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609章 夏秋救災(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9章 夏秋救災(五)

第609章 夏秋救災(五)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即便是在家門口收到消息的不少地方的民眾所做出的選擇也是類似的:一部分人外出逃荒,而一部分人留在家中看守田地防止被別人侵吞外加領取可能到來的糧食。針對這種情況,張海等人吩咐團戰士們里的戰士們按照實地的人口明晰標準來分發度過蝗旱災害的錢糧。

而劉洪濤則想起了一些事情,顯得有些憂慮起來。

“有什么話就直說吧,有事兒掖著可不是你的習慣。。”當完成了蘇北一個地方的錢糧奮發任務后。

劉洪濤則直言不諱的講出了自己的憂慮:“跟隨我們前來的近衛部隊里的戰士當然都是可靠的,他們能夠做到根據村里甚至戶里的實際情況來分發錢糧。可是哪怕是有新軍主力部隊乃至北京那些新的人領頭,其他的各團乃至團里的各連各分隊都能夠像我們一樣么?我擔心這又會給不少的弊端帶來操作的空間,要求也有些太高了。雖然現在我們新朝的執行力遠非傳統王朝可比,可要讓以班甚至以組為單位的人都真心誠意的為了民眾服務,為了理想做事,這其實仍然也是難以做到的。”

就在這個時候,田賓手下的幾個人從遠處趕來到了四十三團的臨時駐地,大致報告了有關這次規模宏大的行動展開之后的一些情況:僅僅是各個團隊逐步抵達災區這十來天的時間外加路上的運輸過程中,就發現了偷換扁擔容具,隱報鄉村中人口,乃至各種各樣的冒領事件,監守自盜的事情。

為了給這些現象以嚴厲的震懾,張海早就講明的原則是只要發現就可以報告,不需要正常案件的審理過程,有兩個以上的人證就可以定案并直接把處決復核的報告送過來批示。一百多個團當中這樣的事件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百余起,涉案兩千余人。

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張海臨時決定進一步加重了新朝律法的執行標準:隊伍內犯事的,只要達到瀆職罪責相關數額的一半就可以報請處決。涉及民間的從犯也要按照相關律法嚴懲。

“以我們這樣的嚴格監管,大概可以把錢糧的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落到實處了吧?但至少一兩成左右的損耗也是難以避免的。”劉洪濤大致估測到。

張海所在的團隊第二次執行往返任務的時候,規模龐大的救濟隊伍也用逐漸用事實告訴了受災地區的民眾:新朝說到的,就一定會做到,的確是挨村挨戶的做這些事情。可不少逃亡出去逃荒的百姓在這時代的通信條件下卻很難在回來湊領糧的人口數了。從蘇北到山東不少的人家都在懊悔過早的做出了決定。同時,在世俗的磨練中早已變的少輕信他人的當地百姓也有不少人發自真心的感動而流下了眼淚:天一樣的上層竟然真的當全天下尋常的百姓為自家人。

可這個時候張海似乎卻在反思著什么。劉洪濤也看了出來,說到:“好在今年一開始不相信我們的宣傳依然選擇逃荒的百姓有多少。浪費和損失也能減少到最少的程度,并且我估計這一次籌集的錢糧至少還能有折合一千萬兩左右的剩余。”

隊伍里的田賓等人也轉過彎兒來了:“一千萬兩銀子或者一千萬石米,這樣的財力外加我們現在動用的這些人力物力完全可以組織上百萬壯勞動力趁農閑的時候大干上四個月完成上億勞動力或人次了,要是持續的投入下去,基本上相當于舊時那些長期維持數十萬近百萬民夫去干的大工程了。”

這當然距離徹底解決黃河及淮河的北方水旱災害,并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農業面貌的毛時代水利工程所投入的人力財力無法相提并論,但也是不小的一筆投入。如果每年保持上千萬兩甚至兩千萬兩的投入去完善水利或交通而不是單純的“福利式救災”實際的效果當然更好。新朝四年夏天的這次大規模“福利派送”與其說是更多從經濟及民生角度出發,還不如說是為了要立木為信等政治角度出發。

“再過上五到十年,民間的經濟能夠基本恢復的時候,我們要投入更大比例的資源永久性的解決北方的水旱災害問題。每年千萬兩左右級別的投入,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黃淮一帶的所有問題的,這些錢我看更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完善交通道路的完善,使得‘千里不販粟’成為過去”張海思索片刻后下定決心道。

在張海思索很久的構想中:對于一個社會進步做用最大的是新式教育,這是目前一開始就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做的重中之重,而第二位則是交通,這不但有關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還關系到能不能依靠物流網絡的發達解決幾千年來的饑荒問題。落后國家的饑荒在近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政府的福利或救濟去解決的。而是靠交通體系的逐步完善,局部地區的災害逐漸不至于導致糧價的暴漲后完善的,相比要徹底改變中國農業格局面貌的水利建設,交通還算是投入需求規模不那么大,可以鋪開,有所投入就有所收獲的。

“先忙完了今年夏天的事吧,明天我們可以鋪開怎樣的攤子,其實就要看看明年我們的收獲到底如何了。”張海嘆了口氣說道。

浩蕩的隊伍在黃淮一帶的原野上繼續向前,兩個人一組推拉著手推車向前前進,包括張海在內的近衛部隊的大多數戰士們也都了解了在缺乏完善道路的情況下輜重運輸有多么的困難。想起來,這似乎是新朝起事以來第一次組織這樣規模的后勤運輸,以前用兵力規模并不算大的精銳部隊依靠就地后勤行軍作戰的時候從來沒有料想到的。

規模龐大多大上百個團的輜重運輸隊逐漸從蘇北深入到山東災區腹地,另當地民眾難以置信的消息如同由東南而來的春風和雨水一般讓不少的地方都為之轟動。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