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783章 十日之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3章 十日之約

第783章 十日之約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7日  作者:冰雪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 | 三國軍神 
《》

783.

益州,蜀郡,成都,戰火紛飛。

哪怕劉璋已經將治所遷往牦牛,成都作為曾經的益州首府,城郭之堅固卻是毋庸置疑。

陳旭指揮著大軍,強攻城池已經八日,可是王甫、馬漢兩人一文一武,卻將成都死死守住。

這種情況下,哪怕陳旭麾下謀士再如何足智多謀,武將再如何驍勇善戰,也只能強攻城池了。

好在成都兵力并不算多,再加上陳旭收編了一些益州軍,實力大增。

在接連不斷的攻擊下,成都守軍卻也有些吃不消。

護城河已經被關中軍填平,各種千奇百怪的攻城器械,更是將成都北門砸得搖搖欲墜。

田豐站在陳旭身旁,遙望成都的戰況,說道:“主公,持續這種高強度攻城,僅需兩日即可攻破成都。”

陳旭卻是眉頭緊皺,說道:“我本以為,攻下劍閣、奪得廣漢郡以后,劉季玉便會獻城投降。”

“不曾想,劉季玉居然遷徙治所,并且派人沿途死守城池,若是攻下每座城池都花費這么長時間,吾何時能夠拿下整個益州?”

此時的陳旭,心中有些急躁。

且不說諸侯領兵攻打關中,就是陳靜遠赴荒漠與馬超交戰,就使得陳旭心中隱隱感到有些不安。

在陳旭印象中,當初劉備入蜀之時,好像斬了幾員益州大將以后,劉璋就在法正的勸說下投降了。

可時至今日,關中軍的戰績其實要遠比當時的劉備輝煌,可是劉璋居然準備頑抗到底,這不由使得陳旭感到無比愕然。

可是細細想來,倒也并不難理解。

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劉璋北有張魯這個生平大敵,外面更是沒有一個盟友。

而且麾下大將死的死,降的降,再加上他與劉備都乃漢室宗親,多少有些香火情,投降倒也并不讓人意外。

反觀如今,關中軍雖然屢破益州軍,斬殺、俘虜、招降益州將領不在少數,可關中如今卻是四面楚歌,岌岌可危。

劉璋心中多少還有些念想,希望陳旭頂不住壓力,不久以后領兵撤退。

那個時候,他就可以重新領兵收復失地,再次成為割據一方的益州牧了。

其實陳旭對于劉備入蜀的詳情也并不算了解,哪怕張任被殺以后,劉備與諸葛亮等人,仍舊被劉璋之子劉循,領兵擋在雒縣之外將近一年。

直到雒縣城破,劉循被俘,劉璋才獻城投降。

田豐沉默半晌,這才說道:“想要攻下一州之地,談何容易?主公不該如此心浮氣躁才對啊?”

益州乃是天府之國,百姓眾多,又占據山川之險,吞并劉璋本來就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田豐看來,關中軍如今取得的戰績已經足夠輝煌了,他想不通自家主公為何會如此焦躁。

陳旭知道自己有些失去了平常心,深深吸了一口氣,才暗暗想到:“歷史早已發生了改變,想要劉璋獻城投降,恐怕有些困難。”

“實在不行,也只有強攻城池了。”

話畢,他眺望著站在城墻上的王甫、馬漢兩人,嘆道:“此二人倒也是忠義之輩,吾率領大軍兵臨在城下,他們卻也沒有絲毫畏懼。”

感嘆之余,對于這兩人的膽識,陳旭卻也極其贊嘆。

賈詡眉頭微微動了一下,想要說些什么,卻終究沒有開口,只是若有所思盯著城墻上的兩人。

徐晃猶豫了一下,卻是說道:“主公,某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對于徐晃這個心腹愛將,陳旭自然是非常喜歡。

見他有話要講,陳旭有些調笑的說道:“我又不是那種聽不進諫言之人,公明有話但說無妨。”

徐晃臉色微變,急忙行禮道:“主公明鑒,晃絕無此意!”

陳旭先是愣了一下,轉念一想才知道徐晃為何賠罪,不由啞然失笑。

上前攬住徐晃肩膀,陳旭說道:“方才只是戲言耳,公明何必如此緊張?”

徐晃這才悄悄松了一口氣。

他也知道自家主公,并不是那種小心眼之人。

可是徐晃對于自己要求極其嚴格,哪怕如今已經戰功赫赫,卻也不會居功自傲,更不會因為得到陳旭器重,行事就太過隨意。

相反,徐晃平常言行舉止,幾乎達到了謹小慎微的程度。

這就是徐晃,他忠誠、勇武、膽識過人、卻又謙卑、正直、恪守君臣之禮。

不得不說,遍觀關中諸將,也只有趙云在這些方面,能夠與徐晃媲美了。

看到陳旭詢問的眼神,徐晃整理了一下情緒,這才說道:“主公可曾想過,為何成都只有兩千守軍,卻能守住城池這么長時間?”

陳旭一怔,下意識的說道:“王甫、馬漢兩人一文一武,才能出眾,再加上成都城郭高大,守城八日也不奇怪吧。”

賈詡眼神卻是一閃,頗為贊賞的看著徐晃,田豐卻是若有所思。

徐晃道:“主公之言固然有理,然而關中數萬大軍,分別攻打四個城門卻仍舊拖延這么長時間,絕不是因為此二人才能出眾。”

陳旭心念微動,繼而不動聲色的問道:“還請公明直言。”

徐晃正色道:“劉季玉雖然只在成都留下了兩千守軍,然而這幾日參戰的士卒絕對不下五千。”

“再加上那些幫助守城的百姓,益州軍這才能夠擋住我軍八日之久。”

徐晃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那些多出來的士卒,大多都是城內豪強大族的私兵,至于百姓幫忙守城,也就不用多說了。”

陳旭眉頭緊皺,卻不說話,此時他已經知道徐晃要說什么了。

果不其然,徐晃硬著頭皮繼續說道:“主公仁義無雙,善待百姓以及品德高尚之輩,然而兩軍交戰,太過仁慈有時卻會適得其反。”

“晃曾經攻打閬中之時,閬中守將誓據城死守,堅決不降。”

“后來閬中城破,此人義正言辭拒絕了末將的招降,滿臉正氣,令人敬佩。”

“末將以為此人乃是一位真豪杰,為了全其忠義,就欲將其斬首。不曾想,在臨刑之時,此人當時居然就開始求饒。”

陳旭幾人聞言,都不由有些瞠目結舌。

一開始據城死守,堅決不降,被俘以后更是滿臉正氣,義正言辭;死到臨頭之際卻又態度大變,慌忙求饒,這種反差未免也太大了。

看見幾人驚愕的神情,徐晃繼續說道:“末將當時也頗為詫異,不知此人為何前后轉變如此之大,詳細詢問過后,結果卻讓末將感到震驚。”

見眾人都將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徐晃道:“原來,此人素聞我軍仁義,不會濫殺俘虜,對于那些有才能、有氣節之人,更是以禮相待。”

“這人正是故意死守城池,想要表現出自己的才能與氣節,好在后來投降以后能夠得到重用。”

聽到這里,陳旭臉色猛然沉了下來。

他沒有想到,有些人居然將他的仁慈,當做頑抗的本錢。

徐晃亦是氣憤的說道:“末將當時勃然大怒,不顧那人求饒投降,就下令將其斬殺。”

陳旭當即拍手贊道:“殺得好!”

徐晃道:“這等人固然可殺,然而晃回想起來,卻也覺得主公對待敵人以及俘虜,未免太過仁慈。”

“這種仁慈,反而使得某些人膽氣大盛,都想要先抵擋我軍賺取名望,兵敗以后再投降獲取高位。”

“不僅如此,巴蜀之地百姓本就心向劉季玉,得知主公不會濫殺無辜以后,更是毫無心理負擔幫助益州軍守城。”

說到這里,徐晃痛心疾首的道:“可是如此一來,卻使我軍攻城略地變得困難了許多,很多本不應該犧牲的士卒,也都為此白白失去性命。”

徐晃猛然跪在地上,道:“戰爭永遠是殘酷,若是一味仁義,反而會作繭自縛,還望主公能夠更改軍規。”

賈詡亦是說道:“公明之言大善,還望主公慎重考慮。”

兩軍交戰之際,為何經常會發生屠城的事情?很多時候,其實乃是為了震懾敵軍,想要不戰而屈人之兵罷了。

試想一下,如果關中軍對待敵人異常殘忍,那個閬中守將,在徐晃兵臨城下之際,恐怕就會直接獻城投降吧。

就連城中百姓,也不見得敢幫助益州軍守城了。

若城池守將明知無法守住城池,且拼命抵抗被俘以后將會性命不保,想必很多人都不敢繼續與關中軍為敵吧。

如此一來,大軍所過之處,益州這些沿途郡縣,幾乎都能望風而降。

畢竟,那些能夠為了劉璋舍命之人,永遠都只是極少數。

看著陳旭沉默不語,田豐卻是說道:“公明之言雖然有理,卻也未免有失偏頗。”

“若非主公仁義,并州、關中百姓又怎會忠心耿耿,在主公最危難的時候奮不顧身?”

“得民心者得天下,殺戮永遠比不上仁義,主公仁慈并無過錯。”

徐晃卻是爭辯道:“所謂仁義,也應該是對自己人,戰場之上卻只有勝負。”

徐晃不是嗜殺之人,卻是一個不擇不扣的名將,想要成為名將,就必須認清事實。

一將功成萬骨枯,不懂得取舍,就無法成為一代名將。

見徐晃還要說話,陳旭擺了擺手,說道:“此事吾心中自有計較,公明無需多言。”

徐晃的話雖然非常有道理,如今的陳旭也早已今非昔比,可是陳旭仍舊有些許自己的堅持。

賈詡微微一嘆,不再說話,徐晃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四個城門,硝煙密布,喊殺之聲震天。

一塊塊大石頭呼嘯著飛入城中,不斷擊打著已經十分脆弱的城墻。

忽然之間,關平引著一個穿著益州軍鎧甲之人,來到了陳旭面前。

“此人乃是城中守將的使者,要面見主公。”

陳旭微微有些愕然,打量了那人一陣,問道:“我們兩軍處于敵對陣營,你此次前來卻是為何?”

那人被陳旭氣勢所攝,顯得有些窘迫。

最終,他還是咬牙說道:“劉益州有令,若不能守住城池十日,守將家人都會被斬首。”

“假如能夠抵擋敵軍十日,縱然投降也不會遷怒守將家人。”

“我家將軍雖有投降之心,奈何擔憂家人安危,這才硬著頭皮冒犯大將軍虎威。”

“若大將軍憐恤我家將軍,還望暫緩攻擊,待過了十日,成都城門定會大開,我家將軍也會獻上印綬投降。”

話畢,此人跪在地上,臉上滿是哀求之色。

眾人聽見這個消息,都是呆愣當場。

他們剛才還在想,為何城中守將抵御如此堅決,卻沒想到此間還有這等隱情。

陳旭看了看天色,說道:“鳴金收兵。”

在陳旭看來,城中守將如果能夠主動投降,他不僅可以得到兩員能力不錯的降將,還可以挽救不少關中士卒的性命,何樂而不為?

不管其中是否有詐,現在天色已經快要昏暗下來,也是時候要退兵休整了。

回到營寨之中以后,陳旭將眾人召來,告知眾人詳情,說道:“對于此事,諸位有何看法?”

田豐捋了捋胡須,道:“假如王甫、馬漢兩人,果真愿意兩日以后獻城投降,主公暫緩攻城倒也無妨。”

“然而,不能守住十日誅連家人這條政策,卻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張松聞言搖頭:“我從未聽說有過此事。”

田豐道:“若無此事,恐怕就是敵將緩兵之計了。”

一直沉默不語的吳懿,卻是忽然開口:“主公,對于此事我倒是知道一些。”

陳旭將目光放在吳懿身上,說道:“愿聞其詳。”

吳懿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因為我與子喬投誠大將軍之事,劉季玉對于麾下文武不再信任。”

“黃公衡更是向其進言,設下了十日城破誅連家人的法令,那個信使所言不虛。”

原來,劉璋害怕自己派人前去守城,這些守將會望風而降,這才接受黃權建議,把守將家眷帶走,并且立下十日之約。

若是關中軍十日之內攻破城池,守將家眷就會遭受牽連,假如能夠堅守十日,哪怕后來投降陳旭,自己家人也不會有事。

陳旭眼睛一亮,輕輕捋著自己胡須,說道:“既然如此,縱然拖延兩日又有何妨?”

在陳旭看來,就算強攻城池,恐怕也需要兩日時間才能破城。

既然兩日以后,成都守將愿意獻城投降,他又何必讓士卒們白白送死呢?

(冰雪塵)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