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80章 目標越國(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0章 目標越國(二)

第380章 目標越國(二)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中越邊境地形險惡,而且整個越國境內縱深漫長,可以說在抵御北方陸路威脅方面似乎有著天然的條件。然而在越國境內沿海的方向面對海上的威脅卻如同敞胸露懷的人一般處處是空擋,到處都可以抵達越國內的內地。

王光等人以往對這一帶的印象也是山岳叢林密布險惡之地,可在沿海看到的景象卻并非如此。

在沿海不僅僅沒有想象中的那種荒蕪和險惡,而且看到了不少的婦女們頂著夏季的烈日在田間辛勤的勞作,可奇怪的是在不遠的距離才發現那些除草和挑糞的農人中少見男性。見到這些景象王光等人就有些不快。

新軍從輔助部隊到主力旅的部隊之所以在南方的不少地方對不少普通的民眾也能大開殺戒毫不手軟,除了那些人是做為有組織和不順從的抵抗力量外。對女性與兒童習以為常的欺壓便是重要的一個因素。這讓接受過完善教育的新軍骨干們認為要開辟理想社會就必須對“舊人”進行大規模的清洗與整肅,沒有了中國傳統社會下一些自然的“舊道德約束”

見到十七艘小型船只從海上開來的時候,海邊村落里的人們只是詫異而沒有慌亂。越國海岸線少有珠江或泉州那樣的商貿往來,尤其是這一帶,也就沒有多少海盜出末。而且即便是靠海吃飯的海盜也不會拿規格這樣小的漁船做為工具。

當然北面的中華之地也有一些半民半匪的漁民,不過擁有二百余個縣,每個縣都有幾百在編民兵的越國社會組織終究是比北方的那個大國強出不少,這樣半民半匪的強人并不多。

“要不回村吧?!這海面上據說最近一段時間不太平。”田間一位年少的女子詢問道。

“沒必要,估計是前幾天的風暴中迷失方向的北面漁民吧。村里面自會有當值的人去報告官府,無需我們瞎操心。”同那少女一起勞動的中年婦女說道。

當第三旅海上支隊的戰士們開始在海岸登陸的時候,不遠處那些稻田間的農人們就再也坐不住了。

不論在大明還是越國境內,成百上千聚集起來的壯年男性,那決不會是什么善茬,大概在百步的距離以外正在稻田里勞作的婦女們就四散奔逃起來。

就在這時,猛烈的火器聲伴隨著海風從海面第三旅海上支隊的官兵們來襲的方向上響了起來,如同快速發射的投石索一般的鉛彈如同冰雹一般拋射到二百米外的距離上。幾十名在田間勞作的婦女有兩名膽量比較小的女孩被著聲勢嚇住了,爬在田間企圖躲避過去,被趕到的戰士們從地頭上揪了起來。

如果不包括經濟發達地區那些外來的女性,中國南方不少地方的女性普遍資色其實并不怎么樣。甚至可以這樣說:在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大部分中下層民眾生活困苦的舊時,婦女的整體資色水平是比較偏低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同族聚居和人口流動性差,另一方面就是從底層平民開始將女性視為廉價勞動力進行壓榨的惡果。

不過在這越國沿海平川一帶,沒有中國南方不少地方山嶺地區那樣大的地域隔閡宗族隔閡,這兩個少女又沒有被生活的惡毒磨礪的半人半鬼,因此看起來至少還能順的過眼去。

第三旅海上支隊的官兵們并不百分之百的確定所到達的地方就是境外,而且南方一帶的地方語言對于大多出身山東北直隸一帶的戰士們來說同那外國語也沒有多大區別。對著兩個少女的訊問并沒有多少確切的結果。盡管那兩女平原地帶的少女似乎十分驚恐與膽小,在訊問中也盡量保持著配合。同王光從師傅那里聽到的有關越國民風多么強悍的傳聞大不一樣。

“方言可以不一樣,不過到了縣城或者大一點兒的市鎮就知道了,文字還能一樣?”第一連的連長思索片刻終究想出了識別的辦法。

不過做為張海弟子的王光卻了解的多一些:“難說,受漢化影響大又在歷史上曾經是中國之地的朝鮮及越國官方的文字也是漢字。就算是當地的民間文字中有一些符合其方言的特有字體,我們也未必分的輕那是不是錯字。還是要通過槍桿子說話同他們建立官方的聯系才行。”

越共的執政讓越南民眾生存環境大幅度改善以前,越南的人口長期只有中國的幾十分之一。在17世紀前期,鄭氏和阮氏政權加起來人口也不過三百萬上下,卻擁有幾百個“縣”。這也使得越南朝廷對基層的控制力實際上要比王朝后期的中國王朝強上不少,王權實際上是可以下縣的。不過就算岸上的人把王光所率領的這近千人視為尋常的土匪強盜,那也不是越國境內一縣之地的武裝力量有把握拿的下的。

海上支隊那些海上并不算大的漁船改進而來的船只并不算人力難以抬動,整個船隊徹底上岸并在這個沿海的小村落里完成了船支隱蔽后近千人的隊伍展開五六里左右的距離對岸上這一帶進行了拉網式的搜索。

上岸的隊伍以連為單位在臨近數里之內的幾個村落里展開的大規模的清鄉行動。這樣的行動即便身為主力部隊的戰士們也已經有不少經驗了。而這一帶的鄉村似乎根本沒有什么土圍堡壘之類,甚至在中國境內民風良好的一些鄉村里那些常見的簡單圍墻都不常在。沒有超過一個時辰的時間,在海岸附近臨近的六七個村落里的男性青壯就全都被聚集起來。整個過程幾乎沒有遇到任何象樣的抵抗。

經過對那些看起來似乎不太貧困的一些人的訊問,戰士們終于大致確定了這一帶究竟是什么地方。這沿海一帶數里范圍內的鄉村還是有人識得漢字。隊伍當中的骨干雖然在軍隊里學的是新朝的簡化字,而且語法與文言文也有所出入,不過還是能夠通過紙筆來完成交流。這一帶果然就是越國境內而且是鄭主治下,只不過距離升龍府似乎比較遠。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