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45章 漂雷之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5章 漂雷之險

第345章 漂雷之險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3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字體:

字號:


作者:女俠獨孤雯

明前的鄱陽湖水戰,朱元璋等人依靠洪都月余的堅守才率領主力趕到。而如今自鎮江至鄱陽湖千余里的江面上,逆江而上的張海等人顯然無需這個時間。而且隊伍集結并準備出戰的時候不是依據湖廣方向敵人的動向被動的一次迎戰。早在京師之戰的消息傳來之后,水路進兵的各種準備就已經籌備開來了。

不論是二十四艘千料級的主戰大船,還是這次準備跟隨主力出戰的三百余艘舢板小船普遍都安裝了經過不斷試制改進后的短螺旋槳踩踏動力裝制。效率上不要說比劃槳,就是比那些明輪一般的車輪舟還要高出很多。

在南京附近的水域船隊完成集結后,新編的公安軍新一旅和新二旅的戰部隊也輕裝上陣,做為動力人手跟隨張海等人所在的近衛部隊及第二旅一同上了船。

沿途己方控制區內擁有不少補給站,并在夜間行船的情況下也有岸邊的公安軍地方部隊抽選出的人負責接應的情況下,船上的人按照每六個時辰一輪的特殊息時間交替進行踩踏劃水業使得連續的高強度勞動不超過六個小時。

這樣就使得正規船隊的相對水流的速度可以達到五節左右,接近古典時代地中海的人力巨槳大船接近六節的最高速度。

雖然是逆江而上,而在舊歷四月間的時候長江中游大部分地方的水流速度不過時速四五公里約兩節半或三節而已。晝夜交替展開蹬槳業的大小人力船只在長途的航行中每晝夜差不多以二百里的速度航行,施展出了堪平坦草原上騎兵突襲才能擁有的晝夜速度。僅僅集結起程后不過五天左右的時間就抵達了九江府湖東新朝軍隊所控制的邊緣。

在彭澤一帶規模龐大的船隊剛剛完成了長途航行后的最處休整并補充了必要的補給物資后,從湖口前線就傳來了敵軍規模龐大的船隊以小船為先鋒似乎要展開清江突襲的消息。

“大船一百零五艘左右,看吃水的樣子不會比我們的深,也不比我們的大船長,但是看型制似乎比我們的主力平底戰船還要大上不少。那些大船攜帶的士兵數量不詳,不過少說也能容的下五百人。小船大概千余艘,每艘小船上大約三十余名水手及士兵左右,而且看起來還很寬敞,明顯也比我們的小船大不少。”直屬近衛部隊中央調查部門從湖口一帶急行順流而下通稟敵情的人說道。

當初微服出巡太湖的時候,雖然張海及親衛連所在的小船隊可以在幾乎沒有多少代價的情況下輕易戰勝了十倍以上的水寇殘敵,不過那僅僅限于親衛一連在水戰時擁有的強悍火力而已,并且也是防御能力不算很強的小船之間的戰斗,對于整個以近衛旅和第二旅為核心的新軍主力來說,規模及兵力近五倍于己的敵船仍然是不小的挑戰。

“首輪炮戰,解決掉敵大船的硬帆后放風箏,炮兵不要在乎身管壽命,也不要害怕炸膛。為了射擊準確和不短的移動中向敵開火船只頭尾迎敵盡量避免使用舷炮。”李峰在旗船上的戰前會議上吩咐道,正在張海與劉洪濤等人商討應敵戰方案的時候猛烈的爆炸聲忽然沿著江面帶動著船艙內水線傳來了巨大的震動。

船隊以西不遠的江面上猛烈的爆炸掀起巨大的水柱,水花被炸到似乎接近千料大船船身一般的高度。

按隊伍里不少炮兵及火器工兵們的經驗,這至少是裝載著五百斤黑火藥的巨型臼炮彈才會有的威力。在這樣的威力之下,即便是炸彈在相距數米的地方爆炸也足以摧毀千料級別的大船。

“是從遠處敵人那里飄來的水雷,被我們前面的小船提前發現并引爆了。”船艙外的戰士通報道。

張海迅速下令旗手指揮各大船以分散開應敵。為了盡可能的發揚數量并不算多的火炮,新軍水師這次前來的千料級別主力戰船并不算多,一共不過二十四艘,以一里半左右的范圍展開的時候還是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回避這些并沒有多少制導的爆炸物。三百多艘小船也跟在大船的附近分成二十四路負責前衛。

新朝三年舊歷四月初三的上午,彭澤以西的江面上還是天氣陰沉著,能見度并不是十分良好。不過遠處湖廣水軍那在整個江面之上連成一片的帆影在近二十里遠的地方也逐漸的顯現出來。

這一次湖廣水軍的大船雖然數量占據明顯優勢,不過迫于新朝水師犀利的火器之為也不敢以大船打頭陣,而是以數量眾多的小船為先鋒順流而下,在逆風而順流的最有利態勢下展開了進攻。并且以過去半年里花費不少資源和精力打造的“飄雷”為先鋒,在敵船還沒有進入射程的時候似乎如鯊魚一般形狀的黑火藥漂雷便以在幾百步外以望遠鏡仔細觀測才能發現的隱蔽性順流而下的飄了過來。

前衛小船上優秀射手的攢射之下,不少水上部分很顯眼的飄雷在近則在四十步,遠則百步左右的距離上于連翻槍銃射擊之下被打的提前引爆或者失效。不過即便是這個距離,帶來的巨大震動乃至水波也險些讓幾艘距離爆炸最近距離上的小船傾覆。

“旗船這里不太安全,圣上還是趁敵人還沒有靠近轉移到其他的船上吧!如果有敵人的水鬼負責的潛雷來襲,那后果不堪設想。”負責水師的周松似乎發現了遠處敵人飄雷和潛雷大致攻擊的重點,似乎都是沖著中路的旗船而來的,相比之下反到是靠近岸邊的大船更為安全一些。不但可以得到部署在陸上己方助戰的公安軍及地武的掩護,船只發生危險的情況下也容易躲避到岸上。

張海只是思索了片刻遍回到:“去小船上或許更靈活,但最好也在旗船的附近。這樣即可以更靈活的應對各種威脅也可以負責整個船隊的指揮。”

不少時間以來,包括親衛連隊在內的新軍主力打了不少傷亡輕微戰果巨大的一邊倒般的戰斗,張海不希望這一次隊伍面對實實在在的傷亡風險表現出畏戰的姿態。

滬ICP備11016960號9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