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306章 分兵把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6章 分兵把守

第306章 分兵把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c_t;陶謙想gan什么?

gan系到兩千兵卒的身家‘性’命,李賢不敢大意,他將徐庶、徐gan喚到,將事情的經過敘述了一遍。劍道獨尊無彈窗廣告閱讀訪問:。

徐庶聽罷之后也覺得匪夷所思,徐州兵馬雖然被曹‘cao’打的落荒流水,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湊個三萬人馬應該不在話下,陶謙將北海軍留下,究竟是出于何種考慮呢?

徐gan第一次參與議事,他沒有cao率地表觀點。

這種勾心斗角的事情,李賢實在有些不擅長,他把智囊團招來,就是想討個主意的。

好在徐庶沒有讓李賢失望,半晌之后,他道:“李典、于禁兩位將軍可有書信傳來?”

李賢微微頜,他將書信拿了出來。

徐庶看罷之后又遞‘交’給了徐gan,他冷靜地分析起來:“出了這種事情,先要確認李典、于禁的心思,如果他們心向徐州,那一切問題都可以解釋清楚了,而現在,從書信上看,兩位將軍也‘摸’不清陶謙的想法”。

李賢有些明白徐庶的意思了,如果李典、于禁叛逃徐州,那陶謙有這種要求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李賢相信,李典、于禁二人應該不至于作出這種沒腦子的事情。

再者,就算陶謙見獵心喜,欣賞李典、于禁的才能,他也不至于冒著得罪李賢的風險留下二人。

兩千兵馬、兩名大將而已,至于嗎?

這幾次徐州危急,如果不是李賢仗施援手,陶謙這刺史早就做不下去了,就算他昧著良心,卻也得顧及下悠悠之口。

徐gan不一言,只是盯著李賢的一舉一動。

李典、于禁會叛變嗎?

陶謙能夠給他們什么好處?

思慮一番過后,只見李賢“哈哈”一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李典、于禁不會讓我失望”。

徐庶不置可否,“既然使君對他們有信心,那么事情就簡單多了,陶恭祖興許是被曹‘cao’、袁術的兵馬打怕了,所以才想借力打力,留下那兩千兵卒”。

這個解釋倒也靠譜,不過,李賢還是沒有放松警惕,“兩千兵馬孤軍在外,我還是覺得過于危險了,萬一徐州‘亂’,兩千兵馬不足以安身立命”。

徐庶笑道:“使君可以試探一番,擺出三千兵馬再赴徐州的樣子,看看陶恭祖有何反應”。,站頁面清爽,少,,最喜歡這種站了,一定要好評

李賢擊掌笑道:“這個主意不錯,如果陶謙問心無愧,再給他三千兵馬,他理應求之不得,否則,便是心中有鬼!”

徐gan雖未出言,卻也覺得徐庶的分析很有道理。

這時候,李賢又道:“袁術敗退,曹‘cao’自顧不暇,近期來看,徐州應該沒有戰事,這時候‘抽’調兵馬前往徐州,只怕他們會閑置許久”。

李賢采取的軍牌制度極大地‘激’勵了軍卒的上進心,他們不再畏懼廝殺爭戰,而是人人奮勇爭先,以殺敵立功為榮。

倘若讓軍將開赴徐州,這等于變相剝奪了他們立功受賞的機會,一不心就會滋怨氣。

閑置,對于其他兵馬來可能是件開心的事情,可對于北海軍卒來顯然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情。

一個月,兩個月還可以忍受,時間再長的話,軍卒肯定會滋事非。

李賢的擔心不無道理,不過,徐庶卻也有應對之策:“使君不用過于擔心,如果徐州沒有戰事,使君可以定下輪戍期限,每隔兩月輪換一次,雖然軍馬開撥,勢必要消耗不少糧秣,卻也讓軍卒們有些盼頭”。

李賢大喜:“這個法子好,嗯,這一次先讓李典回來,等隔一段時間之后再讓他把于禁替換回來,就這么定了!”

商議妥當之后,李賢給陶謙寫了一封書信,信中的表達了愿意增兵駐守的意思。

每過幾,徐州便有回信送達。

陶謙接受了李賢的好意,并且的很明白,允許北海軍擇一城而守。

也就是,北海軍在徐州可以選擇一個城池作為根基。

這樣以來,李賢疑心大去,看模樣,陶謙是真的想與李賢‘交’好,否則,他也不會使出這種“借軍而守”的手段。

后世里,強大的美帝不就是在世界各地到處設立軍事基地,派軍駐守嗎?

眼下,李賢駐軍徐州,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興平元年七月,高順護送糧秣五千石抵達長安城。

此時,關中依舊缺糧。

浩浩‘蕩’‘蕩’的車隊使人頗為震撼,不少人很是好奇:究竟是誰,竟然有這樣的大手筆?

答案很快揭曉了,卻是占據兗州的溫侯呂布,殺死董卓的三姓家奴!

子聞聽之后大喜,便是與呂布不睦的郭汜都不敢忤逆民意,于是一封犒賞呂布、李賢的詔書下達了。

名義上,子依舊是大漢朝的最高統治者,可實際上,各地軍閥割據,子很難給出什么實質‘性’的獎賞,他能給的,無非是一些“加官進爵”的賞賜。

呂布,加封為平東將軍,領并州牧,李賢,為奮武將軍,領青州牧。

詔書下達之后,曹‘cao’七竅煙,他對把持朝政的郭汜充滿了惡感。

賊子實在可恨,一年之前,曹‘cao’還是兗州牧,可現在,朝廷竟然又把兗州封給了呂布,這等朝令夕改之舉無疑讓曹‘cao’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當然了,對于郭汜來,呂布是殺死董卓的兇手,而曹‘cao’也不是什么好鳥。

如果能用“一桃殺三士”的計策來引得各路兵馬大戰,這對于郭汜來無疑是喜聞樂見的事情。

奮武將軍?李賢接下詔書之后倒是覺得沒什么驚喜,相對于實實在在的人口、錢糧、軍力之外,其他的虛名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后世里,朱元璋定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計策已經成為軍閥割據的成功典范。

近幾年,李賢打算學習朱元璋,一‘門’心思增強實力。

這一日,遠在齊國的徐和、徐盛用飛鴿傳書,他們請示李賢,萬余兵馬在臨淄等了三五日,一直沒等到曹‘cao’的兵馬,大軍是退還是守,請給一個法。

占據齊國之后,李賢這個青州刺史已經擁有了整個青州七成的地盤,只剩下一個濟南國、一個平原郡還在他人手中。

原本為了防范袁紹、曹‘cao’,李賢在朱虛城、劇縣駐有重兵,現在,疆域擴充之后,李賢必須改變屯兵的地點,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抵御敵軍可能的入侵。

臨淄、臨濟這等郡國府肯定需要重兵把守,除此之外,李賢決定設立三處軍鎮,以防外敵。

以李賢如今的軍力,完全可以在三座城池囤積重兵。

至于地點,經過認真的考慮之后,齊國的三亭、般陽,樂安國的千乘便成了最佳的選擇。

興平元年八月,徐和守三亭,徐盛守般陽,周倉守千乘,只剩下臨淄、臨濟兩座郡城尚未有人領軍把守。

此時,李典從徐州回返。

甫一見面,李賢便開‘門’見山地道:“都昌城外有兩萬新卒,你可以從中選取六千作為麾下”。

李典大為驚訝,要知道,他不過是一個降將罷了,雖然表‘露’過效忠的態度,可李賢憑什么給他這么大的信任?

六千兵馬可不是兩千兵馬呀,如果利用他們作‘亂’的話,肯定會給北海國帶來極大的危害。

電光火石間,李典想到了很多,不過,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時候應該怎么做。

“砰”,李典單膝跪地,嘴里道:“主公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李賢笑著攙起李典,“臨濟城尚且無人駐守,你且去那里輪戍,如果有什么難處,隨時可以找我”。

李典心跳的極快,他緩了片刻,嘴里道:“敢問主公,這營軍馬可有名號?”

李賢搖頭:“我只能給你提供軍卒,提供糧秣、軍械,其他的東西,要靠你自己去博”。

“末將明白!”

“嗯,我也為于禁準備了六千新卒,等他回來之后便‘交’給他統領”

“我等必為主公效死!”

李賢又寬慰了幾句,賞賜了不少錢糧,接著,李典便告辭離去。

這時候,‘門’外有衛卒來報,背矛士的胡庸前來求見。

李賢笑道:“讓他進來便是”。

“見過主公!”胡庸行禮過后,大大咧咧地尋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你這廝不在軍中,跑到我這里做什么?”

胡庸咧嘴大笑:“我聽李典都去了臨濟城,主公,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呀,我也想去外地活動活動筋骨”。

李賢“啐”了一口,道:“你想去哪里?”

“臨淄!”

“喔?為什么要去那里?”

“臨淄是大城,總得有人駐守吧,再者,我聽那里距離平原郡、泰山郡都是一樣的距離,如果曹‘cao’、袁紹難,臨淄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李賢大笑:“好家伙,幾日不見,倒也學了這一手,也罷,臨淄便‘交’給你了”。

“哈哈,多謝主公”

“切記,凡事多動動腦子,不要過于沖動莽撞,如若不然,我非奪了你的兵權不可”

“不敢,不敢!”胡庸連連誓表態。

“嗯,你麾下只有三千兵馬,這次北上,可以再去新卒中挑選三千人,湊成一營,以后便叫背矛營吧”

胡庸大喜:“謝主公恩典!”

“滾吧!”

“喏!”

...衍.墨.軒.小.說.網

閱讀小技巧①: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章節目錄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