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329章 老子斬了你的狗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9章 老子斬了你的狗頭

第329章 老子斬了你的狗頭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秀才會武術書名:

興平元年冬月,曹操領軍退卻。比·奇·中·文·網·首

臧霸主動請纓,愿意緊隨曹軍之后痛打落水狗,李賢囑咐一番,讓其不可大意之后也就隨他去了。

月旬之前,曹操率領三萬兵馬氣勢洶洶而來,那時候,徐州上下噤若寒蟬,畏之如虎,可誰能夠想到,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意氣風發的曹操便含恨而去?

是曹軍變弱了?還是說徐州軍變強了?

誰都沒有變化,真正發生變化的卻是徐州牧由陶謙變成了李賢。

一個綿羊帶領一群獅子只會將獅群變成羊群,反之則有不同的效果。

素有常勝將軍名頭的李賢雖然沒有直接參戰,可只要他在下邳,他的威懾力便不容小覷。

臧霸出城夜襲的那天晚上,如果曹操不是誤以為李賢援軍抵達,生出戒懼之心,究竟鹿死誰手還是猶未可知的事情。

此役過后,李賢用一場大勝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些許心懷叵測之徒根本不敢興風作浪,因為他們知道,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謂的陰謀詭計只是笑話。

李賢在開陽城盤桓了三日,大勝過后,后續的犒賞、善后工作依舊繁重無比。

青州軍之所以所向披靡,這與李賢制定的豐厚待遇不無關系。

無論軍卒是死還是傷,他們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待遇,死者厚待其家人,傷者會有醫士為其妥善醫治。

大漢朝開國數百年來,像李賢這般愛兵如子的刺史絕無僅有。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軍卒一旦身體有了殘缺,那便成了無用的廢物,即便有醫士為其醫治,可多數情況下也是草草救助,難以善始善終。

李賢則不然,從后世而來的他深深地懂得老卒的重要性。

與新卒相比,老卒經歷過慘烈的戰場廝殺,他們有豐富的廝殺經驗。

這種經驗如果可以傳播給新卒,起碼可以削減三成以上的新卒傷亡率。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在戰場上,每一個士卒都有可能成為改變戰局的關鍵因素。

臧霸追擊曹軍,傷兵自然留在了開陽城,算上于禁麾下的傷卒,如今城中有傷卒九百多人,每日都有人傷勢惡化,痛苦無比的死去。

于禁統領的兵馬仿照青州軍制,營中有五名醫工,可他們照顧自家兵馬尚且忙不過來,根本無暇旁顧。

不過,有沒有醫工醫治完全是兩回事,于禁營中的傷卒多數都脫離了險境,而臧霸留下的傷卒則處于聽天由命的狀態。

雖說孫觀將全城的醫士聚集到一處,為臧霸麾下兵卒醫治,可這些醫者效率底下,又有些消極怠工,兩相比較,還是于禁軍中的傷卒更幸運一些。

如今李賢已經是徐州牧,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在他的征召下,十里八鄉的醫士全被他“請”到了軍中。

與此同時,李賢將自己在青州施行的那套“醫治”手段帶到了開陽城。

酒精驅毒、沸水煮布、晾干包扎,這三個步驟甫一施展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剛開始,徐州的醫工們覺得李賢太過想當然,救死扶傷的醫術哪里是外行人可以指手劃腳的?

然而,這般手段真正有了療效之后,醫工們再也不敢消極怠工。

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救治效率,李賢在臨時成立的醫工營中施行了包片責任制。

每名醫士負責數量不等的傷卒,限期的時間之內,傷卒死亡率最低的那一個人可以獲得一百貫的賞錢。

醫士畢竟不是軍士,李賢只好誘之以利,不想過多的懲戒,當然了,招搖撞騙的庸醫出外。

醫治手段改革之后,許多軍將都成為受益者,臧霸的至交好友尹禮便是其中之一。

那一日,尹禮駐守繒縣,在曹操的數萬大軍圍攻下堅守了三個時辰,極大地打擊了曹軍的囂張氣焰,事后,尹禮身負重傷,如果不是臧霸及時救援,說不定他一條命就丟在了繒縣。

在繒縣,尹禮得到了最妥善的救助,可長期陷入昏迷的他卻一直沒有蘇醒。

李賢聞聽之后想出一個喂食流質食物的法子,慢慢的,再輔之以烈酒活血消毒增溫的方式,最后竟然將一條腿邁進鬼門關的尹禮硬生生拉了回來。

孫觀向來對李賢極為友善,經歷了尹禮這檔子事兒,更是全心投靠。

蘇醒過后的尹禮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漸漸地也接受了李賢為主的事實。

生死之間走了一遭,尹禮將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不過,救命之恩卻不能忘卻。

這一日,李賢前來探望尹禮。

尹禮心情極為復雜,須臾過后才說道:“多謝使君救命之恩”。

李賢笑著搖頭,“這可不是我的功勞,醫者說了,要不是尹將軍身子結實,流那么多血早就活不過來了,所以你能活下來,全是你自己的運道”。

尹禮松了口氣,李賢不居功倒是有些大丈夫風范,這讓他心中也也舒坦一些。

畢竟,如果李賢上來就是一副“救命恩人”的嘴臉,尹禮也沒法視而不見。

受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等知恩圖報的簡樸信念是尹禮的做人準則,哪怕他再看不慣李賢,卻也無法作出恩將仇報的事情。

“使君過謙了,醒來的這段時間我已經聽說了,李使君想出的醫治手段絕妙無雙,不知道救活了多少軍卒,私下里,不少傷卒都將你視作了天上星君下凡”

李賢啞然失笑:“還有這等事?真正救活傷卒的還是醫工營的那幫醫士,我不過是想出一些消炎、驅毒的法子罷了,不值一提”。

孫觀笑道:“李使君不必自謙了,受傷的那些兄弟都嚷著要為你效犬馬之勞呢”。

李賢正色道:“騎都尉臧霸不在,正巧我有一件關于傷卒的事要與你們商議一番”。

“喔?什么事情?”

孫觀也就罷了,他知道李賢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尹禮卻慌亂不已,生怕李賢挾恩求報。

好在答案很快就揭曉了,李賢手指窗外,嘴里道:“等到傷卒營的兵卒痊愈了,我想留下那些肢體殘缺的,給他們一個營生”。

尹禮與孫觀面面相覷,軍卒是為戰場廝殺而生的工具,殘缺了身體那還有什么用處?

遇到心善些的主將,多數會在遣散傷卒的時候給點銀錢,讓他們回鄉謀生,若是心狠手辣的,說不定連遣散的錢都不給,直接任憑他們自生自滅。

眼下,李賢開口討要那些殘缺的軍卒,該不會是在說笑吧?

身體健全,傷勢痊愈的老卒確實是軍中根基,可那些身有殘缺的軍卒又能做什么?

許是看穿了尹禮與孫觀的疑惑,李賢自顧自地解釋起來:“我在下邳征召了一批新卒,打算等這些老卒痊愈后讓他們傳授廝殺經驗,當然了,如果他們不愿意,我也不會勉強”。

孫觀破口而出:“愿意,他們怎么可能不愿意,李使君你給他們一條生路,他們又不是傻子,當然不會錯過”。

尹禮也帶著一臉的不容置信,緩緩地說道:“之前他人都說李使君愛民如子,對待麾下軍卒像親人一般,我本以為是他人以謠傳謠,今日一見,方知傳言不虛呀”。

李賢沒有露出半點自得之色,他意味深長地說道:“我會特意為傷卒設立一營,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以來,既可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也可以讓他們發揮余熱”。

“使君所言甚是,我想,就算是大兄回來,他也不會拒絕的”

尹禮深以為然:“怪不得青州兵人人悍不畏死,有使君這樣的主將,他們自然要竭力殺敵以報君恩”。

李賢不置可否,得到尹禮、孫觀的許可之后,他很快便讓人將消息帶到傷卒營。

“大家都聽好了,好生養病,李使君已經應允,等待你們傷愈之后他會給你們安排差事,照樣吃糧拿餉,娶妻生子”

手腳齊全的那些不以為然,他們受的傷都不算重,只要養好外傷之后自然可以回歸軍陣,因而,李賢的允諾對他們并沒有多少吸引力;至于手腳殘缺的那些軍卒更是興趣乏乏,他們下意識地認為李賢要的是手腳齊全的那些,怎么也不會想到,這是李賢特意為他們謀的差事,為的就是給他們增加信心。

有時候,軍卒的傷往往是可以醫治的,可由于他們殘軀了手足,哀大于心死,沒了求生的念頭,一心尋死,這樣的話,救治他們的難度便難上加難。

那傳令的軍校見眾人都是一副要死不活,愛理不理的模樣,他心中有氣,語氣也變得不善起來:“一個個遭瘟的殺才,使君一番心意你們竟然不領情,我告訴你們,放眼整個大漢朝,像李使君這般不在意傷卒是否手腳齊全的,絕無僅有!”

“什么?”

“手腳殘缺使君也不嫌棄?”

聽到軍校所言,自暴自棄的傷卒頓時為之一振,他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情況。

“李使君說了,諸位浴血廝殺,都是難得的好漢子,你們能夠活下來,這便是天不絕命,他身為州牧,自然要為你考慮,傷愈之后,是去訓練新卒,還是做其他的營生就看你們的選擇了,使君說過,他不會過多干涉”

不少傷卒潸然淚下,自打手足殘缺之后,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無是處的廢人,誰能夠想到,李賢竟然能夠為他們考慮,這等心善的州牧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李使君不是在說笑吧?”

有的人猶在夢里一般,半晌不曾緩過神來。

軍校見不得別人質疑李賢,當下勃然大怒:“放屁,李使君是何等的人物?他犯得著騙你們嗎?再者,你們睜大自己的狗眼瞧瞧,我這腰間的軍牌可是紅線鐵牌,死在我手中的敵卒已經有三十人了,老子月俸十貫,犯得著拿你們開涮嗎?”

“啊,使君如此厚待,我等誓死不忘”

得了準確的答復,傷卒們紛紛起誓,表示愿意為李賢效死。

軍校“哼”了一聲,道:“你們倘若真的惦記使君的好,那便好生養傷,傷好了之后好好做事,不要辜負了使君的一番心意”。

被這軍校一番教訓,傷卒卻是人人振奮,他們不怕人管,不怕人罵,就怕人不管不問,將他們視作累贅。

如今李賢肯收留傷卒,并且愿意為他們提供謀生的差事,這樣的美事做夢都想不到!

于是,李賢的仁善之名開始在軍中傳言。

在開陽城中兜里三日之后,李賢便回轉下邳,他可是徐州牧,郡城內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處理。

甫一來到下邳城,李賢便被城外的流民驚呆了。

密密麻麻的災民目光呆滯,有的人還懂得燃火取暖,可多數人卻連動彈的力氣都沒了,他們目光呆滯,全然一副活死人的模樣。

李賢見狀大駭,“他們這是怎么了?”

“還不是曹賊禍害的!冬季酷寒,不少被曹軍禍害過的村落糧秣短缺,鄉民們走投無路只能到郡城里討口吃的”

李賢看著源源不斷趕來的流民,嘴里道:“為什么不讓他們進城取暖,外頭總歸有多少流民?”

聞訊趕來的陳登嘆了口氣,道:“曹豹說沒有使君的命令他不敢放人入城,否則出了禍端他承擔不起”。

李賢眸中寒光一閃而過,曹豹此獠用心險惡,眼下正是李賢新官上任的時候,如果就在郡城之外有流民餓死,他苦心經營的“愛民如子”的形象肯定會毀于一旦。

災民們可不會管曹豹是什么人,他們只知道,眼下李賢已經成了徐州牧,城門尉不開城門,不讓災民入城,這一定是得了州牧的命令。

李賢卻是不知道,他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背了黑鍋。

“元龍,這事情還得麻煩你,你現在馬上入城與糜竺一道籌集糧秣,一方面準備粥棚救濟災民,另一方面籌備人手,準備運糧到受災的村落”

陳登知道這是賺取民望的大好機會,他欣然應諾,道:“得令!”

李賢微微頜首,道:“去吧,順便與曹豹知會一聲,就說這些災民是我讓他們入城的”。

陳登略一遲疑,也應諾下來。

李賢讓軍卒將身上的糧秣全部取了出來,然后交給老弱婦孺,讓他們先行食用。

得了食物,婦孺孩子全都感激涕零,不過,另一旁餓急眼的大漢卻虎視眈眈。

為防意外,李賢讓留下五百軍卒,讓他們在城外維護秩序,不讓宵小生事。

到了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絕望之際,人們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男人可能會抱著豁出去的念頭瘋狂一把,而女人,有可能為了一口吃食出賣**。

連生存都成為問題的時候,所謂的道德都沒有任何的約束力,唯有血淋淋的刀劍才具有威懾力。

李賢在青州的時候多次賑濟流民,他聽說過不少道德淪喪的例子,因而,為了杜絕慘事發生,此番在下邳城下,他派出軍卒四處游弋,防患于為然。

軍卒一邊巡邏,一邊大聲吆喝:“老少爺們,大姐大嫂們,打起精神,李使君回來了,有他在,便一定有你們一口吃的”。

有餓急的孩子怯生生地問道:“李使君是好人嗎?”

軍卒咧嘴大笑:“如果我家使君不是好人,那這世上的好人便死絕了”。

說到這里,軍卒從懷里摸出半個餅,他交到孩子手中,嘴里道:“吃吧,吃完了這餅就可以入城吃粥了”。

孩子拿起餅先道了聲謝,然后大大地咬了一口,尚未咽完,他便緩過神來,一蹦一跳地來到母親身旁,嘴里道:“娘親,這位大哥哥給我這個餅,你快些吃一口”。

那位奄奄一息的母親強作歡顏,她說道:“快些謝謝軍爺”。

孩子又道了謝。

軍卒嘆了口氣,道:“再忍忍,使君不會讓你們再這么餓下去的”。

年輕的母親嘆了口氣,她強打起精神,嘴里道:“如果我死了,勞煩這位軍爺把孩子帶到城里,賞他一口飯吃,他爹生前也是個軍卒,只是命薄,死在了曹軍箭下”。

軍卒聽罷之后更生悲意:“這位嫂嫂切莫如此,你們娘倆把餅分了吃,我再給你們尋些吃的,相信我,李使君不會不管不顧的”。

“軍爺不必如此,吃了你這餅,我已經很不好意思了,哪里敢再勞煩你”

“不妨事”

說罷,軍卒向同伴吩咐了幾句,然后便一溜煙跑開了。

這時候,李賢打馬來到城門口,他說道:“城門尉何在?”

不及片刻,一名白胖胖的軍漢來到李賢身前,他訕笑道:“使君有何吩咐?小的來了”。

李賢皺起眉頭,道:“我打算將這些災民入城安置,你準備放行吧”。

軍尉遲疑一番,嘴里道:“這,曹將軍有令,不準災民入城,若是我不遵將令,怕是官職不保呀”。

李賢勃然大怒:“不聽我的,老子這就斬了你這狗頭!”

話音未落,李賢便抽刀在手,擺出一副準備見血的模樣。

那軍卒何從見過李賢這等勢若瘋狂的模樣,他煞白著臉,道:“使君饒命,使君饒命”。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