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713章 鄧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3章 鄧芝

第713章 鄧芝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10日  作者:冰雪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 | 三國軍神 
713.

雨下的不大不小,它們匯聚在一起,從屋頂上面緩緩流了下來。

“滴答,滴答!”

閬中城縣衙之內,文昭站在門口,靜靜凝望著外面的細雨。

許久之后,他忽然閉上了眼睛,細心聆聽雨水落在地上的聲音,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靜謐。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文昭睜開眼睛,發現一雙大腳踐踏在地面上,帶起了一片泥濘。

“見過主公!”

雄渾的聲音響起,文昭看著向他走來的甘寧,臉上緩緩綻放出了笑容。

“興霸,進來吧。”

想甘寧招了招手,文昭就往屋內走去。

甘寧聞言不敢怠慢,可是他生怕弄臟縣衙,就先在門口用雨水洗了一下腳上的泥巴,才往屋內走去。

兩人坐定以后,文昭讓人端了一壇酒,放在了甘寧身旁的案上。

他面含微笑看著甘寧,說道:“秋季下雨,一天比一天冷,興霸方才從外面回來,不妨喝點酒暖暖身子吧。”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天下不了幾場雨,人們就要穿上厚厚的棉衣,面對悄然而至的寒冬了。

甘寧身為一個武將,不可能不喜歡喝酒,可他吞咽了一下口水,終究還是搖了搖頭。

如今乃是戰爭期間,甘寧身為統兵將領,擅自飲酒可是大忌。

似笑非笑看了甘寧一眼,陳旭說道:“興霸但請放心便是,如今陰雨連綿,雖然是大軍出征之時,卻也不會再有戰事。”

“現在縱然喝點酒水,也并無大礙。”

甘寧聽到文昭之言,想起自己很長時間沒有喝酒了,聞著撲鼻而來的酒香,再也忍受不住。

他也不用酒杯,直接抱起酒壇,就將里面的酒水一口氣喝了個精光,卻仍舊臉不紅氣不喘。

文昭見狀撫掌大笑道:“好酒量啊!”

兩人就這樣在縣衙之中閑聊了一陣,文昭忽然話鋒一轉,說道:“興霸此次深入廣漢郡內,立下如此大功卻被我輕易抹除,心中可有怨言?”

甘寧聞言當即感覺背后冷汗淋漓,急忙跪在地上惶恐的說道:“主公賞罰分明,寧絕不敢心有不滿。”

文昭上前拉起甘寧,輕撫其背說道:“關中境內并無其他可用水軍將才,我對興霸寄予厚望,日后不管是攻打荊州還是東吳,都要多多仰仗興霸。”

“然而天下之間豪杰輩出,興霸切不可小覷他人。”

“兩軍對壘若是占據優勢,當以勢壓人,戰以堂堂正正之師;鋌而走險有時雖然可能獲得奇效,稍有不慎卻會萬劫不復。”

“此次吾對你們懲罰如此之重,就是不想讓你們以后再如此冒險了。”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此次興霸與元皓冒險進入廣漢郡,若真有個好歹,豈非斷吾一臂!”

“興霸可知吾意?”

甘寧聞言當即感激涕零,答道:“承蒙主公器重、關心,寧又豈會再不知好歹!寧愿為主公訓練出一支精銳水軍,橫推荊州,平定東吳!”

文昭挽起了甘寧手臂,大聲笑道:“興霸有此雄心壯志,吾心甚慰!”

這一場大雨十分奇怪,就連巴郡境內也有很多地方,仍舊是晴空萬里。

基本上來講,潛水以西陰雨不斷,潛水以東卻是陽光燦爛。

漢昌位于潛水上游中斷位置,這里沒有下雨,陽光也不燦爛,天空一直都是陰沉沉的樣子。

漢昌以東二十里地,這里有一片十分茂密的竹林,林中有一個非常簡陋的庭院。

庭院之內,一個二十五歲左右的青年,遙望著南方,臉上卻是露出了糾結的神色。

“南和曾經跟我說過,我七十歲的時候會位至大將軍,并且封侯。可是今歲已經二十有五,卻仍舊一事無成啊。”

這個青年不是別人,正是襄陽新野人氏鄧芝,乃是東漢名將鄧禹之后。

歷史上,劉秀巡行河北的時候得到了鄧禹的追隨。

鄧禹當時就跟劉秀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針。

劉秀被鄧禹的才學所折服,‘恃之以為蕭何’,后來鄧禹更是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中’,一生之中功勞卓著。

說起鄧禹,可能知道的人并不算多,可假如說起云臺二十八將,很多人都會有所耳聞。

所謂云臺二十八將,是指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并且重興漢室,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將領。

永平三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云臺閣,命人畫了二十八將的畫像,稱為云臺二十八將。

鄧芝先祖鄧禹,正是云臺二十八將之中的第一人。

其實不談論鄧禹生平事跡,單單是云臺二十八將第一人這個稱呼,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鄧芝雖然身為鄧禹后人,可是并沒有因為祖先的輝煌,而遭遇到什么殊榮。

相反,這些年來他一直郁郁不得志。

很多年前鄧芝就離開了家鄉新野,來到巴蜀之地定居,卻因為沒有人了解他,鄧芝空有滿腹才華,卻并無功名在身。

及至后來,鄧芝聽聞張裕十分善于面相,就前去尋張裕為他看一下前途。

張裕見過鄧芝以后頗為驚奇,就對他說:“君年過七十,位至大將軍,封侯。”

鄧芝聞言大喜過望,回到家中沒多久便去投奔龐羲,可是仍舊沒有得到重用。

前段時間,龐羲因為想要迎接關中軍入蜀,而被嚴顏所殺,鄧芝只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屋內隱居。

今日他來到庭院之外,看著四周仍舊青翠欲滴的竹子,感覺有些落寞。

“鏘!”

鄧芝猛然拔出了腰中佩劍,而后在竹林里面開始舞劍。劍走長空,身舞風動,卷起了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葉。

一開始,鄧芝舞劍還帶著些許文士雅韻,可是隨著他心緒的不斷變換,劍招卻是猛然轉變。

“殺!”

鄧芝大喝一聲,一副慘烈的殺伐氣息從他身上傳來。

劍刃所過之處,枝葉飛舞,在空中盤旋起來,久久不落。

“喝!”

劍招再變,由疾風暴雨變成了驚濤駭浪。

鄧芝騰空而起,寶劍從天而降,將一根粗壯的竹子從中劈開。

“鏗鏘!”

收劍而立,鄧芝仍舊臉不紅氣不喘。

他抬頭仰望碧藍的天空,自嘲說道:“吾自幼勤練武藝,熟讀兵書,本以為可以建功立業。”

“卻不想哪怕遭逢亂世,仍舊一事無成,有辱先祖之名啊!”

說到傷心之處,鄧芝眼圈有些泛紅,竹葉仍舊在空中飛舞著,不少青翠欲滴的葉子飄落下來,粘在了鄧芝的身上。

“咔嚓!”

那根被劈開的竹子,脆弱的根部終于不堪重負,斷裂摔落在地。

“啪啪啪!”

就在此時,一陣鼓掌之聲傳來,其中伴隨著夸贊之聲:“好劍法,伯苗真是好劍法啊。”

“誰?”

鄧芝驟然聽到這個聲音,心中一驚,而后拔出腰中佩劍,厲聲高呼。

“怎么,幾年不見,伯苗就是以這種方式歡迎我么?”

一襲青衫的中年文士走了過來,鄧芝看清來人面容以后,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來人莫非乃是南和先生?”

青衫文士撫掌大笑幾聲,說道:“數年一晃而過,不曾想伯苗還記得我啊。”

鄧芝急忙還劍入鞘,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上前作揖行禮道:“不曾想來人居然是先生,芝方才多有冒犯,還請閑生勿怪!”

青衫文士大笑兩聲,上前扶住鄧芝雙臂,說道:“我方才聽見伯苗感慨,難道伯苗這段時間一直過得不順心么?”

青衫文士不是旁人,正是張裕。

當初鄧芝前去找張裕看面相的時候,張裕就知道這個年輕人非常有才華,他日必定會有很大成就。

現在關中大軍因為連綿不斷的秋雨,而被滯留于閬中城內,張裕就想為文昭尋訪賢才。

在張裕看來,鄧芝文武雙全,雖然現在會看起來還有些許稚嫩,可是只要經過磨練,定會成為一個非同小可的存在。

而且他也知道,自家主公特別喜歡提拔有潛力的年輕人,這才不辭辛勞冒雨前來面見鄧芝。

鄧芝聽見張裕之言以后,有些無奈地說道:“芝才微德寡,一事無成倒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感覺你有些辱沒了先祖,這才有感而發罷了。”

張裕沒有接話,只是眉頭微微皺起,雙目緊緊盯住鄧芝臉龐,有些驚疑不定的說道:“數年前觀看伯苗之面相,尚且并非現在這般模樣。”

“今日為何會是如此?”

鄧芝聞言心中一驚,急忙問道:“不知先生看出了什么?”

張裕搖了搖頭,道:“混沌一片,看不清,說不白,道不明。”

鄧芝被張裕說的心中發毛,再次問道:“請恕芝愚鈍,還請先生明言!”

張裕臉色有些難看,道:“有些事情,不可說,不可說。然而對你來講,面相改變不見得是件壞事。”

鄧芝還想詳細詢問一番,卻總是被張裕岔開了話題,也只能作罷。

將張裕引進了屋內,兩人坐定以后,鄧芝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嘗聞先生已經到朝中任職,不止今日為何會來到鄙舍?”

張裕答道:“此次大將軍攻打益州,吾只是隨軍前來罷了。”

“如今大軍因為連綿不斷的秋雨,而被困于閬中城內。吾聽聞伯苗隱居在此地,就想前來探望一番。”

鄧芝聞言心中略微感動,道:“不曾想似先生這等名士,居然還能想起我這個人無名之輩啊!”

張裕道:“伯苗無需自謙,汝之才能吾知之甚詳,他日成就定會在我之上。”

鄧芝苦澀的笑道:“一名不文,一事無成,芝又怎敢與先生相提并論?”

張裕肅然說道:“伯苗今日無名,只是因為不曾遇見明主罷了,若有人能夠賞識伯苗才能,對伯苗委以重任,揚名天下又豈是難事?”

鄧芝起身望著外面的竹林,嘆息道:“無半點名聲,何人能夠對我委以重任。”

想起這些年來四處碰壁,不被重用,不被認可的經歷,鄧芝總是感覺心中有些發苦。

張裕道:“他們不用伯苗,并不是因為沒有看出伯苗才華,而是事出有因啊。”

鄧芝一愣,而后上前作揖行禮,恭敬的問道:“還請先生明言。”

張裕道:“伯苗雖然才華橫溢,為人卻也太過剛強、正直、孤傲,從來不會掩飾自己情緒,遇到氣量狹小之人,又怎會重用伯苗。”

鄧芝想起了這些年來自己的行事為人,不由呆立當場。

張裕之言可謂是一針見血。

鄧芝性格剛強、孤傲,不是那種阿諛奉承之人,眼光也非常之高,從來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說話行事經常得罪人。

是以這些年來,他根本沒有擁有一位至交好友。

歷史上的鄧芝亦是如此,除了蜀漢名將姜維以外,根本沒有一個士人愿意與他結交。

他為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深得士卒愛戴。

可鄧芝身上的衣食卻都是從官府資取,從來不治私有財產,鄧芝妻子有段時間,甚至過還著饑寒交迫的日子。

鄧芝死了以后,家中連一絲多余財物也沒有。

這樣一個性格的人物,除非投奔一位胸懷寬廣,極度賞識他才華的明主,才有可能會得到重用。

看著臉色一陣青一陣紅的鄧芝,張裕嘆道:“伯苗有大志氣,才能出眾,為何看不清何人才是明主呢?”

“吾主陳文昭坐擁三州之地,求賢若渴,體恤百姓,胸懷天下。此等明主伯苗不去投奔,卻想要委身劉璋,曲于龐羲之下,何其可笑!”

鄧芝身體一震,緊緊盯住張裕,略微有些激動地說道:“我若投奔大將軍,能得到重用么?”

張裕大笑兩聲,道:“伯苗可不要忘了,吾主在關中頒布的求賢詔,只要伯苗能夠展示出自己過人的才華,又豈會不得到重用?”

鄧芝臉色變換了一陣,這才下定了決心,躬身行禮道:“先生之言,使吾茅塞頓開,他日我若有所成就,定然不忘先生今日提攜之恩!”

張裕捋了捋胡須,笑而不語。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