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821章 諸葛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1章 諸葛亮

第821章 諸葛亮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0日  作者:冰雪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 | 三國軍神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作者:冰雪塵分類:更新時間:

荊州襄陽境內,一身青衣的徐庶,帶著幾個護衛,在山林之中走動著。

這個位置草木豐盛,地勢險峻,人跡罕至,山路也極為崎嶇,徐庶探訪很久才知道,諸葛亮搬家以后,就隱居此地。

徐庶此次前來,正是為了勸說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成就大業。

一行人向前行走,忽然轉入一堆亂石之中,但覺情景變換,前途茫茫,徐庶見狀當即心中大驚。

徐庶知道,自己進入了八陣圖內部。

八陣圖乃是諸葛亮研究古代陣法,重新創作出來的一門陣法,始終都在完善之中,究竟有多大威力,就連徐庶都不知曉。

這個八陣圖可簡可繁,繁則需要數萬大軍布陣,幾乎無人可破;簡則可以用一堆亂石,亦或是依據山石、草木,制作成困人陣法。

毫無疑問,眼前這堆亂石,正是諸葛亮弄出來的簡易八卦陣。

徐庶在陣法一道上面,也都頗有研究,可是仍舊帶著幾名隨從,在亂石堆內行走許久,都沒能走出去。

眼見已經被困半日有余,徐庶以及幾位隨從,都感覺有些疲憊不堪。

忽然之間,遠處傳來一陣琴音,琴音繚繞,忽急忽緩,忽高忽低,好似能夠撫慰人心。

徐庶聽見琴音,當即大喜過望。

他閉上眼睛用心感受了一陣,居然帶著隨從,毫無阻礙的從亂石堆中走了出去。

“先生,這堆亂石究竟是什么東西,為何如此恐怖?”

幾位隨從重見天日,仍舊眼神驚懼的回頭看了一下后面的亂石堆,感覺心中發寒。

徐庶嘆道:“此乃孔明布下的陣法,他隱居數年,陣法、琴音一道之上,再次突飛猛進,吾不如遠矣。”

隨從聞言大驚,他們可是知道徐庶的才能,眼前此人能文能武,深得荊州牧劉玄德器重。

他們沒有想到,徐庶居然會對那個孔明如此推崇。

可是想起亂石堆鬼神莫測之能,隨從們卻也不得不承認,布下陣法之人,絕對并非常人。

幾人繞過一條山路,就看見了幾間茅屋,簡陋的庭院之內,有位俊美男子閉著眼睛,輕輕撫琴,此人正是諸葛亮。

在俊美男子身旁,還有一位書童打扮之人,待在那里一臉陶醉。

徐庶輕輕走了過來,并沒有打斷諸葛亮撫琴,反而低頭垂目,用心聆聽。

幾個隨從心中雖有萬般言語,卻也不敢在此造次,只得待立一旁,靜靜等候。

過了許久,隨著一道休止音響起,琴音才緩緩停止,此時本來心中焦躁不安的幾位隨從,卻是感受到了一絲靜謐。

“哎。”

徐庶回過神來,沒有說話,反而深深嘆了一口氣。

諸葛亮儒雅而英俊的臉上,不由浮現出了一絲笑容,說道:“元直何故嘆息?”

徐庶本來是抱著,勸說諸葛亮出山的心思前來,可是諸葛亮的琴音,已經告訴了徐庶他自己的選擇。

一時間,徐庶反倒不好再出言相勸。

搖了搖頭,徐庶道:“許久不見,孔明在八陣圖上的造詣,已經越發精深,恐怕單論陣法,世間無人能及孔明矣。”

諸葛亮卻是甩了甩衣袖,嘆道:“陣法一道,博大精深,越往里面鉆研,越能發現自己孤陋寡聞。”

“至于世間無人能及,亮豈敢夸下此等海口?”

徐庶也沒有再說什么,看了看眼前的茅屋、庭院,嗅著清新的空氣,忍不住說道:“孔明躬耕隴畝,不問天下之事,倒也休閑自得。”

諸葛亮輕聲笑道:“元直若是羨慕這等生活,不妨過來與我一同隱居,豈不好過在塵世中掙扎?”

徐庶苦笑,搖頭說道:“玄德公待我如知己,庶豈敢不以死相報?一日不助玄德公成就大事,我就一日不能脫離塵世。”

諸葛亮搖了搖頭,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讓書童招待那幾個隨從,就引著徐庶進入屋內,并且親自為徐庶奉上了一杯香茗。

茶文化的興盛,還是在魏晉以后,只不過茶在中國歷史上,卻有著悠久歷史。

三國時期雖然沒有普及喝茶,南方的一些文人騷客,卻也喜好品茗,徐庶自然也好這口。

只不過今日他心中有事,喝起香茗來,倒也覺得索然無味。

看出徐庶狀態不佳,諸葛亮忍不住勸道:“人生苦短,元直何苦如此?談經論詩,笑看天下風云,豈不快哉?”

徐庶將茶杯放下,苦笑著說道:“在修生養氣這方面,我差孔明遠矣。“

諸葛亮道:“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被諸葛亮說是庸人,徐庶倒也沒有絲毫生氣,臉上反而浮現出了笑容。這種感覺,才是以前與諸葛亮交談時的狀態。

自己抱著目的而來,一心想要請諸葛亮出山,反而違背了初心。

梳理了一下心情,徐庶忽然說道:“孔明隱居山中,可曾關注天下大事?”

諸葛亮道:“略有關注。”

徐庶臉色一正,道:“孔明可知,天子駕崩,新君登位之事?”

聽見這個勁爆的消息,諸葛亮端起茶杯的右手,忽然停頓了下來。

雖說諸葛亮一直關注天下大勢,可這個時代消息傳遞極其困難,就連劉備也是剛剛得到天子駕崩的消息,更不用說是諸葛亮了。

故此,驟然聽聞此事,哪怕心中一直古井無波的諸葛亮,也不由微微動容。

好在他養氣功夫十分出眾,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繼而皺著眉頭說道:“天子正值青春,身體也無大病,卻如此突兀駕崩,恐怕此間有不少曲折。”

沒有聽徐庶訴說經過,只是聽聞天子駕崩之事,諸葛亮就能猜測到了很多東西,由此也可以看出,他胸中之溝壑了。

徐庶臉色變得凝重起來,說道:“此間的確可能有些曲折。”

隨后,徐庶就將劉備得來的情報,盡數告知諸葛亮,繼而嘆息:“陛下剛剛成長起來,就遭此橫禍而去,新君方才只有六歲,陳文昭當真是好算計啊。”

諸葛亮聞言,眉頭微微皺起,也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品著香茗。

徐庶素來知曉諸葛亮才華橫溢,忍不住說道:“因為天子駕崩之事,玄德公悲痛欲絕,欲起兵為陛下報仇。”

“士元向主公獻計,合縱袁本初、曹孟德,說服孫伯符背棄與陳文昭之盟約,四路諸侯起兵攻打陳文昭。”

“除此之外,還要聯合北部鮮卑人,幽州烏桓人,益州夷越各族,七路大軍共伐陳旭。”

“不知孔明覺得,此次諸侯伐陳之舉,可有勝算?”

饒是諸葛亮多智近乎妖,聽說龐統有這么大手筆,也忍不住微微動容。

思量半晌,諸葛亮卻是搖頭道:“陳文昭大勢已成,關中名將如云,謀士如雨,麾下帶甲之兵何止百萬。”

“縱然七路大軍共伐陳旭,也不見得能夠功成。”

“更何況,天子以及朝中公卿死于瘟疫,陳文昭擁立新君在先,進爵秦公在后,氣勢正盛,諸侯起兵也無借口。"

諸葛亮所說好似無稽之言,可細細想來倒也非常有道理。

雖然天下都覺得,天子之死其中還有陳旭的影子,可外人卻始終抓不到把柄,空口白話也不能對陳旭進行定罪。

最為重要的是,劉協死后陳旭擁立太子,并且進封秦公,大封麾下文武,關中諸將士氣大振,磨拳搽掌,忠誠暴漲。

這個時候若是七路大軍共伐陳旭,更是針尖對麥芒,孰勝孰負未可知也。

徐庶想了一下,嘆道:“若是七路大軍共伐陳旭,都不能將其擊敗,天下又有何人能夠阻擋陳文昭?”

諸葛亮笑了一下,沒有接話。

陳文昭雖然據四州之地,麾下兵多將廣,又占據險關大川,易守難攻,自保有余。

可如今天下諸侯相互掣肘,宛若戰國時期,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天下沒有大變,陳旭想要再度有所進取,卻也十分困難。

四國鼎立的局勢,也許會持續很久。

兩人再次談論了很久,由于荊州事務繁忙,徐庶不可能在此地待上很久,就準備向諸葛亮辭別。

臨走之前,徐庶還是忍不住說道:“玄德公有匡扶漢室之心,孔明滿腹經綸,又何必在山野之中虛度歲月?”

諸葛亮擺了擺手,打斷了徐庶的勸說,道:“天下大勢,與我何干?元直休要再提此事!”

徐庶雖然滿心不甘,卻也知道諸葛亮性格,也=只能作罷。

送走徐庶之后,諸葛亮卻是回到屋內,拿出了一個地圖,盯著關中的位置呆愣許久。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又怎會甘心一直躬耕隴畝?

可如今天下大勢如此,以諸葛亮的心高氣傲,若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寧可孤老山林。

“益州丟失,涼州平定,陳文昭再無后顧之憂,橫掃天下之勢已然形成。”

“若其急功近利,妄圖在短期之內再滅其余諸侯,尚有可圖之機,就怕他死守國門,發展內政,靜候天下之變。”

歷史上曹操雖然橫掃天下,可劉表、劉璋都非成大事之人,諸葛亮出山還能相助劉備崛起,自己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可是現在縱然諸葛亮出山,既不能消滅陳旭匡扶漢室,也不能滅掉其余諸侯。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心高氣傲的諸葛亮,才會隱居深山之中。

站起身來,諸葛亮走到門口,遙望天際,輕聲呢喃著:“看來,我又要搬家了。”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