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第25章 災年糧價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軍神 >>三國軍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章 災年糧價跌

第25章 災年糧價跌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冰雪塵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冰雪塵 | 三國軍神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冰雪塵書名:

橋玄的身體越來越差,狀態也十分不穩定/

這幾個月來他有時清醒,有時糊涂。[燃&文][]清醒的時候他會盡心教導陳旭、典韋、橋宇三人,糊涂的時候總口齒不清。

橋宇也請來了不少醫工,但是他們都說這不是病,一旦人上了年齡,都會如此。

幾個月的相處,陳旭十分敬佩這位老人,他那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情懷,值得陳旭一輩子去學習。

大宅院之中,有一個木頭做的床鋪,可以自由移動,天氣熱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它放在大樹底下,讓橋玄躺在上面乘涼。

這段時間有幾個年輕人陪伴,橋玄經常會變得十分亢奮,特別是見到陳旭對于兵事悟性驚人之后,更是心中甚喜,恨不能每日教導,傾囊相授。

奈何他身體時好時壞,每日不能太過操勞。

陳旭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每次橋玄教導他的時候,他都會認真聆聽。

光和六年,大漢帝國有很多地方全都大旱。

再加上蝗災肆虐,眼見收獲季節將要來臨,各家田地上的糧食全都所剩無幾。

陳旭走到院子里,拿出一個小旗,發現依然是東風,不由嘆了一口氣:“大旱天氣還要持續許久,看來今年的糧食真的要顆粒無收了。”

橋玄聽到陳旭的話,欣慰的笑了,朝他招了招手。陳旭不敢怠慢,立刻來到橋玄身旁。

“你怎知大旱還要持續很久?”

陳旭看了看那面小旗,緩緩說道:“橋公教導過我,為將者,當知天時、曉地理、通人和。”

“現在我雖說并不精通天時,卻也明白一些粗淺的道理,如今已經六月,前段時間卻天天刮起南風,正所謂‘六月起南風,十沖干九沖’,此乃大旱之兆。”

“近日好不容易改了風向,卻又連續刮了五日東風,‘一日東風三日雨;三日東風一場空’,如此一來,如何會有雨水?”

“啪啪啪!”橋宇拍了拍手掌,高興地贊道,“不枉我教導你一番啊!你們三人,國輔只愛武藝,不喜讀書;阿宇不喜兵事;只有你能繼承我的衣缽。”

“曉地理,此事易耳;通人和,亦非難事;唯有知天時,甚難!”

“雖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若只會用人、通曉地理,而不知天時,或于行軍之中,被風雨所困,時日既久,輕則士氣大降,重則全軍崩潰。”

“天時不可琢磨,卻能從生活之中,推斷出一些蛛絲馬跡。”

“比如,可以通過動物的不同行為,判斷日后的天氣;還可以通過時間、風向判斷是否會下雨,會不會下連陰雨。”

“若是判斷出將下連陰雨,可以詐敗誘敵深入,待大雨降下,敵人撤退不急,糧草若不能跟上,必定潰敗。”

“還可以利用大雨阻敵,風向破敵……”

橋玄一開始說話,就神采奕奕,滔滔不絕。

陳旭仔細聆聽,拼命記住橋玄說的每一句話。

他時常會想,在這個豪杰輩出的三國時代,橋玄卻已然老去,若是他年輕依舊,不知又會在這個亂世,綻放出怎樣的光芒?

一陣喧鬧之聲響起,橋宇帶著七八個家奴進來,看著橋玄又在孜孜不倦的教導陳旭,非常為他的身體擔心。

“咳咳!”

橋玄越說越激動,最后又劇烈咳嗽起來。

陳旭連忙上前,用右手輕輕拍著他的后背。

橋宇也快速走了過來,給老人倒了一杯水,猶豫了一下,還是勸道:“伯翁,你還是多多休息,身子要緊。”

老人回過氣來,不以為意的笑了一笑,道:“若非大郎每日陪伴我之左右,我還不見得能夠挺到今日。”

聽出老人言語之中的蕭瑟,橋宇連忙說道:“伯翁休要如此說話,如今大漢風雨飄搖,您要盡快養好身體,繼續為國家效力。”

“大漢,大漢。”

老人無意識的呢喃著,然后嘆息道:“根已經爛掉,還有得救嗎?”

這句話有些大逆不道,橋宇聞言臉色一變。

陳旭卻在心中贊嘆老人慧眼如炬,大漢的確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曹操還未出名的時候,橋玄就對曹操說過:“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擁有后世記憶的陳旭知道,這句話完全被他說中,他早就看到大漢禍亂的根源,看出了曹操的才能,如此眼光,天下雖大,又有幾人能及?

橋宇不愿再繼續這個話題,對老人說道:“伯翁,如今天下大旱,諸多郡縣顆粒無收,我欲囤積糧草,不知可否?”

自古‘物以稀為貴’,大旱必定導致糧食收成銳減,若能提早囤積,不管是留著以備不時之需,還是以后拿來賣錢,都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囤積糧草以備不時之需,可;若為賺錢,不可。”

橋玄說完,顫巍巍的站了起來,陳旭、橋宇立刻上前,一左一右的將他攙扶到屋里。

及至橋玄回屋休息以后,陳旭、橋宇出來,宇謂旭曰:“伯翁之言何意?”

陳旭思量半晌,答曰:“我亦不知。”

二人后來商議,多囤積點糧食總是沒錯,就開始四處收購糧食,還有不少富戶也有相同的打算,一時間,糧食價格猛增。

豫州的糧食都是一年兩熟,日子一天天過去,等到收割莊稼之后,農戶們個個欲哭無淚。

旱災加上蝗災,使得糧食減產十分嚴重,有些農戶甚至顆粒無收。

漢代雖說災年可以減稅、甚至免稅,但是東漢與西羌的戰爭歷時百年,使得國庫空虛,更兼十常侍弄權,農戶們的賦稅不但沒有減免,甚至還要繳納算賦、口賦、更賦等諸多賦稅。

一時間,很多家庭散盡家財、甚至賣掉田地才能夠繳納賦稅,失去田地的百姓背井離鄉,成為流民,大漢帝國更加動蕩不安。

走在大街上,眼見諸多百姓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很多人瘦骨嶙峋,表情木然的縮在墻角。

陳旭不由心中酸澀,獨自嘆道:“天災不斷,朝政**,豪強、富戶趁火打劫,平民百姓何其無辜?”

官府雖說每日散粥,奈何人多粥少,如此多的難民如何能夠吃飽?

陳旭親眼看到,一位老人因為身體虛弱,又領不到粥,只能看了這個世界一眼,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那一眼,包含了太多的留戀與悲楚。

他還看到過一位母親,**干癟,瘦骨嶙峋,只能割破手指,用鮮血喂養嬰兒。

上面訴說之事,陳旭見到太多。

他也想去幫助這些人,但是他只是一個被別人收留的逃犯,即使能幫到一個人,甚至是十個人,難道還能幫到一百個人、一千人?

此時,他不由想起去過陳家村的那位太平教道人。

曾經聽聞他說流民的悲慘生活,陳旭還沒有感覺,親眼見過之后,才會被深深的震撼住。

“黃巾起義要爆發了嗎?”

陳旭不知道黃巾起義在哪一年爆發,他只知道,因為全國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農民才在張角的帶領下,紛紛揭桿而起。

歷史上所描述的,與現在的情況居然如此相近。

現在的陳旭,胡須長出來了一些,穿著打扮也跟以前不一樣,況且此地離東郡較遠,也沒有人認識他,所以即使出現在大街上,也不怕有人認出他來。

陳旭無意識的在街道上走著,走到一家糧食店面之前,突然聽到店中有人急敗壞的說著什么,他有些好奇,不由細心聆聽。

“真是晦氣,本來還以為遇到災荒年,提前囤積糧食可以趁機賣個高價,卻沒想到過了這么久,糧食都賣不出去,現在糧價居然跌得比收購的價格還低。”

說話之人的聲音,有些氣急敗壞。

災年糧食反而跌價,這怎么可能?

陳旭聽到之后,覺得不可思議,他連續跑了幾個糧店,發現很少有人前去買糧,糧食的價格果真很低。

按照市場規律,災年糧食絕對是供小于求,根本不可能出現災年糧價下跌之事。

苦惱的抓了抓頭發,陳旭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陳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市場需求而言,糧食供小于求并沒有錯,但是他卻沒站到貧窮百姓的位置思考問題。

災荒加上繁重的賦稅,幾乎壓榨光了貧窮百姓家庭的所有積蓄,有些人支撐不住成為流民,又如何有錢財購糧?

即使有些家庭艱難的支撐著,生活亦是節衣省食,寒冷不敢添衣,饑餓不敢吃糧,又怎會前去買糧?

其余富貴人家,大多都花掉巨額錢財囤積了很多糧食,根本沒有必要再去購糧,反而想著趁此良機多賺些錢。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富貴人家糧食堆積如山,都想拿出去賣掉,收攏資金;貧窮百姓卻買不起糧食。

整個市場就這樣顛倒了過來,使得供遠遠大于求,所以糧食才會跌價。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那些富戶購買糧食花的錢到哪里去了?

首先,掌控著大片土地的永遠是那些富戶,他們手中的糧食,原本就要遠遠多于貧窮百姓。

就算貧窮百姓將糧食賣掉,拿到一些財物,也大都用來繳納賦稅,最終錢財都聚集到宦官、貪官手上。

想到這一層,陳旭握緊拳頭,心中暗暗說道:“如此社會,百姓如何不反?看來黃巾起義不遠矣!”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三國軍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