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485章 三娘子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5章 三娘子城

第485章 三娘子城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當清理殘敵的戰斗徹底結束的時候,張海回想起作夜的戰時多多少少也有一絲事后的憂慮:”幸好后金殘敵沒能同那些草原上的部落真正聯合起來,而且草原上的敵人也處于較弱勢的時候。不然我們這十八路分兵掃蕩整個草原,還真顯得有些拖大。”

“師傅還是小瞧了我們近衛部隊的實力,就算陷入肉播又怎么樣就算昨天夜里遇到了后金和蒙古人的聯軍,大不了是傷亡多一些罷了。就算是那些后金殘敵,我也不信他們在見識過我軍的實力并且遭到一定的火器殺傷打擊后還會擁有多么兇悍的肉搏實力可以在夜間的情況下戰勝我軍。我軍的隊列固然可以在依靠火器的情況下變的松散,也可以匯聚在一起變的雄厚。這就是良好的防護裝具帶來的戰術靈活性。”經過不少作戰乃至平時的積累復習,宋子悅等人對于戰場戰術也有了一定深度的認識。

深秋的寒風中,規模多達上千人的新軍主力部隊抵達到了并不算遠的三娘子城下。三娘子城似乎是整個草原上唯一筑起來的“城”,不過即便如此也不過內地尋常縣城一般的規模。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尤其是最近這很多年的時間以來從來沒有什么守城的研究與訓練。”在城上站著射箭就是很大的優勢了,還要修什么被覆和城碉”這是不少蒙古部族的看法。因此當上萬的敵軍退入三娘子城中及附近的堡壘的時候,沒有多少人認為這是退入絕敵。尤其是張海等人所率領的隊伍看起來雖然精悍卻沒有足夠的人力。

不過,當人數聚集到上萬的時候,還是多少有一些見識的人。退入城中的蒙古人也開始把倉庫里不少數十年前準備出的石塊運上了城頭。至于投石機在不少人初步試了試之后就覺得顯然沒有滾木擂石好用。那些用于備制熱粥的裝備也被認為除了提供作飯之外幾乎沒什么用。

經歷了從關內到遼東不少水上或陸上的攻堅戰后,戰士們對于進攻這樣的城池感覺已經沒有任何壓力了。攻堅從某種意義上對于隊伍上來說并不比野戰困難多少。

從望遠鏡里見到城頭上那些蒙古人的防護水平之后張海對不少戰士說到:”從夏季的交戰再到遼東以來的歷次戰斗,我軍都是以燧發排槍火力為主的槍銃火力挑大梁,我擔心接下來隊伍還要面臨不少作戰。精銳的殘敵還沒有真正消滅。這次攻城,如果只用輕臼銃乃至簡單的突擊肉搏手段大家有沒有信心拿下來”在詢問的時候,張海是認真仔細的問道,并沒有定論或者鼓舞眾人信心的意思。

宋子悅及獨立近衛營群各連連長回憶了昨天夜里的交戰情況:“即便沒有航空熱氣球的幫助,問題不是很大。同后金軍隊比較起來,這些蒙古人近戰肉搏的訓練并不強,而且雙方還有懸殊的防護差距。這三娘子城外沒有寬闊的護城河,城頭也并不怎樣高大。在超輕臼銃的掩護之下很容易將其拿下來。

通過偵察發現城上的敵人沒有什么被覆和堡壘的掩蔽后,各連的戰士信心就更為充足起來。整個營群所攜帶的一萬支左右的超輕臼銃集中到了三百名左右最擅長火器拋射的官兵手中。在整個隊伍完成了初步的測距準備之后就逼近到了距離城頭大概一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做了以輕臼銃進行側射的準備。

當獨立近衛營群聚集到三娘子城的西側的時候,城頭上的蒙古人也向西城聚攏起來。似乎完全不了解新軍主力部隊拋射火力的恐怖。城上那些敵人唯一可以用來防護的只有一些簡陋的帶在身上的盾牌。

三百多名精銳的火器手進行的火力掩護迅速就施展開了,在整個西城頭整個隊伍展開了寬大城頭上的直接掩護下的突擊。一萬余枚六兩鉛彈在不過一分鐘左右的火力準備中就被以略微側射的方式打了出去。這些超輕臼銃雖然因為進行過一些使用而精度有所下降,但是在盡可能以斜角側射又有充分側距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把絕大部分彈丸都打在了三娘子城西城頭內外縱深不過十米左右的范圍內,平均每半平方米就有一枚落彈。

城頭上毫無防護準備的殘敵隊形本來就很密集,在這如冰雹一般的彈雨打擊之下瞬間就出現了嚴重傷亡。云集在三娘子城城西一里城頭上的近三千名左右的殘敵在猛烈的彈雨下短短不過一分鐘左右的就被打倒了獎金三分之二。五百余名負責登城突擊的戰士在火力掩護剛剛結束不過兩秒的情況下就展開了針對城頭的突擊。在火力掩護結束十秒之內,就有超過一半的戰士利用勾索等上了城頭。

城頭上的蒙古人在猛烈的鉛彈打擊后十余秒后的時間后也有不少人反應過來,幾十名最為勇敢的的人把十幾名戰士推落城下,可更多的戰士還是并不畏懼襲來刀槍的情況下翻過了城垛。以手中可長可短的套管鋼矛與剛剛經歷過火力打擊的殘敵直接展開了肉搏。

城南與城北的蒙古人集結起隊伍不斷的增援過來,可登上城頭的戰士們在西城頭上也越聚越多。在雙方都形成了五排以上的隊列的情況下,精鋼武裝起來的全面防護外加自信帶來的士氣優勢還是壓倒了并不擅長肉搏近戰,也沒有完善組織的蒙古各部。

不過在這種面對面的肉搏中,還是有不少戰士在戰斗中因為頭部遭到重創而遭到負傷。在近戰中殺傷了兩三千名敵人的情況下,進攻的各連先鋒也付出了百余人的傷亡。可為了鍛煉隊伍在肉搏中的勇氣,整個掃蕩城頭的作戰中,并沒有哪個連隊大量的運用燧發排槍以挽救局勢。

在十月二日傍晚就遭到過嚴重打擊的蒙古殘部雖然參戰的多是青壯主力,可在城頭上拼死決戰的決心似乎還沒有新軍攻打遼陽城時那些滿州老弱意志更頑強。在傷亡損失超過半數,最勇敢的人大多數戰死之后再也沒有了繼續抵抗的意志選擇了放下武器投降。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