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164章 不虛此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4章 不虛此行

第164章 不虛此行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c_t;都昌城,孔融聽聞卞南大軍來襲,李賢主動率軍出擊的消息之后徹夜難眠。傲軒全集75。更新好快。

戰況如何?東萊軍是勝是敗?賊寇又到了哪里?

孔融身居高位,數年來掌控一郡之地,對他而言,朝政糜爛,權貴跋扈,子式微,仕途上已經沒有什么太大的追求了,與其到都城做一個有名無實的上卿,倒不如待在地方,守護一方安寧。

其實孔融的想法也很簡單,他沒有太多的野望,一心只求自保,只想在‘亂’世來臨之際不被他人侵擾。

如何才能自保?自然要有一支令人畏的軍馬,一名百戰百勝的大將。

毫無疑問,李賢的東萊軍就符合以上的全部要求。

在過去的一年里,靠著東萊軍的震懾力,北海國歌舞升平,沒有一起外敵入侵的戰事。

如果是之前,孔融興許會以為是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下人,讓他們懂得了“孝義恭悌”,可自打上一次被管亥圍困了半個月之后,孔融便知道,空有名望,只會讓自己成為人人試圖取而代之的活靶子,只有自身實力夠強,才會讓人不敢覷。

換句話,是李賢給北海國帶來一年的安寧,眼下,他率領兵馬出戰三倍于己的敵寇,戰況究竟如何?

孔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實在是承擔不起沒有李賢,沒有東萊軍的后果。

針對李賢自作主張,主動迎戰huang巾的決定,國相府內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班人馬,其中一部分自然是毫無保留的支持,另外一部分則是吹‘毛’求疵一般的反對。棉花糖

“使君,李賢恣意妄為,膽大包,沒有軍令便自行出擊,這等行徑實在是狂妄至極,為正試聽,請使君對其嚴加懲處”

“笑話,卞南可是有萬余兵馬,而我北海國滿打滿算也不過這一個數字,據我所知,劇縣的李賢與太史慈兩部人馬加起來堪堪過五千之數,這么點人手,如果不能主動出擊,只會被huang巾不斷欺擾,疲于奔命,莫忘了,兗州刺史劉岱是怎么敗的”

劉岱被卞喜兄弟殺死之后,他已經成了一個失敗的典型。

堂堂的兗州刺史,到底是怎么敗的呢?

據,劉岱就是中了卞喜的調虎離山之計,麾下‘精’銳尾不能相顧,這才被賊寇趁機直搗中軍,殺了劉岱。

這樣血淋淋的代價自然慘重無比,而兗州在劉岱死后,一夜zhijian大‘亂’。

即便曹‘cao’自領兗州牧,這樣的情景也沒有太過好轉。

同樣的事情誰也不想在自己頭上,兗州已成前車之鑒,北海國什么也不能重蹈覆轍。

國相府內的大官吏都是北海國內各股勢力的代言人,而他們恰恰與huang巾軍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是曹‘cao’、袁紹,本地的豪族還有可能尾兩端,舉棋不定,可敵人是huang巾,他們心狠手辣,絕不會因為世家大族的身份而心慈手軟。

青州、兗州多地的世家豪族不就是慘遭huang巾毒手,滿‘門’盡喪嗎?

吵來吵去,孔融早已經心煩意‘亂’,戰局不明朗之前,他自然不會隨意責罰李賢,孔融還指望東萊軍能夠進一步威懾宵呢。

沒有李賢,僅靠太史慈煉就的新軍,肯定抵擋不住環伺的群狼。

正是顧及到這一點,孔融才對李賢多有忍讓。

如若不然,孔融早已經派人取而代之了。

聯姻畢竟不是長久之道,現在的李賢并無2心,可誰能夠保證他會一直如此呢?

卞南麾下部眾足足有近萬人,而李賢兵馬不過三千五百人。

以少勝多,戰后如何收尾也是個頗費力氣的事情。

在河谷內休整了一夜之后,翌日一早,東萊軍又忙碌了一上午的時間才把戰場打掃完畢。

戰后清點戰果,東萊軍足足收獲了四千多斤錢貨,兩百匹戰馬,角弓一千具,箭矢一萬枝,長槍五千根、刀具兩千柄,可以是真正意義上的缽滿盈溢。

不別的,單是這些戰利品都足夠東萊軍忙碌一些日子的了。

告捷的使者早已經抵達了劇縣,堅守不出的太史慈聽聞消息之后大喜過望。

萬余huang巾,李賢一戰而勝,這等輝煌的戰績,放眼整個青州郡,也只有李賢能夠做到。

按照李賢的要求,太史慈當即征集調撥縣內的所有車馬,李賢需要它們來運送戰利品。

又過了幾個時辰,不眠不休的報捷使者終于來到了都昌城。

隔著老遠,使者便放聲高呼:“報,大捷!”

城內的鄉民百姓早就聽了huang巾再度來襲的消息,據賊寇足有一萬之眾。

難道,夷安城的李使君真的擊敗了huang巾?

那可是擊殺兗州刺史劉岱的兇手呀!

鄉民愚昧,在他們眼里,兗州刺史已經是大的官兒了,而卞南能夠擊殺劉岱,危險程度便遠遠高過了管亥。

如果不是聽北方有李賢坐鎮,不定城外的鄉民早就打點行裝,進入郡城避難了

現如今,軍卒報捷而來,看模樣,前方應該是打了勝仗。

情況到底如何?

報捷的兵卒一路暢行無阻,沒多久便來到了孔融的國相府。

甫一見面,孔融便著急地問道:“李賢贏了?”

兵卒雖然早已經身心疲憊,可還是強撐著應承道:“回稟使君,大獲全勝,匪卞南當場授,我軍陣斬賊寇四千,俘虜五千有余!”

“哈哈,果真如此?李賢真是我北海國內第一將!”孔融大喜。

稍稍平復了‘激’動的情緒,孔融又問道:“東萊軍戰損如何?李賢又身在何處?太史慈呢?”

“我部兵馬傷亡近千,李使君率領大軍在廣縣休整了一夜,我估‘摸’著明日即可抵達劇縣,太史將軍一直待在劇縣,以防不測,流民營平安無事”

前來報信的軍卒也是個聰明人,三言兩語就將孔融關心的事情‘交’待清楚。

孔融心頭舒爽,大笑道:“好一個平安無事,看不出李賢年紀,思慮竟然如此周全,竟然還留了太史慈這么一手,好,實在是好的很,來人吶,看賞!”

“喏!”

...衍.墨.軒.小.說.網

閱讀小技巧①: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章節目錄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