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615章 石路貫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5章 石路貫通

第615章 石路貫通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這如過去行軍速度一般的修路速度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不過當天津衛到京畿一帶的叉路修通之后,再向北展開修路就面臨重重考驗了。

考驗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向北就會進入到人員相對稀少,物資動員相對困難。第二是燕山之外還有遼西一帶的崇山峻嶺,這時代的新軍隊伍雖然掌握不少技術和知識,但張海卻不認為此時的隊伍擁有詹天佑時代的工程能力,要讓石路跨過那崇山竣嶺絕無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沿著當年為了維持關寧軍所修建的驛道,沿著靠海的方向修建一條直同錦州的石路。

但即便是這條道路,主力部隊中走過的人也說按照修建石軌的要求恐怕要比在北直隸的平原一帶修建起來難的多了,至少要花費不少的工夫打通障礙平整路基。因為石路不可能太過于靠近海岸行進。

“我們一定要修直通關外的道路么?從天津衛到遼河口一帶完全可以由水運接力的。”不僅僅是宋子悅等人,對于要不要修通關外的干線道路,劉洪濤也有疑問。

張海也陷入了猶豫,但經過一些大致的思考,還是傾向于修通從關內大關外的道路。這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代的氣候似乎沒有短時間內改變的跡象,冬季與封凍季節來臨的要比后世早,在渤海灣北部就更是如此。而從深秋到過年時間段恰恰是不少物資運輸需求的大頭。另外一個原因:對于新朝這樣的中央集權王朝來說,大海顯然不如陸地更容易把握,盡管張海也有開拓海外的打算。海上的運輸線舊時代有漂沒的問題,有難以管理的問題,特別是日常性質的運輸,新時代也會出現這個問題。張海手下乃至隊伍系統內的這些問題可以依靠嚴刑峻法與完善的情報體系。而那些尋常的商旅大戶卻未必有這么大專斷的本事以護航。此外:在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百姓的印象里:出海依然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還在于要跨海了解的事物往往不如陸路方便。能夠方便的短期內向經海路移民的只有山東一帶,北直隸河南山西等地經關外的路線就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了。這些因素使得張海終究下定決心修通直同關外心腹地區的道路,要依靠陸海兩條路把整個關外同內地真正的聯系起來,使整個東北形成不遜色于江浙多少的心腹。而不僅僅是起到移民和緩解人口壓力的作用。

“我們在北直隸的這些日子以來,在山東剛剛修通的道路可以達到多大規模的運量,有沒有個靠譜的統計?”張海向身邊一名負責處理這些繁瑣事物的弟子田彥問道。

“鹽山附近得到足夠的海運補給前,大概在濟南一帶修建石路的時候路運補給達到高峰。一百二十萬人每天所需的六成物資走我們新修建的是路,大概每天四萬石左右,路面在這個壓力下損害并不嚴重,是可以維持下去的,這大概還是只用了其中一半的單向通道,沒有利用整個復線。民間的船只如果是全距離運輸,非封凍季節全年往返十次計算,累計需要載重一百二十萬石的船只,現在新朝政權所能夠掌握和征集的全部海船加起來也沒有這個能力。以后或許會超過這個能力,兩三倍甚至幾倍于陸路干線也不是沒有可能,但這至少是十來年到一代人左右或更久的事情了。”田彥經過大致的演算也逐步明白了師傅的思路。

新朝開國的頭十年如果沒有什么大事,那或許有足夠的船只用于滿足遼東移民的要求,可張海在國內建設乃至諸多領域鋪開的攤子過大,在這七到十年的時間內必須從海外獲得足夠多的能夠運用于本土的錢糧才能避免過大的虧空,這時間內關外就是唯一的移民開拓通道了。水運相比軌道運輸無疑也是優勢,但在十余年的時間之內還沒有足夠的船只物力干這事。

直隸境內的工程完工后僅僅經過大概五天左右短暫的休整,并完成了線路的初步勘察后,新一輪的筑路終于重新展開。因為進入燕山附近后就地可以依靠的征集糧食補充大幅度減少,隊伍內的海運支持能力乃至總體后勤供應力受到了局限,一百二十多個工程旅臨時減少到了百萬左右的規模。但是這百萬人都是經過兩個月左右的勞動乃至勞動過程中足夠的糧食肉類補充下身體變的較為健壯,也逐漸熟悉了各種勞動的人,只要海運的糧食補給及時,張海與劉洪濤等人都不擔心工程的進度會因為人力而受到太大影響,唯一的顧慮是道路的平整是否真要花費太多的工夫。

在民夫中公開了身份的張海也再也不用整日身著鎧甲進行勞動了,汗水雖然在那鎧甲里能夠形成一定程度的內循環來降溫,但終究不如輕便著裝下進行重體力勞動更為合適。遠超過常人的力量使得張海一個人的勞動不遜色一個熟練的小五人勞動小組,只要愿意幾乎可以包攬除了技術性項目之外的任何體力性勞動項目,尤其是在平整土地還有推拉壓路石這方面。因此張海命令負責宣傳的人向民夫們講清楚一件事情:一國之主決不與勞工們強頭功強模范指標。

這個時候整個參加關外勞動建設的百余民夫大多都清楚了身為一國之君的張海已經同人們一起進行了超過一月的繁重勞動,加上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讓天氣逐漸轉涼還有勞動技能的逐步熟練,各個地域志愿工兵旅的熱情都被徹底的鼓動了起來。盡管在不少地方的道路上都要在平整土地方面投入超過三分之一的勞動量,進度還是與預期的差不多。持續到九月初初秋來臨的時候,從天津衛到錦州的復線石路終于全線貫通。

而在這個時候,淮河以北一帶恰好又遇到了水災。不過張海暫時還不擔心這可能造成的影響,足夠的國庫積蓄是得新朝政權至少在幾年內的時間里有能力面對這些。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