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婿第847章 駭然聽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婿 >>帝婿最新章節列表 >> 第847章 駭然聽聞

第847章 駭然聽聞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蜀中布衣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蜀中布衣 | 帝婿 
(書號:68768)


作者:蜀中布衣

來到刺史府,李義府急慌慌地走了出來,對著余長寧當頭一拱道:“余大人,你終于回來了?下官等得你好苦啊!”

余長寧見他在此,不由有些愕然,問道:“李御史莫非一直都在盧縣未曾離開?”

聞言,李義府心頭掠過了一絲凄苦,喟嘆一聲道:“若是一直留在這里那就好了,發洪水那天下官聽信高長史之言離開城池,賬簿全都在路上不甚遺失。”

“如此說來,現在賬簿已經找不到了。”余長寧不由沉聲一問。

李義府默然半響,這才無奈點頭。

余長寧眼光瞄了站在一旁的高長史一眼,嘴角劃出一絲若有似無的笑意:“李御史,依本官看來,濟州官員在這次抗洪治水中全都恪盡職守,應該不會有那般中飽私囊之徒,你以前一定是多疑了。賬簿不見那就算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沒想到余長寧前后言語不一,李義府臉上神情頓時一怔,正欲憤然反詰,突然看見余長寧眼光飛快地瞄了瞄高長史,李義府這才恍然醒悟,喟嘆道:“大人此言未嘗沒有道理,況且現在賬簿已失,所有賬務都無從查起,下官也是圖奈何了。”

余長寧微微頷首:“本官趕了一天的路有些乏力困頓,少陪了,告辭!”言罷長袖一甩,昂昂大步地舉步而去。

“下官恭送大人。”李義府欠身一躬,心里卻暗暗嘀咕道,“瞧余大人氣定神閑的模樣,莫非他還有后招?真是看不透也!”

黃昏之際,杜禹英等人也來到盧縣進入了刺史府內。

見到一身燕居服的余長寧正站在正廳臺階處笑吟吟地迎接大家,蕭銳等人的雙目陡然就濕潤了,特別是房玉珠,更是激動得流下了兩行清淚,若非此乃大庭廣眾,她一定會不顧一切地撲入余長寧的懷中。

蕭銳、王敬直幾位駙馬拉著余長寧一陣噓寒問暖,傾述在他下落不明后的擔心,房遺愛更是對著余長寧一個躬身大拜,感激零涕地開口道:“多謝余駙馬舍身救了玉珠,大恩不言謝,我們房家一定銘記你的恩情。”

房玉珠也是黛眉含春地看了余長寧一眼,盈盈一禮道:“余大人救玉珠性命,如此恩情此生難忘。”

余長寧笑著搖手道:“我與房大人乃是忘年之交,房駙馬、房姑娘又何須如此客氣,再則房姑娘為了大堤安危舍生忘死,看到你又危難,余長寧又豈能置之不理?”

王敬直笑著調侃道:“你們不要這樣謝來謝去的,若非余駙馬早有了婚配,只怕再說下去房姑娘為了報答救命之恩就要以身相許了。”

話音落點,眾人不由哄堂大笑,只有余長寧與房玉珠的笑容有那么幾絲不自在,若是真能如王敬直說的那般以身相許就好了。

杜禹英拉著房玉珠的手笑著開口道:“玉珠,現在房大人已經得知了你偷偷跟來盧縣之事,看你要如何是好?”

房玉珠苦著臉皺了皺眉頭,隨即對著杜禹英作了一個鬼臉笑道:“我現在就跟著禹英姐治水,當軍師的軍師,不管爹爹怎么說我都不會離開。”

杜禹英憐愛地捏了捏房玉珠的瑤鼻,俏臉上滿是笑意。

見她們如此模樣,余長寧恍然醒悟了兩女必定已經和好如初,嘴角不禁勾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眾人安頓妥當之后,余長寧立即找來杜禹英前來房內議事,并吩咐羅瑜率領甲士在外把守,不許任何人進入。

見他如臨大敵的模樣,杜禹英心里不由微覺驚訝,剛走入房內坐定,又見余長寧令人神秘兮兮地帶來了一個老者,見狀,杜禹英終于忍不住疑惑問道:“余大人,你這是什么意思?”

余長寧將王老漢領入座位,這才正色回答道:“軍師,現在你所看到聽到的一切都是機密要事,關系到濟州治水是否能夠成功,待會本官會請王老伯將此事對你們言明。”

杜禹英一聽他說得如此重要,雖然很是不解,但也是依言點了點頭。

又是一陣輕輕的敲門聲,甲士領著一個年輕男子走了進來。

那男子剛一進屋,臉上立即掛起了讓人如沐春風的笑容,他快步而至對著余長寧和杜禹英拱手道:“下官李義府,見過余大人,杜軍師。”

得知這男子乃是掣肘濟州錢糧的監察御史李義府時,杜禹英心念一閃,頓時明白了今天的議題必定是牽扯到濟州的某些官員,所以余長寧才會如此慎重其事。

余長寧點點頭示意李義府落座,沉聲下令道:“李御史,待會請你執筆作記錄,將王老伯所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以便日后御史臺查證。”

李義府拱了拱手,攤開一張宣紙研磨提筆,炯炯的目光注視著余長寧靜待下文。

余長寧對著王老漢微笑頷首,示意他不要緊張之后,這才沉聲開口道:“杜軍師,李御史,這位王老伯乃是本官的救命恩人,今日從他口中,本官得知了一個令人駭然聽聞的故事,其中牽扯到了濟州主要官員,所以今夜召集兩位一道傾聽這個故事,以便作出處置。”

李義府聞言精神一振,亢聲開口道:“大人盡管放心問話,一切都有李義府替你作證。”

“好。”余長寧重重拍案,望著王老漢一臉正色道:“老伯,請將你兒子的冤屈原原本本道來,記住,不要遺漏任何一個環節。”

見到這般架勢,王老漢立即惶恐地點了點頭,哽咽開口道:“各位大人,草民乃是濟北人士,世世代代居住在靠近黃河岸邊的漁灣村,憑借一門石匠手藝也算混了個溫飽,我的兒子王大明子承父業,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論是打造石頭還是雕刻石碑,都讓許多人刮目相看,從而在漁灣村一帶遠近馳名。前年冬季濟州刺史趙滿志下令修葺黃河大堤,因為我兒王大明石匠技術了得,所以特請他前去指導河工筑堤,老朽當時心念男兒能夠報效朝廷,也算應盡的本分,所以就讓他去了。”

說到此處,王老漢的老臉上出現了一股怒色,“誰料那趙滿倉滿口仁義道德,暗地里卻是一只貪婪無情的惡狼,他用筑堤之名套取朝廷撥付的銀兩,但所采購的筑堤原料全都是一些劣品,如筑堤的三萬條大青石只是普通的山石,若遇較大的洪水,普通山石豈能抵擋?”

李義府手中的毛筆陡然停止,他恍然醒悟怒氣沖沖地開口道:“怪不得本官翻看賬務無法查詢筑堤大青石的下落,原來竟是用的普通山石,趙滿志這廝真是狗膽包天!”

王老漢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大明乃是石匠,對于各種石頭一眼就能辨認,他以為趙滿志是不慎買錯了石頭,所以特意上書說明。趙滿志得知大明看破了端倪,假惺惺地說自己受到了蒙蔽,誰知暗地里竟令人偷偷殺害大明。那天大明正在堤壩下打造石頭,誰料旁邊堆砌的石堆轟然垮塌落下,將他整個人都埋在了石堆下面,待到救出之后他就已經沒有氣了……”

說到這里,王老漢已是淚流滿臉,哽咽難言。

杜禹英聽得一陣默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若真的如王老漢所說趙滿志修葺堤壩所用的乃是劣等材料,那一定會是一件驚天大案。

心念及此為求穩妥,杜禹英正色問道:“老伯,事關重大,不知這些事是你死去兒子告訴你的,還是你從哪里聽來的?”

王老漢抹著眼淚道:“是大明寄回來的家書中說的。”

“敢問家書現在何在?”杜禹英又是急切一問。

王老漢喟嘆一聲道:“大明死后不久官府曾前來我們家中搜查找尋,家書在那個時候就被他們收走了,不過當時大明曾將此事偷偷告訴了幾個關系較好的民夫,很多人暗地里都知道黃河大堤用的是劣等材料,所以這些年一直是風言風語不斷。”

李義府一臉失望地開口道:“這么說來就是根本沒有證據?哎!可惜本官的賬簿被那群災民奪取,現在回想起來,一定是趙滿志從中搗鬼。”

杜禹英蹙眉道:“現在水患正烈,根本無法掘開黃河堤防察看用料構造,要不我們先將此事稟告房大人,請他想一個穩妥的辦法如何?”

余長寧揮手道:“房大人那里是要稟告,但我們也不能光坐在這里什么也不做,眼下雖然沒有半分證據,但是我們可以找人幫忙制造證據。”

“找誰幫忙?”李義府頓時驚奇不已地一問,他實在想不到現在還有誰能夠為之依仗。

余長寧嘴角溢出了一絲神秘的笑意,淡淡回答道:“現在唯一能夠幫助咱們的人,就只有赤髯龍王。”

“嚇?”李義府倒抽了一口涼氣,雙目陡然就瞪圓了。

杜禹英雙目陡然一閃,立即明白了余長寧心頭所想,淡淡笑道:“余大人果然是好主意。”

李義府不知兩人打的是什么啞謎,立即出言詢問。

余長寧淡淡一笑,便將思量好的計謀說來,及至說完,李義府膛目結舌了半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本站所轉載的小說均為網友上傳


上一章  |  帝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