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400章 最后的一絲底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0章 最后的一絲底線

第400章 最后的一絲底線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免費小說


蔡瑁死了,蔡中連眼淚都沒有流,他用手探了探蔡瑁的鼻息,確定再無氣息之后,第一時間率眾投降:“兄弟們,大勢已去,不如降了孫將軍吧”。

什么?投降?

忠于蔡瑁的親衛面面相覷,他們完全摸不清頭腦,適才還信誓旦旦要與大家共存亡的蔡中,怎么這么快就降了?

一名老卒抽刀在手,狠聲道:“你!祭酒待你恩重如山,如今他尸骨未寒你卻該改換門庭,著實可恨!”

蔡中大為不屑:“叔父不得不死,他深受劉表信賴,統領萬余水軍,權勢極重,此次,襄陽水軍奔襲而來,原本是想立威江東,誰曾想,竟然全軍覆沒,如此慘敗,劉表又怎么饒得了他?”

四周軍卒盡皆不言,蔡中雖然無恥,可他說的話卻很有道理。

以蔡氏一族在荊州的身份地位,如果蔡瑁降了,劉表一定會勃然大怒,痛下殺手,說不定連株連親族的手段都會使出來,畢竟,一個活著的蔡瑁威脅太大,劉表無法容忍背叛的蔡瑁與蔡氏內外勾結!

活著的蔡瑁令人忌憚,可若是蔡瑁死了呢?

素來以寬厚形象待人接物的劉表絕不敢輕舉妄動,畢竟,蔡瑁是死在了戰場上,哪怕他打了敗仗,可為人品性卻無可厚非,無論劉表愿意還是不愿意,他都不能遷怒于他人,由此一來,蔡氏在荊州的利益便得到了保證,更不會遭受牽連。

蔡瑁是個聰明人,對他而言,只有死,才是最好的選擇。

正是因為看透了結局,所以蔡瑁才義無反顧,自刎而亡。

江面上,大火騰空而起,濃煙滾滾,遮天蔽日。

西岸已經注定是個死局,要么投降,要么戰死,那么東岸呢?

適才靠攏東岸的荊州水軍雖然也遭遇不測,可自始至終都沒看到敵人的兵馬,也就是說,東岸的敵軍很有可能兵力不足!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間或有三兩艘戰船離開西岸,往東岸而去。

東岸,甘寧帶領千三千兵馬嚴陣以待。

與李賢取得聯絡之后,甘寧第一時間便派人在此守候,如今果然成功設伏,逼的荊州水軍走投無路。

“大頭領,你看,又有不開眼的荊州軍來送死了”,甘寧身旁,一名膀大臂圓的黑漢獰笑起來。

甘寧啐了一口,道:“什么大頭領二頭領,咱們現在是青、徐二州刺史李賢李使君帳下水軍,別他娘的還拿自己當水匪”。

那黑漢卻也不惱,只是笑道:“大頭領,只要能夠殺的痛快,有肉吃,有酒喝,官軍、水匪又有什么區別”。

“哼,就你話多,瞧見沒,來的這三艘船交給你了,記著,不可殺俘”

黑漢大笑:“哈哈,多謝大頭領,我去也”。

甘寧搖了搖頭,目光直視西岸。

至于慌不擇路的荊州水軍,甘寧壓根沒有放在心上,如果黑漢丘飛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那錦帆賊早已經被人剿滅了無數次了。

對丘飛,甘寧還是很有信心的,這夯貨不長于謀略,但陣前廝殺卻是員悍將,這時候用他,一準沒錯。

“蔡瑁呀蔡瑁,你為何不選東岸呢”,蔡瑁選擇西岸,而不是東岸,這讓甘寧很是遺憾,卻也毫無辦法。

一百多艘大船呀,這可是劉表積攢多年的家當。

甘寧做水匪的時候便吃過這大船的苦頭,如今有機會將其納入麾下,甘寧自然垂涎欲滴。

只要給甘寧四五十戰船,他就有把握橫行江河!

只可惜,如今襄陽水軍大部船只都到了西岸,巨大的誘惑之下,孫策是否會實踐諾言,平分戰利品?甘寧不敢保證。

財帛動人心,而對于雄心勃勃的地方勢力來講,荊州水軍的戰船可以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甘寧與孫策接觸不多,不知道對方會作出怎樣的抉擇,是恪守承諾,還是食言而肥,見利忘義?

設伏之前,孫策與甘寧達成協議,獲勝之后,無論有多少戰利品,雙方全都平分!

江面上,那一艘艘龐大無比的戰船,在甘寧眼中就仿佛一個又一個絕世美女,讓他沉醉不已。

須臾,甘寧定下心來,這些船只有他的一份!待會兒無論如何也得留下一半,為此,哪怕與孫策鬧翻也在所不惜。

投奔李賢之后,甘寧寸功未立,如果能夠拿五十艘戰船做投名狀,倒也算是份大禮。

甘寧素來桀驁,他生平沒服過任何人,然而余江動用手段將他從荊州救出之后,甘寧對李賢有了一絲好奇心,他便暗自發誓,一定要竭力展現自己。

伏擊蔡瑁,便是最好的機會!

施水西岸,孫策打馬而立,饒有興致地看著蔡中的表演。

事已至此,荊州水軍大勢已去,河道完全堵塞,戰船進退失據,除了靠岸突圍之后別無他法,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有少數漏網之魚也難以翻出什么風浪。

西岸,蔡中在三五名親衛的護佑下振臂高呼:“我是襄陽水軍副將,水軍將士都要聽我號令,咱們速速降了江東軍,否則的話,性命難保”。

少數忠誠于蔡瑁的軍將惱怒不已,他們聒噪著,打算襲殺蔡中。

蔡中早有防備,自然不會讓其得逞。

于是,在江東軍的注視下,荊州軍引發了內哄。

蔡中情知自己的表現直接干系到日后能否得到重用,他一反常態,表現悍勇無比,在軍中大肆砍殺著。

蔡中武藝極佳,只是一直少于人動手,如今甫一發狠,倒是使人大為驚訝。

“賊子,殺自家人倒是有一套,有膽子去與江東軍拼呀!”

蔡中聞言大聲疾呼:“荊州軍不殺荊州軍!都是自家人,何必兵戎相見?”

話雖然這么說,可蔡中手中的招數卻沒有片刻停歇。

這等無恥行徑更是激得人人憤慨。

“呸,誰與你是自家人,無膽鼠輩!”

“還跟他廢話干什么,殺了他,奪了蔡祭酒的尸首,咱們回荊州去!”

蔡瑁執掌水軍多年,麾下自然有一幫死忠。

即便蔡瑁身死,可這些軍卒依舊不肯輕言放棄,在他們眼中,孫策便是逼死蔡瑁的罪魁禍首,因而,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投降。

大丈夫自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蔡中寡義廉恥,已經丟盡了荊州人的顏面,那么,自然要有人為荊州水軍爭一口氣!

抱著這樣的念頭,心存死志的荊州軍卒戰力飆升,他們分成兩部人馬,一部沖向江東軍,另外一部留在河岸試圖襲殺蔡中。

若不是一心茍活,打算投降的兵馬占據人數優勢,蔡中已然頂不住了。

日頭西落,氣溫依舊很高。

孫策麾下的重甲步卒鐵甲罩面,渾身上下宛若蒸籠一般,“將軍,戰還是不戰?”

步卒心中煩悶,他們穿著重甲可不是來看戲的!

適才,若不是孫策阻攔,重甲步卒已經直接殺了過去,哪里像現在這般,只能在日下暴曬,卻不能痛下殺手。

如今終于有不開眼的家伙前來送死,步卒求戰之心極為迫切。

孫策大笑一聲,道:“戰,傳我軍令,降者活,頑抗者,殺無赦!”

“喏!”

重甲步卒人人振奮,他們抖擻精神,大步邁出。

“咚咚咚”,宛若戰車轟鳴,步卒每動一步,大地都在隱隱顫抖。

一百步、五十步、三十步,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

步卒身上的甲胄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遠遠望去,便有一種難動其分毫的想法。

然而,荊州水軍義無反顧,他們還是撲向了全副武裝的江東軍,“殺!殺!殺!”

明知不敵,依舊能有如此膽氣,這并非莽撞,反而彰顯了荊州軍的血性。

孫策緩緩頜首,贊道:“荊州軍并非無膽呀”。

周瑜來到孫策身旁,嘴里道:“荊州水軍是不錯,只可惜他們的統領卻不夠出色”。

孫策笑了起來:“公瑾,你來了!”

“嗯,我那邊的戰事已經告一段落了,聽說這邊好戲不斷,所以過來瞧瞧”

“如何”

“荊州水軍可以一用,不過,那蔡中卻要謹慎提防”

孫策深以為然:“賞他個官職,讓他到我身邊吧,有我看著,這廝折騰不了”。

這也算是折衷的法子,蔡中畢竟是投靠江東軍的重要將領,如果將其疏遠冷藏,只會讓人小覷了孫策的胸襟氣度,把他安置到孫策身邊,誰也挑不出什么。

“善!”周瑜只有短短一個字的回答。

孫策有些訝異,他循著周瑜的目光往江對岸看去,只見東岸旗幟招展,試圖靠岸的荊州軍很快便銷聲匿跡,顯然,甘寧的人馬降服了他們。

“公瑾在看什么?”

周瑜吸了口氣,道:“甘寧甘興霸確實有一套,只可惜,此人不能為主公所用呀”。

孫策聞言色變,周瑜可是很少用這種語氣說話的,難道,對岸的甘寧真有如此能耐?

“一個江河水賊而已,能有多大能耐?”

“主公有所不知,這甘寧頗善水戰,而且治軍甚嚴,很有一套”

“喔?甘寧真有如此能耐?”

“主公且看,對岸的甘寧兵馬不過三千人,而靠岸的荊州水軍前后也有兩千多人,可自始至終都不見對岸有什么大的廝殺,這說明甘寧麾下戰力極強,完全制住了荊州軍”

孫策聽了之后覺得很有道理,“這甘寧怎么到了李賢麾下?”

眾所周知,甘寧之前投奔劉表,而后又與蔡瑁鬧翻,叛逃而出不知去向,至于甘寧怎么與李賢聯絡,連周瑜都不知道。

“我只聽說甘寧最近剛剛與李賢取得聯絡,至于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卻也不知道”

此時,一百步的距離轉瞬及至,“鏗”,荊州軍的攻勢仿佛浪花拍打在巖石上,毫無成果。

江東軍重甲防御力極強,荊州軍連番攻擊,卻只付出了自家性命。

每一刻都有荊州軍卒倒斃在地,江東軍自身卻無一傷亡。

荊州軍攻勢雖強,可江東軍身上的甲胄卻不是等閑貨色,刀槍刺出壓根沒有效果。

如果不是萌生死志,荊州軍再已經敗退了,即使這樣,三百多名荊州軍也只撐了不過半柱香的功夫便死傷殆盡,此時,蔡中猶在大聲疾呼:“諸位兄弟,反抗無益,隨我降了孫將軍吧!”

這時候,猶在廝殺的蔡瑁軍卒已然死傷殆盡,剩下來頑抗的人數不過兩百多人。

蔡瑁死后,孫策已經沒了上陣廝殺的**,他只是打馬而立,為大軍壓陣。

“咚咚咚”,等到江東步卒大步上前的時候,蔡中更是精神抖擻:“孫將軍素有仁義之名,咱們降了他,一定不會有錯!”

孫策笑道:“看不出,這廝頗有幾分辯才”。

周瑜笑而不答。

這時候,河岸的戰事已經接近了尾聲,孫策望著河岸邊的大船,不無得意地說道:“有了這些戰船,我江東軍足以橫掃東南?”

“主公不是與甘寧有份協議嗎?”

孫策有些肉疼:“你是說平分戰利品的協議吧”。

“不錯”

“公瑾,你說,如果我擁有這些戰船,可以省去我多少力氣?”

“五年!這些戰船沒有五年的時間絕不可能造出來,而且這還是在錢糧寬裕的情況下”

孫策目光猶豫:“如果我留下它們,用其他東西補償,甘寧會答應嗎?”

周瑜搖頭,“主公應該明白,甘寧代表的是李賢,根據我對李賢的了解,他是不會答應的”。

孫策嘆了口氣,比錢糧,江東是比不過青、徐兩州的,便是比軍械也多有不如。

除了俘獲的這些戰船之外,江東軍又有什么東西是李賢可以看得上眼的?

“我想留下戰船,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

周瑜反問了一句:“敢問主公,得了這戰船,我們可有實力與李賢一較高下?”

孫策頗有自知之明,“只怕相差甚遠”。

“這樣一來事情不就很明朗了嗎?戰船雖好,可卻不是即時戰力,而李賢卻是我們最得力的盟友,與他交惡,自毀長城,非智者之選”

孫策終歸不是蠢人,他明白周瑜說的都是實話,沉吟片刻之后他便下了軍令:“傳令下去,清點一半的戰船,開到對岸,送與甘寧”。

黃蓋這時候興沖沖的趕了過來,聽到孫策所言之后他當即變了臉色:“主公,咱們辛辛苦苦廝殺來的戰利品憑什么要給他們!一個錦帆賊而已!”

周瑜勸解道:“平分戰利品,這是主公之前允諾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主公若想傲視群雄,須得重信義,否則的話只會為他人恥笑”。

“哼,拳頭大才是硬道理,誰要是不服咱便揍的他心服口服,公瑾,君子可以欺之以方,這些戰船得來不易,就這么交出去,只怕軍心難測呀”

孫策明白,這時候他必須站出來了,否則的話黃蓋與周瑜之間很容易迸發沖突。

黃蓋脾氣暴躁,他一向認為周瑜過于謹慎,如果借題發揮的話,就算周瑜再三忍讓,黃蓋也不會有所收斂。

打馬前行一步,恰好將黃蓋與周瑜分開,孫策嘴里道:“好了,我意已決,就按照之前商議的分配方式,分出一半戰船,軍卒那里,我自然會給他們一個說法”。

“主公!”

“怎么,我說的話不管用了嗎?”

孫策武力強悍,軍中上下無人不服,此時,他雙目圓睜,黃蓋再不敢多言。

黃蓋與周瑜爭辯的時候,河岸邊的戰事已經徹底結束了。

蔡中在江東軍卒的看押下快步而來,沒多久就行到孫策身旁。

“荊州蔡中見過孫將軍”

“免禮,蔡統領適才撥亂反正,立下大功,不知道想要什么賞賜呀?”

蔡中心頭一跳,他張嘴欲言,忽而眼睛一轉,換了句話,道:“罪將不敢邀賞,聽憑將軍處置”。

“哈哈,蔡將軍何須自謙,嗯,你能及時歸順,也算立下大功,便賞你五十兩黃金,一百匹錦布吧”。

“多謝將軍”

“適才我看你身手不凡,以后就在我身邊吧”

這是重用還是監視?蔡中琢磨不透,只得道:“敢不從命!”

“蔡統領,蔡瑁自刎而亡,他的尸首何在?”

蔡中臉色大變,他嘴唇哆嗦著,半晌才說道:“正在岸邊”。

“蔡瑁膽大妄為,竟欲致我于死地,我想聽聽你有什么打算”

蔡中跪伏在地,不發一言。

孫策松了口氣,蔡中雖然為人卑劣,但對蔡瑁起碼還存有幾分感激之心。

如果這時候蔡中毫無節操,直接要獻出蔡瑁的尸首來邀賞,孫策說不定會找個由頭將他殺了,一了百了。

一個人如果連什么底線都沒有了,他可以作出任何事情。

孫策可不想身邊留個毒蛇一般的危險人物,時刻提防。

難言的寂靜彌漫起來,蔡中只是叩首,一言不發。孫策松了口氣,好在蔡中還算存有一份人性,否則的話只能殺之以絕后患了。

蔡中沒想到因為他的一念之仁已經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圈,他只聽孫策笑道:“蔡中,既然你熟悉水軍,這里有份差事正好交給你”。

出人意料地是,蔡中拒而不答,反倒強顏歡笑,道:“敢問使君,罪將有一求,不知使君可否應允”。

孫策來了興致:“喔?說來聽聽”。

“蔡瑁雖然罪不可赦,可他已然身死,不知可否將其尸首送歸荊州?”

孫策笑道:“好,既然蔡統領出言相求,我便應了你”。

蔡中大喜過望:“多謝使君,多謝使君”。

“無妨,了卻了心事,此番可以聽我吩咐了吧?”

“罪將洗耳恭聽”

“你熟知船務,挑出一半船只送到對岸去,懂嗎?”

蔡中眨了眨眼,忽而恍然大悟,道:“罪將明白”。

“嗯,明白就好,去吧”

“喏!”蔡中興沖沖而去。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