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唐第290章 疑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燎唐 >>燎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0章 疑問

第290章 疑問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8日  作者:那一片白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那一片白樺 | 燎唐 

“贖個屁!”

高漢有些心亂,也最不愿聽悟了說這類唯心的話,大好少年怎么就是不能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呢?

“如果有輪回,我早就應該‘回家’去了,哪還用得著在這個世界里準備隨時跟人拼命?”

悟了當然聽不懂高漢所說‘回家’的真實含意,奇怪地問:“你仇家有很多嗎?”

“不算太多,但都很強大,如果真想跟著我,你最好有點心里準備。”

悟了信心滿滿地說到:“沒事兒,以后我在你身邊,能幫你看透仇人的真面目,打不過及時逃跑還是沒問題的。幫你,也是我師父讓我了卻塵緣的一部分。”

“你可拉倒吧,犬養那廝你都看不透,還能幫我預警、找出仇人來?”

高漢的話嚴重打擊到了悟了的積極性,滿臉通紅地叫道:“知道我為什么能看出你身具魔相,可無相他們都看不出來嗎?因為我師父說我天生慧眼,以后佛法越強看的越明白。”

“噗——”高漢噴了悟了一臉小米粥,“啥叫慧眼?你當你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啊?越強看的越明白,你的意思是說犬養是小蝦米,不夠看唄?其實我估計就是你修煉不到家,識人斷物的眼力差,換句話形容是只能看見西瓜看不見芝麻罷了。”

高漢故意曲解了他的語意,卻也道破了部分實情。

悟了難堪地抹了一把臉,隨即站起來惱羞成怒道:“慧眼不是眼力,也不是神化所能描述的,而是、是……”

高漢繼續擠兌著悟了,“是什么?你看你自己都說不明白吧?”

說這么多,高漢無非是想摸清悟了的底細,不管他跟著或者不跟著,對接觸的人盡量做到了如指掌逐漸成了高漢對自己的要求,這也是在例次受騙后不得不養成的習慣。

“沒法跟你說!”

悟了還是太年輕,盡管很有智慧,但臉皮還是薄的很,喃喃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于是乎放不下面子,轉身氣呼呼地跑了。

“這火候有點過了,下回注意。”高漢笑著瞇起了眼睛,“慧眼,這是什么奇異的本事呢?看他急于辯駁的樣子好象是跟尋常眼力不太一樣……”

在高漢琢磨悟了的時候,遠在臨邛的章仇兼瓊很興奮。

剛剛到達邛州境內便有屬下來報,在他外出的這段時間,節度使王昱被朝廷召回去了,另有任用。章仇兼瓊被去掉了副字,升為防御使,散官的官階也調為正四品。新任節度使張紹貞剛赴任,對劍南還不熟悉,所以現在西川的防務和政務暫時全由他負責。

升了官,長了品級,又大權在握,章仇兼瓊拿著敇令還沒來得及高興,又有屬下來報,青城山的常道觀和飛赴寺因為舊怨再起摩擦。

“前幾年吾皇就御筆親批過此案,還觀于道,怎么現在又有紛爭?在此時節,這事兒可怠慢不得。”

草草安排了一下各項事務,章仇兼瓊便帶著一隊百名軍丁馬不停蹄地趕往青城山。

走及半路,遇到了無相派出的報信僧人,驚聞慧果方丈被害,章仇兼瓊兩眼一黑一頭從馬上栽了下去,要不是被身邊的手下及時扶住非得摔個好歹。

“師父……”章仇兼瓊痛哭流涕。

世人皆知章仇好佛,卻不知飛赴寺的慧果便是度他向佛的師父,平常情感極深。如今乍聞師父遇害,這讓章仇兼瓊一時間悲痛欲絕。

“可是常觀道的道人所害!?”

報信的僧人很謹慎,趴在章仇兼瓊的耳邊,把經過和高漢他們勘察后的結果詳細說了一遍。

“原來如此。”

章仇兼瓊是經過大風大浪的,迅速調整好了心情,詢問起這其中的細節。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正說著,后面又有十數個僧人風塵仆仆地追來。

“章仇居士,可算追上你了。”

章仇兼瓊回頭看到來人立刻大驚失色:“神會禪師,你們怎么會來這里!?”

領頭的神會禪師雖著急但仍不失從容,“按居士的安排,我們從嶺南日夜兼程地向蜀地趕來。可是一入榮州境內,我們護送的佛寶就被偷了……”

“唉呀——”章仇兼瓊聞言嚇得面如土色,仰天便倒。

眾人一頓手忙腳亂地救治后,章仇兼瓊醒了,跳起來抓住悟凈急道:“可知何人所為?”

“是青城山常道觀的人!居士請看,這是在追擊從那賊人身上掉落下來的。”

神會說著便遞上了一塊銅制腰牌,章仇兼瓊一眼就認出了這正是常道觀的標識,牌子后面清清楚楚寫著佩戴之人的名字:歸崖子。

“賊子安敢如此!”

章仇兼瓊聽后咬牙切齒地幾欲吃人,但神會禪師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讓章仇心里轉憂為喜。

不過章仇很有心機,仍就一臉急色地向隊伍下達了命令:“全隊加速前進。”

路過大邑,又給每人征來一匹馬以備換乘之用,人馬不歇、日夜兼程地直奔青城。

蜀地山路彎彎,川道曲曲,從臨邛到青城日常行走怎么也得十日腳程,可章仇心急如焚,帶著眾騎兵只用三日半便來到了青城山腳下。

此時飛赴寺內,高漢把調查小組的其他三人都召到一起議事。

高漢遲疑地問道:“有個額外的問題,我一直很困惑。都說你們飛赴寺占過人家道觀。可道家好無為,佛家本不爭,這偌大的青城山足夠你們用的了,何必徒惹事端?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我不相信飛赴寺會主動入主道教發祥之地,能不能跟我說說到底為何?”

“這個……”提起這事兒,慧心一臉的苦澀。

“我來說吧。”無相接下了話碴,“是武后暗中派張易之來親自授意的,目的就是要倡佛抑道。飛赴寺雖非出于本意,但也沒決意不從,那代方丈戒嗔佛德有缺,這才作下了惡果。”

高漢緊跟著問道:“那你們現在這么集結是為了什么?是否象傳言一樣要再次對付常道觀?”

“你聽誰說的?”三個和尚都驚詫地瞅向高漢。

“道家內部都傳遍了,整個地域內的道士和隱士都炸開了鍋,紛紛投奔常道觀,動靜這么大你們怎么會不知道?”

慧心趕緊解釋道:“我們集結周圍僧眾是因為聽說資州寧國寺要舉行水陸大會,屆時會有佛寶供奉。我們當然很高興,便準備派人集結附近的僧眾準備去參加這一盛會。后來又聽說一些道士向常道觀聚攏,我們才轉而把集結用來防備常道觀的人來鬧事的。打算觀察事態發展,等確認無事后再去資州。”

“我擦,這不麻桿打狼兩頭怕么?”高漢一拍腦門子,“不,不對,這里面有問題。“

高漢在地上來回走了幾圈兒,認真回想著慧心大師所說的話,“聽說,慧心大師你用了兩個‘聽說’,有關水陸大會和常觀道這兩條消息你們是聽誰說的?”

經此提醒慧心有些遲疑道:“我們都是聽慧果師兄說的,但是在此之前并沒有外人來。師兄修坐禪,一直未曾外出過。我寺有寺田,還有施主經常布施些財物,平常無事基本也沒有僧人外出,按理師兄不應該知道這些事啊。”

慧心如此說,讓高漢也陷入了迷惑,這里面有問題,但高漢不是寺里的人,也不了解他們日常的生活狀況,所以也想不出這中間差在哪兒。

悟了和無相是旁觀者清,幾乎同時指出了問題所在:“犬養。”

慧心恍然,“近來外出的是只有他一個!我想起來了,就是他云游回來后師兄才跟我們說的這些。”

“嘿,這個犬養很有意思。”高漢瞇起了眼睛,隨后看向無相:“還有件事想請教大師:大師的相忠寺在涪州,要不是為了對付常道觀,那你們來青城山干嘛?從涪州到青城再到資州,這圈兒繞的有點大吧?”

面對高漢的質疑,無相一臉的無奈,指著悟了說:“都是為了他。”

悟了白了無相一眼,“怎么?我讓你們跟我來了?你還挺委屈。”

“你身帶佛寶,我……”無相情急之下說走了嘴,旋即發現不對可也晚了。

高漢和慧心面面相覷,然后疑惑地瞅向悟了。

悟了把背后一直未離身的包裹解下來往幾上一扔,“虧你們還是出家人,把一件破法衣看得這么重干什么?執物于念也是一種執著,都這樣還談什么‘放下’?”

無相大驚,慌忙拿起包裹就往悟了身上套,“可不敢這么做,我們供奉六祖法衣不是為了本物,也不是執著,而是通過法事來追憶六祖慧行,以期達到了悟佛法的目的……”

高漢和慧心看著、聽著二人的言行,由疑惑漸漸轉為了震驚,同時低呼。

“六祖法衣!”、“木棉袈裟!”

事到如今,無相知道不能隱瞞了,苦笑道:“這不是達摩師祖所傳的木棉袈裟,而是本朝大和圣昭孝皇帝贈與六祖惠能禪師的那領摩納袈裟,從某方面來說,這不亞于祖師的付法袈裟。”

高漢和慧心長吁了一口氣,對此說也表示理解。一個是傳統佛寶,一個代表當朝圣意,是都挺重要的。

“那你們怎么不直接去資州,帶著這么重要的佛寶來這里?”


上一章  |  燎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