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637章 新羅王的野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7章 新羅王的野望

第637章 新羅王的野望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您可以按“CRTLD”將“紅五”加入收藏夾!或分享到:


←→下一頁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之后,戰敗的越國反敗為勝,一舉滅掉了宿敵吳國。

新羅相將這個典故緩緩道來,他希望新羅王聽了之后能夠向越王學習,忍辱負重。

誰曾想,新羅王聽罷之后,只是皺起眉頭,嘴里道:“勾踐確實夠狠,對自己狠,對臣下狠,對敵人也狠,不過,我比較關心一點,越王滅吳之后,越國怎么樣了?”

新羅相尷尬起來:“這就是漢人的另外一個典故了,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左臂右膀,范蠡離開了越國,而越國很快衰落了”。

新羅王不屑道:“這么說來,越王勾踐也不是個成功者,我不要學他”。

“王上意欲何為?”

新羅王咬牙切齒:“黃巾軍的使者不是正在王都嗎?我想跟管亥商議一下聯手對敵一事!”

新羅相大驚失色:“王上三思,管亥雖強,可是,青州李賢聲名大噪,得罪他,只怕得不償失呀”。

新羅王陰沉著臉,“青州李賢再強,他的水軍也強的有限,只要擊敗釜山的漢軍,李賢終歸鞭長莫及”。

新羅相還要再勸,卻見新羅王把手一抬,嘴里道:“我意已決,你差人去將新羅相喚來便是”。

新羅相無奈,只得應諾。

初平年間,李賢引軍救援北海,連敗黃巾數陣,其后,與黃巾渠帥管亥達成協議,動用數百艘船只將萬余黃巾送到遼東以南。

當時,運送黃巾的大船都是李賢想法設法搜集來的,如果李賢使人動動手腳,萬余黃巾只能葬身海底。

不過,自始至終,李賢都沒有破壞協議。

這并不是說李賢目光短淺,不懂黃巾之害,只是因為管亥做好了種種準備,李賢沒有機會下手罷了。

如今,數年時間過去,黃巾軍徹底在苦寒之地站穩了腳跟。

在高句麗的打擊之下,黃巾軍甚至占據了一塊不小的地盤。

與中原強大的官軍相比,高句麗的官軍像是自不量力的蟊賊。

戰力從來不是限制黃巾軍發展的理由,糧秣才是!

正是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達成了協議,控制黃巾的糧道,這才使得黃巾軍放慢了腳步。

否則的話,僅靠高句麗那點殘兵敗將,如何是黃巾軍百戰精兵的對手?

高句麗王子奔赴青州求援之際,管亥又驚又喜,直覺告訴他,一直魂牽夢繞的機會來了。

只要擊敗青州軍,奪取足夠的海船,那么,黃巾軍便可以重歸故土!

高句麗雖好,卻遠非理想的選擇。

只有中原才是黃巾軍的王道樂土。

于是,為了增加助力,管亥特意派遣使者,奔赴新羅、百濟等國。

只可惜,各國國王完全將黃巾視作仇寇,管亥空有聯手之意,卻無明確的幫手。

如今,時光流轉,甘寧突襲釜山之后,一直遭受冷遇的黃巾使者終于等來了春天。

新羅王顯得迫不及待,上來便直奔主題,道:“如果新羅、黃巾聯手,共同對付漢軍,不知道黃巾能夠抽調多少兵馬?”

使者大為驚異,他竭力控制住滿心的疑問,只是說道:“一萬人馬!”

新羅王皺起眉頭:“只有這么多嗎?”

“這已經是很有誠意的數字了,大王,要知道,我們還得防備高句麗呀”

仔細一琢磨,確實是這么個道理。

黃巾地處四戰之地,數年來,老軍卒折損了三成,雖然偶有兵馬補充,可是,新卒的實力一直飽受質疑。

據悉,黃巾共有一萬八千兵馬!

新羅王不愿意忍氣吞聲,他不做勾踐,只想當場報仇,那么,黃巾軍便成了最有誠意的選擇。

想到這里,新羅王低聲說道:“大漢水軍占了釜山”。

使者一驚而起:“什么?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三日之前”

“糟糕,我得快些報與渠帥知曉”

“你可以告訴管亥,我新羅愿意結盟”

“好的,我會轉達王上的意思”

“去吧!”

使者輾轉奔襲了數百里,終于見到了聞訊趕來的管亥。

管亥臉色通紅,看不出是喜還是怒,“如此說來,青州水師正在釜山?”

“不錯,看模樣,水師應該是沖我們來的”

“傳我軍令,大軍即可開撥,我倒要看看,是誰跋涉萬里”

“喏!”

管亥戰意高漲,他對李賢的事跡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青州軍會來的這么快。

該來的終歸要來!

與心情復雜的管亥不同,已經徹底掌控局勢的甘寧心情格外歡暢。

即便沒有一一統計,可那多出來的大大小小的船只,還有船只上面那堆積如山的各色貨物、甚至是金銀珠寶,都在準確無誤的告訴甘寧:你發財了!

出征之前,李賢說的很明白,戰場所得,一半劃歸軍卒所有。

于是,甘寧下達了懸賞令,無論是軍卒還是船員,都得到了豐厚的懸賞。

搖槁的、撐帆的,個個都是意氣風發、志得意滿。

新羅軍不堪一擊,若不是甘寧有心休整,說不得軍卒早已經殺出港外。

小心翼翼的甘寧并沒有得意忘形,他知道,黃巾軍窮兇極惡,一旦遇上了,必定是一番惡戰。

在此之前,青州軍要養精蓄銳,做好充足的準備。

于是,這幾日,掌控全局之后,甘寧下達的第一個軍令便是全港戒嚴,沒有他的吩咐,任何人都不得隨意進出。

在新羅捅出那么大一個簍子,稍微大意一點,就可能萬劫不復,到時候他面對的就不只是新羅人了,還有可能是黃巾管亥!

港口戒嚴這只是甘寧各項措施的其中之一,為了增加戰力,甘寧大量招募輔兵,異地廝殺不比其他,如果沒有熟悉地理地貌的地方土著,青州軍步履維艱。

若有土著相助,一切將事半功倍。

管亥與新羅王相會之時,甘寧將港口分成了兩個部分,西港為軍港,嚴禁出入,東港為商港,恢復通行。

閉港數日,早已經有許多大小船只侯在外頭,等待裝貨卸貨。

沒了戰事滋擾,釜山東港一片繁忙,各色的船隊商賈來往穿梭,與忙碌的東港不同,隔著一大片海域的西港只有三三兩兩的艦船在海面上來回巡邏著,間或從西港內傳出陣陣的吶喊聲,可沒等別人豎起耳朵來,那些聲音就如同根本沒出現過一樣,平靜的讓人困惑。

不過,新羅人很快就顧不得西港的古怪了。

隨著東港的重新運行,來往穿梭的船只也漸漸多了起來。

商船,意味著工作機會。

只要有工作,百姓便不會餓死。

與新羅王朝的層層剝削相比,青州軍治下,百姓的日子甚至要好過一些。

甘寧巡弋在高墻聳立的西港之內,不說面前那堆積如山的貨物、各色各樣的奇珍異寶,就說那款式不一的艦只吧,雖說漢朝的戰船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可是,甘寧一直認為,船只只有多多益善才是長遠之道。

因而,對于各色的船只,甘寧一直不遺余力的去搜集。

只要能夠予以改造,甘寧的匠工營會第一時間登船工作。

一些實在太難改造的船只,甘寧干脆下令,拆除木材,重新裝配,反正眼前還有一段時間,就算新羅軍打過來,青州水師也可以抵得住!

這一點信心甘寧還是有的。

戰爭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這是一場宿命之戰,只不過,戰場不在中原,而在朝鮮半島的新羅國。

與此同時,曹操在南陽郡的戰事終于告一段落。

在劉備的幫助下,曹操取得了宛城的控制權,不過,曹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足足一萬多名軍卒倒在了城下。

青州軍雖然失去了宛城,卻控制了半個南陽郡。

正是由于青州軍主動退讓,曹軍才得到了滿目瘡痍的宛城,否則的話,這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還不知道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兗州,臧霸的開陽軍、徐和的玄甲軍所向披靡,除卻曹軍重點把守的城池之外,大小縣城盡數淪陷。

李賢沒有分兵駐守的意思,每到一地,他便讓臧霸、徐和將所有的財物、人口搜刮一空。

趙云的騎軍數量增加到了八千人,在八千名騎軍的押送下,背井離鄉的兗州百姓不敢有半點異動。

許昌城,荀鐵青著臉,他怎么也沒想到,李賢竟然使出了如此毒辣的主意。

好一招釜底抽薪!

兗州原本就缺少糧秣,青州軍將人口、財物運走之后,兗州的困境非但不會減少,反而會進一步增加。

戰爭,比拼還不是人力、物力?

長遠來看,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員儲備,曹操拿什么來與李賢爭鋒?

怎么辦?

吞并河東數郡之后,曹軍兵力捉襟見肘,加之曹操領軍在外,荀手中的兵力僅夠守城之用。

若是抽調兵馬,反倒可能掏空守城的兵力。

看上去,留給荀的是一個不解之局。

一直以來,李賢給人的印象都是“待民寬厚”,誰能想到,此番入侵兗州,他竟會使出如此卑劣的方式?

消息傳出,天下皆驚。

曹操聞訊之后,匆匆歸返。

如果因為南陽的緣故,導致兗州淪為一片無人之地,就算奪了南陽全郡又能怎樣?

曹操可不想成為因小失大的蠢貨。

如果說,南陽郡是曹操的糧秣基地,那么,兗州便是曹操的根本。

南陽丟了,還可以再奪,可是,兗州若是搬空了,曹操也就元氣大傷了。

曹軍一分為二,在宛城留下了兩萬兵馬,其余兵馬盡數歸返。

劉備也借機告辭,劉表大敗,荊州一片風云飄渺,劉備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劉表的失利,瞬間改變了地區的勢力范圍。

兗州也好,青州也罷,單論財力,壓根無法與荊州相提并論。

劉表與孫策本是一對宿敵,劉表戰敗,孫策怎會放過這天賜良機?

與徐州駐軍打過招呼之后,江東軍逆流直上,連下荊州五城!

劉表聞聽之后氣的吐了血!

早知如此,劉表絕不會出擊南陽。

現在倒好,非但沒能討得好處,反而將自己的老本賠的一干二凈。

一時之間,天下風云變幻。

建安三年初,新羅軍兩萬人馬會同一萬黃巾軍向釜山發動襲擊。

天氣寒冷,軍卒的戰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面對三倍于己的敵人,青州水軍非但不懼,反而顯得斗志高昂。

萬余人馬跋涉而來,為的還不是黃巾軍?

眼下,正主兒自己找上門來,甘寧自然樂不可支。

接下來,只要擊殺管亥,殲滅此部黃巾,然后再伺機將其一網打盡,便可立下不世之功!

大軍出征之前,李賢見了甘寧一面。

如今,甘寧滿腦子都是開疆拓土的念頭。

眼下,遼東雖為公孫度占據,可是,遼東畢竟是大漢的領土,只要擊敗新羅、百濟,逼迫高句麗退步,完全可以將所得的土地連成一片。

遼東苦寒,卻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船舶遠航,釜山是優良的避風港。

青州軍只能勝,不能敗!

這一戰,甘寧已經準備了很久。

青州軍上下摩拳擦掌,也是戰意昂揚。

新羅王本以為可以嚇倒青州軍,誰曾想,他完全打錯了算盤。

兩萬新羅軍,聽上去數量不少,可是,青州軍完全沒有將他們放在眼中,真正令甘寧警惕的還是管亥的萬余人馬。

幸好,臨來之前,青州軍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御寒的皮毛衣物更是準備妥當,否則的話,僅僅是寒冬便可以抹殺青州軍的戰斗力。

后世里,無數人用血肉的代價證明,異地作戰,真正危險的并不是敵人,而是迥異的地理、氣候。

有的時候,非戰斗減員造成的傷亡,甚至遠高于戰斗減員的數目。

李賢來自后世,自然不會犯這個錯。

因而,大軍出行之前,李賢便叮囑甘寧,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不可有半點麻痹大意。

聽的多了,甘寧自然會往心里面記。

抵達釜山之后,寒冬來臨,事實證明,李賢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

如果不是事前準備了御寒的衣物,青州軍定會損失慘重。

紅五感謝您的,下次看本書時記得在百度搜一下紅五或紅五

這就是您給紅五更新的動力(請您記住紅五的網址:)

鄰居小說

紅五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所做之均屬其個人行為,與紅五立場無關。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