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號:68771)
作者:那一片白樺
高漢一句話沒說完便直接坐到榻上打坐起來。
汪子華和卓不二不如高漢嘴急,一口茶還沒來得及喝便把手中的茶盞一頓,站起來緊盯著鮮于仲通。
汪子華一把揪住鮮于仲通兇巴巴地問:“你給我們喝的是什么?”
“極品碧落寒潭啊。”鮮于仲通惶恐地回到。
卓不二拍拍汪子華的肩膀,“他說的沒錯,茶水應該沒問題,是吾師自身不妥,我等先靜觀其變吧。”
汪子華回頭看了一眼神色平靜的高漢,沒發現有中毒的跡象,手上一擁鮮于仲通,把他推回座位,“高漢沒事便罷,要是有事,你這鮮于就等著變成咸魚吧。”
鮮于仲通何曾受過如此威脅,臉色一沉便要發怒。卻見卓不二對他搖了搖頭,然后拉著他到一邊竊竊私語起來。
“啊!?”鮮于仲通飛快地瞅了汪子華一眼,不由得出了一頭冷汗,顯然汪子華宗正寺的名頭把他嚇的夠嗆。
高漢把他們的話都聽到了耳里,此時卻無暇跟他們解釋,只一心一意感受著體內的變化。
卻說那茶水化成的一股涼意并沒給他造成不良影響,反而到達下丹田后,蠶食一般逐漸浸染、消融了丹田中的一部分火氣,讓高漢感覺一陣舒爽。
自那日丹田被張氳所破后,高漢就時刻注意丹田的變化,雖說暫時因悟“意”不想利用丹田,但也想及早修復如初,那畢竟是陰陽元產生的本源。
現在高漢自覺“意”之境已經可以與汪子華相媲美了,也算達到了登堂入室之境,具體實力能體現多高還未與人比試過不清楚,只感覺再對上卓不二的劍意絕對不會如今天這般兇險。
張氳當時破丹田里用的是雷法,丹田之中自然被打入了一些雷火之力,這一直是高漢努力修復的最大障礙,讓高漢一直為之頭痛不已。剛才喝得那一盞茶卻突然對消融雷火有了莫名的作用,這不禁讓高漢極為驚喜,立時以功法相引導。
只可惜,那茶水不多,作用有限,只消融了極少一部分雷火之氣,算算大概也只有百分之一的量。
少傾,高漢睜開了眼睛,汪子華搶上前去急問,“可有異樣?”
得友如此,夫之所幸。高漢拍拍汪子華示意無事,接著把另外三杯未動之茶全部吞下了肚,然后繼續感覺變化。
“這、這,如何敢這樣喝?”鮮于仲通嚇壞了,卻不及阻止,只得在地上直畫圈兒,“茶不主要,重點是里面我放了甘露啊,性大寒,非一般人能享受得了,似這般喝法,萬一……”
“放心吧,這回再出事跟你無關。”汪子華悻悻而語到。也看明白了,知道這茶必定對高漢有用,否則以高漢惜命、好占便宜的作派斷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高漢爽完了,站起來對惶恐不安的鮮于仲通問道:“若鮮于兄不介意,可否向我介紹一下這甘露為何物?”
“沒事便好,沒事便好。”見高漢并無不妥,鮮于仲通長吁了一口氣,坐下來講道:“甘露乃一種名為甘焦花的花苞中含的一汪白如雪、甜如蜜的汁水,可提振精神,聰耳明目,久飲當能延年益壽。
我給三位上的是從山中邛人那里收得的百年甘露,四懷茶水中只用了一滴,但我用的是茶神烹茶專用的甘露井水為釋,功效自然比尋常甘露強了不知多少倍。也怪我沒事先給三位說清楚,才有這場虛驚。”
三人這才明白,趕情鮮于仲通還真是挺大方,竟然用此等靈物招待客人。
“兄手中可還有余露?此物對小弟有大用,能否賜小弟一些?”高漢急切地問。
“這個……”鮮于仲通立時有些為難,“實不相瞞,我蹲守蒙山半年有余才收得巴掌大的一小瓶而已,聽那邛人酋長所說,此間幾十年內再無他存。本打算是送給吾皇作貢物,你看……”
估計了一下,高漢覺得那一小瓶便足夠去除火氣之用了,不禁開口笑道:“兄所求無非是取悅圣人,得高官厚祿而已。以兄當下之職,呈供也尚需通過章仇防御使和劍南節度使,豈敢自為?況且一瓶之露于長壽恐怕無助,不如換于小弟,小弟有一物卻可令明君對兄刮目相看,從此平步青云當不在話下。”
鮮于仲通立即奇道:“何物竟如此神奇?”
高漢一樂,“南詔以及黑齒十部、驃國、女王國、陸真臘、山川地理詳圖與概要說明如何?”
鮮于仲通聞言興趣大減,“我大唐自開國之初便在南詔置設姚州都督府,對南詔自是熟識,圖冊并不缺少,無須再另換圖錄。黑齒十部、驃國、女王國、陸真臘等部更為偏遠,要來更是無用。”
“如此說來,鮮于兄對南面諸地何處有關隘、城池,何處陸路、水路相通,川深幾許、山高幾何,哪處可駐兵多少、哪地可征糧鐵都知道?”
“略、略知道一二……”鮮于仲通有些不太肯定了,大唐對西南的統治基本上就是以夷治夷的羈縻之策,所謂對南詔各地熟識,不過是大致而已,具體的細節并不全盤了解。
高漢又加深語氣道:“何地有畝產萬斤的嘉禾、成堆的香料、金銀礦山豐厚出產、通天竺的陸路和海路知道否?”
“未、未知。”鮮于仲通眼睛有點紅了,這幾樣對于時下唐人來說那可都是絕對的財富,得其一樣便富可敵國了。
“那何族,何族對我大唐親疏有別,吐蕃及蒙舍詔今后幾十年對我大唐的方略也知道?”
鮮于仲再通坐不住了,騰地一下站起來吃驚地看向高漢:“這些賢弟盡知?”
身為蜀人,他比一般遠在朝堂的人都明白詔地各詔所具有的戰略意義,那可是在西南鉗制吐蕃的最得力盟友。反之,如果各詔與吐蕃相合,那也是大唐、尤其是蜀地和嶺南的噩夢。
“盡知不可能,十之七八是有的。”高漢沒敢把話說的太滿。
原世父母總想到云南旅游,可惜條件所限始終未能成行。高漢一直牢記著父母的愿望,打算日后掙大錢了就完成父母的心愿。沒事的時候把云南地理都翻爛了,隨便也讀了一些史料,自然對這些知道的相當清楚。
高漢覺得自己是相當幸運的,這個世界的地理跟原來的世界很象,甚至說是翻版。高漢相信自己以前用的功不會差。當然,高漢所知的都大致情況,即便如此也應該比古地圖描述的要詳細。不管怎樣得先把甘露這東西弄到手再說,如果有差池日后再說。
鮮于仲通有些不淡定了,“確實?”
“確實。”魚兒就要上鉤,高漢穩坐釣魚臺怡然回道。
甘露對高漢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但如果圖冊為真,那對鮮于仲通來說那可就是天降福音,從此升官發財的好運想擋都擋不住。
“古有張松獻圖,劉備才得已順利入川建立蜀漢。如能得一偏隅、但廣茂之地的詳圖、詳解幾乎算是掌握了這一地的命脈。”鮮于仲通興奮地在地上來回走了幾圈,衡量著利弊。
蜀地與六詔相連,鮮于仲通可深知南面的富庶,絕非那些書呆子們眼中的化外不毛之地,那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哪!如果誠如高漢所言,自己得了圖交給現在焦頭爛額的圣人,高官厚祿絕對可期。
“要是自己瞞下一部分,日后專求劍南節度一職,那……”
想及于此,鮮于仲通渾身直發抖,似乎看到了自己坐在金山上端著玉露瓊漿,喝一碗倒一碗的場景。
興奮歸興奮,鮮于仲通還沒喪失理智,試探道:“賢弟能否先畫一畫,讓愚兄瞧上一瞧?”
受人力、物力所限,這時的地圖繪制技術并沒有多大進步,還是有如簡筆畫一樣的東西。給他們畫現代地圖估計他們也看不懂,高漢無奈只得入鄉隨俗,用古法畫之。紙的篇幅太小,不夠畫,高漢特意讓鮮于仲通準備了兩匹白絹。
為了得到甘露,高漢也是拼了。一匹絹上畫圖,一匹絹用來寫詳解,用了整整十個時辰總算完成。只看了個開頭,鮮于仲通便明白高漢所言非虛了,那山水關隘之細致遠非大唐現在圖冊能及,不由得喜上眉梢。
在此期間,卓不二向鮮于仲通提及了茶園之事。看在圖冊的面子上鮮于仲通一口答應下來,就在這蒙山之顛劃二十畝茶園給高漢,隨時可派人交接。
汪子華偷偷問高漢:“你這么賣力干嘛?就為那一小瓶甘露?”
“這只是其一。其二是讓大唐牢牢掌控住六詔的形勢,促使南詔在取得六詔之地后不敢輕易東攻、北上,只向西南方向發展。真臘等國現在雖瘴氣彌漫、人煙稀少,但臨海,可有絕佳的對外通聯之港……”
“不太明白,至于打算那么長遠嗎?”汪子華撇嘴道。
高漢眼中精光熠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這輩子如果有機會,很想把以前的所有遺憾統統給了了!”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
本站所轉載的小說均為網友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