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529章 精進槍械(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9章 精進槍械(三)

第529章 精進槍械(三)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在經過利用這種裝備的幾次試射才明白,不知道是陰差還是陽錯,這種二十斤左右的重型臼銃彈丸的初速和彈道性能同這種新式的前裝線膛槍十分接近。

幾名戰士忽然恍然大悟:“我用過這種炮銃”

原來是海軍和炮兵單位入選的兩名戰仕,這兩名戰士平日里也很少用這種不常用的裝備進行訓練,不過對這種初速二百大幾米每秒,又有一定風阻克服能力的小炮的特性還是有些熟悉的。

“你們再來試試看!注意這槍銃上的標尺,還有測距方面的一些要領”張海對兩名戰士叮囑道。

戰士不用張海多說什么就已經心領神會:這種線膛槍的特性很可能就是大致類似那種小炮一般。

戰士熟練的調整著目光的遠近“焦距”看清了目標在瞄準標尺上的大概大小,在合適的提前兩下接連不斷用三支填裝好彈藥的槍械展開了五組射擊。

兩個人在五組開火打出的十發子彈完全命中了八十步外的傳統步槍靶,沒有一發子彈脫靶。但知道了這些槍銃的成本之后,張海并不滿足這個并不尋常的成績。精干的弓箭手或是鳥槍手同樣可以保證命中一百二十米上下那一平米左右的靶子,這根本沒有什么了不起。

于是負責測試的戰士開始用線膛槍射擊八十步左右的“半身靶”,這半身靶的大小同現代步槍的靶子大小類似,僅僅只有明軍傳統二五尺靶面積的不足四分之一,方圓不過半米左右。

兩名戰士向著遠方的半身靶各打出了三發一共六發子彈,僅有三發子彈上靶,但是經過五輪累計各十五發子彈的試射,戰士們終于摸到了規律。在每次射擊中可以把三分之二以上的子彈打中八十步外的半身靶。

張海有些興奮,但并不著急,繼續讓戰士們向遠處八十步左右的頭靶目標進行試射。

這一次命中率一下降了不少,但是經過十組各三十發左右的試射,在測距與射擊領域基礎功底都十分扎實的戰士們還是在最后兩輪試射中做到了一半上下的命中率,又經過各五輪的打靶實測,最終的水平穩定在針對八十步左右的頭靶五成左右命中率的范圍上。這個精度,實際上相當于張海這樣舉世罕見的神射手用弓箭才能達到的精度。而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隨后,欣喜萬分的戰士們在張海的示意下又用著新式的線膛槍測試了攻擊二百米,三百米,乃至四百米距離上的目標,又各展開了三輪十五組,每組三發,總計四十五發子彈左右的試射,才將掌握這精制槍械的能力充分的戰線出來。在各輪最后兩組開火的成績中,二百米頭靶的命中率約為五分之一,三百米半身靶的命中率大概為四分之一左右,傳統二五尺靶基本能三百米能上靶,在四百米的距離上達到了傳統優秀射手精制滑膛槍在一百米左右的精度:射擊傳統的二五尺靶也有一半左右的命中率。

通過這持續不少時間的測試也讓張海大致明白了一個規律:要讓戰士熟悉一種新式槍械的彈道性能并最終穩定下來,可以在各個距離上有效展開射擊,那至少有八十到一百發子彈的實射。而且還必須是在報靶,教育,總結等方面十分認真情況下的開火實射。

宋子悅做為張海的核心弟子之一聽說過另一位面的大世界后世不少歷史上的希奇事,不由的嘆道:“后世運用這種武器的最精銳射手部隊恐怕也就這個水平了吧?”

張海對南北戰爭時代的狙擊手入選水平是有個大概的印象的:在一百八十米的距離上,要求把十發子彈打在不超過十英寸的范圍內。如果算子彈的散布面積,幾乎只有這兩名戰士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小,可以說強出一個小層次。畢竟南北戰爭時代的西方已經能夠大量的生產米尼步槍及其彈藥,其狙擊步兵團的選拔范圍,訓練條件,武器的精良程度都不是如今的新軍主力部隊可比的。即便同那些北軍依靠射速而不是精度的后膛槍綠衣人們去相比也是如此。

“你覺得這有可能么?”張海只是這樣回答道。宋子悅感覺也是托大了。

精銳射手裝備底部自膨脹彈頭的前裝線膛槍在足夠的訓練下的確表現出了突出的效能,但也讓張海頗花了一翻心思去估算了下其效費比相比傳統的武器模式大概如何:。要保持選拔出來的射手掌握槍械的性能并在服役期內維持戰斗力,還要為作戰留出必要的彈藥空間,那么生產一支槍就要至少伴隨生產一百五十發步槍子彈。二戰時期最吝嗇于子彈生產的日本軍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這樣算下來一支前裝線膛槍及其相應的彈藥大概六個工作年的工時成本。即便是交給全軍十里挑一幾十里挑一的精干射手,近距離的精度大概相當于滑膛槍的二十五倍,遠距離的精度折算大概十幾倍,平均二十倍于單件燧發排槍槍管的效能是沒有問題的,一發射擊等于一個戰士打出身上的全部待發滑膛槍精制槍管。

在敵軍的一次進攻當中,三分種左右的步兵有效射程沖擊時間范圍內熟練的射手可以打出至少十發子彈,其實更遠距離上雖然效率不高也有一些射擊機會,那么一支優良的前裝線膛槍可以發揮出二百個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精制滑膛槍槍管。而二百件精制滑膛槍槍管及其必要的千余發鉛彈按照每月三支的效率差不多也要六個工作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完工。這還沒有考慮到足夠重量的精制槍管線膛槍發射的彈丸威力方面明顯要比那些一千克左右的“迷你燧發槍”強的多。在某些方面或許不如每個戰士攜帶四支燧發排槍更能組成可靠的最后防線,但在遠戰及攻堅上絕對會有此效率。

這樣粗略的一算,精制的前裝線膛槍還真是劃算的,只要用心及投入足夠,其實可以發揮出明顯比后世同樣運用米涅彈步槍的一般列強步兵出色,完全是一種值得投入的武器。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