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U盤第13章 無線控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超級U盤 >>超級U盤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章 無線控制

第13章 無線控制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紙火花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紙火花 | 超級U盤 
»玄幻小說»»文/紙火花本章字數:3318:

右手中的mp3‘插’到電腦usb接口上,幾秒鐘后電腦屏幕上出現了“發現可移動磁盤(g:)”的氣泡提示,而他眼前的虛擬屏幕上面也出現了“檢測到可連接腦盤的設備,是否連接?選擇是將連接腦盤并分配相應空間。”的文字提示。

馬競在心里選擇“是”,并且選擇分配8gb可用空間,很快就看到電腦屏幕上出現了“發現可移動磁盤(h:)”的氣泡提示,他才長舒一口氣,放下心來。

這只mp3看起來和市面上賣的普通雜牌128mb低容量mp3沒有任何區別,其本身也的確是馬競在電腦城買的一只國產mp3播放器。但是其內部卻已經被馬競進行了改造,使用另一款袖珍u盤替換了其內部電路板,并且增加了wifi模塊和藍牙模塊。

這樣一來,使其變成了一只有著mp3播放器外形的u盤,平常使用時其存儲功能不受任何影響,但當馬競本人在附近,并且佩戴與之配套的無線手環時,就可以通過貼身的無線手環和u盤內的無線模塊建立連接,從而避免像以前那樣需要讓腦盤連接電腦時,需要手‘摸’電線。

雖然那根usb數據線的電壓和電流都很低很安全,但是總歸不怎么舒服,現在用“無線u盤無線手環”的無線通信取代了之前的有線連接,頓時感到方便輕松了不少。

為了制作這一對組合,馬競又在省城呆了好幾天,原定的歸期都推遲了兩次。

至于原因,說來‘挺’尷尬的,馬競雖然一腦子知識和經驗,但是這些都是都是囫圇吞棗整體灌輸進來的,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導致馬競的電工電子技術能力沒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高,因此導致無線套裝的開發進度遲緩。

之前制作那臺便攜式計算機,其實真正需要他動手的只是制作轉接線和水冷系統,其他工作都是簡單的安裝固定上螺絲捏卡子罷了。而這兩項工作都有詳盡的教程,難度也不太高。

而他的“無線usb”計劃技術難度卻大大提高了,無線模塊的識別與驅動需要額外設計一部分硬件電路,輔以修改后的驅動程序,還要保證可以裝進u盤的小小軀殼里面,工作難度工作量和很大。[77nt.]

馬競并沒有放棄,反而更加投入的撲進相關資料里面,廣泛搜集、仔細閱讀、小心實踐,加上又購買了一批貼片元件,終于設計制作出了相關電路,使得兩種無線模塊可以無障礙兼容。

但是因為他的自制電路體型較大,原來計劃的u盤外殼里面放不下,只好重新買了幾只內部空間夠大的低端mp3播放器進行改造。

其實網絡資料顯示,早在2002年,一家名叫mobilian的公司曾經發布一款雙芯片組trueradio,就融合了wifi和藍牙功能,售價35美元。不過該公司在2003年被intel(英特爾)收購,技術也被融合進intel迅馳技術里面了。市面上的藍牙和wifi芯片暫時還沒有二合一版本,讓馬競郁悶不已。

搞定了無線u盤以后,無線手環就容易多了,這當然是因為馬競的身體比普通計算機更擅于識別陌生電子產品,從而可以大大簡化相關電路的設計。

唯一的難點只在于挑選合適的電池與手部外殼。

沒錯,這只無線手環的外形是一只電子表的樣子,也的確具有電子表的計時功能。

之所以選擇電子表外形,一方面是為了偽裝,塑料手環比較少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運動式電子表的表殼一般都比較大,可以容納更多電子部件,尤其是電池。

無線u盤上面的無線模塊可以依靠計算機usb口供電,但是無線手環就只有依靠自身電池了。這也是為什么馬競會同時使用wifi和藍牙兩種無線模塊的原因——藍牙芯片雖然傳輸速率低,但是功耗也小得多。系統可以根據傳輸任務的繁忙程度自動決定啟用哪款芯片,甚至在沒有傳輸任務時關閉芯片,從而能夠大大降低電池消耗。

馬競的電子表背蓋特意選擇是塑料的那種,但上面多了12個沿圓形背蓋邊緣等距排列的銅點,其實就是無線手環的信號觸點,通過皮膚接觸與馬競的腦盤取得連接。

原本人體皮膚就可以傳導電磁信號,腦電圖、心電圖這些現代醫學檢測技術便是源于此,甚至很多人還幻想著更進一步通過電擊讀取識別腦電‘波’信號,從而實現“腦‘波’意念‘操’控”,這可是比“手動‘操’控”、“聲音‘操’控”更進一步的終極人機‘交’互方式。

馬競以前看過的幾本網游小說里面,大多都有類似“意識‘操’控虛擬頭盔”一樣的設定,玩家們只要戴上游戲頭盔,就可以脫離身體的束縛,用意識感受99。99%的超高擬真虛擬世界,對于游戲角‘色’的‘操’控體驗也非常流暢如意,完全身隨意動,仿佛意識穿越時空,來到另外一個世界,附身另外一個身體一樣。

而現在據說已經有一些人在研發“腦‘波’意念‘操’控”了,一開始馬競他們同學聽說以后還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感到很科幻,但是等詳細了解以后,卻都紛紛失去興趣。

早在2003年的韓國漢城大學舉辦的“di2003”展覽上,就展出過一個有趣的“腦‘波’控制器”,讓玩家能以腦‘波’控制游戲進行,擺脫了用手控制手柄或鍵盤鼠標。不過這樣的‘操’作方式需要在人體頭部前額皮膚上貼上若干個傳感器,可以接收到人腦散逸出來的微量腦電‘波’,然后根據一些算法,將腦電‘波’的特殊變化歸納起來,作為控制信號。

因此這種技術現在有兩大難點一直未能解決:首先是必須有緊貼頭皮多個傳感器,早期是粘在皮膚上的貼片式傳感器,即使后來改進成耳機式,依然顯得臃腫累贅。不過與之相比,第二個難點其實更加麻煩,那就是識別效率不高,現在的技術只能實現“腦‘波’控制”,而非意念控制,依舊是玩家不是用自己的意念去產生控制信號,而是需要經過學習訓練,用特殊的腦‘波’圖像去產生控制信號。

而人類腦電‘波’圖像與意識之間的編碼對應關系至今沒有被破解,因此使用“腦‘波’控制器”雖然的確可以輸出一些特定控制信號,實現用腦‘波’玩游戲,但是因為識別效率和誤碼率過高,導致實際效果非常的笨拙遲鈍,短期內沒有實用價值,更多只是作為醫學研究用途使用。至于那些號稱面向消費者的腦‘波’控制游戲,更多只是噱頭和商業炒作。

與之相比,借助慣‘性’傳感器和光學傳感器的體感控制似乎更加可行一些,至少市面上已經有了8位機時代的光電槍和sony前年為ps2游戲機推出的eyetoy攝像頭。

其實這兩種都是采用光學傳感器技術,前者在按下扳機式通過線纜告知游戲機,游戲機在發送給電視機的視頻信號里面‘插’入一幀全黑畫面和一幀全白畫面。

傳統顯像管電視機使用隔行掃描方式顯示圖像,先‘花’60分之一秒掃描奇數行(上場),然后再用后60分之一秒掃描偶數行(下場),兩者互補成完整的畫面。雖然掃描下場時,上場的亮度衰減了,但是由于亮暗的部分‘交’織在一起,反而不易察覺。這一幀全白圖像不是瞬時出現在屏幕上的,而是由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逐漸出現的幾百根白線,由于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果,看起來屏幕是猛地亮了一下,就恢復成正常游戲畫面。

而光電槍的光學傳感器可以識別白‘色’圖像,并將信號傳輸到游戲機,根據這個時間差就可以算出其對準的白線出現的位置,也就是光電槍“命中”的位置。

不過也因為對隔行掃描模式的需求,導致光電槍對逐行掃描的顯示器,比如電腦vga顯示器,和新一代逐行掃描電視機水土不服,因此最終和隔行掃描電視機一起被淘汰了。

eyetoy攝像頭的原理則是通過攝像頭拍攝兩幅畫面,然后計算其差異,從而識別出玩家的動作變化,從而形成游戲控制信號。不過這種方式對玩家的動作幅度,甚至衣服顏‘色’以及身后背景的顏‘色’都有要求,還不是一個成熟可靠的方案。

當然這一切在馬競這里都不是問題了,他在自制的無線u盤上面集成了無線鍵鼠的接收器模塊,必要時可以模擬出一只無線鍵盤和無線鼠標。而他則可以直接把自己通過e7u,在腦海里‘操’作虛擬鍵盤與鼠標的信號傳輸到無線u盤上面,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用腦‘波’玩游戲”。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超級U盤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