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118章 勇武考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 勇武考驗

第118章 勇武考驗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正文

青州城的守戰連續進行了七天,宣大的明軍以及征集來的鄉勇進行了數十次的集中突擊攻城、付出了兩千余人的傷亡也始終沒有在城頭上立足。

張家新軍留下來的弟子們及“老戰士”雖然總共不過兩三百人,卻在數千負責輪值守軍中起到了中堅作用。使明軍始終處于用常規而廉價的蟻附攻城難以在城頭立足,最多只能給守軍少許殺傷威脅,而正規的攻城手段及精銳士兵又面臨從“投石雷”到“鉛彈刀”等器具的壓制而難以發揮作用。

經歷過幾次守戰的**楊秋霞等人不由覺得當初決定留下四成主力守城的正確性,盡管這些新征集來的兵源表現也比東昌時強上許多。但如果沒有堪戰的力量還是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把握。

就在張家隊伍離開東昌后拿下青州后又分兵東征的日子里,整個山東大量明軍被牽制和震懾的情況下原本各地奄奄一息農民暴動又迎來了新的**。

陽歷十一月初,北直隸一直在石佛口一帶觀望的王好賢在準備數月的情況下聚眾舉事。通過內應一舉拿下了灤州城,周邊早已準備多時的教民紛紛攜帶馬匹相應,一下子就擁有了近萬人的“馬隊”。原本從遼東前線及北直隸各府抽出準備用于山東平亂的數個營又不得留在直隸一帶應對。

陽歷十一月初至中旬,當張海等人的隊伍在萊州一帶出沒的消息傳開后部署在半島一帶的明軍風聲鶴唳。而利用戰爭考驗重整了內部的徐洪儒等人則趁著山東南部的明軍龜縮在濟寧一帶的時候大飼攻城略地,山東東部一帶活躍的南無量教等不少民間教門也趁機暴動舉事。

由老編制三個連六個中隊加上馬夫兼戰勤人員組成的人數不過五百人左右的張海所率領的張家主力在人數大大精減的情況下以幾十戶甚至十幾戶的小自然村為依托翻山越嶺抵達萊州境內。只一輪猛烈的臼銃火力乃至隨后精確的箭支制造的聲勢,就嚇的駐扎在萊州衛的守將差人私下聯絡,表示只求象征性抵抗以交代差事就獻城。

這讓張海不由的感慨以往的推算還是高估了敵人。盡管明政府對內對外多持相對以往朝代較強硬的態度,但要是明軍像民國蘇區時期的政府軍那樣每一軍每一城均需硬打,幾十萬核心人口的建州又何以征服已經進入半火器時代擁有億萬人口的大國?

自北直隸乃至山東境內一次又一次在張家看來很尋常,而在外人看來卻是一個又一個奇跡般的戰例。至青州攻防戰的消息傳播開來后,幾百年造反起事不可能同朝廷大軍抗衡的神話正在破滅,已經開始有人認為或許新的“真命天子”出現了。在萊州之戰后,不少民間的勢力都主動前來投靠。有的是差人送來名貼,有的則是帶著隊伍前來投靠。對此,張海并沒有讓劉洪濤等弟子直接予以拒絕。

“要怎么樣才可以不這樣將我們打入另冊?倒是劃出個道道來?!”

張海等人一路攻掠直到登州城外的時候已經將隊伍擴充到幾萬之多。然而帶著隊伍前來投靠大越幾十股多達幾千人的“民間義士”卻一時沒有被編組起來。

李峰親自會見各路“豪杰”派遣來的“代表”的時候指著山腳下的登州城頭桀驁不遜的笑道:“我新朝義軍不喜歡太多的彎彎繞,但最重勇武之人。登州城頭的官軍并沒有在我們的火力威懾下投降,看來這是一個硬核桃。不設督戰、不設重賞,自愿敢與我們一起去攻城并且用云梯執行攻城作戰的可以留下來。至于年紀比我們明顯更長的那些人,若是可以先于現于我們登城,獨自帶隊伍投靠也無妨。”

張海命李峰放出的消息一時讓眾人啞口無言。很久以來,以勇武為高尚的精神在漢人的文化中逐漸消亡了。這實際上是自私自利的世俗文化壓到了原始樸實精神的結果。而要考驗這些人,戰場成了最直接的手段。大多數心懷鬼胎乃至更重個人利益的投機者根本不可能能夠自愿的拿自己的生命來冒風險。而敢于這樣做的人不能說全部,至少十有**會是樸實而心思單純的人。

“我聽說你們張家連山東第一府青州都拿下來了,對付這樣一個小小的登州城還用的找如此繁瑣?這不是徒耗人命么?”

“官軍一時也不可能來援,我們為何不能多準備一些攻城器具再作戰?”

面對這樣的質疑,李峰不再予以理睬。只是向身邊的人傳令道:“向下面臨時編組的各隊通報!城下挖洞扶梯子只有一貫錢的賞賜,登城的只有兩貫。不愿意隨我們一起來攻城的絕不強求,而且發給二百文錢做為路費”

山東最近的局勢使的半個省有被拿下而無需流動作戰的態勢,因此近四萬人的隊伍中的隨屬不過一半左右。兩萬人左右都是分散行動的各隊從萊登地區多縣集體征集的少年至頂多剛剛成年左右的優良兵源。

可在即便在民風純樸的山東東部的山區少年們,也沒有多少人愿意在這么低的收益下執行風險這么高的戰斗,登城與同城頭的敵人進行簡單的對射可是完全不同性質的任務。

在準備云梯的一天一夜的時間內,有近九成的人選擇離開。而選擇留下來的隊伍還不到一成,在那些打算投機的江湖人士中,最終也只有幾十個人選擇留下來參戰。

而到了城南的攻城戰斗展開的時候,見張家隊伍并沒有準備什么特殊的攻城手段,原本對戰事抱有幻想的不少人在臨陣的恐懼之中又選擇離開。

幾次不成功的突擊作戰中只剩下一千幾百人和十幾名俠義之士跟隨張家隊伍一起參加登城作戰了,總人數加起來還不如登州衛的守軍多。

同四面臨敵的大城不同,擁有水寨的登州雖然有十一里左右的城墻,但能夠有效展開進攻的城頭卻不多,眾人幾次試探性的進攻遭到失敗后又有不少人選擇離開。

張海見剩下的人中除了有個別武藝精強之輩還在憑借著自信而不退,剩下的人大多是已經開始適應了戰斗表現也算不差的少年。終于下定決心由自己及隊伍中的弟子和骨干親自展開一次對城頭的突擊。

(:回車Enter)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