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461章 殖民經濟(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1章 殖民經濟(二)

第1461章 殖民經濟(二)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25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1461.

石壘的話王凱多少還是有些懷疑,不過既然上級已經授予石壘是次大陸總督,王凱也不好再多說什么。對于那些問題的處理,自然也是遵從中央權威。畢竟在新朝的理念里,中央或上級有無對地方或下級的司法特權,是判斷是否自治過度或地方主義過度的重要標準。

中國南方的不少地方,冬季的時候還多少有些冬季的感覺,即便是兩廣等也不過是冬季如早春。而在這天竺之地,隆冬的歲月也是如同陽光明媚一般的春末夏初一般的感覺。這讓沒有經歷過次大陸雨季的人也不得不畏懼其將要到來的雨季來。

請教了當地貴族中的不少人后,石壘也開始明白了這一代貴族避暑的一些方法:首先是修建修水池。恒河流域之所以成為印度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一帶有足夠的水源條件來“防暑降溫”,因為次大陸的不少地方是雨熱同期,以水降溫的條件是存在的。

當然僅僅是如此其實還是不夠,就像同樣的溫度之下南方的隆冬要勝過北方的深秋一樣,有些時候當氣溫甚至高于體溫的時候,濕熱的天氣反而更加讓人難以忍受。而且在這樣的地方還會帶來一系列同衛生相關的問題。舊時的疫病死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雨熱同期而帶來的沒有潔凈的水源。

對此,廣泛地下室是解決方案之一,更有勢力的一些中央級的權貴做出的選擇則是向北旅行幾百里,去那青藏高原南麓邊緣地帶的一些地方“避暑”,正如同殖民時代的英國人也把錫金或尼泊爾等地當成避暑勝地一樣。在氣溫有可能超過體溫的一些最炎熱季,石壘也打算各地隨軍軍屬能夠抽出一定規模的人去幾百里外的北方山區“避暑”,恒河流域距離青藏高原的南麓并不算遙遠的特征也為這一點多少提供了一些方便。

除了為應對雨季的來臨之外,另外兩項比較沉重的任務繁重的任務就是新朝白話的推廣工作。

在天竺次大陸地區最為難辦的事情之一就是很多地方不僅僅口音語言體系不一樣,甚至就連文字體系也不一樣。不論是傳達行政命令提供軍事訓練還是農業推廣,都不可能繞過語言這一關。從當地人中選拔出足夠多有天賦的“翻譯官”也就成了殖民之初最為首要的事情。

整個恒河流域的語言體系差別雖然不像德干高原那樣復雜,但是出版上百種漢語教材,這些漢語教材還難以有效利用國內的全部人才資源來完成的確是相當繁重的工作。為此:只能選擇一種如同嬰兒一般的“簡化語”來進行推廣。“簡化語”不以文字為中心,而以詞組為中心,像嬰兒那樣以重復音單字的廣泛應用來代替一些名詞或相關事務。但即便是這樣,進行最基本的交流也必須以八百左右的漢字和幾百個詞組為基礎。從海內地區的掃盲工總實踐來看:即便是口語相同的地方,也根本不可能在一年時間內完成掃盲推廣。因此在雨季來臨之前這些并不多的時間里,官兵們很大程度上的經歷還要用于對當地的語言體系進行一些調查,主要是在中上等種姓中尋找那些幾乎比中原的犀牛還要稀罕的能夠通宵新朝白話的人才。

可這時候人們才發現準備上的缺乏讓這些工作變得難度著實不小,很多地方一州之地大小的地方甚至連一個能夠通曉新朝白話的商人都找不出來,這樣的地方也只能按照原則被歸為丙類地區。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出征之后的收獲了。十多萬裝備精良的這次大軍出征從裝備費到各種其他相關費用累計總規模多達折合億兩上下的規模。張海也沒有指望像當年遠征朝日那樣在一兩年之內就收回成本。但是很顯然:對于這樣規模的地區,即便是再為貧窮,也多少能夠收回不少成本才對。

為了有效的在當地進行統治,石壘對于當地的不少中上層并沒有像當年遠征東亞其他地區時采取酷烈的政策,不過讓石壘沒有想到的是:即便是僅僅清理同新朝關系不太好甚至曾經為敵的一少部分貴族,并適當的采取經濟攤牌和按照原有的標準進行稅收縮獲得的財富也規模龐大的船隊在歸師的時候帶回了總計價值折合五千多萬兩的財富。

讓張海多少有些遺憾的是出征的大軍雖然把不少多于的銃炮裝備以及不少金銀財富帶來回來,但是在這樣的距離上進行糧食的有效運輸卻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恐怕是要到次大陸的食品工業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

新一輪的東洲遠征和南洋大陸方面的遠征透支的規模不算小,可是在這個時候即便是對新朝圣主的光環相對不感冒的一些人群,質疑之聲也是微弱的。新朝以來的擴張起初帶來的殖民收入只是讓京城一地乃至全國規模空前的教育建設受益。而到了新朝二十五年左右,即便不算人才及工商硬通貨方面的所得,僅僅是從朝日、東南半島、西域等地帶來的糧食收入,每年就達到了五千萬石以上的規模,這還不包括人口負擔轉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樣規模的糧食貿易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朝在新的時代可能帶來的一切隱憂,也至少讓不少的人都看到了希望。

“石壘他們在次大陸那么規模龐大的地方仿效在東瀛朝鮮等地的政策真的沒有問題么?”柳香對于此事多少還是有些顧慮。

張海在思索了許久之后也再次堅定了決心:“有些地方或許有可能成為我們新的威脅,比如泰西諸地。天竺、東南等地在人文方面先天就有諸多的缺陷,是不會帶來太多麻煩的。”

前世的經歷也讓張海并不像一些人那樣僅僅因為次大陸的人口比較多就把那些視為威脅。因為印度的國土面積與礦產潛力還有所處的地理環境就決定了它天然不可能成為能夠同中國相提并論大國。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