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337章 彭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7章 彭女

第337章 彭女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書號:68771)


作者:那一片白樺

等見到人了高漢和楊敬才弄明白,這十余戶“精打細算”出來的家庭,全是彭氏遠的不能再遠的旁支。養生之術倒也習得一些,但以前根本就沒有修煉元氣的資格。

田地早就被族里以這樣那樣的原因收沒了,平時就以采藥、漁獵為生,這回是被彭忠集中起來當成包袱全甩給高漢他們了。

邊緣化,這種情況在哪里也少不了。看著一群哭喪著臉的老老少少們楊敬大怒,想找彭忠理論,卻讓高漢給攔了下來。

“旁支好啊,不受待見的人咱們培訓起來要容易的多。再者,沒修煉過元氣現在卻是一個優勢,修煉過的反而難辦。從這點上講,這些人是因禍得福了。”

楊敬可不如高漢這般樂觀,高漢勸道:“我看他們雖困頓,但里面有幾個人的心智很不錯,未必不能從他們中間培養出大師級的人物。別忘了,咱們兩個已經習得了養生的精髓。”

經過與這些人的私下交談之后,楊敬更加失望。

這些人是旁支,日常上山下河少修讀,要不是有人教過他們識字,恐怕現在都是文盲。

“識字就好啊,這年月能識字就是好樣的。”高漢對他們鼓勵到。

教他們識字的是一個農夫打扮的平實老者,在他們中間似乎很有威望,大家都有意無意地看他的態度說話。

“這老丈是……”

“小老兒名字已經不記得了,族人們都叫我藥老。”

藥老不提姓名,顯然對族里的意見很大。其人才過五十,因生活潦倒整個人顯得蒼老,但一開口卻中氣十足,讓高漢覺得有些意外。

“藥老是主支的人,要不是因為受到了排擠,也不會到旁支作我們主事人了。”其他人圍了過來向高漢介紹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時家族之間的不睦甚至還要遠甚旁人,這點高漢能夠理解。

仔細觀察了下,高漢不禁一愣,“藥老修過道?”

“正是。”高漢的眼光讓藥老也有些意外,“家祖曾于唐初時與仙師孫思邈相交莫逆,互研養生,因此轉煉元為修道歷代相傳。但此舉為莊上所不喜,沒被逐出宗族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此番錢老有命,彭忠哪還不能趁此良機摘了我們祖孫二人?”

藥老略帶嘲諷地說起了往事。藥老好道,以采藥種藥、煉制各種丹藥為業。早年喪妻,兒子、媳婦在一次上山采藥時被野獸所害,留下一個小孫女今年十四,叫彭女,從小就是個弱不經風的病殃子,藥老種藥制藥都是為了這個可憐的孫女。

藥老的家在山林深處,幾塊藥田圍繞著一座不大的茅屋,遠遠便能聽到屋里傳出陣陣咳嗽,撕心拉肺的聽著就讓人揪心。

茅屋低矮破舊,但里外卻收拾的干干凈凈,一個瘦弱的青衣女孩正在院子里煎藥。

見到有人來,咳嗽聲驟然停了,女孩把一塊舊布快速塞進袖子站了起來,用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著高漢和楊敬這兩個不速之客。彭女個子不高,看得出五官原本長得很精致,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有病在身使得她骨瘦如柴。

沒法說話,憋的滿臉通紅的女孩,把痛苦掩飾成了羞澀和燦爛的笑容,努力地回憶著上一次家里來客人時是在哪一年。

高漢一眼瞄到了女孩破舊的衣袖里露出了一塊布角,發灰的底子上有一點新鮮的紅色斑點。是血。

“尸注!”高漢驚詫地低聲對藥老說道,藥老難過地一點頭。

尸注是這個時代的叫法,其實就是肺結核。

高漢對這種病太熟悉了,原世的家鄉曾經是世界聞名的肺結核高發區,據說跟小鬼子留下的病毒實驗不無關系。但經過國家幾十年的大力宣傳和防治,在高漢穿越之前這種病已經不基本上被撲滅了,沒想到在這里遇上了這么一例。

“她五年前,父母帶著她去采藥時遇上了獵食的白虎,等我趕著時已經雙雙遇難,她也被抓傷了胸肺,從此被癆蟲所侵。彭忠趕我走有一半原因也是因為她,怕她過病給其他人。這些年,她從未離開此院半步……”

藥老是養生方面的專家,又承祖恩澤得到過藥王孫思邈的醫藥學精義,這些年可沒少為彭女**思,否則彭女堅持不到現在。只是他受時代所限對這種的病的認識不如高漢,沒有什么癆蟲,那是結核桿菌菌傳播、感染所致。

小彭女天資聰慧,從小就對醫藥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久病成醫,在藥醫上的造詣不次于藥老。

藥老傷感地說:“現在所用藥物全由她自己料理,很少讓我費心。就是很少與外界接觸,沒有實踐的機會,要不然必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醫師。”

“哎,可憐的妹子。”

楊敬憐惜之心大起,不管什么癆病想上前親近彭女。不想彭女臉色大變,急忙搖了搖頭,然后轉身飛快地跑到了茅房里。

高漢拉住了楊敬,“咱們還是想想怎么診治這孩子吧。”

彭女咳血,這意味著已經到了開放的階段,病到這種程度,在這個沒有特效藥的年代可不太好治。只有增加病人的體質,輔以湯藥消炎去除并發癥,最終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使其鈣化、痊愈。

高漢不會醫術,雖然看出了是什么病,但對這種頑癥沒什么好辦法,只能集思廣益。

楊敬能提供的大多是以毒攻毒的偏方,其中有一種清瘀散結的蠱術對這類癆病有特效,在高漢看來那不是什么蠱術,而是以龜、蟲之類入藥的奇方。這倒讓高漢想起了原世時記得的兩個土方子跟她提供的類似,所用的也都是羊肉、小麥、生姜、烏龜等,沒有危險性。

當然,這只是兩人提的參考意見,真正拿主意的還得是藥老。

藥老經過認真考慮后,決定先試試高漢的方子,最起碼吃不壞,還能進行食補,只是這食補卻難了。跟他們來往的都是那些無產的旁支,大家都不富裕,根本就接濟不了他們。

“我這一老一小過的是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別說羊肉、小麥,就是能吃頓飽飯都是奢望。平日里要不是她制藥、我種藥行醫,從族人們那里換些吃食,怕是山中早就多了兩堆白骨了。”

藥老的講述讓高漢和楊敬心里直發酸。醫生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是一個好職業,以藥老之能要是到城鎮去必然會過的相當富足,就是因為怕孫女把病傳染給他人不敢去,只能坐困于此。

高漢掏出一小瓶天機丹給了藥老,“一天半粒,等彭女稍好后再擇機增致一粒,此丹對調養身體有奇效。”

藥老驚喜地接過藥瓶查驗了一下,他是行家,此丹一驗便知真偽,又聽說這竟然是進貢給皇帝的靈丹不禁喜極而泣。

楊敬一擊掌,恨道:“我這就去找彭忠,敢唬弄我,姑奶奶跟他好好算筆賬!”

高漢閑來無事,在藥老的藥田里轉了轉,發現藥田里種植的草藥用于治療結核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三七、白及、芍藥、狽蒿之類的外科用藥。

“這是我孫女讓我種的,她專研刀傷、防蟲蛇一類的醫治,配制的金創粉內服外用很有效。族人們上山無不來求,我們也從他們手里換些魚、獸來食。都以為那藥是我配制的,要知道是她配的就無人敢用了。”藥老一邊說一邊遞給了高漢一小包藥粉。

抓住一只田鼠進行驗證,高漢立馬意識到了這種藥對這個時代軍隊的價值。與尋常金創藥不同,這種淡黃色的藥粉類似云南白藥,但絕不是云南白藥,而是又一種對內外傷出血極有效的粉劑。

高漢激動了:“金不換,這是保命的好藥啊!”。

“三七也叫金不換,這里面確有一味主藥就是三七。”藥老奇怪道。

高漢立即予以嚴肅忠告,“我是說以后這種藥就叫金不換,作用不可估量,切不要向外宣揚。我敢保證,只憑此藥你們祖孫二人便能富可敵國。”

“真的?”

藥老也是一輩子沒出過山,對這些事知之不詳,只對終于有人欣賞彭女之才感到相當高興,一點也沒有保密意識,不僅給高漢詳細講解了一下這藥的成分和配制方法,還說了一下彭女其他幾項研究,以謝贈藥之情。

這些研究里有防蟲蛇的,也有防治凍傷、火傷的,還有防治腸道傳染病的。父母親族這些年為采藥漁獵的死傷無數,便是彭女一心專攻此道的原因。

高漢越聽眼睛睜的越大,越來越感到不可思議。術業有專攻,這是原世醫學的分科方式,彭女卻在這個時代,以偏執之心自己摸索出了一條不同于他人的醫道。

本來高漢于同情心才出手相助,對彭女能配藥的本事雖然好奇也并不覺得逆天,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這祖孫二人在高漢眼里就是一座金山,一個待挖掘的富礦。

“絕璧深山無人知,可憐粉身恐方遲。要不是這次來彭女山,上哪知道還有這樣的奇人奇技去?這回是撿到寶了,可不能讓這等奇才蒙塵不世!”

高漢興奮地開始在地上轉圈兒了,此時滿腦袋都在琢磨一件事:怎么才能讓這祖孫倆死心塌地地跟自己走。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本站所轉載的小說均為網友上傳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