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55章 劈山利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5章 劈山利炮

第355章 劈山利炮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為了在一片漆黑的雨夜不至于迷失方向,在水戰中頗有經驗的李魁奇手下的不少幕僚還提出了防止隊伍在黑暗和混亂中迷路的辦法。用薄木片和硬制特制的超大型“飛火神鴉”在白天潛伏的時候瞄準好大致的方向后于夜間發射,這樣飛火神鴉就至少能飛行兩里之遠越過對手的警戒線。

并且在白沙鎮附近河流的上游用飄移的“水底龍王炮”從上游釋放。制和釋放這些信號類武器的人都是精選出來經驗豐富的火器手和火器工匠。“水底龍王炮”和雨中的“飛火神鴉”都進行了特殊的防雨處理并且能夠發出與眾不同的爆炸聲。雖然這些兵器的實戰射程遠沒有那么遠,而且精度誤差可以大到百米以上,但通過這接連不斷的爆炸聲,進攻的各支隊伍就大致明白敵人的駐扎的大營陣地及方位大致在什么地方。

而為了讓參加進攻的各支隊伍能夠在數千人的“營”級單位內進行有效的協同,又統一安排了不少號手并對參加進攻的各支隊伍進行培訓。這福建附近所有適合大軍戰場地的地形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準備相關的地形圖也找到了不少,并且各個營都安排了不少熟悉戰預定地點的人做為人員向導。

即便是如此周密,可雨夜的大規模進攻戰實施起來還是有不少難度,不過至少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了。尤其是這白沙鎮周邊的地形,即便進攻的大部隊發生了混亂,也只有少數通道可以潰逃出來。只要由專門的部隊負責堵住從周圍的山地可能逃亡的退路或者在那里收攏部隊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夜戰失敗可能帶來的風險。當然也有可能在失利的情況下選擇河流順流退回福州,可有什么戰方案是十全十美的呢?

新朝三年舊歷四月十五日左右,原本應該是圓月的夜里因為梅雨季節的來臨而烏云密布,黃昏十分綿綿的細雨不僅沒有削弱的態勢,甚至還有些轉大的趨勢。天空中似乎也偶爾穿來隆隆的雷聲。有人擔心這雷聲有可能讓執行夜間進攻戰的隊伍迷失方向,不過那些做為信號聯絡的武器大多在不少的隊伍面前測試過。那種獨特的爆炸聲同這陣雨之間雷聲的區別還是很好辨別的。

身披著蓑衣頭帶著斗笠并用白布標志和白色圍巾做為近距識別的五萬大軍按照地域和兵源地方言的不同分成了十一路大軍從白沙鎮遠處的群山山口處開始向前面廣闊的原野打著昏暗的防雨燈籠出發了。

從近處看:那燈籠的火光組成如同鬼火一般的光芒,乃至人們聯絡叫喊的聲音乃至腳步聲對于參加進攻的福建大軍每一個人來說都似乎是熱鬧非凡。昏暗之中這些糟雜的聲音讓大軍中的每一個乃至每一隊官兵都感覺到自己這邊兒擁有眾多的人在同自己一起走向危險的戰場,自己并不是孤獨的。這樣的聲音在近處看似乎極容易暴露目標,不過在雨霧之中百步外就似乎覺察不到一點兒動靜了。

依靠東南之地豐富的工匠與人力資源,外加上新朝主力部隊人數并不算多,第四旅的每個步兵連都擁有了計時的鐘表。用以規劃行軍和安排夜間的休息,因此在這樣的天氣下依然能夠隨時掌握大致的時間以執行隊伍行軍野營的時候在整個夜間的野營。

就在各步炮連隊負責后半夜值勤的戰士開始當值后不久的時候,似乎從雨霧之中的上方傳來了如同驚雷一般的聲音。這類雷聲每隔固定的時間就炸響開來。

雖然大多數士兵們還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不過不少經常在測試長的各炮兵陣地上的炮兵軍官們還是感覺到了不對:雷聲應該是沉悶而連貫的,比較輕脆的雷聲則必然會伴隨著閃電。而這些聲音是來自空中的爆炸聲。如果不是己方隊伍進行的測試,那極有可能就是敵人在這樣的天氣下為了進攻不迷失方向所采取的一種手段。

戰備動員就這樣施展開來,烘干的火藥在烘干之后開始不斷的填裝到僅僅同不過三四尺長的劈山炮炮口之中。

不同性質的戰場環境下就會誕生出相應的最佳武器,在防護裝具和各種車輛已經非常成熟的歐洲,即便在拿戰時期火炮發射的霰彈往往也比大口徑滑膛槍發射的子彈還要重。以確保在中遠距離上的威力乃至對任何可能出現目標的殺傷力。而對付幾乎就沒有什么精良鎧甲的,大量的人在進攻中缺乏基本有效防護的南方明軍,李峰離開第三旅的指揮崗位負責兵工生產之后就開發了專門針對南下戰的“劈山炮”

太平天國時期的劈山炮彈藥型制缺乏固定的規矩,火藥性能也不穩定,還不愿意用材料費比較貴的銅來制造,因此性能上往往也多有局限。而新朝以接近19世紀初的工藝標準制造出來的“劈山炮”本質上更像是“12磅山地榴”的縮小版本。為了適應傳統中國下落后于西方的騾馬條件乃至考慮在山岳叢林方面的以人力攜行,炮管的重量大概也不過七十公斤大概一石有余。這是此時代的一匹普通馬或者兩個戰士能夠方便的進行馱載的一個上限。

經過對青銅成分的不斷改良,這七十公斤的炮管平均每公斤重量所能承受的能量終于超過了千余焦爾。可以把三百余枚二十克重的15毫米鉛彈以每秒一百四五十米的初速發射出去。這種二百焦爾左右的二十克重火槍鉛彈對于板甲或者后金那種厚重的雙鐵甲沒有什么效果。而對于皮甲棉甲之類的軟甲乃至簡單的木盾之類卻可以在百米之內構成有效的殺傷,殺傷人體的后效因為是鉛彈及比手槍更大些的口徑也更好些。就算是對上一些擁有厚重防護的敵精兵,三百枚彈丸在十余米的有效射程上散射寬度上也能夠形成密集的彈雨。進攻之中往往沒有有效防護的膝蓋及以下乃至頭部目標依然有極大的概率被命中。當在極近的距離,十倍身管的短管炮也不足以把散彈散射到足夠寬度的時候,炮手可以發射有木尾支撐的散彈以近一步減少霰彈在身管內的運動倍徑,還可以采用側射的方式增加殺傷面積。雖然百米的距離上面對快速的沖鋒往往不過只有兩輪或最多三輪發射機會,卻可以有效的具備每炮在戰場上殺傷至少三四十人的潛力。

除了發射威力合適的霰彈以外,這類火炮也可以使用過去常用的步兵臼銃及重火炮通用的六兩鉛彈,一次可以將三十枚六兩鉛彈以每秒一百四五十米的速度發射出去,以威脅某些特殊的重防護目標。在發射實彈的時候則可以勉強威脅大部分車盾等目標。

在不斷的測試中李峰等人還發現:如果以每公斤身管的青銅炮威力來說:太重的火炮或者太輕的火炮都會影響到平均重量下的威力。這種七十到一百公斤身管級別的火炮同等條件下的能量和壽命要比九斤彈青銅炮高出不少。因此如果要像九斤彈青銅炮那樣挖掘壽命潛力來進行“極限射擊”還可以把雙倍于標準的鉛彈和彈丸發射出去,這種情況下的壽命不至于低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很顯然:九斤彈青銅炮的裝藥占身管標準本來就高過歷史上的12磅拿破倫炮,而70公斤劈山炮的初步標準卻十分接近歷史上的12磅山地榴。

這樣的輕炮僅僅配備了少量的騾馬,就讓一個七人的炮組可以完全負責從火炮到彈藥的全部后勤,每個步兵連都可以配備四門劈山炮組成的加強炮排,步兵營則用十二門劈山炮組成的輕型炮連代替了原來的營炮連。步兵旅依然配屬了擁有12門四百斤身管的青銅炮用于攻城等特殊任務。不過在必要的情況下,標準的九斤彈青銅炮依然可以用大概二百米每秒的初速發射上千枚二十克15毫米鉛彈構成的輕散彈用于側射,或是發射實心炮彈。

雨夜里并沒有良好的視界,當第四旅四周陣地內的炮兵感覺到不遠處似乎有些動靜的時候敵人似乎已經從四面八方接近了。如果不是這么規模龐大的敵軍不可能都是精銳,這樣天下的潛伏進攻幾乎是很難在幾十米到百米的距離上被發覺的。

“敵人的大營在哪里?真的有么?我們怎么找不到?”雨霧中兩個提著微弱光亮燈籠的人大聲的說道。依靠兵力的優勢,這些人似乎不害怕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暴露位置,但在尋著余中飛火神烏進行尋找的時候卻沒有發現白天偵察的時候曾經看到過的那種帳篷。

“這伙狡猾的強敵有可能在任何方向出現,諸位小心,隨時做好近戰準備。遇到情況不要慌亂。”遠處的一個聲音高聲回道。

不過這些話炮壘和戰壕里的新軍主力戰士們雖然聽不懂卻也明白敵人的臨近了。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