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第909章 昭陵玄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婿 >>帝婿最新章節列表 >> 第909章 昭陵玄宮

第909章 昭陵玄宮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蜀中布衣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蜀中布衣 | 帝婿 
用戶名:密碼:記住

/蜀中布衣/

c_t;蘇紫若默然了一陣,搖頭輕嘆道:“師傅一定不會同意的,你若前來惹得師傅惱怒,說不定還會有‘性’命之危,聽紫若一言,還是將我忘了吧。[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訪問:。”

余長寧倔強地搖了搖頭,沉聲道:“不管如何,你等著我便是,我走了,記住,一定等著我!”言罷他深深地一眼,這才咬了咬牙轉身離去。

蘇紫若默默然地望著他的背影消失在小道深處,口中發出了一聲悵然的喟嘆,亦是轉身去了。

回到房中,余長寧吩咐謝千仇兩人收拾行禮,立即下山返回長安。

謝千仇以為余長寧是想將武林大會的情況及時上報朝廷,所以也沒多少奇怪,便與焦森林忙碌了起來。

乘著這個空隙,余長寧本想前去向無塵大師道別,然而一問同行的僧人,卻得知無塵大師還在與歐寧羽商議要事,并未回來。

無奈之下,余長寧只得請僧人將自己離去的消息代為轉告無塵大師知曉,諸事忙完,便帶著謝千仇和焦森林下山去了。

到得山腰與埋伏在此的大唐官軍一并下得華山,來到山下已是黃昏時刻了。

余長寧向領軍的果毅都尉借得三匹駿馬,在暮靄沉沉的暮‘色’中朝著西方飛馳。

一夜疾行無眠,回到長安正值朝陽初升,偌大的長安城沐浴在了一片‘混’沌的霞光之中,雄偉壯麗得無以復加。

穿過城‘門’‘洞’走馬進入朱雀大道,余長寧吩咐謝千仇兩人返回余府休息,自己則一人一騎前往鴻臚寺,換上官服朝著皇宮而去。

今日并未舉行朝參,此時李世民正在兩儀殿批閱奏折,一聽內‘侍’稟告余長寧回來的消息,不禁擱下手中‘毛’筆沉聲吩咐道:“宣駙馬都尉余長寧覲見。”

隨著一陣輕輕的腳步聲,身著紫‘色’官袍的余長寧大步匆匆地走了進來,對著李世民當頭便是一拱:“鴻臚寺卿,駙馬都尉余長寧見過陛下。”

“余卿不必多禮。”李世民端坐案前虛手相扶,吩咐道:“來人,賜坐。”

殿內‘侍’立的一名老內‘侍’揚了揚手中佛塵,已是指揮兩名年輕內‘侍’搬來了一個繡墩,余長寧對著李世民拱手致謝,這才氣定神閑地撩袍落座。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李世民笑‘吟’‘吟’地開口道:“余卿,這次不論是治水還有調糧,你都做得很好,待到朝會之日,朕必定會有重賞reads;。”

余長寧一臉謙虛地開口道:“諸事之所以能夠順利,完全是仰仗陛下洪福齊天,微臣也只是略盡綿力而已,實在當不得陛下賞賜。”

李世民淡淡一笑,突然輕嘆一聲道:“你與那突厥汗王之事,朕已經全部知曉,當年你為了國之大業欺騙于她,沒想到她卻依舊有情有義,還替你生了一對兒‘女’,這樣的奇‘女’子實在難得。”

見李世民并不責怪自己與甄云的事情,余長寧不禁心頭一喜,正‘色’道:“陛下,甄云雖然是突厥人,但她昔年曾留學長安久矣,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并非是那種言而無信的草原蠻夷,臣以為應該派出使臣與突厥汗國斡旋談判,努力達成兩國互不侵犯的盟約,維持漠南的穩定。”

李世民早就成算在‘胸’,加之又有甄云對他的承諾,聞言淡淡笑道:“余卿此言不錯,若是能夠與突厥汗國達成協議,實乃兩國之幸,的確應該派出使臣前往突厥汗國商談,余卿身為鴻臚寺卿,對于使臣之選,不知你心中可有定見?”

余長寧等的就是李世民這句話,拱手慨然請命道:“鴻臚寺主管天下四夷諸事,微臣忝為鴻臚寺卿,愿意‘毛’遂自薦前往漠北,與突厥汗國簽訂互不侵犯協議。”

李世民本想讓他推薦一可靠之人前往,沒想到他卻自己主動請纓,不禁為之好笑不已,細長的手指敲了敲長案道:“余卿一片忠心朕豈能不知?然而你剛返回長安,實在不宜再長途跋涉前往漠北,使臣還是另選他人為上。”

聽到此言,余長寧心里止不住的失望,但是李世民接下來的一句話立即又讓他為之心‘花’怒放。

李世民捋須沉聲道:“朕將你留在長安,一來是準備讓你擔當國之重任,二來是因為高句麗已經護送漢和公主前來大唐,相信漢和公主鑾駕不久便會抵達長安,你與漢和公主本是名正言順的夫妻,自然應該留在長安等候公主。”

李世民之言等于是默認了瑤瑤的身份,余長寧自然大喜過望,不過旋即又有些猶豫地開口道:“陛下,微臣乃是長樂公主殿下的駙馬,若是事先沒有得到公主的同意,只怕公主會大發雷霆。”

“這事朕已經與長樂說過。”李世民輕輕一聲嘆息,接著又說道:“長樂的個‘性’很是倔強,死也不肯退讓一步,朕雖然是她的父皇,但你們夫妻之間的事情也不好多管,所以也是無可奈何,但愿你能想出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法,解開這一個死結。”

一聽李世民言語中無可奈何之意,余長寧不禁大感郁悶,明白了這事主要還得靠自己,只得拱手應命道:“微臣遵旨,回去之后就去找公主殿下商量。”

李世民微微頷首,突然輕聲提醒道:“長樂已經去了位于九山的昭陵,所以你也不用去公主府了。”

余長寧聞言一愣,略一思忖點頭道:“微臣這就出發前去九山。微臣告退。”

李世民點了點頭,見他轉身離去之后,這才喟然一嘆道:“但愿你能夠勸得長樂回心轉意,若是因為國之利益犧牲長樂的婚姻,朕實在問心有愧啊!”

出了皇宮,余長寧孤身一人離開長安朝著九山而去。

此刻剛到辰時,官道上的行客旅商絡繹不絕,華麗飛馳的馬車,迤邐而行的牛車,熙熙攘攘的人流,平坦通達的官道一片熱鬧。

余長寧縱馬飛馳毫不停歇,胯下的黃鬃馬神駿非凡,猶如一根離弦的利箭般直往前沖,黃昏時刻便已抵達了九山下。

九山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位于離長安城西北數十里的醴泉縣境內,山勢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

九山山巒起伏岡峰橫截,東西兩側層巒疊嶂亙及平野,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山梁,把主峰高高拱舉,古代把小的山梁稱為,故得名為九山。

大唐立國之初,李世民帶兵征戰多次經過九山一帶,非常喜歡九山的‘挺’拔奇絕和美麗風光,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危,臨終之時,對李世民叮囑后事說:“今死,不可厚費。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見。自古圣賢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

此言不難聽出長孫皇后節儉不事奢侈之風,李世民遵照長孫皇后的遺言,在皇后崩逝后,把她臨時安厝在九山新鑿之石窟,陵名昭陵reads;。并決定把昭陵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后與皇后合葬。

到得山腳,立即有守陵甲士前來盤查余長寧的身份。

余長寧也未下馬,將自己隨身攜帶的魚符丟給了為首軍吏,沉聲開口道:“本官乃鴻臚寺卿,天子余長寧,奉帝命前來乾陵覲見長樂公主殿下。”

為首軍吏仔細地勘驗魚符驗明無誤后,將魚符雙手奉上還給了余長寧,拱手畢恭畢敬地開口道:“公主殿下鳳駕正在山腰木屋,經過繞山的棧道便能抵達,駙馬爺徑直前去便可。”

余長寧拱手致謝,打馬行至山邊小道,翻下馬背便沿著石道上山而去。

昭陵玄宮(墓‘穴’)建在九山南坡的山腰,由于玄宮前面山勢陡峭,來往不便,造陵者順山勢架設了一條丈寬棧道,懸絕百仞,左右盤旋,繞山百丈,才能到達墓‘門’。

這條棧道乃是由木條鋪設而成,人行其上不免“咯吱咯吱”不停作想,余長寧扶著憑欄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時還低頭打量懸崖峭壁以及腳下的林木樹海,當順利抵達山腰玄宮之際,天‘色’已是暮靄沉沉了。

血紅的晚霞掛在西山之巔,余長寧細細一看,棧道盡頭有許多木構的房舍游殿,此刻華燈初上,頓時映得山腰一片燈火點點。

余長寧起先以為此乃守陵將士居住之地,然而走近一問,才知這里住的是以前伺候長孫皇后的內‘侍’宮娥。

一聽余長寧的來意,白發蒼蒼的老內‘侍’立即細聲細氣地告訴他,長樂公主正在玄宮內的祭奠堂,現在還未歸來。

余長寧向老內‘侍’問明了去路,大袖飄飄地朝著玄宮而去。

玄宮位于山腹之內,深七十五丈,一道人工砌成的青磚小道迤邐而下直達石‘門’,石‘門’右側立建著一座房舍,名為祭奠堂,乃是供后人瞻仰祭奠逝者之所。

山腹之中雖然無風無雨,然卻寒涼入骨,穿著單衣的余長寧不禁冷得哆嗦了一下,手中的火把也靠近了身旁些許。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帝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