急報,我絕不與你善罷甘休”。

李典不以為意,“隨時奉陪”。

韓當收軍退卻,不過,五萬大軍并沒有推入江東,而是駐扎在丹陽城外。

李典的兵馬也沒有急忙入城,而是與守軍遙相呼應,擺出一副監視江東軍的模樣。

如同曹操預料的那般,江東的戰事很快告一段落。

與此同時,冀州連斬兩名縣令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

尚書令陳允將斥丘、甘陵縣令的罪名公布于眾,引得滿城轟動的同時,果斷揮刀,殺了二人。

冀州剛剛平定蝗災,正是民心歸附之時,陳允手刃貪官,更是讓百姓交口稱贊。

冀州百姓從未想到,朝廷真有為民除害的決心。

幾乎在縣令斃命的同時,陳允開倉放糧,無糧可食的百姓終于得到了果腹的糧秣。

有了糧食,百姓便不會鋌而走險,即便有心人再三躥啜,百姓們也不會上當。

擒殺袁歸之后,冀州都尉很快便離開了,兗州戰事正酣,急需援軍,片刻也不能耽擱。

陳允也沒有在甘陵停留太久,他接到的旨令的巡察冀州,眼下只到了兩個縣,還沒有完成使命。

于是,陳允一路北上,所過之處,糧價紛紛跌落,糧商們再也不敢放肆。

甘陵、斥丘的殺戮讓人明白,與朝廷作對,死無葬身之地!

兗州,陳留城,曹丕度日如年。

據悉,太史慈大軍將至,陳留城下兵馬很快便有四萬之眾!

萬一太史慈帶了破城利器,陳留城可就完了。

開壩放水?還是繼續等待?

曹丕猶豫再三,難下決斷。

這一日,城外殺聲震天。

曹丕立在城頭,只見徐州軍陣形變幻,似乎在竭力攔阻什么。

曹仁大為焦急,“大公子,定是我方人馬,應該出城救援呀”。

曹丕有些猶豫,“若是敵方詭計,誘我出城,又該如何是好?”

曹丕有些猶豫,他也不敢確定城外的徐州軍是不是在演戲,萬一真的徐州軍的計謀,兗州軍貿然出城可就上了大當。

可是,如果來的真是己方兵馬呢?

“大公子,我愿出城”

“叔父莫急,是不是己方人馬,片刻就見分曉”

曹丕說的沒錯,一炷香的功夫過去,一面曹字大旗影約可見。

曹仁心急如焚,“大公子”。

曹丕仔細瞅了瞅,看模樣應該不是假冒的,他當機立斷,“曹仁,你速領本部兩千兵馬出城,接應我方騎軍”。

曹仁急忙應命:“喏!”

曹丕不敢大意,他知道,曹仁一心求戰,當下叮囑道:“切記,不可戀戰,一旦救出騎軍,即刻退入城中”

“喏!”

雖說不能大開殺戒有些不爽,可是,能夠出城廝殺一番,已經可以得償所愿了,曹仁暗自告誡自己,要珍惜機會,要讓徐州軍付出代價。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