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201章 原則底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1章 原則底線

第201章 原則底線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歷史小說»»文/女俠獨孤雯本章字數:2316:

為了避免對手了解青州城頭的大致布防措施,接見朝廷使者還是選在了西城門樓岱宗門內不過一箭之地臨時設立的如蒙古包一般的軍帳內。

按張海的信中所說考慮到那些人過往的種種事乃至信用,為了安全起見,按照自己的規矩沐浴更衣之后才能見面。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似乎是一種禮節上的表示,但還是讓從京師中前來的使者感到很不自在。

“你們未免也太過謹慎了吧?與期如此膽顫心驚的生活,倒不如接受招安投靠朝廷為國效力。”前來的人當然沒有那種當代西方商家政客在商業談判或電視辯論競選演講前那種進行周密準備或者研究各種可能應對方案的習慣,中國的官場商場也從來缺少這種習慣。

不過接受這種任務的多多少少的也算是個有些膽識口才的人。

“其實我不是第一次同官府打交道了,首惡必誅是一貫的原則,這些話你不比對我們講,沒有用。我們張家起事的目的乃至奉天帝的召喚,絕非僅僅為了混口飯吃或給個一官半職就滿足無知小民。”**對來使說道。

“那你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仔細的又回憶了一遍張海在信中大致的原則:“按我們原先的看法:自上古西周以降,除了兩漢之間的前新之外,沒有一個皇朝是真正以民眾的利益,世間的革新為己任的。更不要說先有小明王之事后有靖難之役的朱明。早就到了該改換天下的時候了。”

來使冷笑道:“你們好狂妄的口氣,就連東虜在談判中也未曾有過這樣的獅子大開口。人家也不過是要立國而已,可沒有自憑幾場勝仗就覺得有改換天下的本事。”

“那大不一樣,關外那些漢話都不講的蠻夷所憑仗的不過是頂多一二十萬丁口的部眾而已。而如今僅僅在這青州城中的丁口就未必遜色于那些關外蠻夷。更不要說全天下受窮受苦的百姓都可以成為革新事業中的精銳戰士。”

“你們妄圖打江山坐江山是為了天下百姓?這種大話你們自己信么?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周恩復始.”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退一步說:即便是周而復始,那也是天道。人無不死之理,時代也是不斷的革新中進步。”**鄭重的說道。

使者沉默了許久,思索道:雖然這位負責接見的頭目口氣似乎不小,但既然愿意找自己談而不是直接一頓宣教之后把自己驅逐出去,那就說明那些狂妄的口吻不過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手段而已。

“如果你們想憑借現有的這點兒連幾個府也守不住的人手執意要如此,那也就不用談了。不過事情難道真的再沒有轉換的余地,你們真的要把這造反奪天下之路一直走下去不成?”

“也并不是完全沒有轉換的余地。”**并不顧及亮出自己的底牌:“如果朝廷能做到以下的變革,那么我們或許會用十年至一代人左右的時間觀察實效之后放棄奪天下之念接受招安的打算。”

“什么條件,說來看看?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而且是朝廷所能做到的,那不成問題。”

“第一:百萬皇族中的九成九要貶為庶民。其余減等而待之。翻遍史書,對宗室之厚未有你朝。然而害天下之深,民怨之大,恐怕還要甚于當年建元之后的蒙古人之上。第二:廢除軍田、廢除軍籍匠籍、廢除衛所,全國只保留不超過六十萬的軍隊員額。第三:廢除秀才及以上一切官紳讀書人的各種特權。廢八股,科考取士按照我們選定的內容并按照我們的要求來進行。第四:廢除翰林、太監、還沒有名分的宮女回民間。這四條最基本的原則,哪怕少了一個詞,一個字,便只能證明你朝不僅在談判上沒有誠意,還缺乏刮骨療毒自我革新的勇氣。是注定要被天命所淘汰的。”**回憶了片刻之前所做的那些功課,認真的說道。

在之前討論的時候,這四條的哪一項看起來都是為了朝廷所好的良策,也且中時弊。但是朝廷如果真的下定決心怎么辦?是眼看著對手革新后變的更強,然后十年之后等著交權么?但張海始終認為除了毫無誠意的拖延,朝廷甚至沒有當中公布答應的可能。清末新政之時都有五不議之說,因為那涉及到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統治的核心。而如今的明廷有怎么可能在壓力下與核心方面上妥協?

針對這些看似為了朝廷和天下著想實則苛刻異常的條款,來使似是思考了很久后看似頗有誠意的回答道:“這些既然是你們底線,那么最終的決定本人也無法擅自做主,只能回去之后稟告圣上參詳。不過我想你們自己也清楚:除了這第二條以外,其他的幾乎哪一條都關忽國本,幾乎沒有任何被接受的可能。而我想,我們的底限和原則恐怕更具有可行性,不知道為了民族大義你們可曾愿意?”

“說來聽聽?”

“你們南下的大部離開東南之地,由登州北上分封遼東。這樣,既免除了和朝廷兩強相爭讓外人得利的可能。又能避免了禍亂中原挑起內戰的可能,想必自命以民為本的你們不會推辭吧?”

關于這種可能張海在與弟子們商議的時候顯然也已經料想到了,按照張海大致的估算:明年秋季的時候隊伍上講擁有一萬幾千核心戰兵,已經不懼遼東的敵人入關內干涉。但這僅僅是依托內地人口與補給隨時可以獲得的優勢能夠牽制敵人而已。如果要對極有可能是東亞最強的這股敵人展開有效的遼東攻略,還要避免嚴重的損失風險,至少也要到后年夏季才有可能。如果朝廷愿意再給自己至少一年半的時間,這件事情有的考慮。

“讓我們放棄唾手可得的江南之地去遼東為朝廷平滅蠻夷,說起來雖然有些一相情愿。但我們出于大義卻不是不可以接受。不過至少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準備才能夠抵御關外建奴全力進攻的風險。”**回憶著事前張海在信中叮囑過的一些原則和底線回到。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