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貞觀第67章 收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空降貞觀 >>空降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章 收田

第67章 收田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東籬澤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東籬澤 | 空降貞觀 
搜一下



戶部交給趙云澤的地契,所對應的田地位置,在涇陽縣城南方三十里處的一處村子。

很巧合的是,那村子的村名就叫趙家莊。這讓趙云澤很是歡喜,自己這也算是在大唐找到根了吧,說不定,這趙家莊的人還跟自己同宗呢。

不過在后世,族譜這東西基本上都是缺失不全的。趙云澤對于他家的祖輩,最多知道往上數五代的姓名,再往前的,就不清楚了。所以,所謂的同宗,也只是趙云澤自我安慰的揣度。

趙家莊不大,只有一百來戶。這個時代,朝廷對于鄉村的治理,不像后世那樣有著系統的行政概念。像趙家莊這樣的村子,基本是屬于村民自治,村中有威望的宿老,充當著村長的角色,維護著村中的一切秩序。

趙家村的“村長”,名叫趙守義,是個六十來歲的老人。

也許是莊戶人常年勞作的關系,趙守義雖然年齡挺大了,胡子頭發都已雪白,可身體卻相當硬朗。

趙守義陪同譚庚和趙云澤,來到了野地里。

“趙校尉,這一片田地,就是陛下賜給你的永業田。”站在一處山坡上,譚庚手指山坡底下的一大片田地,對趙云澤說道。

趙云澤放眼望去,只見那片田地還算平整,而且,并不是荒廢之地,而是有人耕種過。田地中此時已無莊稼,不過從遺漏的一些植物莖葉來看,這片田地應該種的是谷子。

“這是一百畝地嗎?”趙云澤問道。

“不,這是一百二十畝地。”趙守義回答道。

“為何多出了二十畝?”趙云澤詫異道。

譚庚說道:“按照慣例,陛下賞賜的永業田,都應為上等田地。趙家莊的上等田地,都是有主之地,無主之地就只剩下這一片了,所以,酌情給趙校尉多分了二十畝。”

“原來如此。”趙云澤點了點頭。

趙守義這時問道:“郎君是要自己種這些地呢,還是租給別人種?”

趙云澤一笑,說道:“我自己是種不來的,不如就請您老人家代勞,把這片地租給莊中之人種吧。”

趙守義點了點頭道:“這樣最好。這片地,在前朝那會兒,是莊中一家望戶的。后來咱這兒鬧兵亂,那戶人家就搬走了。到了本朝開國,重新對田地丈量造冊,這片地就被列為了無主之地。不過我們這些莊戶人家,總不能看著好好的一片地荒了,老朽我便做主,把這片地分給了莊中各家種著。趙郎君既然要租出去,那就還按以前的樣子,各家還種原先的地就行。”

“一切但憑您老人家做主就是。”趙云澤一推六二五,當起了甩手掌柜。

“不知這租子怎么算?”趙守義又問趙云澤。

“這個……”趙云澤望向譚庚。

譚庚會意,連忙說道:“按照朝廷的慣例,官員的職分田,依品授地,計田出租,朝廷都是按每畝六升粟米的租率給付官員。不過這些田地不同于職分田,這是趙校尉的私產,該收多少租子,還要趙校尉自己定。”

所謂的職分田,是唐朝官員俸祿的一種。按照官員品級,授職分田畝數不等,職分田最多的一品官,為十二頃;職分田最少的九品官,為兩頃零五十畝。(古代的一頃地是一百畝,這不同于后世的一公頃是十五畝。)

但是職分田并不是真正劃歸給官員實地的,而是朝廷按照職分田的多少,發給官員相應數量的粟米。譚庚說的“依品授地,計田出租”,就是此事。

趙云澤聽了譚庚的話,想都沒想就說道:“那就按每畝五升的租子吧。”

“這……是不是少了點。”趙守義有些意外道。

趙云澤一擺手,說道:“只要村民們不嫌多就行。”

“五升一點都不多,我們這里租地種,也都是按一畝六升租子的。”趙守義說道。

“那就這么定了。”趙云澤拍板道。

其實,他心中對于五升粟米到底是多少,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概念。他只是在硬充大方罷了。他可不想當被佃戶背后痛罵的無良地主。

“那來年,老朽就按每畝五升粟米的定議,替郎君收取租子了。”趙守義說道。

“有勞您老人家了,某也絕不會讓您老人家白受累,定有重謝!”趙云澤朝趙守義一拱手說道。

趙守義憨厚的一笑,道:“什么謝不謝的,郎君把地給村中莊戶種,還少收了一升租子,應該我們謝你才是。再說,天下同姓是一家,郎君也姓趙,那與莊中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老朽就是動動嘴的事,郎君不必客氣。”

忽然想起一事,趙云澤又問趙守義:“你們為何只種谷子不種麥子?”

據趙云澤所知,麥子應該很早就已經在中國種植了。

野史中有個典故,春秋時的晉景公,曾經向一位算卦先生問自己的壽限,算卦先生說:“大王吃不上明年的麥子。”晉景公大怒,就把算卦先生關進了牢里。等到了來年麥子入倉后,晉景公命人煮了一碗麥子粥,然后把那名算卦先生放了出來。當著算卦先生的面,晉景公端起麥子粥說:“你不是說寡人吃不上今年的麥子嗎,寡人這就吃給你看。”

可就在這時,晉景公忽然感到肚子不舒服,便放下碗去了茅廁。這一去,晉景公就再沒回來,原來他掉到糞坑里淹死了,果然沒有吃上新麥子。晉景公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死于糞坑中的君王。

至于晉景公死前有沒吃上新麥子,此事已不可考。但是,從野史中的這個典故來看,春秋時中國就已經廣泛種植麥子了。

可是趙云澤現在見到的情況是,不光趙家莊的田地里不種麥子,他從長安一路行來,見到的田地中也多數種的是谷子。

按說,麥子的產量比谷子要多,后世的麥子,一畝地能產到一千多斤,而谷子卻只有四五百斤的畝產量。那還是經過改良的品種,再加上后世先進的種植技術下的成果。

唐朝時就算麥子的產量達不到后世的水平,可想來應該也比谷子要多。而且,關中地區的氣候和土地品質,也是適合種麥子的,為什么這些百姓卻只種谷子呢?

聽了趙云澤的話,趙守義嘆口氣道:“不是我們不愿種麥子,而是麥子太嬌氣,咱這兒的地伺候不起呀。”

譚庚這時也說道:“趙老說的不錯,麥子太不抗旱,涇陽縣雖然有渭水、涇水等河流,但地形高矮不平,像趙家莊這樣的村子,處于高處,沒法引水灌溉,所以百姓也就不能種麥子了。”

趙云澤一聽,心下也有些遺憾。看來,要想種麥子,首先就得解決水利問題。

一想到水利,趙云澤忽然心頭一震,好像有一件什么重要的事情跳了出來。可真仔細去想,卻又一無所得。本站書友群成立了,號碼如下2969158,驗證請發用戶名

有時糊涂新作《》


上一章  |  空降貞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