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第943章 阿拉伯數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婿 >>帝婿最新章節列表 >> 第943章 阿拉伯數字

第943章 阿拉伯數字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蜀中布衣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蜀中布衣 | 帝婿 
歡迎訪問舞若,!


作者:蜀中布衣

余長寧卻不知道羅東梨和王正奇的陰謀盤算,此際,他正在與杜禹英商量一項要事,關系到大唐算術的改革。(舞若)

這也是余長寧的聰明之處,因為他知道要在國子監站穩腳跟,必須擁有令人折服的知識底蘊,否者光憑自己的皇親國戚身份,那也是鏡中月、水中花,飄飄忽忽沒有半點實質內涵。

而展示自己才華的根本點,那就是將后世數學中最為簡單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在國子監,甚至是整個大唐進行推廣。

當看見余長寧在紙箋上寫滿了十個奇奇怪怪的符號后,杜禹英止不住的驚訝,疑惑問道:“字不像字,畫不似畫,余大人,你寫的是什么東西?”

余長寧擱下了手中的毛筆,拎起紙箋一角笑問道:“國子丞以前乃是算學院博士,不知認為目前大唐的計數方法可否便捷?”

沉吟了一番,杜禹英如實回答道:“上古之時華夏無文字,所以結繩以記數,其后蒼頡發明文字,才使得民智初開,得以出現簡單的計算方式,再其后籌算出現,各種計數口訣也相應而出,到大唐之時,計算方式早就比古代便捷了許多。”

余長寧搖了搖頭,啞然失笑道:“國子丞此言乃是五十步比百步而已,在本官看來,現在的計算方式根本談不上便捷,反之勞心費神,一來計算工具復雜,需要的專業性太強;二來數字書寫麻煩,計算一道題耗時太久,這是制約算學進步的最根本兩點。”

聞言,杜禹英大覺不服氣,冷哼出聲道:“余大人,現在的算學乃是從古到今無數先人圣哲總結出來的,我承認你昨日推廣的那速算法有些用處,但妄想以此顛覆算學根基,那一定是不可能的。”

余長寧笑嘆出聲道:“杜姑娘乃天賦奇才,有高世之名,必有遺俗之累,所以才會這般固步自封。在本官看來,任何學術都是在不停變化進步,賢達者創法立制,庸碌者因循守舊,創新者生,守舊者亡乃是物競天擇的規律,燧人取火、有巢造房、倉頡造字就是一種創新,若無改變,你我尚是茹毛飲血的叢林野人,圍獸皮,住山洞,吃生肉,心智未開,懵懂無教,何能如現在這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

杜禹英氣呼呼地反詰道:“我只知道利不百者不變俗,功不十者不易器,若沒有根本的革新改變,你要顛覆算學那是簡直不可能的。”

“十倍?嘿嘿,你可知道本官寫的這十個數字,為算學帶來的改變連百倍都不止。”余長寧揚了揚手中的信箋,神色止不住的傲然得意。

杜禹英秀眉一蹙,不信道:“就憑這幾個單單的簡單符號?對不起,目前我還不認為它是數字。”

余長寧笑嘻嘻地開口道:“這是阿拉伯數字,來自域外的高級貨你當然不認識。”

“阿拉伯數字?”

“不錯,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印度,也就是現在的天竺,經由大食人傳向四方得以成名,而大食人又名為阿拉伯人,所以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杜禹英拿起余長寧寫的阿拉伯數字一陣端詳,冷笑道:“余大人,長安西市就住著不少大食人,為何我卻不知道他們計算方式乃是采用的這種數字?”

余長寧聞言一愣,頓時猜測必定是阿拉伯數字在大唐之時尚未在大食普及,心念一閃笑道:“英雄何必在意出生,我們先不論它從哪里來,不管是大唐的計算數字還是阿拉伯的計算數字,能夠便捷計算才是正理。”

言罷,他將毛筆遞給了杜禹英,沉聲道:“杜姑娘,大唐數字‘一’該如何書寫?請你先寫寫看。”

杜禹英用看白癡的眼光看了余長寧半響,默默無語地接過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壹”。

見她寫完,余長寧正色問道:“寫出這個‘壹’字,一共用了多少筆畫?”

杜禹英略一思忖,回答道:“一共十二畫。”

“那你可知阿拉伯數字的‘一’,該如何寫?”

當得到杜禹英否定的回答后,余長寧微微一笑,提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個‘1’。”

陡然之間,杜禹英美目瞪圓了,她有些不能置信地問道:“竟然如此簡單?只有區區的一豎?這發明阿拉伯數字的人也未免太偷懶了吧?”

余長寧不置可否地一笑,正色道:“正因為如此,才是阿拉伯數字的優勢之處。不如我們分別用中原數字和阿拉伯數字書寫‘一千一百一十一’這個數,比較一下書寫時間。”

言罷,兩人分別在兩張宣紙上書寫了起來,余長寧刷刷刷刷四筆便已經寫完,寫的是“1111”,杜禹英寫的是‘壹仟壹佰壹拾壹’,整整比他多用了四十倍的時間。

再數筆法,余長寧一共寫了四筆,而杜禹英卻寫了七十一畫,也就是說余長寧已經寫完,杜禹英卻連一個‘壹’一半都還沒寫好。

杜禹英沉吟了一番,柳眉輕輕地蹙了起來:“余大人,我承認你這樣的書寫方式很是便捷,但有一點不足,那就是容易遭到更改,若是我在你寫的前面再加一個‘1’,那就會變成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聞言,余長寧不由大是敬佩杜禹英的才智,不消片刻便發現了阿拉伯數字的不足之處,的確,即便是在阿拉伯數字已經推廣普及的二十一世紀,有些時候也不能替代中國古代“零到玖”的計數方式,重要的原因正是因為阿拉伯數字易遭更改,如‘1’可以改為‘4、7、9’;‘3’可以變為‘8’等等,在書寫涉及重要的經濟數字之時,很多時候都會大小寫一并使用,比如民間寫欠條,就絕對不會只寫阿拉伯數字而不寫大寫數字。

“杜姑娘此話不錯。”余長寧頷首一笑,輕輕一拍長案道,“易遭更改乃是阿拉伯數字的不足,但是依舊不能因為一點不足而抹殺它的便捷,在書寫重要的賬目之時,可以華夏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并用,但在計算方面,,應該可以以便捷為主,從而而采用阿拉伯數字。”

杜禹英思忖了一番,回想起余長寧寫的“1111”比自己寫的‘壹仟壹佰壹拾壹’快上幾十倍,不由認同點頭。

版權聲明版權所有舞若皖ICP備11027355號1


上一章  |  帝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