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559章 出兵決斷(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9章 出兵決斷(三)

第559章 出兵決斷(三)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新軍主力部隊二十五個營群以及八個旅群的軍事主官即便不是張海的核心弟子也是當年的學塾弟子,經過起兵這幾年,也比較習慣了有話直說的氛圍環境。

見到除了各旅營的軍事主官都到齊,甚至負責水師和兵工方面的也都到齊了,又是剛剛接見各國使團之后,不少人都大致猜測到了可能的用兵方向,但還是并不確定。

“向西邊打還是東邊?又或者南邊?”劉洪濤問道。

在這樣的宮內會議上,張海也沒有做過多的隱瞞:“可能的內亂,征日,征朝,都有可能是我們今年年內的作戰任務,各旅的戰備不能放松。但重點,是今年秋冬季節對日戰備。而高海亮的第七步兵旅還有王永的第八步兵旅六個營戰斗群馬上就要做好出征的準備,月內就要準備出發,不要拖到臺風的季節。今年秋季征戰季節,我們視情況對江戶一代的日本心腹地帶以兩個步兵旅及獨立近衛部隊主力展開一突擊行動,看看日人抵抗力量的強弱。”

如同中國舟山以南不少地方一樣,日本沿海臨近地區的海況也只有在春季或秋季尚好,要跨海出兵最穩妥的選擇也是春秋兩季,不過即便如此,隊伍的海訓依然是張海所重視的。

“只有最多十天的時間,你們兩個旅能不能做好戰備及跨海適應訓練?而且是面對陌生的敵人,陌生的環境?”張海向王永及高海量詢問道。

第七旅和第八旅在去年的南征北戰中沒有勞到什么大仗可打,一直在戰備,也就是年初的時候才參加了從南路對西南殘明勢力的作戰,可沒有想到戰局卻是摧枯拉朽一般,隊伍所得的勛章乃至所立的功勞遠遠不如其他六個主力旅,聽到張海這樣問,高海量與王永信心十足的說:“春秋季節海浪不算大,隊伍去年又進行了不少水訓和海訓,還走水路遠征過,僅僅是恢復性海訓十天的時間足夠了。至于島上的敵人,我也曾經聽師傅講過,硫球國當年不過被三千日兵征服,整個硫球及島上的日人不會超過萬人,這些月以來隊伍的火力也大為改善,就是碰上我們的一個營戰斗群,也沒有拿不下的道理,更別說我們這次兩個旅群的力量。就是出征江戶其實也夠了。”

張海還是對第七旅和第八旅的戰斗力有些不放心,說到:“全軍二十九萬管七萬多件燧發排槍,近三成可以配屬給你們,每個步兵可以實現全燧發排槍化,每個步兵攜帶五件二十管隨時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另外獨立重炮團乃至一個航空熱氣球大隊也加強給你們,每門炮配三個基數的炮彈,還有火藥及炸藥以及糧食,不影響預定船隊航行安全的情況下能帶多少帶多少。海上攻島作戰不同于去年我們的內陸戰,作戰縱深不大,從船到縱深的補給線也不長,不要吝嗇使用火力,如果戰事不是很順利,我們有的是條件可以往返再打。”張海對周松叮囑到:“

平均每個步兵五支四管燧發排槍,加上兩個旅就能獲得獨立重炮團的支持乃至幾乎不受限制的炮兵彈藥,這些條件幾乎可以讓整個部隊的火力較去年北征的時候加強為原來的兩倍,按照北征時隊伍表現出的戰斗力幾乎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殲滅三萬人規模的騎兵了,但是因為跨海登陸作戰中的種種不確定性的意外,乃至硫球列島的地理條件張海的印象里這樣的力量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賭博,只不過風險小到可以接受罷了。

談到硫球,就不得不涉及到對硫球當地的政策,張海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態度,只是想看看弟子們在這個問題上是不是還受傳統儒家理念那一套的束縛,于是問道:“硫球當地的國王還有民眾,大戶怎樣處理?”

張海等人同弟子們的會上大家一向習慣知無不言,可張海這樣問起的時候卻一時之間沒有人回答,直到沉默了片刻之后才有第八旅的一位營長說道:“我們這次出兵的目的既然是驅逐倭寇對于硫球的入侵干涉,那么自然應該公平的對待那里的居民秋毫無犯,國內以前在征戰中吃大戶的方略也未必合適.”

還有的人主張仿效日人的做法,或者明時對西南夷的做法:讓他們的首領派遣人質過來,禁武,外加實際的軍事控制,這些就足夠了。

張海搖了搖頭,鄭重的說道:“你們說的這些,還是受到孔儒思想影響下的產物,試問如果換做是日人又或者當年的蒙元擁有同我們如今一樣的實力,會怎樣做?會有形式上的顧慮么?”

“不會”不少弟子底著聲音回答道。

張海繼續說道:“硫球人丁財富不過我國一上縣而已,那里的利益的確并不多,可它是我們控制日本列島乃至臺灣等地的重要出發地和重要軍力囤積地,這樣的地方我們的做法是直接吞并改土歸流,不要讓這個列島在今天以未來流下任何隱患。你們去了那里,當然同我們在國內戰爭中的做法沒有區別:清理其中的上層并給予下層足夠的利益,硫球國王乃至其整個王室要押送回京。當然,在這些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清理那里的日人,在文化和經濟上,我不介意不僅無所得每年出十幾萬石的糧食或銀兩改善那里民眾的生活和教育,但要在一代人的時間里讓那里的人懂得同我們隊伍最近的“普通話”,并且民眾也熟識漢文”張海想了明治時代的日本對硫球的態度:近代的日本顯然并不滿足對于這一島嶼的“傀儡控制”,而是直接將日本人移民硫球,并把硫球本土的大部分人移民到日本本土,做到對這一地區的“永無后患”,即便在近代百年后也能讓硫球當地的獨立勢力不成氣候,牢固的實際控制在日本手中。當然,這些事情對于如今的新朝不急于今年,但終歸是要將硫球納入本土的。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