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166章 舍得舍得 有舍有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6章 舍得舍得 有舍有得

第166章 舍得舍得 有舍有得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免費小說


大軍在劇縣駐扎下來之后,李賢讓徐庶代筆,寫就了一份報捷文書。比·奇·中·文·網·首·發

這份文書是日后論功行賞的憑證,雖說李賢對孔融所謂的賞賜根本看不上眼,可官面上的事情,該做的事情還是一定要做的,不然的話,會給人留下目無尊上,狂妄自大的印象。

徐庶滿腹經綸,讓他撰寫文書其實有些大材小用了,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李賢麾下武將不少,可真正上得了臺面的文人卻少得可憐。

其實也可以理解,李賢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出身又差的很,除了像徐庶這般因緣巧合遇上的文士,其他人根本不會拿李賢當盤菜。

招賢納士?李賢要是敢這么做,一定會被人笑掉大牙。

東漢末年,世家門閥把持大權,而所謂的文士名人多以攀龍附鳳為榮。

君不見,四世三公的袁紹麾下是何等的人才濟濟?就連落魄的劉備假借皇叔的名頭,都吸引了簡雍等人的投靠,可呂布呢?空有天下第一猛將的名頭,麾下武將頗多,文人卻寥寥無幾。

其實在天下人看來,只有出身名門的權貴才有資格招募文士,像李賢這等出身草莽的“武夫”,能夠領軍打仗就可以了,誰還指望他能做什么大事?

只有對李賢深入了解的徐庶才知道,介亭李賢絕不是個頭腦簡單的武夫,他胸有自有丘壑,如若不然,一年的時間過去,夷安城也不會大變模樣。

武能上馬定乾坤,文能治民安天下,這樣的人物,豈是池中之物?

廳堂之內,輜重營的周東昌已經把此戰的收獲盤點了出來,按照以往的慣例,東萊軍需要上繳一半的收獲。

徐庶看著羅列出來的財貨,嘴里道:“這么多財貨,憑白交給孔北海,使君舍得嗎?”

李賢大笑:“舍得舍得,有舍有得,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罷了,如果沒有孔北海的信任,我李賢要想有今天,只怕還要耗費不少的力氣,如今,我有能力報恩,自然要盡力而為”。

徐庶很欣賞李賢的這種態度,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就需要有大胸襟,如果過于斤斤計較,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難以忘懷,哪里還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使君此言大善,城內城外我聽說了很多傳言,他們都說孔使君對你起了猜忌之心,所以才讓太史慈獨立一軍,這種情況下,使君確實應該慎行謹言,不讓小人抓住痛腳”

李賢笑道:“不妨事,誰想說什么且由他說去,嘴長在別人身上,我只要做我自己,問心無愧即可”。

“使君不怕積毀銷骨,眾口鑠金的說法嗎?”

李賢收斂笑意,一字一句地說道:“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會用手中的刀槍為自己正名!”

這句話可謂誅心之至,不過徐庶聽了卻沒有任何意外。

一年多的接觸下來,徐庶早就看出了李賢不是什么忠臣良將,他有他自己的一套處事方式。

有時候徐庶也不明白,李賢小小年紀,哪里會冒出那么多的想法,哪里會有那么多的閱歷。

外頭有傳言說李賢是像張良那般遇到了仙人傳道,所以才開了竅,可徐庶卻嗤之以鼻。

子不語怪亂神,如果說李賢有一個大隱隱于市的高人指點,這倒也在情理之中,可什么星宿下凡的傳言就純屬杜撰臆測了。

在徐庶看來,孔融徒好虛名,既無雄才大略,又無進退之心,頂多算個守成之君,在這亂世早晚會被人取而代之。

這北海之地,是天賜之地,與其便宜別人,倒不如交給李賢!

當然了,這些都是徐庶的心里話,眼下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即便是李賢也不可以。

整理了紛亂的思緒,徐庶又問道:“如果我猜的不錯,孔北海一定會把那五千黃巾俘虜交給你處理,不知道使君有什么打算?”

亂世人命賤如狗,與其養著一群無用的俘虜憑白耗費糧秣,倒不如把人殺了,多積攢些糧食。

只可惜,李賢終歸不是萬人屠白起,做不了坑殺數千俘虜的事情。

眼下,青州的流民將北海國內的諸多事宜處理的井井有條,這時候,若是讓黃巾俘虜橫插一杠,只怕會引起流民的極大不滿。

流民跟黃巾早已經是不共戴天之仇,雙方人馬說什么也不能在一起。

把俘虜安置到哪里去呢?

李賢腦子冒出一個想法,他嘴里淡淡地說道:“如果我知道一處盛產鐵礦的地方,并且愿意把它敬獻出來,先生認為我應該索求何物?”

自古以來,鹽鐵都是朝廷禁品,在徐庶的印象中,北海并不產鐵,所需鐵器都需要從兗州高價購買,如果李賢真的知道一處鐵礦的位置,其意義甚至不下于此番大勝黃巾。

“鐵礦是否在北海境內?”

李賢微微頜首,道:“不錯,正在北海國”。

徐庶吸了一口冷氣,半晌之后才聽他說道:“你可要考慮清楚,北海國擁有鐵礦的消息一旦泄露出去,從此以后這里可就再無安寧之日了”。

李賢明白徐庶話里的意思,一個鐵礦的所有權,完全可以成為戰爭爆發的理由。

不過,這正是李賢想要的。

在孔融不斷上升的猜疑之心下,只有不停地征戰,不停地廝殺,才能讓他放棄所有不成熟的想法,默認李賢手握重權的既成事實。

為了安置五千名俘虜,至于這么大動干戈嗎?

李賢深思熟慮一番之后,嘴里道:“我已經決定了,把鐵礦上交,于公于私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上一次,為了答謝糜氏的援手之恩,孔北海把鹽貨的專營權交給了他們,這一次,不如我就索要這鐵器的專營之權吧!”

徐庶瞪大了眼睛,好一會兒之后才大笑道:“好,鐵器經營權意義重大,且看孔北海如何取舍了”。

李賢淡淡地說道:“孔北海應該明白,我并不缺錢貨,我只不過不想讓鐵器流落到我的那些對頭手里。”

這一招可謂釜底抽薪,偏偏孔融又找不出拒絕的理由。

沒有李賢,北海國的鐵器都需要從外地高價購買,即便以他孔融的聲望,也不得不忍受層層的剝削。

現在,若是有一處鐵礦能夠產鐵,便是把鐵器經營權交給李賢,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