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329章 一路向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9章 一路向南

第329章 一路向南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那一片白樺(書坊)書名:

悟了這個跟屁蟲是甩不掉的,祝震等火神堂的人也丟不下,但是卓不二也要跟著就讓人感到意外了。新·匕匕·奇·中·文·網·首·發ШШШxinm

“姚姜未愈,巫山將變,你忍心離開?”

“師門有事,不敢相棄,妻子家園列于后。”

卓不二一本正經的回答深合尊師重道的禮法,卻招來了高漢的一頓臭罵,“迂腐!給我滾到姚姜身邊,不得離開半步,等我辦完事了再回來找你。記住,巫山的事你要幫姚姜處理好,她要是有半點差池就別來見我,我不要保護不了自己女人的弟子!”

卓不二雖然被罵了,但對高漢的安排還是心存感激,竭盡所能地為高漢他們準備好一應所需。

楊敬看向高漢的眼神愈發火辣:“沒想到你還是個挺顧家的男人。”

高漢不理她,悶聲不響地準備著行裝。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很少陪在兩個媳婦身邊,其實高漢心里也些些不爽。與其是在罵卓不二,不如說在發泄思家之情。

從邛州到云南有有多種路線選擇。

一條是向西南過雅州入牦牛道,經州一路南下達姚州姚城后便可去云南其他各地,或者轉道吐蕃、天竺。這條是古商道,馬幫往來穿梭至今仍在使用,不過現在姚洲境內的一段現在因戰亂流民四竄,變得不太安全了。

還可向東南去新津。新津自古就是益州南北交通的咽喉,以益州為起點的古靈關道向南經新津到彭山,再達州的登臺與牦牛道相合通往云南,這也是大唐現在軍方所用的驛道,沿途二、三十里便有一驛。

從新津沿大江可經水路或陸路南下,至戎州道后過江入古秦之五尺道,溯瀘水向南直插昆明,再由昆明可通南詔各地。由新津到道后還有一條古兵道,往西南與靈關道相合到達姚州首府姚城的,那是當年諸葛亮當年平定南中時的進軍路線。

據卓不二他爹所說,霍氏子孫曾現身于南中烏蒙部,那里現屬大唐戎州地界,歸曲州管轄,正是五尺道去往昆明的必經要道,離靈關道也不算太遠。

權衡了一下,高漢決定選擇水路走東線的五尺道。姚州牦牛道那邊正在打仗,高漢不愿意讓意外因素干擾到自己。

“能跟著諸葛孔明的足跡走走,實乃三生有幸……”

“走這條路正好,我隨便帶你去見一個人。”楊敬贊同到,隨后又對高漢白了一眼,“這也是寒星的行走的路線,你是對那個小娘們兒念念不忘吧?”

被道破心思,高漢無所謂地坦然處之,“能遇上最好,無霜劍在她手上一天都是對墨者的褻瀆。”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風情。蜀地山險水多,要出行,水路舟船是個好選擇,要是走陸路就離不開馬。笮馬是州的特產,這種馬性情溫順,耐粗飼、善走山路,例來是滇蜀馬幫行商的首選牲畜,被當地人稱為天馬。

卓不二給他們準備了二十匹笮馬,連帶著不少臘肉、新茶之類的物資,還有兩名熟悉滇蜀各地的向導。高漢一行達到了十人,很象是一隊行商的馬幫。

“我這大師兄真不錯。”祝震咧著嘴笑道,騎在馬上很是悠閑。這段時間他跟卓不二已經冰釋前嫌,培養出了革命友誼。

楊敬冷冷地瞪了人一眼,“在我面前管我姐夫叫師兄,你什么意思?”

“喲,”祝震一縮腦袋,“對不起師娘,我把這茬忘了。”

一聲師娘讓楊敬轉怒為喜,“我跟你還有一層關系,要不是你入了高漢門下,你至少得管我叫一聲姑奶奶,叫師娘算是便宜你了。”

“啊!?”

“啊什么,快去看看你先生磨磨蹭蹭地在后面干什么呢?”

“得、得令。”祝震一勒馬韁趕緊轉身去找高漢,再不走那不知道得小多少輩去了。

高漢現在很郁悶,比驢子大不了多少的笮馬根本就承受不了他的份量,只能把巫神套裝讓馬背著,自己牽馬在隊伍的最后面步行。現在高漢很想念“驢子”,要是它在,自己也不用瞅著他們騎馬眼氣。

“先生,師娘讓你快點跟上。”祝震來到高漢身邊傳達了楊敬的意思。

“師娘?”高漢臉一黑,“你把我的話當耳旁風了是吧?叫的還挺親。先生步行你騎乘,你覺得可合尊師之道?”

見高漢端上了架子,祝震趕緊下馬請罪。

高漢一揚下巴,“去告訴其他人,不得動用內功,每人負石五十斤步行,但速度不能減,這是訓練科目。”

“完了,兩邊斗法徒弟遭殃,我這何苦來哉。”

蜀道難行,笮馬速慢,這步行與騎馬的速度差不太多,但負重而行那對人的體能是種極大的考驗。

祝震把高漢的命令傳達給了其他徒弟,遭到了大家一致的埋怨,“用先生的話說,你這就是瑟大勁了!”

悟了是這些人里最支持高漢的,本來他不是高漢的弟子,也用不著跟他們一樣,但悟了想試試這種訓練方式,主動地按他們的標準背上了一塊石頭跟在高漢后面。

沒有出二里,悟了就有些受不了了,氣喘吁吁地問高漢,“你怎么不背呢?”

高漢樂了,把“棒子”解下來往悟了背上一搭,百十斤的份量突然加身,好懸沒把悟了壓趴了。

“你、你平常竟然帶著這么重的東西活動!?”悟了相當吃驚,沒想到這黑不粗溜的棒子會這么重。

高漢指了指纏在身上的袋子,“這里面還有卓不二送給我的一百斤金沙。”

“……”悟了再也無話可說了,向高漢高挑大姆指。

把“棒子”收回背好,高漢嚴肅地對悟了說道:“都說修行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能真正做到者寥寥,我輩當不可懈怠。你要去西域尋夢,在那個自古便紛亂四起的地方,沒有保存自身的實力或者勢力,將會寸步難行。”

高漢這話在勸誡悟了,也是在告誡自已。

天變了,但修界的形勢好象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樂觀,如大巫賓就這樣的巫者竟然想出以陣抗天的方法度過一劫,那么其他如玄女一樣的老輩高人會不會用其他方法暫時保存住自己的實力呢?

而且,最大的敵人鬼隱門的鬼隱子是不是修的元氣、受沒受到天變的影響也未可知,現在還真不是盲目樂觀的時候,必須得時刻加強自己和身邊人的實力。

一行人晝行夜宿,每日二三十里,幾天后便到達了新津。卓不二派的向導很負責任,把馬交給了卓家在新津的商棧,又找來了三條蓬船。五個弟子一條,高漢、悟了和兩個向導一條。楊敬是女人跟他們一起不方便,自己單獨坐一條。

“總算跟這個狗皮膏藥分開了,雖然是暫時的……”高漢倍感輕松地說。

每天生活在火辣辣的注視之下,讓高漢壓力山大。高漢很怕自己頂不住楊敬的攻勢,一不小心犯糊涂對不起家里的兩個老婆。卻不查這種欲拒還休的心態與原來的針鋒相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改變,或是“最難消受美人恩”一句了得。

把石頭扔掉,坐到船上,眾弟子也長長舒了一口氣。這幾天可把他們折騰的夠嗆,如今總算可以放松了一些,但高漢的又一道命令讓他們再次叫苦連天。

“到達道之前,把這本《軍典》都給我背熟了,我三天一考,如有懈怠者每日罰抄三遍。”

望著厚厚一本《軍典》弟子們都傻眼了,這抄一遍都得兩三時辰,抄三遍就得不眠不休了!

其實他的理解有誤,不是讓他們全本抄三遍,而是對不熟的抄三遍,熟的還抄它干什么?高漢對前世那種不分生熟一概亂抄的被罰經歷是相當深惡痛絕地,不會讓同樣的悲劇在弟子們的身上再次發生。但他們這么理解高漢也不給予解釋,有壓力就有動力,千古致理。

蜀地各水因地勢關系大部分流速較急、波寬浪大,船行水上忽悠上下,左右不定,非常跑船的人不能駕馭。對乘坐者來說,這種情況往往會引發一個嚴重的問題暈船。

暈船這事兒很奇妙,不分人種和身份。兩名向導常年行商,自然悠哉。五名弟子久居荊湘,那水性沒得說,行得了船入得了河,也不存在暈船的事兒。可高漢這輩子還沒坐過船,悟了也是旱鴨子,兩人暈的一蹋糊涂。

高漢和悟了坐在船倉里臉色發青,為了盡快適應,不得已運功強抑不適。

“我就不信這個邪了。”

半天之后,身體稍好的高漢解去負重、抓起船上的纜繩綁到腰上,撲通一下跳進了江里。

“先生!”兩船皆驚,有弟子脫衣服要下水救人。

“都不準下水!”高漢扒著船幫喝到,然后松開手在水里一通撓扯,正規游泳姿勢不會,但小時候在泡子里戲水的狗刨技術還沒忘。

看著高漢在水里瞎撲騰,悟了青著臉嘟囔了一句:“又犯二了,比卓不二還二。”

高漢可不是犯二,而是心有算計。再不濟也是修煉過的人,無論體質還是憋氣時間上比一般人要強上許多,而且的選擇這段江面開闊平緩沒啥大危險,高漢就是要逼自己學會游泳。

因為暈船高漢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這輩子在武道上算是超人一等了,陸上爭斗自保基本有余,但水下功夫不行。云南多水,此去保不齊會打水戰,如果不利用這段時間加強之方面的訓練到時候難免抓瞎。

現在在內陸的江河里自己都這般狼狽,那將來去波濤洶涌的大海里怎么辦?海戰的兇險可不是江河所能比的,現在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不是高漢沒事愛瞎想,只因為這個世界遙遠的東方也有那么個不著人待見的半島,半島再東還有一個更狼子野心的島國。

“如果不出意外,我會在這個世界活很久,或許能盡量地多做點什么……”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