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58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58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免費小說


高唐一役,李賢大獲全勝。[更多好看的小說就上匕匕奇]

青州軍全線出擊,斬首一萬一千八百人,俘虜六萬九千有余,冀州軍只有高干、顏良等軍將順利逃竄,其余人等盡數被俘。

消息傳出,天下大嘩,一直在陽關城外不得寸進的曹操大為驚恐,李賢連袁紹都收拾了,要想收拾他,那豈不是易如反掌?

一時之間,曹操頗為猶豫,究竟是戰還是退?

高唐城內,李賢同樣面臨抉擇,是南下收拾曹操,還是北上一鼓作氣吞并冀州?

思來想去,李賢總是難下決斷,秉承集思廣益的想法,他將麾下軍將盡數喚到高唐,共議大事。

先鋒軍太史慈、背矛軍胡庸、玄甲軍徐和、新軍營田楷、親衛營陳到、騎軍營趙云一眾軍將歡聚一堂,這是李賢第一次大規模議事。

遠在下邳的徐庶、糜芳、陳登、徐盛等人無法趕到,急切間,李賢也顧不得那么多了。

戰機稍縱即逝,必須盡快作出選擇。

高唐縣衙,李賢高居上首,麾下文武官員分左右落座。

武將倒是人才濟濟,文官只有陳宮以及徐干、管寧寥寥數人。

李賢直入主題,道:“今日將諸位喚來,只有一事,下一步大軍該何去何從?”

戰勝袁紹,胡庸、太史慈等人都覺得信心爆棚,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繼續戰下去。

至于北上還是南下,各人自有想法。

胡庸向來唯李賢馬首是瞻,此時再度表態:“主公,我沒有什么意見,一切都聽你的”。

李賢微微頜首,嘴里道:“大家盡可暢所欲言,不必顧慮,今日決意一下,明日便要出兵!”

徐和干咳一聲,道:“末將倒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袁紹已死,冀州必亂,就算袁譚能夠執掌大權,短期之內也構成不了威脅,與其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倒不如揮師南下,收拾曹操,世人皆知我徐和與曹操有大仇,可是,此番所言卻發自肺腑,請主公明鑒”

李賢正色道:“定毅,你的心思我明白,玄甲軍功勛卓著,我都心中有數,你放心,無論是否南下,我都會給你一個交待!”

徐和聞言一顫,他低下頭,再不多言。

有李賢一句話,比得賞十萬錢都來的舒服。

一直以來,徐和心中都憋著一股氣。

連番大戰,玄甲軍出力甚多,可是,揚名立萬的機會卻幾乎沒有,就連此番高唐之役來說,玄甲軍固守城池,錯過了擊殺袁紹的機會,只取得了俘虜萬余人馬的機會,對于徐和來說,這樣的戰績遠遠不夠。

本以為李賢會因此生出小覷之心,誰曾想,李賢竟然很是理解。

為將者,怕的是什么?

一怕軍卒失心,二怕上官多心。

身為黃巾降將,徐和兢兢業業,從不亂出風頭,幸好,一切簡在“帝”心。

只要李賢心有虧欠,一切都好說。

徐晃已經想明白了,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慨然接受。

這時候,田楷猶豫一番,嘴里道:“我本是降將,公孫瓚又為袁紹所滅,理應避諱一番才是,可是,適才定毅所言極是,只要出于公心,何懼之有?使君,我有不同意見”。

“嗯,說說看”

“兗州與青州多次交惡,可是,沒有一次能夠討得好處,這說明曹操不是我們的對手,就拿這一次來說,袁紹大軍出擊,曹操也不甘寂寞,揮軍進攻陽關,可事實如何?時至今日依舊未得寸進,在我看來,與其在曹操身上浪費時間,倒不如揮軍北上,一舉吞并冀州,冀州,九州之首也,使君得知必如虎添翼!”

田楷所言雖然片面了些,尤其對曹操實力估算不足,可是,他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曹操麾下人才濟濟,要想徹底收拾他,絕非一日之功,就算此番大軍南下,也難以畢其功于一役。

想到這里,李賢心中開始偏向于北進了。

太史慈本為青州都尉,算得上是北軍,大軍北進,他自然樂見其成,而且,對于太史慈而言,他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先鋒軍雖然在開戰之始出其不意攻占澤幕,又逼得袁紹損兵折將,可到頭來并不如背矛軍立功顯赫。

大軍如果南下,先鋒軍肯定無法跟隨,只得駐留青州,那時候,豈不是又無戰事?

反之,若是大軍北進,先鋒軍就有再次立功受賞的機會。

徐和、田楷暢所欲言,太史慈略一沉吟,也開口說道:“末將附議,大軍北上,利大于弊,有道是打蛇不死必為其害,袁紹雖亡,可是,冀州實力猶存,絕不可小覷”。

李賢微微頜首,道:“子龍、叔至、元龍,你們有何高見?”

陳到斬殺袁紹,俘虜審配,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不愿再出風頭,嘴里道:“末將唯主公馬首是瞻”。

“子龍?”

趙云曾經在公孫瓚手下待過一段時間,后來,回鄉探親之后斷了聯系,可是,趙云卻總覺得自己欠公孫瓚一個人情。

“主公,末將愿意揮軍北上”

李賢明白,若是北上,烏桓騎軍的作戰**肯定更強些,他拍了拍額頭,道:“容我好生思量,元龍,你意下如何?”

徐和、陳登不在,陳宮便是李賢身邊地位最高的文士,他略一沉吟,嘴里道:“主公,北進南下各有利弊,于我而言,北進更佳”。

“這是為何?”

“遼東公孫度、北方烏桓絕非良善之輩,袁紹在的時候,冀州尚且無憂,可是,現在袁紹已亡,憑借袁譚、袁熙,絕難掌控大局,與其坐看冀州淪入他人之手,倒不如據為己有,以立不敗之地!”

畢竟是掌控暗營的人物,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友軍。

不過,在座諸人絕非迂腐之輩,他們明白,陳宮的分析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勝利果實,到頭來卻有可能被別人采摘,眾人就覺得心中不爽。

冀州也好,幽州也罷,只能成為李賢的地盤,除此之外,誰都無法接受!

北進!

商議到現在,贊成北進的占大多數,李賢環顧左右,道:“諸位都是我的左臂右膀,我李賢能有今日,離不開諸位的辛苦,適才,諸位所言已經很是明了,我也贊同北進的意見”,說到這里,李賢話鋒一轉,道:“不過,徐州曹操絕非等閑之輩,再者,周倉的背嵬軍正在兗州孤軍奮戰,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他置入險地,諸位好生思量,可有兩全之策?”

陳宮早有思量,李賢甫一出口,他便說道:“使君,下邳兵力不多,僅憑神策軍、背嵬軍顯然難以成事,若是徐統領愿意,不如讓玄甲軍南下,伺機以動,如何?”

李賢心中一動,這倒是個好法子,即解決了曹操的威脅,又滿足了徐和的要求。

不過,揮師南下,意味著放棄了北上開疆拓土的機會,徐和會如何選擇?

李賢決定讓徐和自己選擇:“定毅,不知你意下如何?”

徐和抱拳作揖,道:“末將愿為使君分憂”。

李賢眉頭舒展,道:“這么說來……“

徐和搶先說道:“末將愿意領軍南下,與背嵬軍、神策軍互為犄角,共抵曹操”。

李賢很是高興,徐和能夠主動攔下,自然是件好事,他頗為感動,道:“諸位寬心,諸位之辛苦,我李賢必不相負!”

眾人一陣謙辭“主公言重了”。

李賢不置可否,道:“既然決定北上,那么今日便定下個章程,如果誰什么好的計策,也不要藏著掖著了,拿出來吧”。

話音剛落,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集到陳宮身上。

陳宮只得苦笑,道:“主公,某確實有一條計策,只是,能否成事卻還在模棱兩可之間”。

李賢來了興致:“不妨事,但說無妨!”

“我聽說袁尚素得袁紹之喜愛,如今袁紹身死,袁尚在我軍中,如果好生利用一番,定然可以省去很多力氣,說不定可以免去刀兵之禍!”

一開始,眾人都顯得興致勃勃,可是,聽到后來,太史慈等人都拉下了臉,免去刀兵之禍?那豈不是說眾人沒了上陣廝殺的機會?

怪不得陳宮這廝扭扭捏捏,不肯說出來,感情是怕得罪了幾位實權軍將呀。

如今,陳宮話一出口,李賢笑意盎然,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最佳,“如何利用?”

“袁紹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熙素無大志,倒是袁尚自持袁紹之寵愛,在冀州拉攏了一批支持者,若能說服袁尚為我所用,促使袁譚、袁尚兄弟相爭,使君覺得勝算幾何?”

李賢大喜過望:“我聽說審配素來支持袁尚,在我看來,元龍之策有七成的把握”。

七成的把握已經很大了,若是成功,青州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算是失敗了,損失也寥寥無幾。

像袁尚、審配這等貨色,李賢壓根看不上眼,留在手中憑白糟踐糧秣,若能廢物利用,自然是極好的。

不知不覺間,李賢已經被陳宮徹底說服了,他眉目間俱是喜色,似乎覺得可操作性極大,倒是陳宮補充道:“使君,此計雖好,可是卻有一處不妥,如果袁尚不為所動,回轉冀州之后與袁譚聯手,那我們可就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了”。

李賢自信地笑了起來:“元龍放心,我不會給他這個機會的”。

“嗯?使君有何高見?”

“適才軍卒來報,袁紹臨終之前曾經書寫一份遺囑,由袁尚執掌冀州大權,這遺囑嘛……”

李賢沉吟的功夫,陳宮眼前一亮,他接著說道:“遺囑就在軍中,稍后便可交于袁尚!”

說罷,李賢與陳宮相視一笑,頗有惺惺相惜之態。

四周軍將有的人若有所思,有的人卻目結舌,他們不知道李賢與陳宮在打什么啞謎,尤其是胡庸,他低頭向陳到問了句:“袁紹身上有遺囑嗎?我怎么沒看到?”

袁紹是陳到射殺的,有沒有遺囑,陳到最有發言權。

此時,聽得胡庸所言,陳到干咳一聲,道:“遺囑之事,自然是有的”。

胡庸眼前一亮:“現在何處?”

趙云看不下去了,他輕斥道:“你這廝,主公說有,那便一定有!”

胡庸不是榆木腦袋,只是有些轉不過來彎兒,現在聽到趙云提點,他恍然大悟,傻笑道:“喔喔,對對,遺囑,我看到了遺囑,不錯,袁紹說要讓袁尚執掌冀州,主公,可是如此?”

李賢翻了個白眼,道:“閉嘴!遺囑之事,與爾無關,你且回去收斂兵馬,整理軍功,出征之前,我要兌現賞賜”。

胡庸咧著嘴角,道:“主公,軍功一事,自有軍司馬計較,我就不去礙事了”。

李賢很是無語。

胡庸的指揮風格一如其人,可謂知人善任,這是他的優點,

出兵一事由于陳宮計策的緣故暫時告一段落,各部軍將得了空閑,便是軍卒都有了休整的機會。

不過,陳宮卻忙碌起來。

首先,要尋找一個善于模仿筆跡之人,偽造一封袁紹的遺囑。

袁紹身死之后,印鑒也在身上一并落入李賢手中。

只要找到書寫之人,遺囑一事易如反掌。

李賢知道,陳宮麾下的暗營人才濟濟,各種人才都有,因而,他并不擔心偽造遺囑的事情。

真正值得憂慮的,卻還是袁尚的態度!

想到這里,李賢決定要無中生有,推波助瀾!

一炷香的功夫過去,正在高唐城中的袁尚忽然聽到獄卒在談論外頭的戰事。

袁紹死了,袁尚聽罷心中顫抖不已,他的父親竟然死了!

強忍痛苦,袁尚繼續側耳聆聽。

“我聽說此番大獲全勝,多虧了冀州傳來的情報,若非如此,使君也不可能處處料敵先機,技高一籌”

“嗯?你說什么?冀州的情報?”

“噓,你卻是不知道,我有一表弟,正在暗營,他卻是偷偷告訴了我”

“誰的情報”

“不可說,不可說,我只能說,此人之地位,不下于屋中之人”

“到底是誰?”

“別問了,若是被屋內之人聽到了,你我都有殺頭的危險”

談論聲到這里戛然而止,似乎真怕了殺頭威脅。

屋舍中,袁尚已經咬牙切齒,“地位不下于我?會是誰?袁譚、袁熙?是了,一定是二人之一,賊子可恨,竟然害的我父身亡,若我回轉,定要你們血債血償!”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