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270章 北海國內的暗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0章 北海國內的暗流

第270章 北海國內的暗流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文/秀才會武術

c_t;五日之后,趙云與周倉聯袂歸返。(棉花糖)。更新好快。

五千兵馬追剿賊寇,只要能夠發現行兇的歹人,按理說絕無失手的道理。

是否得手了?

李賢聞聽軍馬回轉之后急忙出城相迎,甫一見面,周倉便抱拳行禮,道:“回稟都尉,幸不辱命”。

“喔,賊人何在?”

“匪首何大以下六百賊寇盡皆伏誅”,說罷,周倉又道:“無一活口”。

怎么可能沒有一個活口?

李賢情知其中必有緣故,當下微微頜首,嘴里道:“眾將士辛苦了,營中已備好酒‘肉’,今日大家可以開懷暢飲”。

背嵬軍卒聽罷過后俱是喜上眉梢,他們大聲歡呼,“我等謝過都尉!”

“謝都尉恩典”

此起彼伏的感‘激’聲匯聚到一處,聲‘浪’震天。

李賢笑道:“有功就有賞,爾等清剿流寇有功,我自然不會虧待了你們!”

城‘門’附近的幾‘門’軍將聽了之后面帶喜‘色’,李賢是出了名的言出必踐,他說不會虧待大家就一定不會虧待了。

周倉雖然對所謂的賞賜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可瞧著麾下將士群情‘激’動,他也不好置身事外,于是便與趙云一同抱拳,謝了李賢的恩賞。

又在‘門’口寒暄了一陣子,在李賢的許可下,軍將們便紛紛卸甲歸營。

營中,早有流民在屯長的指揮下支起了鐵鍋。

鍋內熱氣翻騰,‘肉’香撲鼻。

營中如何用餐也是有規矩的,軍卒拿到自己的餐具之后須得按照次序排隊盛飯。

剛開始,總有些軍卒不以為然,他們試圖挑戰軍規。

毫無例外,所有人都被苛以重責。

輕者軍仗伺候,重者一律開革。

隨著東萊軍取得了一系列戰事勝利,東萊軍卒在民間頗受追捧。

無論是平民之家還是略有資財的富煥族,他們全以與東萊軍結親為榮。

青云直上的李賢只用了短短幾年的功夫便取得了如今地位,只要李賢自身不出意外,假以時日,他的成就不可限量。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著李賢自然前途無量,可若是中途被開革了,其人一定在鄉間抬不起頭來。

在這樣的氛圍下,李賢定下的軍法自然無人敢犯。

此番,李賢定下的禁酒令一開,背嵬軍頓時陷入了徹夜狂歡。

周倉、趙云與李賢一道陪著軍卒們喝了三巡酒過后便入城議事了reads;。

俘虜的幾十名賊寇周倉已經全部使人移‘交’給了胡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從實供出了罪狀,唯有少數幾個死忠,咬死不肯松口。

對于死硬分子,胡庸頗為喜愛,沒有戰事可打,他一身力氣沒處使喚,此番有了‘肉’靶子,自然是樂不可支。

都尉府中,周倉向李賢如實說出了自己拷問出的情報:“都尉,據賊人供述,在都昌城襲擊你的賊寇原本是卞喜部眾,后來為北海國內權貴雇傭,他們意圖趁著都尉身旁親軍過少的時候進行刺殺,沒曾想,這等‘奸’計被都尉識破了”。

“喔?”

“是誰想置我于死地?”

“是都昌城的孫家、王家”

李賢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們怎么會盯上我的?”

“還不是因為都尉你創出的魚干之法斷了他們的財路”

“難不成他們還是鹽商不成?”

“孫家是賣鹽起家的,王家是糧商,二人之間有著姻親關系”

李賢恍然大悟,不過還是有些不容置信:“只有王、孫兩家嗎?”

如果背后沒有他人指使,兩家富戶再有能耐也絕不敢對付李賢。

不管怎么說,李賢也是北海國內官職僅次于孔融的大人物,麾下更有兩萬兵馬,刺殺這樣的人物,一旦消息走漏,對于‘陰’謀者來說絕對是滅頂之災。

是誰給了王、孫兩家的膽子?

說到這里,周倉抱拳作揖,道:“末將適才在城外謊報軍情,欺瞞了都尉,請都尉責罰!”

李賢不以為意,道:“好了,我知道你是事出有因,說吧,你到底作何打算?”

周倉與趙云對視一眼過后,笑道:“還是瞞不過都尉!”

“速速道來!”

“不瞞都尉,賊首雖然滑入泥鰍,可如果我想擊斃此獠,六七成的把握還是有了,不過,為了找出幕后主使,我便放他一條生路,看看他會逃往何處”

李賢贊道,“好一個周倉周元福,怎么樣?可曾找出來了?”

周倉微微頜首,“我軍中好手跟了賊首兩天兩夜,后來發現此人竟然進了國相府!”

宛若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即便李賢早已經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可此番聞聽之后還是覺得頗為震撼,而趙云也是臉‘色’沉重。

此時,屋內并沒有其他人,只有李賢、周倉、趙云。

看來,在沒有確切的情報之前,無論是周倉還是趙云都沒有把事情捅出來的打算。

“來人吶,速速去將元直先生喚來!”

“喏!”

出了這檔子事情,遠遠不是藏著掖著就能完全解決的。

賊人入了國相府,無論孔融是否知曉,李賢處置起來都不敢有絲毫大意。

名義上,孔融畢竟是北海國相,更是提拔李賢的恩主。

呂布呂奉先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倘若李賢無故噬主反弒,只會留下一身惡名。

董卓是何等的窮兇極惡?他囂張跋扈,肆意妄為,呂布殺死董卓,按理說應該贏取一片贊譽才對。

可事實如何?世人都會指責呂布三姓家奴、心狠手辣,絕不會有人說他大義滅親。

古代,有時候人情就是大于法理的reads;。

無論董卓如何不得民心,身為董卓養子的呂布都不能動他一根汗‘毛’,這就是三綱五常最基本的涵義。

換句話說,董卓可以死在任何人手中,可偏偏不能由呂布殺死他!

同樣的道理放在李賢與孔融之間也頗為恰當。

沒過多久,徐庶便踱入廳房。

李賢將事情的經過大概說與徐庶知曉,須臾,嘴里道:“元直先生怎么看?”

徐庶吸了一口冷氣,道:“這件事情有兩種可能,其一,賊人所做的事情國相是知曉的,他就是謀后主使,其二賊人只是與國相府的某些人有了勾連,孔國相被‘蒙’在鼓里,一無所知”。

李賢深以為然,“如果國相知曉,元直以為我該如何?”

“我只有幾個字送給都尉”

“喔?什么字?”

“靜觀其變”

李賢吁了口氣,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以不變應萬變方為正理兒”。

徐庶微微頜首,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都尉為民除害,從未做過錯事,誰若是想對你除之而后快,那便一定會‘露’出馬腳,遭到報應的”。

其實如果按照李賢的盤算,這時候就應該把事情鬧大,鬧的越大越好是,誰他娘的不給李賢活路,李賢也不打算給別人生路!

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

可理智告訴李賢,徐庶的主意才是當下最恰當的選擇。

之前,為了麻痹賊人,李賢遇襲之后并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

這樣以來,只要李賢佯作不知,敵人便不會狗急跳墻。

行刺李賢的事情,孔融確實被瞞在骨子里reads;。

此番,賊首遁逃之后,第一時間便入了國相府,找到了府中管事:“我麾下千余兄弟都被李賢殺了個干凈,讓孔融出來,我要讓他為我報仇!”

管事皺著眉頭,道:“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嗎?對付李賢,一定要有十成的把握才可動手,一擊不中過后須得遠遁千里,你們可好,竟然一直徘徊在城外,不肯離去,難道真以為李賢是紙糊的不成?”

賊首勃然大怒,他目‘露’兇光,道:“你他娘的別啰嗦了,讓你把孔融找到這里來,你照做就是了,忒地廢話!”

“你,你這賊子,既然知道這里是國相府卻還敢如此猖狂,真不知道誰給了你的膽子”

“哈哈,當然是孔融孔國相了,如果不是他,我怎么敢對李賢動手?”

“你,你的事情國相并不知曉,一切都是我自作主張!”

“哈哈,好笑的很,如果孔融再不出現,放心,我會把你當作投名狀‘交’給李賢,你說到時候,他是相信我呢,還是相信你?”

管事漲紅著臉,半晌不曾吭聲。

“還不快去?”賊首一再催促,“你若是再不把孔融喚來,我可就去投李賢了”。

孔府管事無奈,只得就范。

不知道過了多久,孔融‘陰’沉著臉,道:“你要找我?”

“不錯,李賢小兒殺我兄弟,還請國相為我報仇!”

“無緣無故,李賢怎么會殺你兄弟?”

“前些時日,我受人所托,要在都昌城外設伏,對付李賢,誰曾想,不知怎的,消息走漏,李賢完好無損,他使人帶著大軍入山圍剿噢噢噢噢,我麾下部眾躲閃不及,傷亡慘重”

“這與我何干?”

“國相說笑了,如果不是你,劉氏、王氏絕不敢與李賢為敵”

“血口噴人,李賢是我麾下大將,我為何要與他為敵?”

“孔國相,你到底愿不愿意應允?”

“絕無可能”

“好!既然如此,希望你不好后悔”

說罷,賊首疾行數步,就要上前擒下孔融。

孔融臉‘色’大變,他疾呼道:“有刺客!”

“嘩嘩嘩”,甲衣摩擦聲中,不知道多少名軍卒涌了出來。

賊首一擊不中,當即赤紅了臉,道:“孔融小兒,今日暫且放你一條生路,他日我必會讓你后悔!”

孔融‘陰’沉著臉,道:“莫走了刺客!”

一個逃,一個追,沒過多久,孔融身邊便只有寥寥數人。

“國相恕罪,是小人識人不明,險些壞了國相的大事”,孔府管事叩伏在地。

“起來吧,你也是為我著想,我又怎么會怪你?”

“國相!”

“我估‘摸’著李賢這時候可能已經查明真相,知道賊首躲入我府中了”

“那該如何是好?先下手為強,宰了李賢?”

“你有十成的把握嗎?”

管事一滯,道:“沒有”。

“那就不要再丟人現眼了,我堂堂一國國相,難道連這點容忍之量都沒有嗎?”

“國相所言極是,那王、孫兩家該怎么做?”

“壁虎斷臂求生的典故你應該明白”

管事吸了口冷氣,知道孔融已經作出了選擇。

倘若李賢真的發現了不妥,王、孫兩家就是孔融‘交’出來的出氣筒。

那時候,一旦李賢的怒火有了宣泄的出口,便不會再與孔融斤斤計較。

“小人明白”

“明白就好,從今以后,沒有我的命令,絕不可自作主張,違者,殺無赦”

“喏!”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北海國內暗流涌動。

由于沒有確切的證據,李賢一直不曾驚擾孔融。

可對于王、孫兩家,早有東萊軍卒搜集出了足夠的證據,只要將其遞‘交’出去,他們兩家自然吃不了兜著走。

到底要不要這么做呢?

李賢稍稍有些猶豫,顯然,王、孫兩家背后還有大魚,甚至可能就是孔融。

可是,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李賢不能有任何不利于孔融的舉措,不然便會被千夫所指。

眼下,對付王、孫兩家,須得用其他的由頭。

罪名已經羅織妥當,李賢思慮再三之后,還是把他們‘交’給了孔融。

至于孔融如何懲處,那是他的事情。

李賢只要將自己的態度表明就可以了。

接到王、孫兩家厚實的“罪證”之后,孔融當即立斷,第一時間便派人查封了兩家的產業,擒住了他們一家老小。

不過,由于兩家犯的并不是什么謀逆大罪,所以罪不至死,頂多是折損些銀錢罷了。

如此處置,雖然令李賢不甚滿意,可他卻也知道,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

經過這件事情,李賢與孔融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巨大的裂痕,雙方對彼此的信賴再也不復從前。

與此同時,都昌城不再調撥糧秣了。

沒有糧秣補充,用不了多久,劇縣的流民便會無糧可食,到時候,連東萊軍卒都會餓肚子。

斷絕糧秣補給,這是孔融對李賢的制裁,他希望李賢能夠低下頭,再向他宣誓效忠。

往日里,李賢對孔融是何等的恭敬?

在孔融看來,讓李賢低頭應該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只可惜,事態的發展完全出乎了孔融的意料。

接連三日,李賢都沒有半點服軟的跡象,這讓孔融有些心慌意‘亂’。

李賢想要做什么?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李賢認為自己對孔融已經仁至義盡了,既然對方要斷他糧路,那他便證明給天下人看看,不是他李賢離不開孔融,而是孔融離不開李賢!

斷絕糧道?

李賢第一時間派人與呂布接觸,商議盔甲換糧秣的事情。

呂布聞聽之后大喜,北海國的盔甲之堅利已經頗為有名。

如果能夠借機‘交’好李賢,他日,雙方人馬合擊曹軍那豈不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嗎?

對于兗州流民逃入北海國治下的情形,呂布并不惱怒,百姓逃了也好,反正糧秣都被他搜刮了出來,只要軍卒不曾缺糧,誰去管那些泥‘腿’子的死活?

說起來,呂布雖然占據兗州大部,可麾下兵馬在面對曹‘操’的時候,依舊不占據數量優勢。

之前陳宮曾經提議,讓呂布與李賢結盟,那時候呂布覺得曹‘操’不堪一擊,所以拒絕了陳宮的提議。

可冷靜下來之后,呂布明白,曹‘操’雖然坐守困城,可麾下實力強勁,如果沒有得力幫手相援,僅憑他手中的那數萬人馬,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曹‘操’怎么樣的。

曹‘操’一日不死,呂布兗州之主的地位就不安穩。

因而,此番聽聞李賢甲衣換糧秣的事情之后,他第一時間拍板定案,“沒問題,告訴你家都尉,只要是我呂奉先有的,他可自取之!”

使者笑道:“將軍如此豪爽,我家都尉知道了一定會頗為感動”。

呂布又笑道:“我打算開‘春’與曹‘操’決戰,到時候,如果你家都尉有暇,可以前來觀戰”。

使者眨了眨眼睛,應道:“好,我會一并報與都尉知曉”。

“嗯,你且自去”

“喏!”

使者離開之后,侯成說道:“主公,李賢不過是孔融帳下的一條狗罷了,你有必要對他如此嗎?”

呂布翻了個白眼,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眼下正是李賢最困頓的時候,如果我仗施援手,他日我有需要,李賢怎會坐視不管?”

“可孔融才是北海國相呀”

“東萊軍兩萬兵馬,孔融有多少軍力?”

侯成一滯,道:“我明白了,主公是想講李賢收入囊下?”

“哈哈,沒錯!我呂奉先哪里不如孔融了?只要李賢歸順,不費一兵一卒,北海國便可入我囊中,此乃一箭雙雕也!”

侯成訕笑道:“主公大才,吾所不能及也!”

呂布笑罵道:“你瞧瞧高順,再看看張遼,別他娘的整日里就知道睡‘女’人,開‘春’我與曹‘操’開戰,還指望你們上陣廝殺了,若是一個個都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們!”

“末將明白,主公寬心便是了”

“滾吧”

“喏!”

...(../27/27751/)

(/87/87117/)

小技巧: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

棋子每天更新數千本熱門小說,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本站作品由網友搜集整理于網絡,作品及評論屬作者與注冊會員個人行為,與在本站立場無關。

讀者如發現作品內容或評論含法律抵觸或侵犯他人權力的行為,請向我們舉報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