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遠征軍第478章 .長安妥協,大唐紀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遠征軍 >>大唐遠征軍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8章 .長安妥協,大唐紀元

第478章 .長安妥協,大唐紀元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好大一只烏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好大一只烏 | 大唐遠征軍 

選擇:


“陛下,臣認為應當答應。()”

臺階下,長孫無忌淡淡的一句話,卻激發了李治全部的怒火。

“答應?他李捷要干什么,他要立制,他要開三省六部,他要開科取士,他要隨意任命官員,冊封爵位,他還要干什么?莫非還要朕把皇位讓給他?”

幾乎一切皇帝擁有的權利,閩國都要同等擁有,除了一個薄得如同紙一般,大唐,閩國,幾乎是對等關系了,所有皇帝的權利威嚴都要被另一個人所分享,難怪李治不舒服到了極點,要是換一個人,估計早就被腰斬凌遲好多次了。

但這也就是李捷,就不等同于一般人,也是暗自感慨一聲這小子居然闖了這么遠,長孫無忌又是正色的拱手抱拳道:“正是因為不用將皇位出讓,陛下才應該答應!”

眼看著李治又是怒形于色,長孫無忌趕進搶先說道:“閩王李捷他在天竺,距離大唐萬里之遙,安穩了他,閩王一系就再也不會回中原,如果朝廷若是不答應,惹得這頭強藩再次回顧中原,這才是真正的麻煩。”

“西面,朝廷還在與西突厥征戰不休,東面,麗藩,遼藩,倭藩始終不死心對朝廷虎視眈眈,地方上,諸王也是蠢蠢欲動,如此危難時節,少一敵人,就少一番事端。”

李治依舊紅著眼睛劇烈的喘息著,卻終于沉默了下來,見此,長孫無忌趕忙添了一把火。

“陛下,閩王表示,他愿意資助陛下繼續修建大明宮,并資助西北戰事的軍費。”

這句話卻無異于火上澆油,立刻讓李治暴跳而起,揮著龍袍衣袖暴怒如雷的大聲吼著:“朕富有四海,是天下的主人,朕不需要閩王的憐憫,接濟!讓閩國使團滾,滾到天邊,滾得越遠越好,朕永遠不想見到他們,滾!”

怒吼了一通后,摔著袖子李治如同受了傷的狼一樣,怒氣爆發的轉身就回了后宮,這一幕卻看的韓瑗,李義府,崔敦禮,杜正倫等幾員宰相面面相覷,楞神了好一會,這才又簇擁到長孫無忌面前。

“司空,這可怎么辦是好啊?”

“哎,先把閩國師團安置在大慈恩寺吧,相信陛下會相同的。”無奈的嘆息一聲,長孫無忌也感覺臉上無光,雖然李捷帶來了朝廷迫切急需的財政利益,但也的的確確一耳光扇在了整個大唐朝廷的臉上,壓不住藩鎮,中央顏面何在?

不過,不過是目前局勢的危機讓長孫無忌咬牙答應,更令他感到不安的還有來自背后的壓力,幕后支撐大唐的世家。

一年前李捷無緣無故在關中帶走快萬戶世家分家,已經讓長孫無忌感到芒刺在背,事后就算最親近的世家好友,卻也不肯透露給他原因,這一次,兩個月前就由大儒西行的消息,這個世家可不只局限于關中的,全國各地,出了名的五姓七世家,就連太宗皇帝的親密盟友太原王氏都不缺席,唐初可是世家政治,如此多大儒愿意動身,只能說有吸引世家的驚人利益,作為關隴集團首領,長孫無忌無論如何不敢制約這些世家。

也察覺到了這幕后的巨大黑幕,幾個宰相無奈紛紛搖頭而去,只留下這個照比歷史上小了一般的含元殿上龍椅孤零零閃著金光。

因為照比歷史,永徽年間的財政收入少了許多,為了支援在西域與西突厥作戰的唐軍,甚至連大明宮的銅柱子都拆了些,后面,還是大片未修繕好半完工的宮殿,僅僅在前殿修好了幾座宮殿供皇帝使用。

饒是如此,李治還是急急匆匆搬進了未完工的大明宮,因為前宮太極宮實在是有太多的影子,他難以忘懷的影子,父親李世民,哥哥們,還有那個如同山一樣壓在胸口的九哥。

“陛下,不是與宰相們舉行朝會嗎?”麟德殿,李治的寢宮,一家子就暫時住在這里,宮殿門口,抱著孩子難得出來望望風的王皇后眼見著李治回來,趕忙驚喜的迎了上去,不想李治卻僅僅憤憤然甩袖擦肩而過,讓王皇后愕然的望著他的身影,旋即眼中又多出了一抹陰霾。

麟德殿后,一大片的荷花池旁邊,摟著靜立在欄桿邊上大著肚子的徐婕妤們,李治綿綿的說著:“盈兒,朕一定會與你一起走下去,與你修完這連綿的大明宮,朕還要給我們未來的孩子幸福,如果是個男孩,他將是朕的太子,如果是女孩,她將是全大唐最幸福的女人。”

“嗯,妾身相信。”依靠在李治懷里,徐婕妤亦是小鳥依人的點著頭楠楠憧憬著。

猛地縮回了頭,王嬙靜悄悄的快步極速向回走著,一張俏面不帶著一絲表情,但從她低胸襦裙下不斷起伏喘息的****來看,王皇后心頭尤為的不平靜。

午后,大朝會還是召開了,五品以上官員出席了朝會,會上,李治也是笑的面容和煦接待了天竺使團。

“天竺狂妄悖逆,吾家殿下亦是無可奈何,這才出兵解萬民于水火,天竺之民仰慕我大唐,泣血玄尸,不得已,吾主才開府建衙,統領天竺百姓,還望陛下恕罪。”閩國的使節還是江左蕭家的老蕭盛,一席話說得不卑不吭,聽得諸多大臣卻是臉色微變,這話內涵的意思,也就是老子已經做了,告訴你一聲,有能耐你來咬我啊。

但殿上的高宗李治卻依舊笑容不變,反而撫掌大笑道:“從小朕就羨慕九哥,四處闖蕩,九哥能闖蕩出如此事業,朕也替他高興,何來罪過一說?”

“謝陛下。”

皇帝妥協了,不光蕭盛松了口氣,長孫無忌也是心里放下一塊石頭,謝恩過后,蕭盛又是捧出了長長的禮單。

“吾主閩王向陛下進貢南海珍珠十壺,南海稻米三十船,青金石若干,佛像若干……”

長長的禮單聽得正為錢糧而愁眉苦臉的一系列大臣都禁不住暗暗垂下了頭,如此數量,足夠支撐邊軍一年所需了,唯一需要擔心的是,要與皇帝爭搶下多少?要知道,李治可一直對完善大明宮而念念不忘。

不過禮單讀到最后,長孫無忌的眉頭卻又是皺了一下。

“另天竺佛法盛行,吾主聽聞陛下素喜佛法,特進獻天竺高僧五百,侍僧,侍童五千,已抵達長安城外。”念完最后一行,蕭盛從容的合上了進奏禮單,雙手捧過頭頂交給鴻臚寺卿,看著李治點頭不已,長孫無忌卻是心頭飛速轉了起來。

李捷進獻這么多和尚干嘛?

長孫無忌上哪兒知道,李捷目前愁得就是和尚多,養不完,抓到誰送誰,不光長安,閩國還有三支使團分別前往遼東,平壤與飛鳥京,也是派遣去了數千和尚,美其名曰弘揚佛法,讓接到的李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糧食緊缺的李泰干脆氣的直罵娘。

除了和尚起了點風波外,大朝會還是在安寧祥和的氣氛下結束的,當場,李治就把準備好的冊封金冊,永鎮天竺頒發了下去,又與蕭盛敘了會閩王近況,身體如何的廢話,這才宣布退朝,至于回宮摔不摔東西罵不罵娘就不知道了,長孫無忌也是急急匆匆的出了朝堂,一面要去檢查和尚們,一面他還要去接手物資,李捷用海船運輸,必然走揚州,大運河。

朝廷這方被搞定,拿到標志正式法統的金策,還把臃腫的使團剪掉了一多半,急欲回天竺的蕭盛甚至連過夜都沒在長安過,急急匆匆就要離開長安。

不過帶領著百人多的使團西出長安不到十里,數十世家騎士卻是迎面攔截住了使團,離著老遠,對方首領就高聲呼喊:“尊駕稍等,在下閩國長史王微的父親。”

蕭盛滿是疑惑的出迎中,跑的氣喘吁吁的王通卻是從囊中掏出一封散發著香味的信遞了過去:“故人給閩王的信,還望尊使帶回天竺。”

滿是疑惑中,蕭盛一肚子直癢癢的揣著帶著熏香的信扎進了吐蕃,另一頭,根本沒有等候長安的消息,閩國的承制大典卻已經提早的在曲女城舉行起來。

場面真是壯大無比!戰事的勝利已經不需守衛中南半島通道了,十多萬唐軍府兵都被匯聚在了曲女城,二十萬大軍分列成整齊的方陣立于城外的平原上,軍陣整齊,軍威沖天,密密麻麻的刀槍宛如密林一般。

這次卻不是婆羅門的儀式了,浩浩蕩蕩的大隊伍喘著漢服長衫,吹著鼓樂浩浩蕩蕩出東門,引領在隊伍前的是數百名老儒,江南世家,山東豪門,五姓七世家,關隴集團的大儒飽學之士念誦著先賢傳下來的經典大步向前。

后面,十六人抬著的碩大步攆上,渾身披著厚重的玄色袞龍袍,李捷面目莊嚴的屹立其上,華夏傳統神秘的氣息下,跟隨后面的天竺貴人,成群的婆羅門們都是面露異色,似乎也沉浸在了華夏先賢的古經中。

東門外,早已經搭建好了碩大的黃土祭臺,直接被抬到祭臺邊上,李捷面色嚴肅,大步流星走上祭臺,臺下,早有武士把可憐的太牢,牛,豬,龍抬到架下,隨著手起刀落,三牲的腦袋被迅速捧到了香案前。

繁瑣的祭拜過后,在大儒們陰陽頓挫的稱頌中,李捷終于把早已寫好的祭天詔書攤開,大聲的朗誦起來。

“……今我閩國立于天邊,皇天后土,實所共見,佑我閩國,繁榮昌盛,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朝陽烈烈下,眼看著李捷將詔書投入土臺中央填埋,然后撒酒祭奠,如潮的歡呼聲從二十萬軍陣中傳出,響徹了青天。

這一天,標志著閩國終于從一個地方都督府,真正成長為了一國,眺望著遠在高臺之上,威風凜然的李捷,外賓群中,祿東贊禁不住露出了深深地仰慕與感嘆。

此,雄主也,奈何非吐蕃?


上一章  |  大唐遠征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