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747章 蘇州糧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7章 蘇州糧倉

第747章 蘇州糧倉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01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第747章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新朝五年舊歷十一月臨近下旬的時候,張海就決定最月中奏報復查漏出苗頭的幾處要地進行一次突擊檢查。無彈窗人員由集結在皇城以北南京城以外的獨立近衛營加強連并在七名親衛連戰士的負責下進行。

南京城的皇城不像北京那樣位于全城的中央,而是靠近東北角的地方。因此隊伍出城和進城的保密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加強。整個城東北因為劃為軍事禁區,連同整個玄武湖附近的不少地方都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白天的時候大股的人馬出入也不必擔心會有閑人前來望風。

不過張海還是讓隊伍選擇在傍晚天色全黑下來的時候出發,并利用夜晚晝伏夜出的出城以增強隱蔽性,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還有意外的風險。

因為蘇州是天下富庶的地方,尋常時候的稅賦幾乎相當于別的地方一個大省,環太湖一代的水運網絡也很發達,即便在數百年以前也不像北方很多地方那樣有廣積糧的習慣。而且在這種氣候溫熱濕的地方,即便按照古代的標準官倉儲備糧食的年限通常也不過一年左右。僅僅其一個物流轉運的作用,在過去,蘇州城內的大戶們所私儲的糧食就足以承擔其這種職能了。

新朝開國后運河水運相比過去要蕭條了不少,海運線路則廣泛發展起來。尤其是這一年以來,為了從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轉運大量糧食供養更多的脫產人口、并在整個北方地區建立更充裕的糧食儲備并彌補其損耗,蘇州這樣的地方也建起了像隋唐至金元時期那種規模龐大的糧倉。雖然只是了糧食流轉而建立起的國家糧食儲備地之一,通常不會存儲三年以上的糧食,并不算是最重要的糧倉,但也擁有二百多萬石折合十幾萬噸的儲備。糧倉的占地面積有超過百畝并駐扎有新軍第十七旅三營三連一個加強連的主力部隊負責值班防守。當然,更多的守軍還是由專門的公安軍步兵營連同糧庫管理機構來負責。

畢竟自從征服了朝鮮半島和日本之后,新朝比較重要的官倉儲糧在低谷的時候四五千萬石左右。比更大的儲備地接近九處,如果都用新軍主力部隊來負責看護那占用的兵力就有些顯得多了。畢竟除了各處糧倉外,南京都城軍事要地鹽場礦場也需要輪值的新軍主力部隊負責流動看護。而且新軍主力部隊不是專門的守備部隊,而是一支要執行國內外各個方向上的戰略機動部隊,大部分隊伍要執行戰訓任務隨時準備出戰的,這種地方就只好由連一級的單位來協防了。

新軍主力部隊的軍官們都經過相當程度的內務教育與文化教育,在通信聯絡方面也掌握很多要領。因此,當親衛連的戰士們帶領著獨立近衛營的一個加強連以突襲的方式趕到蘇州官營糧倉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阻攔。

新朝四年春天湖廣一帶的事情在新軍隊伍內外傳開以后,不少的人都了解張海身邊的這些親衛連與獨立近衛營的霸道作風:在以合理的手段證明了身份的情況下如果還是遭到質疑,那這些人就會毫不猶豫的用“實戰”來證明自己的真假。

因此,盡管負責糧倉的守備陳興在親信之中有所準備,也賣通了第十七旅輪值加強連中的不少人,還是沒有想到天威竟然這么突然的降臨了。不少心中有鬼的人連逃亡的機會都沒有的情況下就被親衛連的人單刀直入的在夜間直接控制到了糧倉中住人的地方。

親衛連和獨立近衛部隊依靠強悍的人戰斗力在敵對環境下也敢班為獨立戰斗單位展開行動,更別說是這樣的情況下了。

在突擊檢查之前,倉內所有的人都被強制集合起來在倉庫前后門外的空地上首先按照名冊進行清點,然后按照指紋對主要管理人員進行核查。

“你的手怎么回事?”一名近衛部隊的戰士在火把之下檢查一名糧倉負責人的時候忽然問道。

“左。手受傷了。”那人似乎是戰戰兢兢的回答道。

“五個指頭全都受傷了?還是左手?還全都是左手的手指頭?還有誰是如此?“趕過來的親衛連親衛向檢查完畢的獨立近衛營戰士問道。

“一共三個人都是這樣兒的。”

此時,負責這此任務的親衛連班長王壘算是確定下來了:檢查這座倉庫的任務算是完成了一小半了,至少證明肯定有問題。不然,這里的三個副手不會畏罪潛逃并且一直找這三個替身來頂崗。

親衛連一面布置增加人手對整個倉庫進行全面的保衛,一面對這蘇州倉的幾十名官吏進行如同戰場上對待敵軍戰俘一般的現場刑訊,幾乎沒有超過一個時辰就有了結果。

開國初期的新朝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封建王朝,中央監察能力大的不可思議,皇權的奏報旨意涉及的范圍也幾乎不可思議。再加上幾乎沒有任何顧慮的法家都不及雷霆般手段,這幾乎讓所有打算從政權身上揭油的人都心驚膽顫。很多在舊時代暢通無阻的牟利花樣在這個時代卻是不可行的。

蘇州倉庫的守備也是在當地幾個大戶的極力拉攏下才下水的。并且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自己的風險,也增加可作性。去年以來的每個月在清理霉爛稻谷的時候,趁機把十分之一大概兩千石左右的稻谷運出并埋在早就準備好的坑內,并在這些好的稻谷上準備一些裝著土的袋子。這樣在焚燒處理霉爛糧食的之后才能外人趁機把兩千石入庫不久的糧食取出。

這樣算下來,一年整個倉庫損失的糧食不過百分之二左右。而在蘇州這樣的地方儲備一年的糧食正常損耗往往就在一成五左右。即便多出這百分之二來,也很容易用正常范圍內的管理問題或者運氣問題加以掩蓋過去。

比起舊時很多明目張膽的糧倉**,這算很小心謹慎的了。可即便如此,蘇州倉庫的官吏也還是戰戰兢兢。有幾個人更是在得到足夠的好處之后決定找個替身當差,一有風聲不對就盡可能的潛逃。

Copyright20142015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