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55章 伏兵四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5章 伏兵四起

第155章 伏兵四起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歷史小說»»文/女俠獨孤雯本章字數:3562:

很顯然:盡管近衛第一營井然有序冷靜沉穩的開火殺傷了多達六千余人相當于自身兵力八倍的敵人,發揮這個時代前所未有的火力。92Ks可還是在城西大營明軍源源不斷的進攻下陷入了絕境。

不僅僅是臼銃的火力,依仗優勢兵力的敵人從百步以外的距離上拋射過來如飛蝗一般的幾萬支箭雨也讓不少戰士負了輕微傷或手腳被命中,向敵人打出的箭彈火力一下就委靡下來。

張海雖然沒有被拋射過來的箭羽打中,但仍然有一個顆從側面飛過來的六兩鉛彈形成的跳彈打在了左腿小腿的迎面骨上。盡管新制的護腿乃至地面都分散了相當部分的能量還是感到一陣刺骨而又鉆心般的疼痛。

雖然不知道規模龐大的敵人已經到底有幾萬兵力集結在近衛第一營周圍,但看到隊伍的狀態也知道是時候下達命令了!

僅僅在兩軍接陣的階段情況下就遭遇數千傷亡,大多還是性質嚴重死亡率很高的重傷,其實也已經讓城西大營規模多達十萬的明軍處于承受極限的邊緣。

戰至此時,即便是不少各營參將也已經看的出:對付千把人都要付出這么大的代價,或許城內賊人主力的出城,是說什么也難以阻擋的了。如果將眼前的這股悍敵全殲,或許還能在圍困失利后找到得已掩蓋失利的戰功。

而在另一方面,不斷開火射擊的炮壘打出的一輪輪準確猛烈的重彈還在不斷的消磨著前方不少人的血肉,不論是圍困和用輕炮對峙似乎都不是個好方法。

戰鼓和催促進攻的炮聲再一次從陣后隆隆穿來,數萬主力在號令下如潮一般展開了針對張海所在的近衛第一營的最后沖擊。

而就在此時,隨著幾顆奇異的煙花彈在近衛步兵營的陣中升到了十數丈的空中炸裂開來,引起明軍中不少的驚疑與騷動。

雖然圍攻近衛一營的明軍擁有眾多的兵力以至于能夠將其團團包圍起來,可出于對于青州西城門城頭方向的畏懼,除了少量負責警戒的游騎以外,還沒有大股的敵人敢于從東面進攻近衛第一營的陣地,無形中數萬人的隊伍沿著青州西城墻的方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橫隊。

而在此時,早已在臥姿散兵坑內埋伏多時的劉洪濤、李峰兩個步兵營八個步兵連一千幾百名戰士翻開了覆蓋在身軀之上由盾牌頂著的偽裝,在各連排軍官的指揮引導下以不同的速度的向著敵群展開了沖擊,大概距敵距離約六七十步左右的距離上忽然展開了猛烈的火力。

雖然做為警戒的偵騎在身著火紅色棉甲的少年戰士們顯身的時候就發現了異樣,但在正在圍攻近衛第一營的情況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卻一時難以做出有效的應對。

劉洪濤所在的步兵第二營一連火器一排的戰士們首先用早已填裝好彈藥的二斤臼銃接連不斷的射擊,緊接著此起彼伏的銃炮聲響在兩里左右的范圍上響成了一片。

兩個步兵營所攜帶的一萬兩千支二斤臼銃打出的上萬枚六兩鉛彈將包括很多警戒偵騎的三四千敵兵打倒在地,瞬間就對敵人的大部隊產生了巨大的混亂。

緊接著各連弓箭排的四五百名弓手和數百名火器手開始向敵群展開雖然不猛烈但卻具有持續力的射擊。

趁著這個時候,地道出口附近負責保衛地道出口的張萬勇所率領的步兵第四營也開始有所動作。

在從散兵坑內起身的步兵們的協助下,五十四門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火炮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被迅速推出了暴露出來的地道口,在步兵戰士們的簇擁保衛在三四分鐘左右的時間內就推到了距離敵群百步左右的近距離展開了第一輪開火。

猛烈而準確的九斤重彈斜著撕開無數條血肉小巷,幾乎一輪開火就又把近千名敵兵打倒。步兵第四營的各連戰士們也開始紛紛向敵群開火。

所有的這一切,幾乎都是在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內發生的,猛烈的火力打擊下規模龐大的敵群終于全面的陷入了混亂之中。

近衛第一營在消耗了所攜帶的大部分箭彈、戰亡和掛彩的人接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近一步的收攏傷兵和剩余的人員,退縮到炮壘附近的組成兩排密集橫隊盾鎮準備迎接最后近戰時刻的到來。雖然面臨險境,但在基層士兵也對戰役布置大致知情的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懷疑最終獲得勝利的將屬于自己。

從敵人側后方向響起的隆隆銃炮聲,乃至看似四面八方漫無邊際敵群身后發生的騷動雖是早有預料,卻也極大的鼓舞了近衛一營官兵們的斗志。

“要不要展開反攻?”一名隨身的學塾弟子問道。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也為了避免步兵在己方炮火下的誤傷,張海還是打算以各連青銅炮的炮火持續不斷的打擊敵人為主。

七十二門青銅炮繼續最大限度展開著火力,幾乎每一輪炮擊就將上千名敵人從各個角度打到在敵。而炮擊在炮手按照次序的逐一操作下幾乎每二十秒就展開一次。

規模龐大的敵人終于開始不成建制的潰敗了,為了回避炮火風險的逃亡更是引起了不少人馬的踩踏,成千上萬的人不是被踩踏而死就是被在負傷并失血更多的情況下只能艱難的爬行。

在留下了數不清的死尸、傷兵、車炮等裝具的情況下敵人終于如潮水般退了下去。四個步兵營及炮兵營組成的三千人的張家新軍戰兵集結在一起的時候張海終于下達了向殘敵展開反攻的命令。

三里之外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敵人修建的連綿四十里的土墻和壕溝沒有成為阻擋張家隊伍突圍的屏障,卻成為了阻擋殘敵外逃的重要屏障。

最先撤退的敵騎兵在不長的時間內就蜂擁至早上近衛一營配屬的炮兵連剛剛轟開不久的土墻缺口處。

然而此時已經集結起來的七十二門青銅炮組成的強大火力卻以交替射擊連綿不絕的火力向遠處密集集結起來的敵人騎掃去,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內就又殺傷了上千企圖逃出去的敵騎。

步兵們則繼續以營為單位向打算從南北其他兩處大營方向逃去的敵人展開了追擊。

在缺乏騎兵的情況下,即便戰士們的體力遠優于大部分敵官兵,可還是很難追的上那些丟盔棄甲的人,更別說從觀望到戰局突變就開始做撤退準備的南北兩座大營的敵人了。

張海開始明白為什么從薩爾滸到松山之戰,乃至兩宋時期的很多大敗:就算對于有騎兵優勢的一方往往也只能一次殲滅一半左右甚至更少比例以步兵為主體的軍隊。

為了彌補缺乏騎兵追殲能力的不足,張海做出了能夠接受的最大限度的誘敵冒險,并讓七十多門青銅炮的炮火效能發揮到最大,戰場的選擇還限制了一部分逃敵的逃亡。可即便如此以這么少的人去追殲大股的逃敵還是讓絕大多數少年戰士們感覺到了疲憊。

在戰前,戰士們就早已被反復的灌輸過一些原則:凡遇到健全的敵尸體都要盡量在它的脖子上先抹上一槍劍,那些可能是裝死的人。敵人在戰場的傷兵也一概不要留,當場處決之。只有三種情況下的敵人可以饒恕:一是在自己的喊話聲中停住并且早已經丟棄了所有的武器裝具乃至鎧甲,二是臨陣起義主動倒戈并且戰功甚眾的人,還有就是躲在大營里沒有武器裝具等著來解救的輔兵。

大規模的潰敗,乃至前所未見的迅猛火力讓敵人徹底的喪失了守住青州外圍乃至大營的打算。當張海、劉洪濤、李峰等人趕到敵人大營前的時候能跑的人早已經跑的一干二凈。

在青州這一年建軍練兵的時間里即便是在配屬各步兵營的戰勤中隊中也有比較完善的文書及聯絡人員。可直到過了正午日頭之后大規模的戰場打掃才進入尾聲。

在拿戰時代,會戰交戰兵力往往相若。取得勝利一方的軍隊殺傷對手的人數通常情況下在三成左右,比較常見的千人三四炮配置下每門火炮在一次戰斗中可以殺傷四五十人左右。青州城外的明軍主力隊形遠遠較隊列火力時代更為密集,又沒有足夠的反炮兵火力,使得九斤彈青銅炮的威力可以充分發揮。

七十二門青銅炮累計發射的近兩千六百發炮彈對付或遠或近的敵群平均命中率雖然只有三成左右,卻僅僅依靠炮火殺傷就斃傷了一萬上下左右的敵人。平均每門炮的殺傷人數在一百四五十人左右。

十六個步兵連兩千五百余名官兵所攜帶的兩萬五千支臼銃及近三萬支箭以趁穩而有力的火力殺傷了一萬五千左右的敵人。

短暫而猛烈的打擊下,還有近萬左右的敵人因人馬踩踏而負傷或戰死。僅有數千名殘敵因為一時來不及越過遠處的長圍和壕溝而遭到追殺。

整個會戰中明軍戰亡以及負傷被殺的人多達四萬左右,接近當年薩爾滸之戰的死亡人數。輔兵也大多數逃亡的不知所蹤,但還是有一萬左右來不及逃跑的人做了俘虜。

而張家新軍戰死和減員性負傷的四百余人近四分之三集中在張海所在的近衛第一營,雖然不算輕但也尚算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