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135章 定裝線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35章 定裝線炮

第1135章 定裝線炮


更新時間:2016年06月14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章節目錄

章節目錄

其實在當年征戰的時候,李峰關于新火器就有一些初步的構想。只是他覺得這種兵器對于往往以單薄陣型迎敵以少對多的新軍主力部隊來說多少有些雞肋。而且當時新軍主力部隊的后勤能力往往還因為缺少車馬而薄弱,對于火器和彈藥的重量是相當敏感的,就沒有提出來。

可是當沒有這些顧慮,僅僅是在舊式的軍隊中開發一種可以克制強敵乃至壓倒同級的火器,一切思路就都開闊了。

新火器的啟發還是來源于當年征戰天下的時候那種用于守城和水戰的重型臼銃。把六兩重彈以鳥槍一般初速的威力發射出去那種火器的后坐力還是太大了,那比一般虎尊炮威力還要大上不少的單人兵器,有的時候會在猛烈的后坐之下發生故障,勾腿被后座震斷從而導致哪怕一些很強壯的士兵也會因此重傷脫臼。

因此,李峰就曾經構想出一種“套筒炮”以特制的木制套筒包在重型臼銃的外面,在以特殊的點火裝置發射的時候,不論那重型臼銃的后坐力有多大,都會在開炮之后迅速的向后飛去變去向后飛去的能量,射手卻感受到多大的后坐力。

不過這種武器的問題也來了:就算在壽命方面再怎樣透支,那兩萬余焦爾十多倍于尋常西洋火槍威力的東西至少也得二三十千克重。如果殺傷一名敵人就要占用十幾公斤的后勤空間,這對于當時的新軍主力部隊來說就是難以接受的了。

后來李峰聽說傳聞中新軍主力部隊有一種“神槍”,可以在一里距離上精確開火。起初李峰也感到了不少震懾。可是仔細想了想卻沒有多奇怪,線膛火銃在這個時代的歐洲是存在的。甚至高成本的后裝線膛武器都有,只是這些兵器的威力和造價有這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根本無法與19世紀的后膛槍相提并論罷了。

來到美洲的這些日子里,李峰就利用跟隨自己一起過來的不少懂得軍器工藝的手下經過不少的試驗和改進開發出一種“定裝線膛炮”。

它采用前膛填裝的方式,但卻是后膛發射的,并且在皇城兵工單位上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水平,幾乎一次就按合適的規格試制成功。不過因為使用長條型線膛炮彈,一寸口徑的情況下彈重增加到了是十一兩左右接近一磅左右的樣子。估算炮口動能達到了四萬焦爾左右。在工藝方面不論怎樣改進,保證最低限度壽命的情況下這種炮都必然會有三十千克左右的重量。如果加上套筒板機和支架瞄準裝置等附件,至少需要三十三到三十五千克左右的重量。慶幸的是這個規格的“火炮”,還是可以單兵能夠有效瞄準操作的范圍之內。如果再重那就會面臨不少問題:比如六十斤上下的炮彈,就算是人力填裝都有些不方便了。如果整個武器的系統增加到七十斤以上,那比較強壯的士兵也很難像火銃一樣靈活的瞄準了。

李峰想到過用這種火器直接進行后膛填裝發射的問題。可是就是跟隨在李峰身邊那數名最優秀的工匠都不能保證這種后膛兵器在全裝藥的情況下不發生問題,他就更沒有指望西洋人的工匠能做到這點。雖說這時代西方的軍器制造基礎比過去的東方強出了很多,但那也是和前明相比而不是和新朝皇城兵工場的精干相比。

這樣一來,也就只能采用前裝填裝炮身并把炮身送到一線后膛發射的辦法。按照規劃:一個定裝線膛炮班擁有三個填裝組和一個炮組外加一個勤務組,共十名成員或十一名成員,擁有一個發射筒和三個線膛子炮管。

在口徑比這時代的線膛槍放大了一倍的情況下,很多加工與誤差問題也得到大幅度的減輕。就算沒有米涅彈,兩個熟手填裝一個炮管往往也能在四十秒或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填裝一發彈丸。整個炮班可以用每分鐘三發左右的速度來進行發射。

這時代流行歐洲的“皮炮”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散熱上問題極大,比尋常火槍和其他輕炮都更容易導致炮管過熱。不過如果是平均一分鐘左右發射一發炮彈,那至少在十分鐘全速開火之內是無需要考慮散熱問題而降低發射速度的。

不僅僅是經過理論上的推算,而在實際的測試中也發現這么大的后坐力也不過讓五十斤左右的線膛炮管最遠向外拋出一丈左右而已。平射的時候炮管往往不會向后飛出超過兩米,往往也就是剛剛掉在發射手的身后而已。

李峰的西班牙語還并沒有達到講述任何問題都暢通無阻的程度上,不過這并不妨礙交流,最終還是把這種火器的詳細規格大致講了講。

李峰提出的設計讓不少人豁然開朗,而且相比自己的預想好象要簡單不少。雖然說線膛加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腓力四世關于這件兵器同身邊的不少軍官和工匠單獨的討論了一天,才在此日再次將李峰招來談了自己的看法。

“這種兵器能不能減小一些規格?比如說如果裝藥不那么多的情況下把身管和重量降低為原來一半,并且這種兵器本來就會有超過槍銃很多的射程,膛線是否可以省掉?”

李峰思索了很久,還是用漢語說道:“這件兵器我籌劃了很久。每一份考慮和規格都有它的目的,是沒有什么可省的。如果省了,那么我們將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價。同新軍主力有過交鋒經驗的你們應該知道:新軍主力部隊同一般敵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敢于用精良的物力武裝起最精銳的士兵,利用揮霍火器資源的戰術實現臥姿開火,并經常在隊形很單薄的情況下迎敵。我還聽說如今新軍隊伍里有一些神奇的火銃可以精確射擊很遠距離上的目標。如果我們的火器威力導致精度和射程不足,那么你們仔細想想看后果是什么?我們的防具或許可以抵擋遠距射來的精確火器,可卻對付不了對方的炮兵乃至一般士兵的掩蔽物,那頂多能贏得一次勝利就不錯了,最終還是會被想出對付的辦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