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584章 割袍斷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4章 割袍斷須

第584章 割袍斷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選擇:


一番攀談,田豐對李賢興趣大增,他想見一見這位名聲大噪的人物。

趙云允諾,必將親自為其引見。

此時,袁紹身邊的兵馬越來越少。

中軍雖然兵多將廣,卻也成為青州軍爭相圍攻的目標。

一開始,軍卒尚未反應過來,可是,等到后來,他們猛然醒悟,只要離開袁紹這棵招風大樹,逃生的機率一定會大為增強。

有一就有二,不知不覺,逃卒形成了連鎖反應。

明眼人都知道,冀州軍已經完了,糧秣焚燒之后,冀州軍再也沒了卷土重來的機會,要想活命,唯有逃到黃河以北!

跟著中軍,非但不能活命,反而有淪為炮灰的人選,只要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該如何抉擇。

于是,逃生的兵卒越來越多。

等到袁紹發覺不對的時候,軍卒已經完全失控了。

其實,自從袁紹將田豐留下殿后,四周諸人便生出兔死狐悲之情,雖未當場流露,卻也在心頭埋下了種子。

因而,一旦發現事情不可為,沒有人再傻跟著袁紹。

袁紹徹底驚醒了,留下田豐這等荒謬之舉,清醒過來之后他也頗為懊惱,可是,事情已經做了,根本無法挽回,他只能祈禱田豐吉人天相。

祈禱有用嗎?

如果祈禱有用,青州軍絕不會追的這么快。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袁紹痛心疾首。

“使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快些走吧,青州軍就要殺過來了”

袁紹悲憤不已,環顧四周,依舊跟隨的只有寥寥數百騎。

十萬大軍呀,現在只剩下這么多人馬,袁紹覺得顏面無光。

不過,求生的欲望驅使著袁紹打馬狂奔,不曾落下。

袁紹胯下坐騎本是良馬,袁紹尚未清醒的時候,戰馬憑借本能尚能與其他人跑個不分左右,現在,袁紹清醒之后,坐騎的優良性便顯露無疑。

不多會兒,袁紹便與后軍拉開了距離。

此時,袁紹漸漸緩過神來,他在冀州還有精兵,他在鄴城還有糧秣,只要平安歸返,便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逃生的欲望占據上風,袁紹開始思索脫身之策。

各奔東西,自謀生路的軍卒越來越多,袁紹卻樂見其成,并未派人阻攔。

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分散追兵的注意力,那自然是極好的。

只可惜,緊追不舍的騎軍認準了袁紹,即便散兵游勇逃竄的再多,他們也不以為意。

隱約間,袁紹聽得有人大喊:“騎白馬的是袁紹,快,速速抓住他,使君重重有賞!”

袁紹聞言大為惶恐,此時,正巧高干騎馬趕到:“舅父,孩兒來遲了”

袁紹眼中冒出精光,他大喝道:“快,與我換馬!”

高干尚未反應過來,便被袁紹扯落下馬。

高干統領兵馬不多,無法改變戰局,因而,袁紹換馬之后當機立斷,逃!

一行人逃了幾百步,追兵似乎沒有減少,袁紹看到高干,當即恍然大悟,只聽他叫道:“你我分路逃離吧,莫要聚在一處”。

高干不明所以,卻還是應諾離去。

打發走了高干,袁紹繼續往前。

這時候,追兵果然少了些,袁紹大喜,有效果!

可是,好景不長,沒多久,又有人高聲喊叫:“頭戴玉圭的是袁紹!”

戰場之上,軍將多戴頭盔,唯有袁紹戴著象征刺史身份的玉圭,沒曾想,往日里擺威風的道具這時候竟然成了要命的東西。

袁紹大為驚恐,他胡亂解下玉圭,隨手棄了。

又這么平安行了會兒,身后又有軍卒大吼:“身披紅袍的是袁紹,莫走了袁紹!”

袁紹只得解下紅袍,此時,依舊跟在他身邊的軍卒只剩下數十騎。

連番逃命,一行人疲憊不堪,他們對袁紹也沒了往日的敬畏之情。

逃命的時候,地位越高,越是危險,而且,最令人不齒的是,袁紹為了逃命,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連臉都不要。

試想,自始至終全盤見證的軍卒哪能有好感?

袁紹是真的豁出去了,他只想逃出去,逃回冀州。

至于報仇雪恨,那都是之后的事情,當務之急就是逃命!

可是,天不遂人愿。

袁紹逃出了三里遠,還沒來得及喘口氣,追兵又到了。

“長須的是袁紹!”

該死的,袁紹狠了狠心,他割掉胡須,戴上軍卒的衣盔,穿上尋常軍士的甲胄,這一次,身后許久未有動靜。

與此同時,李賢見到田豐。

袁紹帳下,李賢最為敬重的人便是田豐。

歷史上,是田豐提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只可惜,郭圖等人鼠目寸光,勸阻了袁紹。

官渡之戰,若不是袁紹聽信讒言,將田豐囚禁,曹操絕不會艱難取勝。

后來,官渡大敗之后,袁紹竟然將一腔怒火撒到了田豐身上,將其殺死。

田豐死的憋屈,李賢也為之不值,眼下,有了改變歷史的機會,李賢自然不肯放過。

這等大才理應收為己用!

袁紹棄之不用是他自己的損失!

趙云遇到田豐之后,第一時間派人通知了李賢。

于是,當田豐抵達之后,李賢親自開城門迎接,將姿態擺的足足的。

第一印象很是重要,與袁紹的冷遇相比,李賢的熱情讓田豐頓生好感,不過,若說這就倒頭便拜,顯然有些不可能。

像田豐這等智計無雙的謀士,就算改投明主,也得經過一番觀察,考核。

若不然,只會留下“首鼠兩端”的惡名。

呂布對三姓家奴的名頭何其憎惡,卻無法改變既定事實。

武將如此,文士亦然。

田豐可不想留下千古罵名,就算李賢值得投靠,也得過一陣子再說。

此時正值特殊時期,若是田豐即可投效,落在有心人眼中還以為田豐與李賢早有勾結,而袁紹的落敗全因田豐是內奸的緣故。

倘若真是如此,對田豐,對李賢都是不公平的。

如此道理,田豐明白,李賢也懂,因而,甫一見面,兩人并不多言,李賢將田豐迎入城中之后便忙于他事了。

田豐不以為惡,反而竊喜,李賢如此知情知趣,倒也是個妙人!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