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038章 衛拉特部(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8章 衛拉特部(二)

第1038章 衛拉特部(二)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7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1038.

連綿萬里的歐亞大草原上,漠東蒙古對漠西蒙古就像漠南蒙古對漠北蒙古一樣大多有些歧視之心。

在草原人的心中:像當年的大元那樣入主中原是最為榮耀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到這點,那挨著漢人的地盤也多了很多貿易的通道,聽說天啟二年之后依然可以時常越過長城打打那里的秋風。那大漠以東的地盤據說還有一些水草非常茂盛和豐美,就算在冬季也一樣能放牧的地方。

因此自明以來的歷史上:往西跑的蒙古人被視為競爭中的失敗者。而曾經打跑過遼國也打跑過林丹汗的更東方向的女真各部,在漠西蒙古各部眼中多少也有些敬畏。再看到皇太極手下這些人裝備和射術之精,就從來沒有等閑視之。

最初的時候,看到這些總共不過一千幾百男丁的外來戶,庫特部為了共同進退,聯絡了準葛爾與和碩特的各兩千主力以四倍的兵力聯手將皇太極所率領的疲憊不堪的殘部圍困起來,要求這些“女真人”獻出身上的至少一半鎧甲。

皇太極等人在絕境中萬般無耐之下,決定以決斗的方式來定輸贏,大致提出的原則是:衛拉特蒙古各部從族中抽出十名最精銳的勇士,還可以主動派出使著在皇太極等人所率領的隊伍中選出十名普通官兵,也就是說:用衛拉特蒙古中的各部最精銳的勇士來對付皇太極手下一般甚至偏下的士兵。

其實皇太極本來是想說:對手三部可以挑出十二個勇士,而皇太極一方只出三個人,看看在這決斗場上:四倍兵力的衛拉特人在這樣十分有利于兵力優勢的小規模交鋒中,能不能四勝一。不過這種說法對于草原人來說侮辱人格和挑釁的意味太濃,就換了一種說法。

皇太極同蒙古人打過很多交道,不論是做為對手還是做為戰友。在皇太極還有很多滿州有識之士的印象中:蒙古人實際上是比滿州人在性格上是更為合格的戰士。

如果雙方得到同樣的裝備和訓練,并且擁有差不多的指揮,那么心思淳樸的蒙古人要明顯優于受漢人影響比較多心思也未必單純的滿人。

可是差距就差距在滿人融合了游牧民族和漢人的優點,在組織和訓練乃至裝備上經過十幾年的準備在很久以前就早已超越了缺少職業化軍隊的蒙古人。

衛拉特各部對于滿州人來說是陌生的對手,但是如今跟隨皇太極從險惡的環境下逃亡出來并在嚴酷的作戰中淘汰掉不少人的隊伍,幾乎個個都是披甲戰兵中的精銳。雖然并非人人都是行營護軍那種精銳,但也決非一般滿州官兵可以相提并論。在為了整個族群的生存而戰的決死斗志之下皇太極相信:只要對方抽出的十個人不是堪為將領的萬里挑一的頂級高手,那么身邊的這些官兵們必然擁有很大的勝算。而對手是絕不敢拿那種萬里挑一可以承擔親衛通領或者大將的人物出來執行這種決斗性的任務的。

就這樣,在不公平的規則之下:衛拉特各部抽出了十名自幼就接受全職訓練,并且在幾年前的沖突中有過突出表現的偵騎軍官帶著中亞一帶那優良的戰馬全身披掛的走了出來。并且毫不客氣的從皇太極的手下中選擇了十名身材明顯要矮小不少馬也不是非常突出的官兵出來決斗。

這種將計就計的不公平決斗,就是要給已如喪家之犬的外來戶們一個下馬威:準葛爾部的巴圖爾琿臺吉當然清楚:這些挑選出來的偵騎就是面對常備主力軍并且在不考慮雙方勇氣如何的技藝切磋中,不論是步戰還是馬戰都能以一敵三,就算缺乏有效的組織,十人個人可幾乎可以抗衡五十到一百人。

如果這樣的精銳還戰勝不了自己替他人挑選出來的普通士兵,那么就只有一個可能:這一千數百名殘敵完全可以對任何一個部族以一當十。整個衛拉特蒙古擁有部眾四十多萬,常備的主力加起來也有五六萬人,必要的時候可以總共動員出十萬以上大軍,如果對手能相當于一萬七八千名常備主力,那就是任何一家都惹不起,聯合起來也無勝算,只能依靠本鄉本土的優勢來周旋的勢力了。畢竟一兩千人的精騎在作戰中所擁有的靈活性優勢在這人煙密度并不算很高的漠西一帶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血腥的十人決斗展開了,這些千里挑一的蒙古騎射手在馬術上遠非普通女真官兵可以相提并論,更別說在狀態和馬力上遠遠勝過對手。

騎射按理說對步射并不占優,可要是十人級別的散兵交戰,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兒了。十名衛拉特精騎騎著高頭大馬,人有鐵甲,就是馬的正面也有防寒的棉甲。馬匹在飛馳之中嫻熟的在距離背靠背的十名滿清步弓手大概二十步左右的距離上曲折掠過,并不停的從各個方向上射出準確而有力的利箭

蒙古復合弓的效率遠不如清弓,可是在這種散兵戰斗中的優勢卻是巨大的,何況著十來個騎射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無需減慢馬速就可以在飛馳的馬背上射出一石力的強弓。

十名滿州官兵的馬匹在圍射中沒有多久就在連綿不斷的利箭之下全都被射死了。人也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十名蒙古騎射手在十多分鐘的時間內就連續射出了上百支箭,幾乎每個滿州官兵的身上都中了箭,其中四個人還因為箭射在了沒有鎧甲保衛的四肢上而負了嚴重的傷,更有一人因為面部中箭而當場射死。

似乎覺得是在準備中已經獲得了決定性的優勢,而且為了表現的自己并非是個只知游斗的懦夫,十名占具了絕對傷風并且殺傷對手近半的蒙古游騎展開了決定性的沖鋒。同時在飛馳的馬上向前張開了弓,弓速借助馬速展開放箭,往往可以讓箭支的威力大上很多。按照這些精銳們的經驗,尋常的鐵甲根本擋不住正面沖來的馬上射來的一石力強箭。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