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406章 登陸遼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6章 登陸遼東

第406章 登陸遼東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自南京至遼東,走海路加上長江水路差不多要三千里路程。按傳統尋常的內河與近海船只大概要十五天左右的時間。而傳信加上駐扎在冀南一帶的后金主力以最快的速度回師,差不多要二十幾天不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想到九天的時間還不至于讓敵人攻到老寨產生嚴重后果,奴爾哈赤還不算覺得事態過于嚴重。但是毫無疑問:已經是時候回師了。

“傳令各營準備拔營!明天啟程!”為了防止入關后隊伍的松懈與腐化,奴爾哈赤等人特意沒有將大部隊安排在府城之內,而是選擇以主力在城外扎營并圈了不少的土地做為馬場。當拔營的命令下達后,整個隊伍沒有用多長時間就集結起來展開了向北方的快速行軍。自從年初入關以來的數個月,已經有不少糧食和人口運往關外,所以各旗旗主得到拔營的命令后也沒有感到過于的遺憾。

后金在每次入關的時候也不是空國而出,在后方留守的兵力也通常占四成左右,雖然這其中的精干并不多,但是加上全民尚武的動員以及防守中的優勢。大部分后金旗主佐領們都不認為后方的防御有什么問題。不敢與后金的主力相抗,企圖趁火打劫也往往得不嘗失,這是后金集團在與東江軍以及其他明軍打了不少年交道后的自信。

并不是新軍主力部隊中的所有人都有過在大海上航行的經歷。雖然對于參加過夏季南下作戰的第三旅或第四旅的多數戰士們來說,這夏末初秋北方的近海海域溫順平靜的出奇,遠遠沒有東海海域上那種深不可測,就連海水的顏色也不那樣令人敬畏。而對于第五旅及第六旅甚獨立近衛部隊中的不少戰士們來說這似乎是有生之年第一次真正在大海上航行。

平靜的海面加上普遍比較高大的船只讓甲板上的戰士們感覺不到這海上的航行相比江中是如何的艱險,可內陸少見的海風帶來的乘風破浪的感覺卻在官兵們負責輪流在甲板休息的時候舒緩了不少臨戰時的壓力。過了長江口以后船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借助風力也無疑減輕了輪流在船艙里踏板勞作的壓力。

在這季節交替的時節,船隊以陸地上難以想象的每日四五百里的速度順風北上,使官兵們在短短數天內的時間就感覺到了氣候的明顯變化,尤其是船隊臨近膠東一帶后。不過那有些秋季感覺的清爽涼風也意味著臨戰日子將要到來了。

船隊在派遣登岸偵察的戰士確認了西面的陸地正是山東一帶的膠東半島后沿著距離海岸不遠的方向折轉偏西,沒有多久就臨近了遼東半島的陸地。

海上的大部隊擁有制海能力的情況下并不畏懼分兵,也不畏懼在水面上進行各船之間的調兵調整。

大約三成左右的大船攜帶著近衛第一旅的兩個營開始在皇城島等登州與遼東之間的重要島嶼登陸。

這些地方是山東到遼東之間的水路要地,戰士們原本以為會有敵人的重兵把守,而且說不定會有激烈的交鋒,可當戰士們在這些地方登陸之后仔細檢查才發現這些島嶼上從軍營到村落早已空無一人。只有偽裝成漁民的零星哨探在部隊對島嶼的搜索中被俘。經過大致的了解,原來是陸上的敵人畏懼新朝規模水師,早在江西水戰的消息傳到北方之后登州以北不少島嶼上的軍隊連同平民都撤到陸上去了。

“在島上的營壘修建的象樣一些吧!”乘船上岸的張海對近衛一旅的官兵們說道。第四旅在福建一帶的作戰經歷表明臨時由壕溝及被覆構成的簡單工事雖然也能擁有野戰防御效果。但是在面對傳統冷兵器軍隊的夜襲時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要有效的抵御敵人的威脅,至少也得是超過一丈以上的高度,并且類似棱堡摸樣的土圍才行。冷兵器時代規模不大的土圍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局限。比如容易被投擲武器弓矢交加,比如兵力的防御密度不足等等。但是對于幾乎沒有平民的純軍事據點外加擁有比較強悍火力的隊伍來說這些就算不上是什么缺陷了。這樣算起來,營防御據點每人五到十立方米的土方量雖然不是很大但也算不上很小,光是這些營壘工事的修建就要花上十天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了。而主力部隊當然不可能耽擱這樣長的時間,必然是抓緊一切時間掃蕩遼東的頑敵。

趕不上大戰讓參加守島的近衛部隊有些低落,親衛連的宋子悅也有些覺得不妥:“擁有這么多大船的情況下用的著近衛一旅的部隊守衛這些島嶼么?暫時用不上的重炮輔助部隊就可以了。”

張海思索了許久,但還是認為后衛無小事,近衛第一旅也并不是整個近衛部隊最為精華的力量,即便是抽出兩個營也并不會使整個近衛部隊的力量傷筋動骨。畢竟后金集團的主力除了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繞遼西走廊以外,也不是沒有可能以精兵冒險在登州一帶展開行動。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途襲戰果,船隊攜載著的主力部隊沒有在海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耽擱一天時間。在近衛一旅的兩個營及分艦隊在皇城島一帶登陸的時候。換乘二百余艘四五十噸級噸位近海船只的主力部隊做為先鋒的第五旅及第六旅的隊伍已經在遼東半島金州南關以南低勢相對平坦的地方展開了登陸。

包括張海等人的新軍主力部隊在用于登陸的船隊臨近岸邊的時候雖然有所準備,還是沒有想到主力還在關內的情況下后金在遼東一帶的防備卻是如此的嚴密。

從海天線之間到登陸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而已,二十里范圍內得到警訊的千余名武裝起來的敵兵便早已在海灘上做好了準備,這些人似乎還都是金州城內乘馬機動的。這讓隊伍想到了最壞的可能性:莫非后金集團的主力早已回到了遼東?

張海沒有指揮船隊在近岸同岸上的馬隊比拼機動力的打算,這樣做很可能讓上岸的戰士們產生莫名的畏敵情緒。而是命令第五旅及第六旅在火力的掩護下強行搶灘,從隊伍上品質最為優良的單筒望遠鏡中,張海在距離岸邊并不算太遠的旗船上已經能夠大致的看到岸上的敵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披有完善的鎧甲。距離海岸更近的馬沖昊乃至楊波等人就更是如此了。

攜帶兩個旅的近百艘四五十噸的小船按照每船大概十米左右的間距展開橫隊在帆手及舵手的操船下穩步的向岸邊逼近。除了一千余名從金州趕來的敵兵外,還有近三千名由少年,老年,壯婦組成的弓手輔兵也趕到了海灘準備迎擊上岸的敵人。

或許是覺得剛剛從海船上下來的人站立都有問題,一時間不會有多大戰斗力,因此擺出了一個同船隊登陸地帶差不多的彎曲橫隊。當船隊逼近到不過百步左右距離上的時候,由大大小小箭支構成的箭雨便從岸邊向船上射了過來。

由健婦及少年老人等兵源構成的輔兵以三五斗的獵弓同樣可以逆著海風把一兩上下的輕箭射到百步以外的距離上。因為破甲和威力的緣故,中低水平的弓手通常和真正的弓兵在戰場上的效能差距甚遠。不過對于擁有優良全身甲防護的戰士們來說,那似乎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除了極個別罕見的頂級武者,不論是正規戰兵射出的箭支還是輔兵們射出的箭支都只有命中眼縫手指等極少數敏感部位才能造成殺傷。那些地方即便是力量不大的彈丸和箭矢也一樣會構成危害。

當船隊逼近到距離海岸大概六七十步左右的距離,槍銃火力縱深也能夠覆蓋到灘頭內三十步以內的時候,第五旅旅長馬沖昊做為旗船上的旗手統一指揮兩個旅的近百艘準備登陸的海船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兩個新軍主戰步兵旅配屬有九十六門九斤彈青銅炮及四十八門銅鼎炮,經過簡單試射后的第一輪猛烈的火力就打出了近兩萬發五六兩級別的重鉛彈及近十萬發半兩上下左右重量的輕鉛彈,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殺傷效果,原本部署在船頭的火炮盡可能的展開側射。雖然因為岸上的敵人隊形遠不及正規軍隊那樣密集,不少的彈丸近失和遠失,也在岸上的敵軍在一片彈雨掀起的水花和土花之下付出了上千人傷亡的代價。

兩里范圍內瞬間猛烈而嚴重的火力,讓膽寒敵人再也不趕站立在灘頭上,大部分人下意識的連頭也難以抬起來只得就地趴在地上掩蔽起來。少數比較勇敢的頑敵在猛烈的彈雨打擊過后試圖起身逃避到更遠的地方準備頑抗。

而在這時候船頭上猛烈的槍聲響了起來,僅僅是各船頭上的五百余名持燧發排槍的戰士就在很短的時間內以一千幾百發子彈打倒了幾百名試圖逃離灘頭的敵人。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