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27章 亂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章 亂起

第27章 亂起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冰雪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 | 三國軍神 
歡迎訪問舞若,!


作者:冰雪塵

這段時間,陳旭并沒有出去,只是每日呆在橋府習文學字,研究兵法,對于天時的專研,也更加純熟。舞若

九月,又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然而在眾多農戶臉上,卻并沒有看到笑容。罕見的大旱,席卷全國,糧食的產量又會嚴重減產。

這一日,天空格外晴朗,陳旭路過柴房時,居然見到一條水蛇盤踞在柴火堆上,使他大吃一驚。

“水蛇盤柴頭,地下大雨流。難道要下雨了?千萬不要下連陰雨!。”

若是在收獲之時一直下雨,今年的下半季肯定又要顆粒無收了。

如此,又不知會有多少人餓死。

陳旭在庭院里細細觀察著,見到有很多螞蟻在搬家,心中一跳,喃喃自語:“真的要下雨?”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陳旭匆匆跑出橋府。

“千萬不要下雨。”陳旭在心中暗暗祈禱著。

再過幾天糧食就可以收獲,雖說因為干旱減產嚴重,但是多少還能夠收獲一些,這些糧食,不知道能夠拯救多少人的性命。

跑步到城外,陳旭細心觀察,他看到河水中殘留的魚兒、泥鰍都開始往水面跳,心中一沉。

他繼續走著,來到一片樹林前。

這片樹林有很多秋蟬,蟬兒斷斷續續的鳴叫著,聲音無比動聽,陳旭卻感到它們的叫聲如此刺耳。

抬頭看著亮得有些過分天空,陳旭失魂落魄的說道:“泥鰍、魚兒躍出水面,都象征著有大雨。”

“俗話說‘天色亮一亮,河水漲一丈’,‘蟬兒叫叫停停,連陰雨即將來臨’,為什么要下大雨,為什么要下連陰雨?”

說到最后,陳旭對著天空,憤怒的嘶吼著。

真是禍不單行,如果連陰雨一下,陳旭簡直不敢想象會有什么后果。

田地間,有一些農戶在勞作,他們被干旱嚇住了,無時無刻不希望快點下雨,聽到旁邊這個年輕人說要下大雨,而且還是連陰雨,都有些嗤之以鼻。

“小伙子,你看看天氣,這么干燥,這么晴朗,可能會下雨嗎?”

一位漢子搖著頭對陳旭說道:“如果下雨就好嘍,已經干旱了大半年了,再不下雨的話,連喝的水都快沒了。”

見漢子如此言語,陳旭不由說道:“你又是否想過,果真下連陰雨時,田地里的莊稼豈不是要全部爛掉?”

“大半年都沒下過哪怕是一場小雨,現在又怎么可能會下連陰雨?小伙子就不要瞎操心了。”

漢子以為陳旭想下雨想瘋了,丟下這句話就不再理會他。

陳旭本來還想勸漢子不管莊稼熟不熟,現在就收割,但是見到漢子如此模樣,便不再言語。

據他觀察,大雨最多拖到晚上就會下起來,如今天色已經不早,就算他相信自己的話現在搶收,又能收割到多少莊稼?

陳旭不想淋雨,顧不上悲天憫人,急急忙忙向城中趕去。

剛到橋府,就碰見正要出門的橋宇,見他沒帶雨具就往外走,陳旭不由說道:“橋君,以我觀之,大雨頃刻間便可落下,你若無重要事情,還是不要出門為好。”

橋宇愣了一下,看了看明亮的天空,不敢相信地說道:“下大雨?這怎么可能!”

“你若不信,先待在屋中,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便可見分曉。”

陳旭見橋宇不信,又不愿眼睜睜地看著他淋雨,只得信誓旦旦的說道。

橋宇覺得,陳旭每日神神叨叨的學什么觀看天時,完全是無稽之談。

就算偶爾被他蒙對了,橋宇也不會相信。

天有不測風云,誰又敢保證自己預測的一定準確呢?

陳旭才開始也有這種想法,但是隨著他了解得越多,越是覺得其中有規律可循。

若是將這門學問學到極致,甚至有可能比后世的天氣預報還要準確。

畢竟,后世的天氣預報,預測短期天氣還行,預測一周的天氣就會經常出錯。

橋宇真心與陳旭相交,苦口婆心地勸道:“大郎啊,你也應該多學學其他東西,預測天氣之事你若感興趣,閑暇之時研究一下即可,這些東西,畢竟難登大雅之堂。”

“橋君美意,我豈不知?你所擔心之事,我亦心知肚明,然天道雖無常,卻有規律可循,認真感悟自然,即可天人合一,知天時之變化亦非難事。”

“你且信我一回,稍等片刻,是否下雨便見分曉。”

陳旭知道橋宇不愛兵事,對于自己沉浸在虛無縹緲的‘天道’之中,亦是頗有微詞,為了使他相信,不惜搬出‘天人合一’來說事。

橋宇聽完陳旭的說法,有些愕然地問道:“你所說的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說法來自于莊子,后來被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

然而不同的學說,對于‘天人合一’亦是有著不同的解說。

在儒家看來,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賦地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

但由于人類后天受到各種名利、**的蒙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

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的蒙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此外,禪宗、道家對于‘天人合一’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無論那種學說都有些唯心論,并無陳旭所說的感悟自然就可以‘天人合一’。

對于‘天人合一’,陳旭亦是有些一知半解。

聽橋宇的口氣,陳旭覺得自己好像說錯了什么,臉微微一紅,忙不迭的向橋宇詢問。

橋宇也不藏私,將他知道的東西一一道來。

簡單的來說,儒家以為人性中有道德;禪宗以為人性中有佛性;道家以為人性中有自然。但是因為種種后天的**、規章制度,使人蒙蔽了道德、佛性、自然。

只有不被外界的**蒙蔽、打破枷鎖,才能使人真正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達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于自然。

橋宇說了半天,讓陳旭有些頭昏腦漲。似乎看出了陳旭還沒有聽明白,橋宇也不愿再多解釋,走出橋府就要離開。

陳旭見狀,有些焦急,正在考慮如何留下橋宇時,只見雨點開始降落,越來越急,沒一會兒,就變成了傾盆大雨。

“怎么會這樣?”

橋宇慌忙跑回來,抖了抖身上的雨水,不可思議的看著陳旭,他沒想到還真被陳旭說中了,這場突如其來的雨,不可謂不大。

“咳咳,你現在知道我沒說謊了吧?”

橋宇的驚訝模樣,讓陳旭虛榮心得到很大滿足,但是想起即將顆粒無收的百姓,他又有些黯然。

走到門口,陳旭眺望遠方,輕聲說道:“這場大雨,很有可能會持續很久,我只希望被連陰雨波及的地方不要太廣。”

“會下連陰雨?”

橋宇這次不認為陳旭在瞎說了,開始為自家莊園田地的收成擔心。

畢竟事實勝于雄辯。如果陳旭是蒙到現在會下大雨的,也未免太過太過巧合?橋宇此時,第一次對于學習天時有了興趣。

大雨已經連續下了半個多月,橋玄的身體越發不濟,他現在糊涂的時間遠遠多于清醒的時間。

橋玄大兒子喬羽早亡,小兒子被賊人殺死,結發妻子也在六年前去世。現在諾大的一個橋府,若非陳旭與典韋搬了過來,就只剩下他和福伯兩人。

橋宇還要打理自家莊園,連續一年大旱,收獲時節又連續下雨,他自己現在也都有些焦頭爛額。

好在橋玄并非蠻不講理之人,現在從橋宇莊園那邊叫過來的仆人,橋玄不再拒絕。

方才橋玄清醒了一次,又把陳旭叫了過去,沒說多少話就開始糊涂起來,陳旭侍候在床邊,等他睡去之后才悄然離開。

下雨天,除了讀書便無事可做,就是練武也無法施展開來。

典韋這段時間簡直快被憋壞了,總是一人坐到院中的亭子里發呆,偶爾還會唉聲嘆氣。

陳旭過來找典韋,突然看到亭子的頂上居然有蜘蛛在結網,細細看來,還不止一只。

當下大喜過望,對典韋說道:“兄長,這場大雨就要停了!”

蜘蛛對于天氣要遠遠敏感于人類,長時間的下雨使得它們無法捕食,如果它們在連陰雨的天氣之下開始結網,就說明雨要停住了。

典韋眼睛一亮,滿臉喜色地問道:“此話當真?”

“當真!”

陳旭用力點點頭,開心地說道。

得到肯定答復,典韋歡呼起來,臉上純真的笑容宛如孩童一般。

現在橋府之中的人,對于陳旭判斷天時的能力,全都信任無比。陳旭既然說雨會停,就一定會停。

不出陳旭所言,當天晚上雨果然停掉,典韋能夠到庭院里習武,自然高興不已。

很多第一季顆粒無收的農戶,靠著以往的積蓄,寒冷不敢添衣,饑餓不忍就食,好不容易挺到現在。

大雨,卻徹底毀掉了他們最后的一絲生存希望。

連綿半個多月的大雨,不僅淹壞了莊稼,還沖毀了很多百姓的房屋。

大漢帝國,一群更大的流民潮開始形成,那些因為大雨兒顆粒無收的農戶,他們衣衫襤褸、無家可歸,淳樸的臉上剩下的只是絕望。

很多尸體躺在野外,蒼蠅胡亂飛舞。

雖說秋日天氣漸漸寒冷,但是時間久了,尸體還是會腐爛,在無人掩埋的情況之下,各地居然開始大規模爆發瘟疫。

一時間,一場比饑荒更大的災難出現,不分年齡老幼,亦不分貧窮富貴,整個大漢帝國都陷入恐懼與動蕩之中。

陳旭在給陳家村寫了一封信之后,強烈建議橋府中人躲到橋宇的莊上。

那里比較偏僻,人也很少,只要好好預防,瘟疫也無法傳播到那里去。

與此同時,許多頭抹黃巾的太平教徒,他們不畏生死,高呼著‘蒼天何在,百姓何辜’的口號,四處散符救人。

眾多心生絕望的流民,居然在黑暗中看到一絲曙光,為了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無數人加入太平教。

版權聲明版權所有舞若皖ICP備11027355號1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