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34章 拿戰績做交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章 拿戰績做交易

第34章 拿戰績做交易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其他網友正在看:


慘烈的廝殺過后,兵卒們緊張的情緒需要一種發泄的途徑。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無疑是一個好的方式。

兵勇剛剛入城不久,城外李家鹽場內私釀的酒水在李賢的示意下全部運到了游繳所,而縣令又使人購買了大量的肉食,便是城內的富家大戶都家家有孝敬,于是乎,兵勇們再享受了一番醉生夢死的感覺。

這一次,李賢沒有加入到放浪形骸的兵卒當中去,他與介亭令鄭秉燭夜談。

出城勘驗尸首的縣尉與縣丞早已經回來了。

來犯的名流寇,除了逃竄的十幾人之外,盡數伏誅。

得知消息之后,鄭大喜,這可是一份厚厚的功勞,只要運作得當,說不定可以加官進爵!

誰都知道,現如今東萊與北海局勢危急,黃巾勢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介亭竟然打敗了張饒麾下的精兵,傳揚出去,定然是一番美談!

鄭想要這一份功勞,李賢也不吝嗇,他愿意與鄭共同分潤這斬首的大功。

只是,要想李賢在戰功書上簽字畫押,還需要一個前提。

李賢打算兩日后出兵救援夷安,他想帶走城內所有的盔甲、盾牌。

比起長槍、鐵刀等進攻性武器,盔甲、盾牌的造價無疑要高上數籌。

介亭府庫內的盔甲有二十多幅、盾牌也有幾十張,李賢早就打上了它們的注意,只是一直沒有充分的借口。

這一次,機會來了。

鄭沒想到李賢的要求如此直接,竟然打起了庫房中那些軍械的主意,他猶豫了,盔甲與盾牌起碼價值一貫,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銀錢,就這么交付給李賢?

小氣慣了的鄭難下決心。

李賢心中不屑,嘴上還是說道:“縣尊放心,這一次算是暫借,等到救了夷安城,我再原數奉還!”

借出去,想再要回來只怕絕無可能!鄭知道肉包打狗一去無回的道理,不過,眼下有了李賢這句話做臺階,他心理上也就接受了盔甲換戰功的交易。

不過是些許盔甲罷了,放在府庫內也沒什么用處,倒不如換些實打實的功績出來。

忽而,鄭臉色大變,他失態地叫了起來:“什么?維中你還要去夷安?”

李賢頜首,道:“沒錯,唇亡齒寒,眼下張饒兵寇夷安,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時候,要是任由張饒破城,我介亭只怕絕難置身事外。”

鄭心中一抽,可不是嘛,李賢剛剛把人家張饒的部下殺了個精光,要是他騰出手來,怕是屠城的心都有!

只是,李賢走了,介亭誰來守?

一番大戰,鄭已經把李賢當作了可以仰仗的主心骨,介亭沒了他,幾乎再無可戰之兵。

李賢謙遜地笑道:“縣尊寬心,我領軍北上之后,短期之內應該不會有寇來犯。”

鄭不是蠢人,李賢話里的意思很明白,倘若這次成功解了夷安之圍,那肯定皆大歡喜,灰頭土臉的賊人絕不會到介亭這個鳥不拉屎的小地方去,反言之,若是夷安城破,李賢敗了,介亭也別想獨善其身。

猶豫一番之后,鄭嘆了口氣,道:“也罷,賊寇勢大,夷安非救不可,只是維中你要千萬小心。”

李賢淡然應諾。

鄭又正義凜然地說道:“嗯,既然維中你要北上討賊,那庫房中的盔甲就撥付給你吧,另外,我再撥給你五十石糧食以作軍糧”。

目標達成,李賢誠懇地道了聲謝,接下來便在告捷書上蓋上了自己的官印。

成了!功勞到手!

鄭愜意地吸了口氣,眉目間俱是喜色,他笑著對李賢說道:“這一次去夷安維中你一定要多加小心,那賊首張饒兇狠奸猾,連北海相都敗在他手,你又殺了他部眾,肯定會惹來血腥報復。”

李賢微微頜首,道:“縣尊說的是,我會多加小心的。”

二人又是一番寒暄過后,李賢便告辭離去。

翌日一早,李賢領著人馬去了府庫,看守府庫的小吏勘驗過書過后便把二十八副盔甲、十四張盾牌交給了隨行的兵勇。

本以為李賢拿了東西就會走人,可誰知道他竟然在庫房內轉了起來。

方圓幾十丈的庫房內堆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幾張牛角弓松散地掛在墻上,弓弦上爬滿了蛛絲,這樣的短弓能否堪用還是個問題。

李賢搖了搖頭,又把目光放到了幾柄鐵刀上,興許是閑置過久的緣故,刀刃上都見不到鋒芒。

罷了,原本李賢還想做一回惡人,把庫房內的軍械盡數搬空,可現在來看,除了自己討要的衣盔、盾牌之外,庫內竟然再也沒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東西了。

縣城果然窮弊,窮到李賢都提不起興趣。

又轉了一圈兒,依舊一無所獲,沒多久,李賢帶著人馬離開了。

庫房的小吏擦了擦滿臉的汗水,大大地吸了一口氣,他嘴里喃喃自語:“李游繳好大的煞氣,怪不得連黃巾賊說殺也就殺了!”

另外一人也是連連頜首:“據說游繳不過十九歲,真不知道他是如何煉就這身本領的。”

離開府庫之后,李賢剛剛來到游繳門口,就見一名趙家莊的鄉民快步趕來,“游繳,郎,糜氏來人了。”

終于來了!李賢難掩喜色,道:“在哪里?”

“在城外的鹽場里”

李賢略一沉吟,嘴里道:“李得福,你把盔甲、盾牌送到趙俊趙金曹那里,李得祿、李得壽、李得喜、李得財你們四人與我一道去鹽場”

“喏!”

福祿壽喜財五人是李賢收下的家仆,他們都是之前受到朱富貴欺壓過的窮苦姓。

幾日前,李賢斬了前任游繳朱富貴的兒,就等于為姓報了大仇,為了報答恩情,不少人把自己的兒送到李賢身邊,說是愿意送為奴。

介亭窮困,很多家庭養活不起過多的兒,送為奴,即可以報恩,又可以減少家庭負擔,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對于古人這種報恩的方式,李賢一開始很不理解,可看到對方那言辭懇切的模樣,他也只好接受了,反正他根本不在乎多幾個吃飯的人。

成為家奴,可信賴的程明顯要高上數籌,而福祿壽喜財五人是十多名家奴中的佼佼者。

家奴,自然要以主家的姓氏為姓,為示恩寵,李賢給這五人取了新的名字。

賜名,對于家奴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肯定。

福祿壽喜財五人俱是大喜,連他們的父母也很是高興。

昨日,李賢大破黃巾的消息傳來,那些送為奴的家人更是頗為自得,連帶著一些普通人家都露出了艷羨的神情。

李賢的地位高了,他門下的家奴地位肯定水漲船高。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