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462章 羌患始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2章 羌患始末

第462章 羌患始末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2日  作者:冰雪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 | 三國軍神 
章節目錄第462章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第462章

“今涼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發左衽,而與漢人雜處,習俗既異,言語不通。數為小吏黠人所見侵奪,窮恚無聊,故致反叛。”

“此等言語,皆是荒誕無稽之論也。”

東漢羌人叛亂不休,漢朝的有志之士,也都在尋找著羌人叛亂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有一部分人認為,羌人之所以叛亂,是因為漢羌雜居,言語不通,并且有不少官吏侵奪羌人錢財,這才逼迫羌人反叛。

但是賈詡的這卷書,開篇就否決了此等觀點。

靜下心來,陳旭細細品讀著這卷厚厚的書籍。才知道,與其說這是一篇平羌之策,倒不如說是一部記載了羌人之亂的史書。

讀完之后,文昭才深切了解到了,關于羌人叛亂的一切。他帶著賈詡的書卷回到家中,久久難以入眠,一直思考著里面的內容。

自古以來,游牧名族都是華夏最大的敵人。

在游牧民族眼中,漢朝的邊郡就是好像是自己家后花園一般,他們時不時就會寇掠邊境,搶奪錢糧、擄掠人口。

如果說劫掠是因為部落貧窮,生活不下去才不得已為之的話,倒也無妨。

然而這些游牧民族,他們有時甚至會燒毀漢人百姓的房屋、踐踏耕地,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高順的家庭以往還算富裕,正是因為鮮卑人的劫掠、破壞,高家才徹底敗落。

書中還提到:更有甚者,游牧民族甚至會挖墳掘墓地。須知,漢人最注重孝道,掘人祖墳簡直就是對他么最大的羞辱。

由于游牧民族大多都是騎兵,來無影去無蹤。雖然大漢在邊境駐扎了不少軍隊,但是這些漢軍就好像后世的電視劇一樣,警察總是在事情完結以后才出現。

西漢時期,對于大漢威脅最大的游牧民族,就是匈奴。為了安撫匈奴以換取和平,這才有了和親的政策。

然而,當帝國傳至劉徹時候,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愿再屈辱的與匈奴講和。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直到二十二歲竇太后去世,他才得以掌握大權才。

初掌大權的的漢武帝,就展示出了過人的手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削藩,實行推恩令;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將鹽鐵收歸國有,禁止諸侯國造錢。

加強了中央集權以后,漢武帝仗著帝國數代積累的龐大財富,就著手訓練大漢鐵騎,發展軍事力量,準備解決匈奴這個心腹大患。

西漢新生的精銳騎兵軍團,由衛青、霍去病率領,數次遠赴塞外,北擊匈奴,獲得了空前絕后的大勝利。也使得華夏的疆域,變得空前絕后的廣袤。

匈奴原來占據大漢北方的土地,羌人占據了大漢西部的土地。本來兩個游牧民族之間經常有交流,很多時候還聯合進犯大漢。

為了隔絕這兩個游牧民族之間的交流,漢武帝直接讓人,打下了涼州這片廣袤的土地。

涼州的地形,就好似一塊中間細小,兩邊寬廣的骨頭形狀。當然,這塊骨頭是平面的,而不是立體的。

骨頭形狀的涼州東南部與司隸接壤,然后一直向西北延伸到很遠、很遠。骨頭的兩邊,東北乃是匈奴,西南卻是羌人以及西域各國。

咯隴西雖然打下來了,這里卻是一片不毛之地。一個無人居住的地方,哪怕戰略位置再如何重要,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于是乎,漢武帝就在那片地區,先后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史稱隴西四郡。隨后,他又數次從內地遷徙百姓,充實這塊不毛之地的人口。

這個政策無疑是非常正確,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然而漢武帝本人,卻被這個政策所連累,被描述為一個橫征暴斂、窮兵黷武的暴君。

若只是北擊匈奴,憑借大漢數代的積累,完全能夠支撐下去。

但是向隴西四郡,這樣偏遠、荒涼的地方遷徙百姓、建造城池。這種消耗,絲毫不亞于一場持久的大規模戰爭。

西漢向隴西四郡的移民,大約有一二十萬。這些人過去之后,他們最初幾年需要的糧食,必須從內地運輸過去。

當時交通落后,只能用人力、車馬進行運輸。只是運輸糧草的民夫,他們來回消耗的錢糧,都是一個龐大到不可估量的數字。

這種消耗,甚至是遷徙往隴西四郡,所有百姓所需要糧草的數倍。再加上連年征戰不休,西漢的底蘊中就此消耗一空。

漢武帝為了籌集資金,甚至出賣爵位,允許以錢贖罪,還不分青紅皂白,將諸多商賈巨富收監,抄掠他們的家產。

正是一系列這樣的所作所為,才讓漢武帝給人留下了橫征暴斂,窮兵黷武的印象。甚至于,晚年的漢武帝,不得不下罪己詔,用以平息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

然而,漢武帝的所作所為,終究還是讓漢人在隴西站住了跟腳。之后匈奴與羌人雖對此地有所反撲,卻每次都被西漢的強大武力碾壓。

通過對河西走廊的有效經營,西漢達到了通西域、制匈奴的目的,開辟了聞名后世的絲綢之路。在武帝之后,西漢王朝蓬勃發展,持續了好幾十年的輝煌。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再強大的王朝,總有衰敗的時候。

西漢的輝煌,隨著王莽篡位而徹底消失。隨著新莽王朝的崩潰,游牧民族瞅準時機,再一次打起精神,恢復了對內地的進犯。

待漢光武帝劉秀統一全國,消滅了割據隴西的隗囂之后,才發現那里已經有了為數不少的羌人。

這些羌人,趁著漢人因為戰亂大量減少的時機,占據了以往漢人在隴西的生存空間。有些羌人,甚至是隗囂招募的士卒。

大量羌人趁著華夏內亂涌入隴西,劉秀無奈之下,只得并設置了‘護羌校尉’一職,將羌人當做自己的國民進行管理。

然而,從東漢政府建立起,西北邊疆就沒太平過,羌人三天兩頭造反,這就是東漢的噩夢——羌患。

東漢建國伊始,羌人就開始不安分。東漢開國名將來歙、馬援,也曾數次平定羌人叛亂。

羌人遠不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漢軍,他們每次一吃敗仗,就乞求投降。

華夏乃禮儀之邦,對于愿意投降的異族,向來不會趕盡殺絕。不僅如此,還會分發錢糧給那些投降的羌人,而后將他們全都放回去。

然而,被放回去的羌人安靜不了多長時間,又會再次鬧騰起來。無奈之下,朝廷只得讓羌人往大漢內部遷徙。

由于西漢末年,長時間大規模的戰亂,中導致原地區人口劇烈減少。

東漢朝廷覺得,將羌人內遷既能約束他們,又能充實內地的人口,是件一舉兩得的事情。

于是乎,大量羌人被遷出隴西四郡,來到了涼州東部土地富饒的郡縣。

讓天子以百官始料不及的是,內遷的羌人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與邊疆造反的羌人遙相呼應,將整個涼州折騰的雞犬不寧。

哪怕東漢時期,出現了數位賢明君主,反復無常的羌人仍舊叛亂不停,將整個東漢政權拖入了戰爭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百余年來,由于西羌叛亂的緣故,不知消耗掉了大漢多少錢糧。甚至于,東漢最終走向覆滅,也未嘗沒有羌患的緣故。

然而,羌患為何如此難以解決?同樣是游牧民族,為何匈奴依附漢室以后,卻能與漢朝之間保持長久的和平?

賈詡書中提到:匈奴與羌人,雖然都是游牧民族,但他們的政治體制,卻有很大的差異。

匈奴是個相對統一的民族,單于在這個民族里面,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只要漢室能夠控制參與,就能保證匈奴不會叛亂。

甚至于,漢室還經常以冊封單于的名義,挑起匈奴的內亂,不停削弱他們的實力。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自南匈奴附漢,終東漢一代,匈奴都沒有成為邊疆之患。

然而,羌人卻并沒有統一的政權。他們大大小小的部落無數,各自為政,但是又會有些聯系。有一些羌人部落,還會相互仇殺。

面對這樣松散卻又有組織的羌人,漢室卻找不到一個控制的對象。拉攏了這個部落,那么羌人部落又造反了,剿滅了這個叛逆,他的盟友又開始作亂。

而且,面對羌人的屢次叛亂,東漢政權在處理問題上也有些問題。

東漢前期,對待羌患的手段,主要是鎮壓和內遷。然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哪怕漢軍裝備精良、驍勇善戰,在與羌人作戰的過程中,也有兵敗的時候。

漢和帝去世不久,朝廷征發千余羌人戍邊西域。這些羌人不遵調令,半路上就都逃跑了。官府派人前來抓逃兵,結果這些羌人跑到塞外,內外羌人一同起事,西北邊境頓時天翻地覆。

當時的大將軍鄧騭調集五萬部隊征剿羌人,反被打得大敗。

勝利使得羌人更加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有些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甚至自稱‘天子’。

羌人部落以為漢軍不堪一擊,更是聯合起來抄掠邊地,漢室的河西走廊被切斷,甚至連三輔之地也蒙受其難。

朝廷迫于財政壓力,放棄了繼續用兵,決定將那里的漢人內遷,徹底丟棄涼州。

然而,自從武帝開始,那里的漢人已經在當地扎根,誰愿意放棄自己的家園和財富?于是乎,西北的漢人也開始反叛。當時著名的羌人領袖杜季貢,就是一個地地道道漢人。

羌人叛軍與漢人叛軍勾搭在一起之后,羌人部落首領才發現,漢人的腦子真的非常好用。并且有漢人當領頭羊,他們遭受本地漢人百姓的抵抗,也不會那么強烈。

更為重要的是,若是戰敗,他們就可以將罪行都推到漢人身上,自己卻能夠留住性命。自那以后,羌人造反,推舉漢人之中有名望的人當做首領,就成為了傳統。

這也是為什么,北宮伯玉等人反叛,會挾持涼州名士邊章、韓遂,讓他們充當首領了。

涼州的羌人、漢人聯合叛亂,聲勢浩大。東漢為此消耗兩百多億錢,近百年的國庫積蓄為之一空。

無奈之下,東漢耗費巨額錢財,建立了一批精銳騎兵。甚至于,還向南匈奴借了一支騎兵,才結束了這場戰爭。

大規模的叛亂雖然停息,羌人仍舊在涼州折騰了二十多年。

及至后來,羌人再一次大規模造反,東漢老將馬賢戰死,三輔地區再一次迎來了劫掠的羌人。

然而,這一次羌人造反只持續了幾年。因為東漢朝廷,找到了一個新平定叛亂的方法,那就是‘招降’。

只要羌人叛亂,漢庭就派人過去跟羌人談條件,爭取能夠招安叛亂的羌人。哪怕名將皇甫規、張奐等人,也都是如此行事。

然而,這個綏靖政策,卻是個無底洞。

當被招安的羌人首領,花完了手上的賞錢以后,再次帶領羌民揭竿而起。一來二去之下,東漢朝廷一次又一次拿錢去喂飽羌人。

還有那些被羌人,推舉為叛軍首領的涼州名士,他們也從羌人叛亂之中,找到了一個升官發財的路子。

須知,平常這些人想要成為一方太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這個機會。

然而,只要帶領強人叛亂,朝廷招安的時候,自然會籠絡他們這些所謂的首領,對他們進行封官賜爵。

因此,這些漢人有時也心甘情愿帶領羌人造反。當他們接受招安,成為一方官吏以后,仍舊與羌人私底下勾結。

這真是應了后世的一句話:要升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哪怕韓遂、馬騰,他們之所有擁有現在的官職、地位,也與帶領羌人叛亂不無關系。

就這樣,羌人叛亂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朝廷為了避免大規模戰爭,消耗無數的錢糧,就使用綏靖政策,不停利用官職、錢糧平息羌患。

至于羌人,以及一些涼州名士,卻將叛亂當成了自己的發財之路、晉升之階。

看完了賈詡介紹羌人叛亂的書卷,文昭才對于羌人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贊助商鏈接

本書互動

版權所有執行時間:0.394447秒

ICP備案號:湘B2201000813互聯網出版資質證:新出網證(湘)字11號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2010]129號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