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第69章 弓手新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英雄 >>明末英雄最新章節列表 >> 第69章 弓手新軍

第69章 弓手新軍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女俠獨孤雯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女俠獨孤雯 | 明末英雄 
››


弓的制作雖然有幾十道工序,但是在手藝人還沒有成為中產階級的古時真正所花費的工時卻不多。單體長弓在選材和伐木上有很大要求,造價不過相當于英國的四五十公斤小麥,復合弓的價值也不過千文錢大概普通年景一石糧食而已。

張家眾人并不缺錢,二三兩銀子的工錢和獎勵也不在意。短時間內也不缺材料,制作一百幾十百余張弓的二百多斤魚膠與牛筋并不難搞。但是要在滿足大半年時間里的職業化訓練,如今的少年營弟中選出來的弓手可不再有當年張海在鹽山老家時的那種條件了,不可能用實體弓來進行成本高昂的訓練了。

“加把勁!”

“啊!”

“呀!”

山寨的圍墻內拆掉了很多原有不必要的建筑,用這太行山上常見的山石簡單的壘起了如迷弓般的數道石墻。近百個少年營的孩子利用繳獲來的長矛搭在石墻構成的窄巷上進行正手引體向上的訓練。

經歷過戰爭淘汰下來又被挑選來接受訓練的百余名少年當中沒有體質太差的,也根本沒有超重的,多數人的意志力也遠高于后世的普通學生。但即便如此,短短數天的時間里基本掌握了正手引體向上要領的這些人大部分拼盡全力也只能拉出七八個引體向上,距離最低標準也遠的很。

弓箭手力量訓練所需要的那幾塊肌肉更有特殊的側重點,因此在利用引體向上進行力量訓練的時候要求雙手的距離更寬一些,按這個要求進行訓練的話多數人的成績一下下降到四五個。

除了略寬手距的正手引體向上,要覆蓋住弓手所用力量群的輔助動作還有反手俯臥撐。就是在一個抗洼處,兩臂加緊身體,手肘向后抬起,雙手支撐在身后的坑沿上。腰挺直,屁股向下坐,之后用兩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同樣以抬高腳的方式增加強度。在加上少量的正手俯臥撐訓練就基本覆蓋了弓手所需要的主要肌群。

盡管考慮戰場實際快速追求戰斗力形成的情況下,準確性不是首要要求。但要將弓的力量真正的穩定發揮出來還是需要各肌肉群協調性方面的訓練,近百個孩子在力量訓練之外每天還是要進行十幾次牛勁拉力器的鍛煉與十幾次利用繳獲來的弓箭所進行的拉弓訓練。

早春的時節已經來臨,除了戰備警戒與值班的部隊絕大部分少年營戰士與張家眾弟子都投入到了讓人緊張而疲勞的訓練之中。那些已經跟隨張海練武數年的習弓弟子筋與肌肉纖維的力量早已趕超了這個年齡段關節的上限,可經過進一步的力量訓練在射速與穩定性潛力上也有很大提高。

張海在安排訓練計劃的時候也參考了幼年時父親對自己的要求,并沒有連軸轉的滿附荷要求。進入了青春期的少年,肌肉在這種逐年的鍛煉中逐漸顯現出來,尤以張海為最。

一天輪休的閑聊的時候,修習火器一名思路廣闊的學塾弟子忽然問:“你說這人的力量從何處而來?”

“應該是這健子肉吧?”

“不對,這弓臂的力量更多來源于筋,人應該也是如此。年幼的時候師傅根本沒有什么肌肉,力量也是同樣驚人的。”有名習弓的弟子仔細想了想卻說道。

張海也不清楚人的力量形成的全部因素,但肌肉并不與力量成正比這個道理他是明白的。尤其是一些天生神力的人比如自己,年幼的時候的確與常人無異,但卻有驚人的力量。上戰場以前的張海只有與家師親人弟子們單對單過招的經驗,有時候甚至覺得一個肌肉過于發達的人對于近戰肉搏乃至行軍打仗是個負擔,可是經歷過起事以來不少激戰之后張海卻改變了看法。那些無關武藝技巧擺設作用居多的肌肉也并非任何實際用處都沒有,在真實的戰場上一個身穿盔甲卻沒有必要胸腹肌肉乃至腿肌的人挨上銃箭也有可能遭受有關筋骨的致命傷,而如果有必要的肌肉做為阻攔,則最多不過是淤青血腫而已,鹽山城頭多次披甲的時候遭到鈍擊卻不至于長時間喪失戰斗力的自己多半也是靠這少年以來所長成的并不算夸張身前健子肉。

“海哥哥!爹在李師傅那里叫你!你快看看去吧!”這時遠處忽然傳來柳香的聲音,張海起初不明所以,仔細一想才猜測出了大概:八成是新造的三石強弓已成了。

果然不出所料,其實早在起事不久的時候**也同樣有了進一步改進弓型的想法,只是他更多考慮的不是所有持弓弟子,而是張海本人這個對隊伍的戰斗力也起不小作用的射手。

新完成的三石強弓花費了數斤重的魚膠和牛筋,弓身立起來足有兩米,新造的重箭重量也足有約莫四兩或一百五十克左右。

已經過了身材體力成長速度最快的年紀,經過這些日子以來的鍛煉,張海的肌肉和氣力還是稍有加強。可依然感覺到這嶄新的三石強弓所需要花費的氣力大為不同也已感覺出來:

比較長的弓梢增加了力量接近最大時的包線。

第一箭瞄向的目標是一張板條大盾后披著鎖甲的七分厚的木板,盡管新的重箭比尋常箭支重出了一兩,可似乎箭道卻依然近似以前那樣平直,如同強弩射出的最優的輕箭。

第二箭瞄向的目標是三張張披了鎖甲的七分厚的木板衣架。經過多次戰斗的實戰,張海與弟子們也大致總結出一個規律,一名敵兵身體自身的防御阻力在弓箭面前與七分后的木板相當。

從寨子所在的山腰到目標所在的山頭足有二百多米遠,但索性在晚間的風不算大,兩箭都沒有射偏目標。可近距離觀察的時候張海卻不由的有些失望,雖然箭支將兩張披著鎧甲的木板完全穿透卻終究沒有力量再殺傷第三個披甲的人了,同之前相比在遠距離的威懾力或許有所提高,但并不是本質上的提高。

“再試試這支,向內屋的墻壁上射試試看”父親**說道。

第三支箭粗如輕標槍一般,重約莫十一二兩足有四百克左右的樣子,擁有三寸左右特制長釘般的鐵箭頭。在新制的優等三石重箭之下似乎也以毫不比尋常箭支遜色多少的箭道釘如墻中,入石至少深達兩寸。張海終于意識到這有這怎樣的意義:“能夠以弓箭射速發射的踏撅箭!”


上一章  |  明末英雄目錄  |  下一章