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488章 賺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8章 賺城

第488章 賺城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免費小說


秋冬之際,天氣轉寒,河水冰澈入骨。·首·發

張遼打馬渡河,下半身很快便濕了個徹底,甲胄入水沉重顯得格外沉重。

冰涼的河水激得張遼打了個寒磣,他胯下的戰馬更是快步前行。

如果可能,戰馬一刻也不想在冰水中多待。

“嘩嘩嘩”,在岸邊眾人的目光中,戰馬卯足了力氣,濺起大片水花。

“成了!”

陳到松了口氣,只見河中的高頭大馬已經馱著張遼過了這冰河。

渡河之后,張遼很是謹慎,他與先行渡河的騎士一道將臨近的地形巡視了一番,確定再無疏漏之后,方才朗聲呼喝:“過河吧”。

陳到微微頜首,應道:“過河!”

過河,意味著濕身,陳到這等男子也就罷了,他們算不上嬌慣,只需體溫也可以將衣盔悟干,可是,伏皇后卻不同。

身為大漢朝名義上的國母,伏皇后的一舉一動都不可大意。

若非情況緊急,伏皇后絕不會打馬入河。

幸好,陳到使人準備了一條紗布將伏皇后的半邊臉遮住了,否則的話,堂堂大漢皇后,整日里拋頭露面,無論如何,說出去也不是件好事。

前有敵人,后有追兵,伏皇后別無選擇,只能繼續走下去。

朱桓熟通水性,他低聲道:“主母,跟著我便是了”。

伏皇后應諾,就這么深一步淺一步,皇后與朱桓漸漸行至河中央。

如果有敵人,這時候一定玩起了半渡而擊的把戲,絕不會隱而不發。

既然沒有敵人,那就說明此處是安全的

陳到將皇子扛到肩頭,嘴里道:“咱們過河!”

沒了傷卒、沒了木車,行軍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并州軍與周州軍合兵之后不過兩千三百之數,馬匹只有四百騎。

騎軍盡數過河之后,大部人馬很快便渡河而行。

為了防止軍卒溺水而亡,李賢用一根草繩橫穿河道,這樣以來,軍卒只要摸著繩索,便可以平安過河。

過河之后,軍卒冷的直哆嗦。

這時候,如果能夠燃起一堆火,好生烤上一陣子,那定然是一件美到極處的好事。

只可惜,留給陳到的時間不多了。

無論青州軍還是并州軍,在曹操的這片土地上,都是客軍。

若是曹操大軍壓上,張遼與陳到的兵馬都討不到好處。

對于這一點,陳到深有感觸:“來不及生火驅寒了,時間緊迫,我們在這里耽擱的越久,敵人追上來的可能性越大,兄弟們,出發吧”。

陳到一聲令下,隸屬青州軍的數百青壯很快便穿戴整齊,打馬前行。

張遼麾下的軍卒就沒有這么聽話了,直到張遼發話,并州軍才聚攏做一處,慢步前行。

十多里開外,漳縣的曹軍正在一路狂奔。

好不容易有了伏皇后的下落,誰也不想輕易放棄。

“快些,莫跑了賊人!”

作為臣子,內斗、哄搶皇后、皇子,這畢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因而,曹操統一口徑,對外宣稱伏皇后為賊人脅迫,兗州要做的事情便是將皇后救出來!

至于賊人為何在兗州流竄,為何往東而行,這卻是諱莫如深的事情。

曹軍追的急,青州軍跑的快,兩者之間的距離并沒有拉近。

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速度,曹軍是無法追上的。

又行了約莫有三五里遠,忽而,斥候來報,說前方出現大股賊人。

陳到拿出輿圖,他沉思片刻,指著地圖上的一點對張遼、朱桓說道:“我打算拿下這城!”

張遼定睛一望,陳到指的城池名叫灌亭。

根據張遼的了解,灌亭城高池深,城中有兩千郡兵。

陳到想攻下這城?

怎么看怎么是個笑話!

自古以來,罕有以少數攻擊多數守軍的戰例。

陳到今日偏偏要反其道行之!

灌亭城頭,旗幟招展,守軍如臨大敵。

縣令張臨已經得知在二十里外的地方正有大股官軍在圍剿流寇,無奈城內守軍有限,又怕中了賊人的聲東擊西之策,他只好熄滅了出擊救援的念頭,緊閉城門,嚴禁出入。

嘆了口氣,張臨緊張地攥起城磚,他迫切地希望城外的那股官軍能夠打敗流寇,這樣的話,灌亭城的安全系數又可以增加數籌。

灌亭雖險,可畢竟比不得大城,城中有軍不過兩千,若是賊人來攻,一個不小心真有可能陷落賊手。

呂布敗退之后,兗州遍地狼煙,少有安樂之地。

這種緊張的局勢之下,由不得任何的大意。

正在城中劍拔弩張之際,陳到使人冒充曹軍信使快馬加鞭,直奔灌亭城。

“報,使君,城外賊人猖狂,請速派兵馬來援”

開什么玩笑,灌亭守軍自己守城都夠嗆,哪里還有能力去管別人?

想到這里,張臨換了副措辭,嘴里道:“本官肩負守城重責,只怕難以抽身,你可以讓你家將軍速速前來,依托城池,想必賊人奈何不得!”

這么一說,確實在理。

孰不知,張臨這番說辭正中陳到下懷,當下,信使拜謝道:“多謝使君!”

沒多久,陳到便引軍來到灌亭城外。

飄揚的曹字大旗迎風招展,旗下,陳到打馬出陣:“城上何人值守?我乃曹使君帳下大將夏侯淳,賊寇正在緊追不舍,快快開門讓我進城”。

此時,陳到一行人身著曹軍衣盔,除非熟識之人,否則的話絕難認出。

“夏侯將軍?這,賊寇現在何處?”

張臨擺出一副猶疑的模樣。

“正在不遠處,可不能耽擱了,再耽擱下去,賊人可就要殺來了”

“可有軍令?”

“曹使君讓我等圍堵賊子,據說賊子挾持了皇后,太過可恨!”

與伏皇后有關系?萬一找到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呀,張臨并未猜疑,他怎么也沒想到,城下之人,竟然會是青州軍假扮的,當下,張臨用飽含羨慕嫉妒的眼神望了陳到一眼,他一邊指使軍士大開城門,一邊抱拳道:“開門吧,都是自家人!”

陳到微笑著頜首,他對身后的軍士吩咐道:“待會兒入城之后切記,不可飲酒,不可滋事,購買物品須得用銀錢結賬,莫要壞了我青州軍的名頭。”

張臨聽罷之后很是感慨,這才是精軍的模樣。

城門“吱嘎嘎”打開了,張道打馬在前,道:“灌亭令張道見過夏侯將軍”。

“免禮”,說罷陳到翻身下馬,與張道并肩入城。

只是不知不覺間,張道把自己的步子放緩,完全襯托出了陳到的地位。

如此以來,固然體現出了謙讓,可是,萬一事情有變,張道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抉擇。

只是,事情有這么簡單嗎?

灌亭以東一百里為蛇丘縣,在蛇丘縣以東三十里處。

三千名曹軍將青州軍的車陣圍得水泄不通。

曹軍的弓箭完全失去了用途,在大小軍將的煽動下,曹軍爬上木車,跳入車陣,試圖多面夾擊,擾亂青州的部署。

“快,殺進陣去,老子就不相信青州軍能有三頭六臂!”

“殺,我們有三千多人,青州軍不過是些苦力罷了,殺了他們,奪了軍械,日后有享不盡的富貴榮華”

曹軍將領鼓動著普通的軍卒,指使他們翻躍木車,從四面進攻。

然而,高順對此早已經有所準備。

多面防御的八卦陣可不是擺設,當曹軍信心十足地翻躍木車,試圖打青州軍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他們便會絕望地發現,每一個方向都會有一伙青州軍組成一個奇怪的陣勢在等著他們。

三千多賊寇本是乘興而來,他們人數眾多,要比青州軍的數量多上三倍,可巨大的數量優勢卻在車陣面前完全化為烏有。

十九輛木車組成的圓陣將青州軍擅長陣勢作戰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處,往往一名曹軍進入陣中需要面對二個,甚至是三個以上的青州軍。

倒在車陣之間的尸體很快已經有了半人高,死相極慘的尸首給后續曹軍的進入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曹軍越戰越是膽寒,他們從未遇到過如此精悍的青州軍,不是說這伙人馬只是押運軍械的更夫營嗎?

怎么對方看上去卻要比真正的精銳還要強悍?

一時間,曹軍將領甚至有了偃旗息鼓的打算。

戰功雖好,可還是自家性命要緊。

曹軍沒了戰心,青州軍卻戰意正酣。

在青州軍的眼中,那一個又一個的曹軍早已經不再是什么兇神惡煞的匪徒,而是活生生的銀錢,會蹦會叫的米粟,甚至是白花花的婆娘!

殺了他們,殺了曹軍,殺的越多,所立的戰功便越多。

進入徐州之后,這是高順的陷陣營第一次參戰,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證明自己。

為了榮耀,為了戰功,陷陣營的八百軍卒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悍勇。

殺,殺,殺!

一波一波的曹軍士卒倒在車陣中,不知道過了多久,驚怒交加的曹軍將領才惶然發覺,原來他們麾下的部眾已經削減了三成,剩下來的人馬也是人心惶惶。

其余的人馬去了哪里?

死了,死的干干凈凈,再也沒有任何挽回的希望。

逃,逃的越遠越好。

一場以攔阻青州援軍為目的的遭遇戰竟然成了潰敗,非但沒能攔住高官,反而葬送了許多精銳。

其實若不是曹軍壓力極大,事后又意識不到敵我雙方的戰損比例,早在一炷香之前他們就會跑得干干凈凈。

正常情況下,折損在三成左右的時候軍卒便會偃旗息鼓,落荒而逃。

如今戰死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四百人,這個數目很是危險,而車陣之中,青州軍的傷亡不過百十人而已。

如此懸殊的戰損比例,饒是曹軍將士心狠手辣、膽大包天,也還是被嚇了個屁滾尿流。

三千多名曹軍在丟下四百多具尸體之后逃竄而去。

陷陣營為李賢第一戰,勝!

陷陣營的軍士放聲歡呼,如果沒有車陣做依仗,這場戰事絕不會以這種方式結束。

勝是勝了,而且是大勝。

青州軍陣中的軍卒共有一百多人受傷,真正傷重不治的不過二十多人,其中的多數都是輕傷。

四下里慘叫陣陣,散在車陣周圍的賊寇足足有二百多個傷者,他們的同伴逃的太過倉促,來不及帶走他們。

些許大車已經損壞了,高順對這些將破損的車馬重新修繕了一番,又將各人的軍功登記造冊。

至于戰死的軍卒,只能采取火化帶走骨灰的方式。

陷陣營軍卒的英勇表現讓高順放寬了心。

行進途中,高順策馬奔馳,在車陣前后來回馳騁,他大聲呼喊著,鼓舞著士氣:“你們都是好樣的,以多勝少,大戰曹軍,殲敵四百具,這是一場大捷,你們的功績我已經令人記了下來,等到入了徐州,我會言出必踐。面見天子,讓其講述其中關竅,死去的那些軍士,他們應得的俸祿我會想法設法送到他們家人的手中,絕不會克扣半文!”

“多謝高將軍!”

“不必謝我,要謝就謝謝父老鄉親”

高順可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收攏人心的機會,他大聲叫道:“溫侯死后,我們陷陣營隨著主母來到下邳,總琢磨要立功爭氣。之前,李賢李使君對我一視同仁,從未有過另眼相待,陷陣營的吃食與其余郡兵一模一樣,現在,到了我們報答他的時候了,就在剛才,就在那處荒原,你們用熱血,用刀槍,用鐵的軍紀來向我證明了一點,陷陣營依舊可以信賴

話音一落,陷陣營的隊伍頓時轟動起來,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振臂直呼:“將軍知我!”

沛縣,在一片鼓樂聲中,劉協登上祭壇,念起一篇悼文。

長篇累牘的悼文全篇充斥著對高祖劉邦的懷念、崇敬之情,若是劉邦在天有靈,一定會樂不可支。

似乎為了沾沾劉邦的光,劉協在沛縣詔告天下。

詔書一共有三道。

第一道就是遷都下邳,經過七年的發展,下邳已經成為大漢朝屈指有數的新興城池,將都昌遷到下邳,對于重商抑農的政策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勵。

第二道詔書加封李賢為鎮東將軍,兼領徐州、青州刺史,于此同時,對滿朝的文武官員進行大批量的“加爵加薪”,就連與李賢交惡的曹操、袁紹,都有不同程度的賞賜,雖說此舉用處不大,但卻可以像天下人彰顯天子以及李賢的氣度。

第三道詔書則是大赦天下,把那些罪行輕的全部釋放,罪大惡極的死期延緩,窮兇極惡的改判勞改。

詔書宣告完畢之后,文武大臣高呼萬歲。

劉協高居上首,適才萬人齊呼萬歲的場景讓他很是震驚,當然,也很是享受。

與關中時期的有名無實不同,劉協覺得,這里的臣子是真心愛戴他。

只是短短幾日,劉協便發覺自己有些喜歡上徐州了。

受萬人景仰,握生殺大權。男兒生于世,既然做了皇帝,就一定要好生享受,否則的話,就算日后嗝屁了,在陰曹地府中也會為人嗤笑。

活著的時候不受尊重,便是死了,也得淪為笑柄,這慘狀,只是想一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大漢真的無可救藥了?

不,絕不!

劉協暗自咬牙,只要他一息尚存,便一定會向世人證明,大漢朝的復興之期不遠了!

歷史早已經發生改變,李賢要做的,便是進一步改變歷史。

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成千上百萬人流離失所,為人宰殺,這可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真正存在過的歷史。

李賢要的,便是阻止屠殺,力求版圖完整。

換句話說,李賢要改變劉協的命運,當然了,也是改變他自己的命運、

空曠的縣衙內,只有李賢一個人的嗓音在來回震蕩。

李賢手中沒拿奏章,只是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一件一件地將最近發生的大事小事說了出來。

聚精會神地聽了沒多久,劉協只說一句話:“準奏!”

同樣的一句話說的多了,難免有些疲乏,劉協開始琢磨轉移話題,忽而,他想出一個糾纏已久的問題,嘴里道:“李卿,我且問你,為何世人征戰不休?”

李賢笑答“利欲熏心”。

劉協眨了眨眼睛,他沒想到李賢竟然只用了這么簡短概括的四個字回復了他,不過想來也是,但凡叛賊起事,為的可不就是利益二字?

就算官軍之間的相互廝殺,為的也不過是搶奪利益。

“朕知道了,李卿可以繼續往下說”劉協輕輕的挪動了一下屁股,好讓自己坐的更舒服些。

李賢的眼皮突然跳了跳,片刻之后就聽他說道“陛下,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喬遷新都,不宜妄動刀兵,誰敢置若罔聞,我一定會讓他付出代價”。

劉協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是李賢,思慮周全,卻又信心百倍,“李卿所言極是,既然如此,諸多事情便需要李卿多多費心了”。

“份內事,陛下何足掛齒?”

忽而,外頭有軍卒來報,說江東使者、遼東使者都在門外。

劉協大喜過望,這時候,孫策、公孫度派出使者顯然是為了表示恭順。

身為大漢天子,臣子盡相效忠,這自然是極好的事情。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