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311章 中年戰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1章 中年戰士

第311章 中年戰士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30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歷史小說»»文/女俠獨孤雯本章字數:2289:

女孩的姿色在張海看來不過中等而已,可對于村中那些哪怕是擁有不能生育或身有殘疾的配偶同樣可能覺得是幸運、渴望正常家庭生活的光棍來說卻似乎好比天仙。

各種各樣原因被霸占、被拐買、被掠奪的女性通過暴力的手段被強制分配給沒有配偶的男子雖說從倫理上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對部分人也貌似有些不公,但這確實極大的改善了不少中下層百姓生活的積極性乃至生活的態度,是歸還給民間的大福。像那名中年男子一樣從渾渾噩噩懶散消極到變的勤勞積極人在這鄉村之也遠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婦女地位及生活較高傳宗接代觀念也開始薄弱的現代社會,或許有一部分單身的男性是出于對負擔和風險的厭惡,乃至對那些“剩女”的不滿而選擇單身。而在此時代的那些城鄉男性光棍中,可望而不可及是絕大部分的原因。

當然,即便在光天化日之下張海等人也曾聽到過遠遠的村落中似乎隱隱的傳來女子的哭聲乃至打罵聲。

“我們要不要去看看?”劉洪濤問道。北方小門小戶之中女性的地位似乎比南方稍好一些,在張海不少弟子們小時候的印象里,并沒有見過多少家庭暴力,也沒有男女尊有別的意識。在隊伍的紀律要求上,打罵甚至女干淫婦女雖然比不了叛變或者貪污這等大罪也是有可能受到嚴懲的嚴重違紀。

“我們繼續走吧!”張海卻沒有多少猶豫的說道。

女性的地位低下及由此帶來的深重苦難并不僅僅是存在于那些大戶人家之中,在南方稻田區不少地方即便是貧民之中的女子景遇也幾乎和農奴無易。就這個問題張海思考過很久,但參考后世蘇區革命時代婦女運動的諸多阻力和給農村底層男性帶來的影響,并不打算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點。甚至在可以自己預期的未來:張海也不希望男女平等是一種共識,不論強弱必然是要有尊卑的不同。

“幾千年農耕文化傳統的影響之下,我們中華的男性雖然有一些交往能力出眾者,但總的來說:不茍言笑也不善交往。更不善于以平等的身份同女**往可以說是相當一部分人的普遍現象,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有生活條件差經濟地位低下等很多局限。現在或許可能顯不出什么:可如果女性真的普遍有京師中那樣較高的地位,又能相對獨立的在社會上生活。今后城鎮化及教育成本的提高又使得撫養子女的負擔加重:你們說會有多少人沒有家庭或沒有自己的子女?”張海若有所思的問道。

在21世紀不僅僅是中國大陸,就連社會福利和經濟水平并不算差的臺灣日本等低也飽受少子化的困擾。雖然一些人不覺得什么,但對于整個民族外加此時代來說,這樣的問題就遠遠要重于那些很可能導致有些人并不知福的所謂“平等地位”了。

張海等一行人繼續向南行進,因為沿途的鹽貨售出不少一行四人的負擔也大大減輕了,走起路來似乎更為輕松。再加上初冬時節不少地方的水路依然算的上暢通,自吳縣南下后不過一日有余的時間就抵達了距離余杭并沒有多遠的桐鄉。

自南京至松江再到杭州的蘇南浙北三角區內,本就是天下富庶的地方,年景不好的時候往往也能擁有每畝兩百斤稻谷原糧或一百斤米,人均四百斤口糧以上的糧食產出。而在大多數年份下,每年能產出的多余的糧食排除銷往市鎮的比例之后仍然能夠高達總數的四成。這也是環太湖的不少地方往往一府之地就能夠提供相當于有些內地省份全省糧食產量的原因。

隊伍掌控東南并在冬季平靖地方后的頭一年沒有多少稅賦,人口壓力也大大減輕的情況下生產出來的稻谷在不少銷往城鎮的情況下也足足比平時需求的數額多出近一倍。

原本這些東南膏腴之地剩余出的大量糧食要通過運河供養從京師到揚州幾千里運河線上的數百萬人口,而如今從京師到運河沿線在供養新政權三十萬治安軍及幾萬其他新增的體系內人員的情況下各種負擔仍然大大減輕,剩余的糧食在不少的地方都堆滿了糧倉。

“預備!”

“散開沖擊!”

“收隊!”

桐鄉鎮的小鎮街口處不遠的平整田地上,三百余名男子在操持著長矛訓練者,也有不少人以各種各樣的器械鍛煉著臂力。

了解不少軍務的張海等人當然知道這是新建負責守備的治安軍步兵營隊伍在進行著訓練。小方陣向各個方向的散開沖擊與收緊防御是最常用的戰術了。

除了攻堅用的輕炮,新組建的治安軍步兵營并沒有配備多少火器,四斗力尋常的人經過時間并不算長的訓練就可以拉開的弓箭算是主要的投射兵器了。哪怕包括箭支的成本,這種斗力不大的獵弓成本上比鳥槍或者最簡單的堪用火器成本還要低上不少。算是主要戰兵人人都可以配的上的弓箭了。

“這些人們看起來所用的四斗弓都是類似清弓一般的拉力包線良好的優等弓,但即便如此真的能在戰場上堪用么?”并沒有多少掃蕩作戰經歷的張壘不由的疑惑道。

“按照我們在北地的經驗:那些鄉間的鄉勇頑敵往往并沒有合格的鐵甲,有些木盾就算是不錯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射速和射程更好些也能拋射攻擊的弓箭反而是更好的選擇。”對這些作戰并不陌生的劉洪濤解釋道。

不過讓張海有些覺得疑惑的是這些場上訓練的士兵們并不僅僅是隊伍上要求的適齡少年,還有很多似乎是那些少年父親一般年齡的三四十歲的接近中年上下的男子。

這一路上走了,張海等人也多了不少以外地人的身份同當地百姓打教導的經驗,閑聊之中的劉洪濤便向村中的一名在旁邊閑看的少年問道:“新軍隊伍不是只收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么?這么這樣多似是成家年齡的男子們參加訓練?”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