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436章 幽靈徘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36章 幽靈徘徊

第1436章 幽靈徘徊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2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1436.

1436.

張海聽到后并沒有言語,并不是自信的認為以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完全可以解決任何技術帶來的任何社會問題。實際上張海在新朝價值觀念與營銷管理模式上的一系列變革已經帶來了一些問題了。一個幽靈,資本主義的幽靈正在東方的上空徘徊。大多數近現代化歷程的發展史都免不了這樣一個過程:從最初繁榮和發展,到進入最為關鍵的矛盾期陷阱時代。張海對于這個問題也有過一些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并不迷信于書本與權威,但研究來研究去,只有讓一個讓人無奈的結論。如果社會分配是由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價值觀所主導的,也就是誰在盈利體系里所起的作用更大誰就應該有更多的分配,那么即便在這種理論公平的環境下也會有巨大的事實不平等。

長期帶兵打仗過的人最能明白這個問題:一支軍隊,如果不算炮兵一類地圖炮兵器,僅僅是一線士兵階層,百分之一的最優秀者往往就能包攬整個連隊二成到三成的戰績。

精心的選兵之下這個比例可以降低到一成,但是常言也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優秀管理人員的價值確實在盈利價值體系上遠遠超過一個員工的作用,而為了保證一個公司單位的效益最大化,必然有一個龐大的從中小資產階級到中產階級的食利階層。這種資本主義機制體系越完善,就算是能夠確保所謂的“公平”,也必然會帶來“管理層和員工貴族”

后世有個“二八理論”,也就是說一個企業搞的不好,百分之八十的原因在于管理層,百分之二十的原因在于員工層。可從另一個角度上講,何嘗不是“管理層利益博弈和索取能力占八成,員工層只占兩成”?更別說實際社會領域并不僅僅只有這種天賦與性格差異帶來的“生而不平等”,還有公平以外的“生而不平等”,比如人脈、運氣、出身,甚至長相。這些種種不平等因素作用在一起,足夠把一個富裕社會內的不少人也壓迫到貧窮的境地。有人說那些人是自身懶惰的結果,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懶惰本來就是人的天性之一,或者說:幾百萬年來的基因習慣了原始社會自由不定且只有工業時代四分之一工作時間的勞動量,誰在有紀律的生活面前都會顯得不適。總會有那最為崇尚安逸自由的人得不到必要的分配。

而如果把這種“資本主義價值公平”當作圣經,最終的結果就是社會的決裂。分配當然不僅僅是由所謂的“公平價值”所決定的,還由很多其它方面的權衡所決定。這就好比一支軍隊的軍餉分配不能完全按照人的價值大小、戰績多寡來進行。王牌飛行員也不應該比按照戰績比一般飛行員多上百倍甚至幾百倍的收入。

分配問題和違背勞動法規方面的事情在進入新朝十三年以后的七年多時間以來、特別是新朝十七年幾年的時間以來在全國各地都時有發生。如果不是此時以張海為首的新朝中央擁有世上絕大多數時代無可比擬的權威與執行力,恐怕就會逐漸演變成類似歐洲那種水準的工人運動。可是張海能夠保證自己擁有必要的威望和立場,那么后來的人呢?

如果在如今這個時候再放出一次能將傳統勞動生產效率提高八到十倍的一些東西,毫無疑問會帶來不小的社會壓力。

不過,在思考良久之后張海還是堅定的云小娟等人說到:“技術的進步,是革新事業的核心要素。我們不能再抱著以前那種一切求穩的想法來思考問題,不能因為害怕問題就否定進步。否則,當問題真正來臨的時候:比如說民間更多的人搞出了這樣的進步,我們有可能因為沒有經驗而面臨更大的代價,你們明白了么?”

云小娟的心中當然依然有一絲顧慮和猶豫,但是在新朝圣主張海面前也僅僅是思索了片刻就放下了:“我會寫好相關的工藝經驗和流程并向新華書局投稿”

“不要藏私,我會對比的哦”張海笑道。

“我。。。我怎么敢如此?”張海只是隨便的一句話,卻也讓云小娟感覺到了多多少少的緊張。

按照張海過去的執政經驗,僅僅是農業方面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廣,差不多讓新朝花費了小半代的時間,這些工業機械方面的推廣按照社會的傳統慣性乃至自己所知曉的一些歷史,恐怕至少也要有一代人的時間才能真正的完善。比如歷史上的英國從蒸汽機的發明到大規模推廣,差不多用了六十年的時間。

不過讓張海意料不到的是:當這些新朝二十年剛剛在自己的點播下催生并成熟起來的新式機械的推廣遠遠比預想的要順利許多,整個技術院外加轉為民用產業用途的皇城工匠場總共幾千名相關員工成員在兩年多左右的時間里生產出來的價值六十萬兩的二百余臺動力機械以及費用不算少的技術資料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在南京城內推廣開來。而僅僅在兩年左右的時間之后,南京城和蘇州就擁有了多達兩千余臺蒸汽動力,累計折合三萬馬力。實際上相當于四十萬勞動力所帶來的效果。而在蒸汽之外,本來就有規模不小水力動力需求的東南一帶也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水力紡織機械。這場比張海的預料提前了很多的“工業革命”并沒有帶來太多搗毀機械的事件乃至預想中的危機,原因也很簡單:自從新朝剛剛定都南京不久,就在南京城完善了超越時代的社會培訓與保障體系。同時,第三產業及服務業的發展也遠勝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因此水力與蒸汽機械所帶來的數十萬人的“失業潮”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動蕩,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增加了整個都城的財政水平。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直接聯系七寶,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