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21章 成敗內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1章 成敗內因

第321章 成敗內因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30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歷史小說»»文/女俠獨孤雯本章字數:2223:

“這一戰我們繳獲了六十余門水準雖然趕不上我們,但卻比尋常明軍那些貨色好上不少的野戰炮,還有四千余支尚算完好,水準也不差的重槍,大部分是火繩槍其中約有五百左右是燧發槍。鎧甲的水準也比明軍的那些好上許多,不過也比較麻煩。這些仿造歐洲的板甲盡管不如我們的精至也大多沒有關節部分,卻同樣是按照身材定制的,恐怕在修補完善后要花費一翻工夫才能奮發下去了。不知怎的,銀錢我們繳獲的卻不多。難道對手也是一支不靠銀錢賞賜的隊伍?”宋子悅見到近衛部隊及近衛一旅還有趕來的第二旅統計上來的戰報的時候也不由的發愁。這些裝備對于此時的新軍主力來說似乎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燧發重火槍或者板甲的制造并不容易,計算好相應的尺寸,這些我會讓孩子們把對合身的戰士找到。至于其他的,就做為補充到治安軍各旅的軍火吧!”張海略微思索后回道。

不過這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山寨歐洲兵器并不是張海最為關心的:“俘虜的情況怎么樣?”

“俘虜似乎并不多,似乎有些不服從和不配合的按照軍隊里的規定都被處決了,還有很多重傷的敵俘虜也被處決了。同時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敵人潰散逃亡。比較完整的俘虜只有七百多人,其中超過一半還是勤務兵,被俘的連以上軍事主官只有三人,其中兩人態度還算好。這些被俘的敵兵不少是被我們的火力震懾住了,加上頑抗的人被我們解決不少省下這些都是比較消極的。”宋子悅回答道。

張海親自見了一名神經似乎有所恍惚的被俘敵兵,似乎還是個下層隊正乃至不少時候以來的老兵。

原來這伙徐州團練崛起于萬歷末年,似乎比自己起事兒出道的時間還數年。在徐州及臨近地區擁有不小的勢力,但是在天啟二年秋天自己在鹽山起事后剛剛完成武安山寨練兵的時候就忽然決定從徐州及山東等地撤出,做為朝廷所招安的一股力量轉移至開封等地做為十分低調的團練存在。

聽到這股力量的一些歷史及種種事跡,張海越來越懷疑這是一個稍稍外行一些的穿越者魂穿本位面了。在此時的歷史環境下一個并非海商或者沿海士紳階層出身的中下層人士,根本不可能擁有這樣堅定學習和效仿西方的見識。

趕來的劉洪濤聞聽到這徐州團練的歷史也為之震驚:若是在鹽山起事后不久甚至是武安的時候我們哪怕遇到五六千規模這種級別的對手,因為那時我們的力量遠遠比現在要弱小,恐怕也會有不堪的后果,甚至突圍的時候核心骨干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這股勢力起家比我們早不少,局面也比我們開創的早,可卻沒有擁有領先于我們的局面。甚至在我看來,即便沒有我們,這樣的勢力能不能奪取天下都還不是一個必成之局。大家說說看這是為何?”張海思考許久后向眾人問道。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張海身邊的一些弟子覺得并不難以回答。

“師傅您說笑了,這時代的尋常人能有全面向歐洲學習的精神,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他們怎么會有師傅那么多受天帝的啟發所想到的從兵工設計到軍隊乃至軍校管理制度等各種手段?”

張海思索片刻遙遙頭說:“這伙人的主事者極有可能也是來自于天帝所言的大世界。在許多問題上的見識上,為師并不一定高于他。他可能并不精通于未來的諸多實用技術,為師所發明的種種又有哪一樣是這我們這個世界想到卻難以做到的呢?沒有一件是通用于未來的兵器。他們的局限就在于或許擁有為師一樣的知識與文化,卻沒有開拓性的創新精神。迷信于權威而不善于邏輯的思考事物的本質,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

“根子上也錯了。”劉洪濤在了解許多后似乎認為徐州這伙人的敗落并不僅僅局限于此:“師傅從小開始就立志于教化我們真正的理想和信仰,從小我們也不認為自己與師傅是彼此可以相互不從的平輩。甚至選拔我們這些弟子也頗費了一翻功夫。而這徐州團練上層眾人據我們了解到的許多情況看,同史書上的那些王侯將相沒有本質不同。都是一個以從龍乃至封侯拜相之理想利益為核心凝聚力,熟人關系封建義氣做調味品的傳統武裝集團。可似乎卻少了一種歷史上那些開國之君或名人大家們所擁有的氣魄和膽識.。”

張海回憶到:“另一大世界有一闖王起家的時候,核心堪戰之兵最多時也不過數千,同天啟初年的這伙人相當。他們沒有像很多人那樣拘泥于自己的巢穴根本,沒有那么多金屬鐵甲。但是在北方各地轉戰之中雖然屢受挫折卻沒有同當年的白衣匪盜一樣力量逐漸在消耗中變秒度。而是依靠堅定的平民立場不斷的得到軍戶中下層士兵乃至那些受壓迫百姓的擁護,從而逐漸發展壯大。依靠鍛煉和考驗乃至不斷的淘汰讓隊伍變的越來越強,直到攻占了明朝京師有了開國的局面。如果不是外虜與邊軍那聯合起來的二三十萬野戰力量太過于強大,這是才是一個成功的開國明君的故事。而徐州這些人不屑于同百姓為伍并與世上的大戶為敵,卻也沒有自身的堅實組織基礎,還缺乏在大風大浪中考驗與鍛煉自身的膽魄,這才是最終拘泥于局地并面對突變錯失良機的根本原因。”

張海雖然對弟子們這樣說到,其實在內心中卻也不得不反問:難道自己就是一個敢于拼搏和冒險的人嗎,一開始不是,現在也遠為夠格。自己思路上的開闊而嚴謹的規劃才是今天這一且的基礎。

徐州之戰后,張海等人的隊伍甚至來不及在這隆冬季節全面而詳盡的清理戰場,就迅速通知其他各個步兵旅下達了向開封等地展開全速突擊的命令。

很顯然:如果徐州之敗的消息傳到中原腹地,那里的敵人在威懾之下就很有可能外逃。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