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286章 我非李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6章 我非李闖

第286章 我非李闖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歷史小說»»文/女俠獨孤雯本章字數:3728:

遼東的敵人送來的信件很快進行了開驗,一是在京城找相關人等驗證送信人與筆跡。二是安全檢查。

辦公的機構都集中在京師宮城附近,在會上討論完馬政建設的時候時候來自孫承宗、王在晉、高地等人要求聯合對抗東虜的結盟信就送了過來。

信中沒有談及投降,顯然是對明廷還報有幻想。當然自己在攻占京師后也沒有像李自成那樣去勸降。

“師傅很早以前就對我們講過:天帝所講述的另一大世界中,關寧軍投靠了東虜,聯合夾擊民間義軍與山海關附近,這是又要演這一出?”劉洪濤顯然想起了什么。

“這孫承宗據說士林中的風評不差,而且是文人而非武將,怎么也會如此沒有底線?”也有的弟子有些疑問。

張海也有些感慨:類似的民間起事,歷史似乎又一次走到了相似的關口。相比另一位面的李自成,自己沒有什么十萬大軍,但是實際的力量顯然要強大的多。并且不僅僅是野戰,攻堅自己同樣有很多手段。能否在東虜集結來臨之前首先打垮關寧軍?張海并不相信關寧軍會比自己在關內見過的那些明軍強多少。

不過這些念頭剛剛升起的時候卻才發現:恐怕當年的李自成也是這樣想的?也想起不知是誰說的某名言: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但它是押韻的。這樣一想,很多事情似乎明了了起來。

類似的戰略格局與類似的環境下,人們總會做出相近的選擇:對于關寧集團來說,不論是誰負責領導,人物是誰,只要這個集團的性質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它都會把自身的庸俗利益做為第一戰略考慮。

一個要建立比較強中央集權的開國大一統王朝不論是農民軍還是唐宗宋祖之流絕對不會是它的第一選擇。因為:他們要做太大的土皇帝,這種地位自宋元以來任何一個開國之君都給不了。換項羽那種有理想的人或許有可能,但項羽所倡導的秩序在兩千年前就已經不和時宜了。

而在這種時候替關外的北方少數民族為虎作倀不論其是否選擇像吳三桂那樣投降,“聯合外敵遏止家賊”都將是這些人最理想的出路之一。因為對于那些少數民族來說:北方的利益就已經足夠大,沒有維護“中央集權大一統”做為政權合法性的絕對必要。滿清這樣的少數民族在康熙時代最終走向更甚于漢族王朝的中央集權大一統,是吳三桂等人難以預料的。

思考了許久,張海笑道:“如果我所料不錯:如果我們順著這伙人的意思來:他們會在我們出關之后與建奴前后夾擊我們。如果我們要求他們投降,或者只派少數出使兵力摘他們的桃子,這些人就會陽奉陰違逼我主力前去山海關。如果我當初沒有天帝的開化與教導,不知另一位面和世界上的事兒,說不定真會中這些人的圈套,可他們現在卻打錯算盤了。”

“我們又不是造反的農民軍,他們聯合起來打,我們就將他們一勺燴。我實在不相信:即便是內外敵人加起來的二十萬人又如何?這些人就算有不少是騎兵,并且戰力強悍,暫按三十萬以前的對手計算,以我們現在的火力在這樣少雨多晴好日子的秋天勝算也極大。”張萬勇在經過不少關內的作戰后不以為然。

“如不是必要,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去打那些‘勝算極大’的戰爭”張海仔細思索后還是覺得不應該輕易改變原來的計劃:“‘勝算極大’在我看來就是風險很大的代名詞。特別是我軍與后金軍隊從未交戰過,對手的戰斗力遠遠強于我方的估計怎么辦?就算勝了,他們主力完善的北逃西逃,然后我們主力一撤又回來騷擾怎么辦?我們要有不戰則已,一戰就能定乾坤的絕對把握才是出戰的好時機。如果一定要量化:我們在對手無法逃離有效火力范圍的短促時間內就幾乎能將對手殲滅性打擊之。這樣,就可以同敵人一戰了。”

接著張海依照身邊的小女孩們準備好的紀錄稿大致算道:“還是按照原定計劃,將我們的隊伍過程一倍并鞏固好,另外掃平關內的殘敵,這才到了與關外的強敵徹底攤牌的時候。不僅僅是東虜要解決,凡唐漢曾經名義控制范圍內的周邊其他地區也需要我們徹底平定。朱元璋那些‘不征之國’的概念在我們這里是沒有的。排除戰略預備隊,如果我們的機動兵力有六個旅大概一萬兩千名合格的步兵,以短時間內可發射的二十發箭彈能夠有效殺傷四人計,那么僅僅是步兵火力就有數萬人的殲敵潛力,加上四百門以上的火炮,就算受天氣影響比較大的火箭兵器和航空隊無法有效發揮作用也有在很短時間內殲滅敵一個戰略集團的能力。才有了同敵人主動開戰的前提。”

當然,不少有心的弟子發現張海在講這些話的時候沒有再提過去曾經提過的“關門打狗”戰略。也就是說同后金集團的戰略決戰是否要拘泥于關內?張海已經沒有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對手的戰略配合上了。或者說,在擁有很強的短時間殺傷能力的情況下,少量殘敵在決戰中最終西逃北逃,后果也未必有預想的那樣嚴重。

張海也似乎有了一些對于未來看法的改變:當年的遼國被擊敗西逃、花剌子摸被擊敗后西逃、因為喪失了原有的環境也失去了必要的中下層基礎,已經很難在恢復成為一個有威脅的戰略強權。即便后金沒有多少人逃出東方,今后的新政權不一樣要最終面對那些未必遜色于后金的各種強手?

太和殿外的廣場上,幾千名軍兵正在進行步操的演練,那不是近衛旅或第二、四旅的主力部隊。而是從南方調集而來的二十個左右的治安軍步兵營在補充了一百多名新軍戰士做為新的連干后從重新挑選打散后的俘虜中重新編組的幾萬臨時武裝中的一部分。

過于短暫的時間不可能讓這些人熟練的掌握諸如火器操作乃至射箭開炮之類的軍事技能,文化訓練就更不要說。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紀律性與服從性方面的訓練,乃至基層隊伍上人員語言上的熟悉了。

即便以水準并不比敵人低多少的治安軍步兵營為基礎,十余天的訓練當然不能保證這些人成為合格的堪戰力量。但有了足夠的人手和基干力量打底,幾萬人左右的兵力滿足京師的城防守戰需求算是勉強夠了。

不安排足夠分量的人負責駐守,這樣的力量或許擋不住東虜和邊關明軍的聯合襲擊。不過張海不想為京師這個暫時還很雞肋的人安排重量太過的親人付出駐守了。

“臨時組建的五個六千人的治安軍步兵旅按時就要由你們負責了。你可知道你們的敵人是什么?”張海最終選擇從身邊的弟子中抽出兩人去替換被抽掉的第二步兵旅的一名核心弟子及一名學塾弟子,由原來負責第二旅三營營長的陳勇和副營長王鼎去負責京師的防御。

“首先是關外的東虜,其次是來自或北或南的殘余明軍。”做為臨時京師守備的陳勇認真的回答道。

“自從鹽山以來你們已經隨我進行了許多不少的攻城戰了,這京師的城防對于我們的野戰主力來說當然算不上什么障礙,不過對于殘余的敵人和關外的東虜卻不一樣。你要像過往的敵人認真的學習,謹慎而謙虛的向有過這方面經驗的前京師守將討教。只要我們的戰備沒有問題,就算城外的敵人大軍云集城外,也當能堅持到我軍主力從哪怕遠自南方的地方趕到。不過我更擔心的悲劇是去年臨清至南京的那些,很多戰士乃至軍官沒有犧牲在戰場上,卻死于貪欲下僥幸的心理。我不希望為師自幼下了很大力氣的核心弟子中出現這種悲劇,你們能夠明白么?”不知怎的,張海說這些話的時候有些悲涼或沒有底氣。這么大的利益和權力責任的考驗,這些還未到成年年級的少年真正的能經守的住考驗么?設身處地的思考,張海自己也沒有這個把握。

“師傅放心,如果我們出了問題,絕不會求情。”陳勇坦然的說道。

“我們知道應該怎樣做。”王鼎也回道。

張海思索了很久,最終南下啟程準備以主力退守東昌展開新一輪的征兵與整訓,除了天啟與魏乃至張皇后及眾在京官員等幾百名少數重要人物不能留在京。大部分的宮女及京城中征掠來的女子并沒有帶著南返。

畢竟隊伍的規模是有限的,隨行南下的三個旅的一萬多人的主力加上必要數千名車夫大概兩萬人左右的樣子。

這時候身邊一名弟子忽然似乎想起了什么:“關寧一代孫承宗那邊兒的回信怎么辦?”張海本來打算對于早已被自己所看穿的老套構謀不予理采,或者干脆挑釁般的送去一封白紙就可以了。

不過仔細想了想還是請了一名京師中寫字尚算可以的文書回了一封態度尚算認真些的回信:大致的意思是說天津的畢自嚴,萊登的袁可立等人如果也贊同您的聯合抗金的看法。關寧所需要的糧食錢財可以按時送到。至于出師關外,那還需要少則一年多則大半年左右的準備即可。如果解決了建州,關內封王徒惹猜忌但是關外之外的整個北地乃至朝鮮等均可做為遼東諸將封地。

張海如今的需求僅僅是一年左右的時間而已,如果對方撕破臉不給自己這個面子南下來重新尋釁,那么以如今新軍集中起來的精銳不論是京師解圍還是山東腹地山區的交戰,主動權就都在自己一方了,特別是在江南膏腴之地已經大定的情況下。

“關內外的敵人加起來雖然力量龐大,但如今的我們的力量卻遠非那天帝所講的另一位面的李闖。”畢竟顧慮主力倉促的撤出京師會讓弟子們和新軍官兵們各種疑惑和畏懼,在離開京師的時候張海自信的對眾弟子們講道。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