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923章 回師起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3章 回師起程

第923章 回師起程


更新時間:2016年02月28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923.

類別:歷史軍事

女俠獨孤雯

書名:

大小金川之戰新軍近衛部隊一共傷亡一百一十五人,其中屬于最精銳的親衛連與近衛獨立部隊挑選出來精干占六十人左右,排除戰死失蹤之類的犧牲一共有七十二名傷員,其中參與進攻的精干的傷員約三十九人。其他部隊中也有二百人左右的傷亡。這些傷員屬于并不需要跟著隊伍回師的人。

相比數年之前轉戰南北的時候,這些傷員即便相比張海身邊千余人左右的隊伍來說也并不算多。

這其中還是有五名精干在戰斗中傷勢過重,重到似乎不適合轉移的程度。在臨走之前的時候,隊伍為這五個表現突出的精干專門制作了一枚金色英勇勛章及四枚銀色英勇勛章。并且在四川西北部當地為這幾名戰士舉行了受勛儀式。

“作戰報告我已經仔細看過每一個小組的大致口述和所寫了。其實我原本的意見是:參加登山統計的戰士們每一個人都有資格獲得金色英勇勛章。這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有過去我們在戰場上的那些受勛者中的表現。而是說做為一支長期身居宮城富貴之鄉的隊伍,還能在戰場有這樣的表現,那是十分不易的。可是我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帶給其他的部隊一些芥蒂?而且畢竟死者為大,如果金色英勇勛章中有比例太多活者的人。我覺得這對于那些犧牲者有所不公。”張海向宋子悅詢問道。

宋子悅不是尋常的戰士,對張海的了解也不少,因此在這一問題上并沒有張海所想象的那么多計較:“圣主言重了:戰士們能有這場戰斗中的出色表現也是我沒有想到的。不過我覺得像這樣的優選隊伍,本來就不能用尋常的標準去衡量。在過去:那些輔兵中的英勇勛章獲得者的標準同新軍主力部隊也不一樣。而且報告我也看過了,相比早年的不少人,負責突襲的精干們表現確實優秀,但還不是大多數人都達到了我們新軍最高榮譽:金色英勇勛章的標準。畢竟:我們這次突襲雖然傷亡與難度不算小,但依然是在同弱手以及綜合力量弱于我們的對手作戰。像過去戰場上的那種考驗并不多見。我的意見:參加大小金川突襲作戰的累計一百名突擊隊員及一百五十名官兵中最多有十一人符合僅色英勇勛章的標準,這幾乎相當于犧牲總人數的一半了,并不算少。主要還是在面對敵群的突襲時擁有多次出色的發揮,在攀登中做為先登穩固住了戰線,還有那些在搜剿殘敵當中有效的掩護了戰友的人。也只有這些人算是符合了金色英勇勛章的標準。我們都是圣主身邊的人,但并不能因次就搞特殊。畢竟這金色英勇勛章背后的待遇對于不少人都過于沉重了。”

張海對于身邊的其他傷員和戰士也進行了詢問,見到戰士們對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過去尋常的新軍官兵們那樣在意:也就大致確定下了原則:幾乎每名參加突擊作戰的核心突擊隊員都獲得了銀色英勇勛章,但獲得金色英勇勛章的則增加到十七人。其中不少是在戰斗中犧牲而且有戰友可以做為犧牲原因證明的人。具體標準其實要比過去一般隊伍所得的金色英勇勛章的標準低。不過這些人做為身邊的近衛部隊,張海卻不得不更多從政治角度予以恰當的照顧了。

在回師之前,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對被俘的累計近五千俘虜所進行的大規模甄別審訊。這些俘虜經過甄別和初步的詢問之后,葬地俘虜就地安置。前殘明核心部隊的二百名左右軍官及骨干俘虜則由近衛一旅負責押解同張海一起回京,這當中還有不少不同尋常而且年齡也比尋常士兵要大不少的可疑分子。

至于其他的大部分人,則由王光負責押解至成都負責看押。按張海的想法:對于這五千人的全面調查和審訊至少也要等整個西南同化的攻略徹底完成后,到明年才有條件逐步釋放。否則誰也不知道在冬季可能進行的大規模行動中,這些人的作戰經驗會帶來怎樣的危害。

新朝七年四月初十,即便是川西北的高原上在白天也會感覺到一絲溫暖的時候,隊伍踏上了回師路途。

跟著張海所率領的親衛連及獨立近衛部隊大概千把人一起走的沒有做為不穩定因素的需要押送回南京的俘虜,只有四十七名獨立近衛部隊及親衛連的傷員。這些是排除了不影響行動已經恢復的輕傷員和需要在當地休息的重傷員之后所剩下的人。

隊伍里準備了看起來有些奢侈如同那轎子一般的“軟臥單架”,負責抬這些單架的都是卸掉了火器負擔的近衛部隊精干。雖然算起來這“軟臥單架”加上精制鎧甲的重量平均每人接近五十公斤。可在遠非尋常人可比的優秀的體能之下,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也沒有讓傷員有多少顛簸搖晃之感。跟隨張海等人一起返回的,還有充足的幾十名軍醫。

傷員們在張海走過來的時候見到自己躺著而圣主卻連馬都沒有騎,不少人都打算努力的立起上身企圖座起來。

張海沒有過多的冷漠也沒有太多的做作,而是如自己人一般的坦然道:“聽軍醫的話,你們現在還不適合有讓傷口冒險的行為。如今我們是在自己的天下行軍,可不是去執行什么作戰任務,一切以避免意外為第一要務明白沒有?我們現在并不缺乏人力。”

張海在身邊的戰士們眼中其實如同大多數帝王在侍衛們眼中一樣,早就沒有了太多的神秘感,最多不過是像長輩一般的凡人。何況論年紀張海還大不了大多數官兵一輩。不少戰士都知道張海并非圣人,也有人欲及某些時候的懶惰。可那種身居高位卻依然存在的對理想與事業的執著,對身邊的人沒有隔閡與距離感的平易近人,再加上北京那件事使身邊的人也大多相信的神性光環。還是讓近衛部隊的官兵們又一次感覺到了那平生難見的感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